首页 理论教育 拓展·挖掘·创新

拓展·挖掘·创新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以为,地市党报不妨将视角对准社区,深度开发社区新闻,构建报纸与受众之间的新链条。因此,地市党报作为党的“喉舌”,要实践好“三贴近”原则,理所当然要把新闻的触角延伸至社区,把社区报道作为自己的立足点。那么地市党报怎样做好社区新闻呢?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根主线,报道社区“情”。
拓展·挖掘·创新_对地市党报开发社区新闻的思考_转型中的传媒——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实践与思考( 一)

◎黄 琼[1]

采写社区新闻,要以“跳出社区看社区”的报道视角,把某些现象、某个事件放在城市社区建设的背景下去观察和分析,使“小社区”与宏观大局得到结合,从而有效提升新闻品质。

在当前媒介的生态环境和竞争格局下,地市党报虽然仍处于主流媒体的强势地位,但可读性变差、影响力减弱、权威性下降等,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改革、发展地市党报,如何让党报真正深入人心,这是报人们一直在探寻的问题。笔者以为,地市党报不妨将视角对准社区,深度开发社区新闻,构建报纸与受众之间的新链条。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而社区新闻就是社区这个“小社会”的写照。目前业界对于社区新闻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笔者以为,狭义的社区新闻是指发生在社区或者有关社区的新闻,其内容包括社区内人们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广义的社区新闻是指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所有信息,内容可以涵盖或涉及多重方面,如时政、经济、法制、社区等。

一些都市类报纸早已“先知先觉”,纷纷抢滩社区新闻,开设不止一个社区新闻版,像《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报纸均设有2至4个社区新闻版,以加强对社区居民生活状态的微观报道。近几年,一些主流大报也走进社区、关注民生,如《广州日报》率先在广东推出社区金版。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社区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青睐,越来越成为大家争夺的“奶酪”?

一、社区成了新闻的富矿

社区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和职能正变得越来越广泛,它已经成为居民和居民之间、居民和政府部门之间、居民和整个城市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已成了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往往在社区得到充分的反映。另一方面,随着社区功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生老病死等各种事宜逐渐从单位向社区进行转移,社区正在逐步替代政府和单位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单位。因此,社区内其实蕴藏着大量的新闻素材。

有人预言网络硝烟消散之后,将是社区报的天下。此话虽然有失偏颇,但不无道理,至少可以提醒我们地市党报该强烈关注社区这块“新闻富矿”了。

二、采写社区新闻符合新闻三贴近原则

由于社区是城市最基层的单位,社区新闻天然地具有“三贴近”的特质。

贴近实际:社区新闻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最贴近社会实际的,一些相对具体、实在的事件往往能折射出普遍的社会问题,诸如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环境等。

贴近生活:新闻就在最广大的社会生活之中,洞察百姓生存状态、展示百姓生活图景的社区新闻就是贴近生活这一原则的写照。

贴近群众:可以说,社区新闻报道与社区居民实现了“零距离”的贴近。它采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平民视点和大众立场的报道形式,反映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位子”(就业)、“票子”(收入)、房子、孩子、菜篮子等问题。

因此,地市党报作为党的“喉舌”,要实践好“三贴近”原则,理所当然要把新闻的触角延伸至社区,把社区报道作为自己的立足点。

三、社区新闻可以着力拓展党报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市场发行量

当前,各类报纸对读者资源的竞争实际上已进入社区。普通市民的另一个称谓可以说是社区居民,地市党报若能争取这些社区居民成为自己的受众,也就是获得了市民的青睐。

按照新闻的接近性原理,受众总是关心那些和自己所属群体有关或能引起自己共鸣的人和事。社区居民有时在报纸或电视上看到自己小区的新闻,会特别关注,而且潜意识里会对报道的这家媒体有种亲切感。地市党报若能做好社区新闻,放大这种优势,无论对提高报纸的发行量还是扩大社会影响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么地市党报怎样做好社区新闻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按照“大社区”理念选题,拓展社区新闻内涵

家长里短、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固然是社区新闻报道的内容,但党报的社区新闻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不能把社区新闻做成“一地鸡毛”式。事实上,社区新闻的范畴很广,报道触角可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社区人物等可以成为社区新闻的内容;亲情、友情、爱情,独特的生活历程、催人奋进的创业精神、感人肺腑的爱心故事等,都是记者可以挖掘的题材。而且,社区新闻也不是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完全割裂开来的,重要的时政活动、严肃的经济信息同样可以通过社区新闻来诠释。

笔者以为社区新闻的报道重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1)着眼于一个“情”字。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根主线,报道社区“情”。社区里有很多的情感文章可以做,如邻里之情、夫妻深情、骨肉亲情等,笔者对《宁波日报》上“爱心宁波”栏目的发稿作了统计,以2008年为例,该栏目共编发了97篇报道,其中发生在社区或与社区有紧密联系的报道是31篇,占了近三成。

(2)着眼于一个“难”字。社区新闻报道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社区里的缴费问题、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供电供水问题等都是居民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这些问题常常具有共性,读者在阅读时容易产生期待感、认同感,从而会引起大多数人的高度关注。

(3)着眼于一个“帮”字。社区新闻要体现一种为受众服务的理念,坚持对受众有用的原则,提供那些跟受众关联度大的信息,即有效信息。这样的服务性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广大居民受众提供生活资讯;二是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生活经验。

2.以“跳出社区看社区”的报道视角,提升社区新闻品质

其实采写社区新闻的真功夫在于从那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中做出大文章,挖掘出大主题。把某些现象、某个事件放在城市社区建设的背景下去观察和分析,揭示出对其他社区工作或城市发展是否有经验教训或参考意义,这样的报道视角使“小社区”与宏观大局得到了结合,从而“跳出社区”,有效提升了新闻品质。

2005年初,记者接到报料,反映宁波江东一大型社区因为停车问题矛盾多多。如果光是就事论事,这样的报道只能“隔靴搔痒”,平淡无奇。如何报道好这一类能引起社会共鸣的社区新闻呢?《宁波日报》城市周刊的记者们经过大量的采访,把报道立足在如何缓解整个城市的小区停车难上面,和相关部门一起探索一条条缓解停车难的新路子,报道了宁波应对停车难尚在努力的情况,最后还链接了上海、杭州、济南等一些城市解决停车难的举措。文章对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探讨,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3.创新报道手段,探索多类互动式报道

新闻互动对于报纸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营销能起到积极的提升作用,这一点已是不言而喻了。社区新闻做好互动式报道除了可以增加新闻的活力和特色外,还能架起媒体、居民和政府间沟通的桥梁,实现民意的公共价值,凸显出独特的亲和力。

互动式社区新闻可以依托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实现。如在报道政府部门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时,利用社区新闻这个平台,紧紧围绕新闻主题开展社区活动;可以借助一些特定的时节,推出公益性质的活动,如在植树节时组织社区居民去植树;还可根据小区的有关特点针对性地组织活动,如在老年人数量较多的老小区,推出医疗、健身方面的活动等。通过媒体与社区互动、互助的活动,会在社区之间产生联动效应,最大化地吸引市民的注意及参与,从而扩大报纸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随着网络越来越多地干预社会生活,地市党报应该创新互动新闻的形式,如与一些大型社区网站合作,开设BBS和QQ群等网络交流工具,增加报纸与居民沟通的渠道,拓展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又比如探索报网联动,可以借鉴一些都市报的做法,尝试推出社区电子杂志,延伸报纸新的容量和影响。

参考资料:

[1]张志敏:《浅议党报做大做强社会新闻》,《城市党报研究》2008年第6期。

[2]贺平涛:《小社区里有大新闻》,《青年记者》2009年第12期。

[3]郭辉、姚劲松:《论地市党报社区版的运营》,《中国地市报人》2008年11月(下半月)。

[4]张晋升、钟之静:《社区新闻的生成背景与采访模式》,《中国报业》2007年第12期。

[5]张社人:《与社区居民零距离接触——〈当代生活报〉的社区新闻实验》,《新闻战线》2007年第8期。

【注释】

[1]作者简介:黄琼,主任编辑。1995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2010年获复旦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自1995年8月进入宁波日报社工作以来,先后在群工部和总编室任记者、编辑,2001年至今为社会新闻部编辑。作品曾获浙江省新闻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