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脊柱和脊髓先天性疾病

脊柱和脊髓先天性疾病

时间:2022-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儿哭闹或用力时,肿物可膨胀。脊髓脊膜膨出尤以脊髓畸形、变性,形成脊髓空洞者,症状多较严重,有不同程度双下肢瘫痪及大小便失禁。3.其他症状 少数脊膜膨出,向胸腔、腹腔、盆腔内伸出,出现包块及压迫内脏的症状。一部分病儿合并脑积水和其他畸形,出现相应症状。晚期病例瘫痪加重。MRI检查对脊髓空洞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绝大多数病人能够显示脊髓空洞以及扩展范围和大小。手术的目的在于排除空腔内液,减轻对脊髓的压迫。

第四节 脊柱和脊髓先天性疾病

一、脊柱裂、脊膜与脊髓脊膜膨出

【概述】

因先天性因素致椎板闭合不全,同时存在脊膜、脊髓、神经向椎板缺损处膨出。在胚胎时期,神经沟的侧壁向背侧合拢而形成神经管,若发育不正常(原因不明)神经管闭合障碍时,即影响脊髓管缺陷-脊柱裂。此症多发于脊柱背侧中线部位,以腰骶段最常见,少数发生于颈段或胸段,一般为单发。多发性脊膜膨出极少见。

【临床表现】

1.背部中线肿物 婴儿出生时背部中线可见一囊性肿物,从枣大至巨大不等,呈圆形或椭圆形,基底较宽,少数可呈蒂状。肿物随年龄而逐渐增大。病儿哭闹或用力时,肿物可膨胀。表面皮肤正常;或包块基底皮肤正常而其顶部逐渐变薄;或已溃破者,表面呈肉芽状或有感染;或有脑脊液漏。

2.神经损害症状 单纯脊膜膨出,可以无神经系统症状。脊髓脊膜膨出尤以脊髓畸形、变性,形成脊髓空洞者,症状多较严重,有不同程度双下肢瘫痪及大小便失禁。

3.其他症状 少数脊膜膨出,向胸腔、腹腔、盆腔内伸出,出现包块及压迫内脏的症状。一部分病儿合并脑积水和其他畸形,出现相应症状。

4.辅助检查

(1)脊柱X射线平片 显示脊柱裂改变。

(2)MRI、CT扫描 显示脊柱裂及脊髓、神经的畸形,以及局部粘连等病变情况。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①根据上述临床特点,一般可作出诊断;②肿物透光试验:单纯脊膜膨出,进光程度高,而含有脊髓与神经组织者,透光试验可看出囊内容物影像;③脊柱X射线平片显示脊柱裂改变;④MRI、CT有助于诊断。

2.鉴别诊断 本症需与畸胎瘤、脂肪瘤、上皮样囊肿及皮样囊肿、脓肿以及尾骶部恶性肿瘤、脊索瘤鉴别。

【治疗】

原则上此类病变均适于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 主张早期手术。对婴幼儿之脊髓脊膜膨出,要结合全身情况与承受手术的耐受力。

2.手术治疗 主要是切除膨出的包块,分离脊髓神经粘连,修补缺损。

二、脊髓空洞症

【概述】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缓慢进行的脊髓内空腔形成,多见于颈段,胸腰段较少。空洞常累及几个节段,有时累及延髓。

【临床表现】

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3方面。症状的程度与空洞发展早晚有很大关系。早期病人症状比较局限和轻微,晚期则发展为截瘫。

1.运动症状 颈、胸段脊髓空洞首先影响前角,出现一侧或两侧肌无力,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退,两手鱼际肌、骨间肌萎缩。严重者呈现爪形手畸形,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上运动性神经元部分瘫痪、肌张力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晚期病例瘫痪加重。

2.感觉症状 病情发展缓慢,早期出现一侧或双侧上肢和躯干上部呈现节段性分离感觉障碍(痛温觉消失,而深感觉、轻触觉正常)。有的病人有神经根痛,由于脊髓内痛觉纤维受累所致。

3.自主神经损害症状 空洞累及脊髓侧角之交感神经脊髓中枢,出现Horner综合征。病变相应节段肢体与躯干皮肤少汗,温度降低,指端、指甲角化过度、萎缩,失去光泽。晚期病人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

4.辅助检查

(1)脑脊液 细胞数正常;蛋白多正常或轻度增高。

(2)MRI扫描 在脊髓空洞症呈现T1低信号,T2高信号。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多数病人根据慢性发病和神经系统检查即可得出诊断。但在早期诊断较为困难。MRI检查对脊髓空洞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绝大多数病人能够显示脊髓空洞以及扩展范围和大小。

2.鉴别诊断 本症需与颈椎关节病、脊髓髓内肿瘤、麻风、环枕畸形等病相鉴别。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治疗】

1.放射治疗 疗效不肯定。

2.口服131I治疗 部分病例获得一定的疗效。

3.手术治疗 为脊髓空洞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还不理想。手术的目的在于排除空腔内液,减轻对脊髓的压迫。手术方法有:①颅后窝、颅颈交界区切开减压术;②空洞蛛网膜下隙分流术;③脊髓空洞上填塞术。以上手术可同时进行。

4.一般治疗 采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族、血管扩张剂、神经细胞代谢功能活化剂。

5.其他治疗 采用放疗、体疗、针灸,以促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