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肠移植最佳治疗方案

小肠移植最佳治疗方案

时间:2022-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剩余肠管长度少于以上范围,则可能导致短肠综合征。短肠综合征治疗目的是补充营养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及防治营养支持的并发症。所有的短肠综合征患者都应该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给予肠内营养。短肠综合征病人提倡高糖、低脂膳食的康复膳食,其能量组成:复合糖类占60%,蛋白质及脂肪各占20%。倒置肠段法是短肠综合征外科治疗的常用术式,手术的目的主要是为延长食物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以增加肠管对食物的吸收。

1.何谓短肠综合征?

短肠综合征是肠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由于肠系膜血管梗死、肠扭转、创伤、恶性肿瘤等原因而切除广泛小肠后,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病人营养需要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早期的腹泻和后期的严重营养障碍。

2.短肠综合征的病因包括哪些?

常见的病因包括: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此外,放射性肠炎或不适当的外科手术如空肠结肠吻合或胃回肠吻合,亦可造成类似的临床综合征。

3.肠切除多大范围可致短肠综合征?

主要决定于保留肠段的长度与其代偿能力。一般而言,如术后能够获得良好的代偿,保留70cm左右小肠、回盲部与结肠即可以肠内营养来维持营养;如回盲部与部分结肠已切除,则小肠剩余的长度需有110~150cm。剩余肠管长度少于以上范围,则可能导致短肠综合征。

4.空肠、回肠在营养物质吸收上有何不同?

一般情况下,水、电解质、糖类、蛋白质、脂肪及各种维生素等在空肠和回肠均可被吸收,但铁和钙主要在空肠吸收;蛋白质和脂肪在回肠内吸收更完全,胆盐、胆固醇、维生素B12等只在回肠吸收。因此,回肠切除后所产生的营养障碍较空肠切除为重,大量胆盐丢失可以导致脂肪泻,脂溶性维生素也随之丢失。

5.短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哪些?

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最初症状为腹泻,严重者每日腹泻量可高达5~10L,可导致进行性脱水、血容量降低、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如不及时纠正,可导致休克、死亡;此后腹泻逐渐减少,根据残留肠管的长度与代偿情况,病人的营养状况可得到维持或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如体重下降、肌萎缩、低蛋白血症、贫血、各种维生素与电解质不足等。病程后期可出现骨质疏松、软骨病、骨骼疼痛等。

6.大量小肠切除患者的肠功能代偿分哪几个阶段?

肠切除术后肠功能代偿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手术后早期,患者表现为大量腹泻,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应在严密监护下以静脉补充液体及电解质;当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同时给予抑制肠蠕动药物,减少腹泻;症状好转后,可口服少量等渗液体,后逐渐口服少量糖类与蛋白质混合食物。给予的量和配方需适合肠管代偿。这一阶段需2个月左右时间。

第二阶段是随着腹泻减轻,饮食量可逐渐增加。营养不足的部分仍需肠外营养加以补充,并逐渐将所需热量、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与液体量由肠外营养供给过渡为肠内营养。口服饮食量需根据残存肠管的长度、部位及功能情况加以调整。饮食应以糖类为主,蛋白质及脂肪为辅。这一阶段从术后2个月到肠管功能完全代偿需经过1~2年时间。

第三阶段为完全代偿期,腹泻基本控制,代谢和营养状况趋于稳定。病人靠肠内营养可完全维持,不再需要肠外营养补充。但部分患者不能达到这一阶段,需终身应用肠外营养或特殊的肠内营养以维持生命。

7.短肠综合征的治疗包括哪些?

短肠综合征治疗目的是补充营养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及防治营养支持的并发症。首选肠内营养以获得残留小肠的最佳代偿,肠外营养主要是补充肠内营养的不足。

治疗措施包括内、外科治疗。内科治疗包括: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生长因子及其他辅助药物的应用;外科治疗手术方法主要分为两类。①减缓肠道运行的技术,包括施行肠腔外缩窄、肠套叠及黏膜下隧道、人工瓣膜术等方法建立小肠瓣和括约肌,肠管倒置、重复循环肠袢等;②增加肠表面积,包括肠变细增长技术、肠黏膜种植、小肠移植等。

8.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有哪些优势?

肠内营养安全、便宜,且符合生理及代谢需要。所有的短肠综合征患者都应该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给予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具有许多优点,包括:①肠内营养可以维持肠黏膜屏障结构;②改善和维持肠黏膜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③减少肠道菌群移位和肠源性感染的发生;④肠内营养还可以为患者的营养需要个体化提供保证,要素类型肠内营养液几乎不需要在肠内消化就可被剩余的小肠吸收,可作为肠内营养的初期过渡。

9.短肠综合征的膳食有何要求?其优点包括哪些?

短肠综合征病人提倡高糖、低脂膳食的康复膳食,其能量组成:复合糖类占60%,蛋白质及脂肪各占20%。这种膳食与高脂、低糖膳食相比更加有利于能量的吸收。由于糖类在结肠内可以再吸收利用,而脂肪酸不能。另外限制脂肪可以增加矿物质的吸收利用。

10.何谓倒置肠段法?

倒置肠段法是短肠综合征外科治疗的常用术式,手术的目的主要是为延长食物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以增加肠管对食物的吸收。Gibson于1962年首先报道了倒置肠段法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临床应用结果,在一例切除90%小肠的患者,将一段7.5cm的空肠进行倒置再吻合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后在临床上得以推广。倒置的肠管所产生的逆蠕动对抗上段肠段所产生的顺蠕动,以减慢肠内容物地排空,从而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手术要求倒置的肠管不宜过长,以免产生肠梗阻症状,一般7~10cm即可(图4-14)。

图4-14 倒置一段小肠治疗小肠综合征

11.小肠移植治疗短肠综合征的前景如何?

小肠移植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①单独小肠移植:移植物中必须包含小肠,但不包含肝和胃;②肝小肠联合移植:移植物中包含小肠和肝,但不含胃;③腹腔多器官簇移植:移植物中包含小肠和胃,可以包含肝,称为全腹腔多器官簇移植;也可以不包含肝,称为改良腹腔多器官簇移植。

小肠移植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理想方法,但由于小肠组织本身的特点,其较高的排异反应发生率及严重感染率,限制了小肠移植的应用及推广。近些年来,随着免疫抑制药的快速发展、移植技术改进、围术期管理的加强,小肠移植后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1年生存率为59%~74%。然而,由于价格昂贵、器官供给不足、术后并发症多等原因,小肠移植仍存在不少困难。其中,寻找相匹配的供体尤其棘手,目前约有60%的患儿在等待匹配的供体过程中死亡。总之,小肠移植对于短肠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仍需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David G.Intestinal transplant registry.Ⅺth International Small Bowel Transplant Symposium.Bologna,Italy,Sept 2009:9-12.

[2] Gondolesi G,Fauda M.Technical refinements in 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Curr Opin Organ Transplant,2008,13(3):259-265.

[3] Gupte GL,Beath SV,Kelly DA.Current issue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testinal failure[J].Arch Dis Child,2006,91(3):259-2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