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透析液配制

透析液配制

时间:2022-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天配制透析液结束后,用反渗水清洗配液桶内外,每月消毒配液桶。最初血液透析使用Na+浓度为140mmol/L的透析液,经研究发现,长期使用会造成钠潴留,引发高血压和水肿,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适当提高超滤量而避免。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要采用K+浓度低于血清K+浓度的透析液进行透析,以达到使血钾浓度降低的目的。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由于纠正酸中毒,pH上升,会导致血清游离钙进一步降低而诱发手足抽搐,如及时补钙可以纠正。

1.配液间在血液净化中心的清洁区,保持周围清洁,无污染物。配液间内配有紫外线消毒设备,每天消毒1次。

2.配液桶应使用药用塑料容器,标有准确的容量刻度。每天配制透析液结束后,用反渗水清洗配液桶内外,每月消毒配液桶。消毒时悬挂警示牌,消毒完成后,检测消毒液残余量。

3.搅拌方式采用底部漩涡水循环方式,不得使用搅拌棒等手工搅拌。

4.配液系统滤芯5~10μm,每周更换1次。

5.储存容器分为中心储存和小桶分装。储液桶应使用药用塑料容器。桶上应标明使用时间,分装桶每周消毒更换1次,中心储液桶每月消毒1次,每天排空。

6.透析液配制人员需为经过培训的护士或技术人员,并负责透析液配制核查记录。

7.透析粉应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

8.配制透析液用水符合透析用水要求。

9.目前常用透析液配方有金宝配方、费森配方、贝朗配方等。选用的配方不同,血透机参数也应随之做相应的调整。此项工作需由厂家工程师完成。

10.透析液成分以贝朗透析机配方为例做如下介绍。

A液成分配方:每1 000ml浓缩液含有成分见表2-3。

B液成分配方:每1 000ml浓缩液含有成分见表2-4。

表2-3 A液成分表

表2-4 B液成分表

1L A液(酸性浓缩液)+34L适当质量的水+2.1L 5%的碳酸盐浓缩液混合后,可作碳酸盐透析使用。溶液有下列的电解质浓度见表2-5。

表2-5 电解质成分及浓度

(1)Na+:Na+是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由于肾衰竭时钠排泄减少,Na+会在体内蓄积造成高血压,出现水肿,为此饮食治疗中要限制钠的摄入量。另外,透析的作用之一是排除钠,Na+是组成血液透析液的主要溶质,可影响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许多方面,理想的透析液中Na+浓度应能有效调整适应透析患者的血浆浓度,并在透析过程中随时根据电导度的变化调整透析液中的钠离子浓度。透析液的电导度是由温度与其总离子浓度决定的。在一定温度下,电解质溶液对电流的阻力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升高而减少,可通过电导度的监测间接反映其离子浓度(主要是Na+浓度)。Na+浓度的透析液,其电导度为13.3~15.3ms/cm。

最初血液透析使用Na+浓度为140mmol/L的透析液,经研究发现,长期使用会造成钠潴留,引发高血压和水肿,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适当提高超滤量而避免。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倡使用130mmol/L左右的Na+浓度,但患者出现头痛和肌肉痉挛等症状的频率增加,用低钠透析使血清钠迅速降低,而血浆肾素水平增高后,会诱发高血压。目前采取的Na+浓度值为135~140mmol/L,只要充分透析和饮食中适当控制钠摄入量,长期透析不会引起钠潴留和高血压。现在市场上透析机都可以进行可调钠透析,在透析的开始阶段,将透析液Na+浓度调整为145~150mmol/L,透析过程中缓慢降低钠离子浓度,透析后期将透析液Na+浓度调整为130~135mmol/L。透析液的Na+浓度随着透析时间先高后低变化方式,具有透析期间透析患者的低血压程度减轻,口渴感减少,透析失衡症状减少的优点。

(2)K+:K+是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除从饮食中摄取外,还可以从细胞内析出。当组织坏死或处于高分解代谢时,K+也容易增加,高钾血症是启用透析治疗的重要指征。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要采用K+浓度低于血清K+浓度的透析液进行透析,以达到使血钾浓度降低的目的。正常人的血钾浓度为3.5~5.5mmol/L,透析液的K+浓度一般为1.5~2.0mmol/L。选择透析液中K+浓度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透析前后透析患者血浆中K+浓度、尿量、分解代谢状态、透析间隔时间、饮食摄入量、透析器类型、透析时间及频率,所以,不可能针对临床所有情况使用一个非常理想的K+浓度。急性肾衰竭进行血液透析时,选择透析液中的K+浓度应谨慎。对于有溶血或组织创伤面引起大量血钾负荷的透析患者,选用K+浓度为0~1mmol/L的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比较适合;对于没有心脏疾病或刺激性药物治疗的稳定透析患者,透析液中的K+浓度应提高到2~3mmol/L;而对于伴有心脏功能异常,心律失常或接受强心药治疗的透析患者,应采用K+浓度为3~4mmol/L的透析液进行透析治疗。但这只作为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透析时的参考,同时还必须考虑到诸如透析前的血钾水平、透析液中葡萄糖含量以及是否使用碳酸氢盐和胰岛素等影响K+分布的药物。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患者,透析前血钾浓度大都在5~6mmol/L,透析液中的K+浓度可选择2~4mmol/L。如果尿量多,可稍高一些,反之尿量不多,透析间隔较长,透析期间应严格控制饮食,同时要监测血钾,透析液中K+浓度可选择1.5~2.0mmol/L。

(3)Ca2+:透析液中Ca2+的作用与Na+、K+有所不同。Na+、K+需要从体内排出,而透析患者的Ca2+呈负平衡,故要由透析液向体内转移。Ca2+为正二价阳离子,在体内约50%与蛋白质结合,另50%为游离钙,具有生物活性和兴奋神经肌肉的作用。只有游离钙才能通过透析膜,正常血清钙离子浓度为2.5mmol/L,但透析患者血钙含量相对偏低。对正常人来说,钙含量降低会引起低钙性抽搐、手指僵直,而肾衰竭透析患者因pH较低,游离钙浓度相对高(占总钙的57.6%~64.3%),不易发生抽搐。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由于纠正酸中毒,pH上升,会导致血清游离钙进一步降低而诱发手足抽搐,如及时补钙可以纠正。

透析液中的Ca2+浓度一般为1.5~1.75mmol/L,比血中的游离钙略多,中度高钙透析患者可用钙离子浓度1.25mmol/L的透析液,严重者透析液中可不含钙。严重的低钙血症透析患者,可采用Ca2+浓度为2mmol/L的透析液。

(4)Mg2+:Mg2+是一种细胞内离子,在骨组织和细胞内含量相对高,但在细胞外液浓度相对低。在肾衰竭时Mg2+含量升高,但透析清除率较低。实践证明,透析前血浆Mg2+正常,用面积1.0m2的透析器和使用无Mg2+的透析液,8h仅能排出250mg的Mg2+。当然高镁血症时,排出量可增加,但血浆镁浓度也不能达到正常。透析液中Mg2+浓度最好是根据个体选择,为0~1.03mmol/L。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血浆Mg2+浓度一般不超过1.5~1.75mmol/L。

(5)Cl-:Cl-是透析液中主要的阴离子之一,主要由阳离子浓度和醋酸根离子浓度决定,一般为110~115mmol/L,与细胞外液Cl-浓度相仿。其量的限制是保持透析液的电荷中性,一般来说透析液中的Cl-含量的高低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不良反应

(6)缓冲剂:正常血液pH为7.357.45。稳定的pH对维持体内生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保持体内pH稳定的机制是缓冲剂的作用。人体缓冲剂有4种,即碳酸氢盐、磷酸盐、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其中最主要的是碳酸氢盐,与其代谢有关的内脏器官是肾和肺。醋酸盐在早期血液透析中被广泛采用,它具有生理缓冲的许多特性,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作为血液透析液中的碱化剂。

碳酸氢盐是目前血液透析中广泛采用的碱化剂之一。采用碳酸氢盐作为透析液中碱化剂的最大缺点是碳酸氢盐在中性水溶液中,尤其是溶液中存在有二价阳离子时很不稳定,并且很容易出现微生物生长繁殖。尿毒症透析患者常出现代谢性酸中毒,阴离子间隙增加,血中HCO3-浓度下降,需要透析液来补充。透析液中的HCO3-可直接补充血浆中HCO 3-的不足,迅速的纠正酸中毒。常用的浓度为28~32mmol/L。

(7)葡萄糖:在早期当人们还未认识到超滤除水的时候,只能依靠将葡萄糖加入透析液中增加渗透压的方法以达到除水的目的。现在研究发现高糖透析存在很多缺点,其一糖透析液容易生长细菌;其二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发生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透析后容易发生低血糖。由于容量超滤的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上很少采用含糖透析液进行渗透性超滤,透析液中一般不含葡萄糖。

11.配制过程:不同的配液系统操作步骤不同,以北京康德威自动配液系统为例。

(1)打开进水阀,反渗水进入配液桶中,待水位达到150L时,关闭进水阀。

(2)按相应的A、B液功能选择按钮。

(3)搅拌10min灯亮时,按相应的A、B液系统启动按钮。

(4)透析液在搅拌电机的驱动下循环搅拌。

(5)加入透析粉,A液每人份加水至7500ml,每次可配40人份加水至220L;B液每人份加水至5 000ml,每次可配22人份加水至220L。

(6)10min后搅拌自动停止,观察是否还有沉淀,如果有沉淀重复(2)~(4)步。

(7)打开进水阀,继续加水至220L。

(8)按相应的A、B液功能选择按钮。

(9)输送A、B液灯亮时,按相应的A、B液系统启动按钮。

(10)透析液在搅拌电机的驱动下灌入储液桶。

(11)输送完后,打开进水阀,水位达到50L,重复(2)~(4)步,用反渗水冲洗配液桶和搅拌电机。

(12)排空配液桶。

(13)每周打开排气按钮,排供液管道内的空气。

12.血液透析内毒素检测:内毒素水解后可以穿过透析膜进入到透析患者的体内,导致急性热原反应。使透析患者产生低血压、肌肉痉挛、头痛、发热、寒战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休克。内毒素本身很难通过消毒剂消除,只能尽可能地减少细菌的数量,从而减少内毒素的产生。

长期内毒素刺激,会造成透析的长期并发症如腕管综合征和慢性炎症反应等。

(1)常见临床表现:透析患者于透析开始1h左右,出现恶寒、寒战或伴有恶心、呕吐,体温升至38℃以上。

透析用水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要求内毒素在2EU/ml以下。置换液的内毒素在0.03EU/ml以下。

(2)取样位置:在水处理系统的末端验证水处理及供水管道;在透析器入口透析液验证透析液及血透机内毒素。

(3)取样操作:①使用无热源取样瓶;②取样人员应清洗双手、乙醇喷手、戴一次性无菌手套;③取样过程应保持无菌,时间要短,动作要快,减少污染;④送检过程一定要密封。

(4)检测方法。定性检测:一般采用鲎试剂,简单、方便,12~20min即可出结果。

步骤1:接取约2ml透析用水样本于采样瓶中,用于实验。

步骤2:用配套的滴管取0.5ml透析用水样本于供试品(SPL)管中,轻轻振摇,注意不要引起气泡。

步骤3:用滴管取0.25ml SPL溶液用于步骤4。

步骤4:把步骤3所取的0.25ml SPL溶液移于供试品阳性(PPC)管中,轻轻振摇,注意不要引起气泡。

步骤5:把SPL管和PPC管放入(37±1)℃的恒温器上温育10~20min出结果,温育期间避免振动。

定量检测:配套专用仪器和软件,自动检测分析,一步即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