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健康意识教育应整体地把握现代健康的概念、健康观及健康责任的承担等。健康意识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的基础,应予以重视。WHO提出“安全社区”的概念,强调针对所有类别伤害的预防,包括所有年龄、环境和条件,尤其是高危人群和弱势群体以及高风险环境。安全教育向社区居民宣传“安全社区”理念,教育居民提高防护意识,自觉使用安全设施,全员参与预防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三节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健康观念、健康知识、健康行为。

一、健康观念教育

(一)健康意识教育

健康意识主要是指个人和群体对健康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念。新的健康观的核心思想是“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任何集体的、个人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及不道德、不讲卫生的行为,不但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危及他人的健康。这种健康观是“机体—心理—社会—自然—生态—健康”的一种整体观,是一种社会协调发展型的健康观。健康意识教育应整体地把握现代健康的概念、健康观及健康责任的承担等。健康意识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的基础,应予以重视。

(二)社会卫生公德与卫生法律法规教育

通过社会卫生公德教育和城市卫生管理法规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法制意识和卫生道德观念。大力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各级政府颁布的地方性卫生法规,大力倡导良好的卫生道德观念和健康生活方式,促使社区居民自觉遵守卫生管理法规,维护社区卫生,搞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二、健康知识教育

(一)以疾病或问题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防治。慢性病的防治知识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主要内容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行为危险因素,遵从医嘱,积极参加健康咨询、疾病普查普治,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等。

(2)各种传染病的预防。目前,艾滋病、性病、乙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应加强对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的宣传教育。

(3)常见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知识。如感冒发烧。

(4)心理问题、精神问题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状态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如何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如何防止和消除紧张刺激,如何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独生子女的教育等。有利于营造和睦氛围,防止和消除社会心理问题,创造和谐社区。

(二)以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1)儿童保健。主要内容有:小儿护理保健、提倡母乳喂养、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预防接种、早期生活习惯的培养、青春期教育等。特别重视儿童青春期的系统教育;智力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体能与生活技能、交往能力的培养;防止家长和学校的过度教育;加强对家长和老师关于儿童青春期知识的教育等。通过儿童教育培养品德优良、智力发达、体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下一代。

(2)妇女保健。包括生殖卫生、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妇女经期、孕期、围产期、哺乳期、更年期的生理特点和保健知识;妇科常见病防治知识等。

(3)中老年保健知识教育。包括定期教育与自我保健指导;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中老年人的饮食、运动、学习、工作、娱乐、休息等方面的保健知识;中老年人常见疾病防治知识等。近年深圳出现心理孤独损害老年人健康的现象,社区老年人缺乏精神的关爱,对此中老年保健教育还应包括中老年家庭成员的教育,为中老年人提供家庭关爱、社区关怀。

(4)残疾人教育。国家14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重视残疾人教育。残疾人教育应包括:残疾预防、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康复知识、残疾人家长的教育工作,鼓励参与各种社区文化活动等。

(三)以社区卫生问题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1)安全教育。WHO提出“安全社区”的概念,强调针对所有类别伤害的预防(如交通事故、劳动损伤、溺水、自杀、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等),包括所有年龄、环境和条件,尤其是高危人群和弱势群体以及高风险环境。强调社区内人人参与预防工作,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教育向社区居民宣传“安全社区”理念,教育居民提高防护意识,自觉使用安全设施,全员参与预防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家庭健康教育。家庭是社区的基础,因此家庭健康教育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家庭生活方式教育、家庭急救与护理、家庭用药与医学常识、居室环境卫生知识等。生活方式教育包括科学安排起居休息、饮食卫生与营养、适当运动等;急救与护理知识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病急性发作,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的急救,烧伤、烫伤、跌打损伤等意外事故的简单处理;用药与医学常识包括:常用药物的保存与使用方法,以及体温计、血压计的使用方法等;居室环境卫生知识包括:居室环境的卫生要求、居室装修的卫生问题、居室采光照明的卫生要求及对健康的影响等。[6]

(3)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知识教育。环境是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之一,清洁和安全的环境有利于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社区环境的卫生要求,季节性应注意的环境卫生问题,生活垃圾的处理,防止“四害”(苍蝇老鼠、蚊子、蟑螂),噪声、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预防方法,提倡绿化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等。

(四)以健康促进为目的的健康教育

(1)饮食与营养卫生。包括膳食的合理搭配,食物的科学烹调,定时定量饮食,限盐,碘盐的保管与食用,餐具的消毒,防止食物污染和腐败变质的方法,酗酒、偏食、暴饮暴食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等,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2)卫生服务利用知识。包括了解并自觉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防疫机构提供的卫生服务,主动参与健康普查、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主动接受预防接种;有病及时就医及了解就医常识;遵从医嘱,坚持治疗等,提高社区居民利用卫生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创建健康城市的宣传与动员。[7]创建健康城市是WHO向世界各国提倡的全球战略行动,也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宣传和教育,动员社区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和单位共同参与,才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改善社区形象,进而改变城市卫生面貌。

三、健康行为教育

(一)个体行为教育

个体健康行为具有科学性和规律性,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

(1)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2)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做到一人一刷。

(3)早晚洗脸,一人一巾;睡前洗脚,一人一条脚布、一只脚盆。

(4)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勤晒被褥,保持服装整洁。

(5)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杂物、垃圾。

(6)不吸烟,不酗酒。

(7)每天进行一次身体锻炼。

(8)根据要求,按时让孩子接受预防接种。

(9)经常通过广播、电视、卫生科普报刊等学习卫生知识,不断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10)有病及早就医,定期参加体检;尊重科学,不相信迷信。

(二)群体行为教育

(1)居室整洁,无蜘蛛网、灰尘、油污,窗明几净,用品放置整齐。

(2)室内空气新鲜,无异味,无蚊、蝇、老鼠、蟑螂等。

(3)厨房有良好的排烟、排气和通风设施。

(4)厨房内灶具、碗筷干净,物品存放整齐,地面保持清洁,生熟食品分开。

(5)厕所无臭、无蝇,便池无尿垢,地面、门窗、墙壁、灯具、洗手盆整洁。

(6)阳台整洁、封闭规范。

(7)家庭成员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卫生防病知识。

(8)办公室内有禁止吸烟标志或劝阻吸烟的宣传品。

(9)积极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

(10)遵守交通规则,避免意外事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