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尿的生成和排出

尿的生成和排出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滤过膜的三层结构中,均有不同直径大小的滤孔和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分别构成了肾小球滤过膜的机械屏障和电荷屏障。③在肾小球滤过膜中起关键屏障作用的结构是肾小球基膜——可以记忆为“广大的基层医生在临床医疗中摸爬滚打,筑起健康的关键屏障,使老百姓远离疾病痛苦”。与终尿相比,小管液的质和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上皮细胞的葡萄糖以经载体易化扩散的方式离开细胞进入血液循环。

1 肾小球滤过膜的构成(2008、2015考点)★★★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经滤过进入肾小囊,毛细血管与肾小囊之间的结构称为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层)、基膜(中层)和肾小囊脏层足细胞(外层,即脏层上皮细胞)的足突构成。 在滤过膜的三层结构中,均有不同直径大小的滤孔和带负电荷蛋白质,分别构成了肾小球滤过膜的机械屏障和电荷屏障。

【注意】

①蛋白质分子量大,且带负电荷,肾小球滤过膜机械屏障和电荷屏障两种因素共同作用阻碍蛋白质通过滤过膜;红细胞不带电荷,直径7~8μm,因此,机械屏障(包括基膜和足细胞裂隙膜)是红细胞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原因。

②在肾小球滤过膜中起关键屏障作用的结构是肾小球基膜,这是因为滤过膜三层结构中孔隙最小的是肾小球基膜,对于带同等电荷(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的物质来说,肾小球基膜是决定其是否能够通过滤过膜的关键结构。

③在肾小球滤过膜中起关键屏障作用的结构是肾小球基膜——可以记忆为“广大的基层医生在临床医疗中摸爬滚打,筑起健康的关键屏障,使老百姓远离疾病痛苦”。

2015 15A.在肾小球滤过膜中起机械屏障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A.毛细血管内皮下基膜  B.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

C.肾小囊脏层足细胞足突裂隙膜  D.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答案】ABCDE

2008 15A.在肾小球滤过中阻碍带电荷的蛋白质通过滤过膜最主要的结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  B.毛细血管内皮下基膜

C.肾小囊脏层足细胞  D.足细胞足突间裂隙膜 【答案】ABCDE

1995 23A.在肾小球滤液中几乎没有蛋白质,其原因是

A.所有血浆蛋白分子均较大,不能通过滤过膜上的孔

B.滤过膜上有带负电荷的涎基,可以排斥血浆蛋白

C.滤过膜上孔的大小和带负电荷的涎基两个因素共同作用

D.肾小球内皮细胞可将滤过的蛋白质主动重吸收

E.滤过膜中的内皮细胞层和基膜层有相同大小的网孔 【答案】ABCDE

A.肾小球滤过膜的机械屏障作用  B.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屏障作用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2003 113C.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出现红细胞是由于 【答案】ABCDE

2003 114C.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出现蛋白质是由于 【答案】ABCDE

2 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1)肾血流量的特点

1993 134X.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是

A.血液供应丰富

B.肾髓质血流量多而皮质血流量少

C.经过两次毛细血管分支

D.肾小球周围毛细血管中血压较高,有利于肾小管的分泌作用 【答案】ABCDE

(2)肾血流量的调节 包括自身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2005、2006、2007、2010、2011、2013、2014考点)★★★★

(1)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基本概念

【注意】

①应区别肾血流量与肾血浆流量,滤过分数是指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不是肾血流量)的比值。

②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滤过分数的定义均反映两侧肾(并不是单侧肾)的功能。

③与体表面积成比例关系的指标——肾小球滤过率、基础(或能量)代谢率、心输出量、肺活量

2010 15A.与血浆比较,原尿中物质含量明显改变的是

A.水  B.蛋白质  C.Na+、K+  D.葡萄糖 【答案】ABCDE

1993 10A.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每分钟滤过的血液量  B.每分钟两侧肾形成的超滤液量

C.每分钟每侧肾形成的超滤液量  D.每分钟每侧肾形成的超滤液量与肾血浆流量之比

E.每分钟两侧肾形成的超滤液量与肾血浆流量之比 【答案】ABCDE

1998 12A.1992 66A.滤过分数是指

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  C.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

D.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  E.肾血流量/心输出量 【答案】ABCDE

2006 5A.生理情况下,肾小球的滤过分数约为

A.10%  B.20% C.30%

D.40%  E.50% 【答案】ABCDE

2001 15A.2000 15A.某物质的肾阈是指

A.该物质的最大滤过率  B.该物质的最大重吸收率

C.该物质开始在尿中出现的血浆浓度  D.该物质的最大分泌率

E.该物质的最大分泌能力 【答案】ABCDE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滤过平衡点(8版生理学P245)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不同部位的有效滤过压并不相同,越靠近入球小动脉端,有效滤过压越高,这主要是因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在不断改变,当毛细血管血液从入球小动脉端流向出球小动脉端时,由于不断生成超滤液,血浆中蛋白质浓度便逐渐升高,使滤过的阻力逐渐增大,因而有效滤过压就逐渐减小。 当滤过阻力等于滤过动力时,有效滤过压降为零,称为滤过平衡,此时滤过便停止。

(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超滤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有效滤过压、滤过平衡的血管长度和滤过系数等。

【注意】

①上表中每个举例往往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而并非单一机制影响肾小球滤过,如快速静注大量生理盐水,不仅可通过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而使有效滤过压升高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还可通过增加肾血浆流量,使肾小球滤过平衡点向出球小动脉端移动,从而使有效滤过面积增加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②交感神经兴奋时肾入球小动脉收缩,既可通过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致有效滤过压下降)又可通过减少肾血浆流量(致滤过平衡点向入球小动脉端移动,有效滤过面积减小)来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4)肾血浆流量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及机制(8版生理学P246)

肾血浆流量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滤过平衡点(即通过改变滤过平衡的血管长度)而非有效滤过压实现的(这个知识点常考,须牢记)。 如肾血浆流量增大时,肾小球毛细血管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的速度减缓,滤过平衡点向出球小动脉端移动,甚至不出现滤过平衡点,即有效滤过面积增大,故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反之,当肾血浆流量减少时,滤过平衡点则靠近入球小动脉端,即有效滤过面积减小,故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当肾交感神经强烈兴奋引起入球小动脉阻力明显增加时(如剧烈运动、大失血、缺氧和中毒性休克等),肾血流量和肾血浆流量明显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也显著降低。

【注意】交感神经兴奋时肾入球小动脉收缩,既可通过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导致有效滤过压下降)又可通过减少肾血浆流量(导致滤过平衡点向入球小动脉端移动,有效滤过面积减小)来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2013 15A.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促进原尿生成的直接动力是

A.全身平均动脉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肾动脉压  D.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答案】ABCDE

2014 15A.下列情况下,可使肾小球滤过平衡点向出球小动脉端移动的是

A.发生肾盂或输尿管结石  B.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C.发生中毒性休克  D.快速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 【答案】ABCDE

【智取分析】若把题干转换成“下列情况下,可使肾血浆流量增大的是”,此题答案便可一目了然。

2011 14A.下列选项中,能使肾小球有效过滤压升高的是

A.肾血浆流量增多  B.肾小球囊内压升高

C.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答案】ABCDE

【智取分析】本题A项具有极强的干扰性,请牢记这个知识点:肾血浆流量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滤过平衡点而非有效滤过压实现的。 命题人常常针对此知识点来设置干扰选项,请注意理解记忆。

2007 15A.剧烈运动使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D.醛固酮分泌增多 【答案】ABCDE

2005 131X.下列哪些生理或病理因素可影响肾小球超滤液的生成量

A.剧烈运动和交感强烈兴奋  B.肾盂或输尿管结石引起尿路阻塞

C.糖尿病伴有尿量增多  D.高血压引起小动脉硬化 【答案】ABCDE

4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2009、2010、2012、2013、2015、2017考点)★★★★

超滤液进入肾小管后便改称为小管液,小管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全程并经一系列处理后形成终尿。与终尿相比,小管液的质和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正常人两肾生成的超滤液可达180L/d,而终尿量仅约1.5 L/d,表明其中约99%的水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超滤液中的其他物质被选择性重吸收或被肾小管上皮细胞主动分泌,如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全部被重吸收,Na+、Ca2+尿素等可不同程度地被重吸收,而肌酐、H+和K+等则可被分泌到小管液中而排出体外。

【注意】①原尿在肾脏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比例为99%。 ②唾液的成分中水占的比例为99%。

2004 14A.1993 11A.原尿在肾脏被吸收的比率为

A.67%  B.85%  C.89%

D.95%  E.99% 【答案】ABCDE

(1)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重吸收(考试重点)

【注意】

①Na+、Cl-、水、K+、HCO-3的重吸收几乎可在所有肾小管内进行,但均以近端小管为主。葡萄糖和氨基酸全部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

②近端小管和髓袢重吸收K+的比例是比较固定的。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既可重吸收K+,又可分泌K+,并受多种因素的调节而改变其重吸收和分泌的量。

③所有肾小管中HCO-3的重吸收与H+分泌同时进行,因HCO-3的重吸收是以CO2(单纯扩散)的形式进行的,故优先于Cl-的重吸收。H+的分泌通过Na+-H+交换体与Na+重吸收相耦联,故HCO-3的重吸收与Na+重吸收也有关。此外,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可抑制H+的分泌,从而使HCO-3的重吸收减少。

(2)肾小管和集合管中 Na+、Cl-和水的重吸收机制

(续表)

【注意】

①近端小管是Na+、Cl-和水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其中约2/3经跨细胞途径被重吸收,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的前半段;约1/3经细胞旁途径被重吸收,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的后半段。

②在近端小管的前半段,Na+进入上皮细胞的过程与H+的分泌(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顶端膜Na+-H+交换体)以及葡萄糖、氨基酸(通过顶端膜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和Na+氨基酸同向转运体)的重吸收相耦联。

③水在近端小管的重吸收是在渗透压差的作用下伴随Na Cl的被动吸收,近端小管中物质的重吸收为等渗性重吸收,小管液为等渗液。 请对比记忆:唾液、汗液为低渗液。

④髓袢升支粗段是Na Cl在髓袢的主要吸收部位。

(3)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分泌(考试重点)

【注意】

①肾脏通过重吸收HCO-3和分泌H+、NH3/NH+4,在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②NH3的分泌与H+的分泌关系密切,如果分泌H+被抑制,则尿中排出的NH+4也减少。

③肾的K+的排泄量取决于K+的肾小球滤过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量和分泌量(最为重要)。

2017 10A.正常人摄入K+增多,肾排K+也增多的原因是

A.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K+增多 B.近球小管重吸收K+减少

C.醛固酮分泌减少 D.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答案】ABCDE

201215A.200716A.在近球小管中滤出的被重吸收的主要形式是

A.H2CO3   B.(NH22CO  C.CO2   D. 【答案】ABCDE

200514A.下列关于HCO-3在近端小管重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重吸收率约为67%  B.以HCO-3的形式重吸收  C.与小管分泌H+相耦联

D.滞后于Cl-的重吸收  E.与Na+的重吸收无关 【答案】ABCDE

2009 14A.2003 11A.肾小管将滤液中葡萄糖全部重吸收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粗段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答案】ABCDE

A.钠泵  B.载体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2004 111C.葡萄糖的重吸收需要 【答案】ABCDE

2004 112C.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需要 【答案】ABCDE

【注意】2004年第111题极易误选A。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为与Na+相耦联的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该过程的能量来源于钠泵。 进入上皮细胞的葡萄糖以经载体易化扩散的方式离开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故应选C。

2015 16A.下列关于肾近端小管分泌H+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与上皮细胞分泌NH3相互抑制  B.与上皮细胞重吸收Na+无关

C.碳酸酐酶在泌H+中起重要作用  D.主要依靠管腔膜上的质子泵转运 【答案】ABCDE

2013 14A.关于肾脏重吸收和分泌K+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约25%~30%的K+  B.髓袢重吸收约65%~70%的K+

C.远端肾小管分泌K+,但不重吸收K+  D.远曲小管分泌K+受醛固酮调节 【答案】ABCDE

201016A.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分泌和NH3的主要生理意义是

A.完成细胞内代谢  B.排泄体内毒素  C.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D.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 【答案】ABCDE

5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及其影响因素(2008、2011、2012考点)★★★★

小管液在流经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渗透浓度可发生很大变化。 在近端小管和髓袢中,渗透压的变化是固定的,但在流经远端小管后段和集合管时,渗透压可随体内水的多少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1)肾髓质渗透浓度梯度的形成 近端小管为等渗性重吸收,故在近端小管末端,小管液渗透压仍与血浆相等。小管液流经的方向如下表①……→⑦(请同学们参照8版生理学P255图8 14和8 16理解记忆)。

肾髓质由外髓到内髓部渗透压逐渐增大,形成渗透浓度梯度。 ①外髓质部组织间液高渗是由髓袢升支粗段对Na Cl的主动重吸收而形成的,该段对水不通透也是形成外髓质高渗的重要条件;②内髓质部组织间液高渗是由Na Cl(为髓袢升支细段的“Na Cl出”)和尿素(为内髓部集合管“尿素出”)共同形成的。

尿素由内髓质组织液扩散进入髓袢升支细段(“尿素入”),而随后由内髓部集合管再扩散进入内髓质组织液,这一尿素的循环过程称为尿素再循环。

1996 12A.进入集合管的尿液是

A.低渗的  B.等渗的  C.高渗的

D.低渗或等渗,但不会是高渗的  E.等渗或高渗,但不会是低渗的 【答案】ABCDE

2011 15A.肾小管液被显著稀释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集合管  C.髓袢升支粗段  D.远曲小管 【答案】ABCDE

(2)尿液的稀释和浓缩机制

【注意】肾对水的重吸收方式是渗透,动力来自肾髓质肾小管和集合肾小管内外的渗透浓度梯度(渗透压)。

(3)影响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实际上取决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小管液中水和溶质重吸收的比率,而水的重吸收较易改变,因而是其主要方面。 因此,决定尿的浓缩和稀释的因素包括:①水重吸收的动力:肾髓质渗透浓度梯度;②远曲小管后半段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主要受血液中血管升压素浓度的影响。

2017 11A.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与以下哪种体液因子有关

A.血管紧张素Ⅱ B.醛固酮 C.血管升压素 D.心房钠尿肽 【答案】ABCDE

2012 154X.2004 132X.决定尿液浓缩与稀释机制的重要因素有

A.肾小球滤过率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肾髓质渗透梯度  D.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答案】ABCDE

6 尿生成的神经调节★★★

肾无副交感神经支配。 肾交感神经在肾脏内不仅支配肾血管,还支配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球旁器,对肾小管的支配以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和远端小管为主。 循环血量改变(通过心肺感受器反射)和血压改变(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等均可引起肾交感神经活动改变。 肾交感神经兴奋可通过下列方式影响肾脏功能:

(1)通过兴奋肾脏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 引起肾血管收缩而减少肾血流量。 由于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收缩更明显,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流量减少,毛细血管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2)通过激活β受体 使球旁器的颗粒细胞释放肾素,通过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系统(RAAS),导致循环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增加,发挥“保钠保水排钾”的作用。

(3)直接刺激近端小管和髓袢(主要是近端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

7 尿生成的自身调节(2008、2009、2011、2012、2014、2015、2016考点)★★★★

(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动力是小管液和上皮细胞之间的渗透浓度梯度。当小管液中某些溶质因未被重吸收而留在小管液中时,可使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由于渗透作用,可使部分水保留在小管内,导致小管液中的Na+被稀释而浓度降低,因此小管液和上皮细胞内Na+的浓度梯度减小,从而使Na+的重吸收减少而小管液中有较多的Na+,进而又通过渗透作用保留相应的水,结果使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和Na Cl排出量增多。 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糖尿病患者(或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因此近端小管不能完全重吸收葡萄糖,使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即可引起渗透性利尿而导致尿量增多。

临床上为了达到利尿和消除水肿的目的,常给病人应用可被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如甘露醇、山梨醇等,提高小管液中溶质浓度,通过渗透性利尿使更多水分从体内排出。

2015 17A.1997 9A.静脉推注少量高浓度葡萄糖时出现尿量增多的原因是

A.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肾血流量增多  D.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答案】ABCDE

2005 15A.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的原因是

A.饮水过多  B.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C.肾小管重吸收Na Cl量减少

D.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E.肾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 【答案】ABCDE

(2)球管平衡 表现为近端小管的定比重吸收,即近端小管对溶质(特别是Na+)和水的重吸收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改变,重吸收率保持相对稳定,如近端小管中Na+和水的重吸收率总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

定比重吸收产生的机制主要与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胶体渗透压的变化有关。 球 管平衡的生理意义在于尿中排出的Na+和水不会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化,从而保持尿量和尿钠的相对稳定。

【注意】

①球 管平衡应区别于上文肾血流量自身调节的管 球反馈学说。

②近端小管内Na+、Cl-、水、K+的重吸收与体内是否缺乏该物质无关,而表现为定比重吸收。

③近端小管对物质的重吸收不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但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受多种因素(如醛固酮、ADH等)的调节。

2016 16A.肾小管重吸收Na+与水的量与肾小球滤过率成定比关系的部位是

A.髓袢细段  B.髓袢升支粗段  C.远曲小管  D.近端小管 【答案】ABCDE

2002 141X.关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水的描述,正确的有(B项中的数据来源于老版教材)

A.伴Na+重吸收的等渗性重吸收  B.重吸收量约占滤过量的67%

C.在腔面膜上水通道的帮助下进行  D.根据水、盐平衡的需要而受到调节 【答案】ABCDE

2008 16A.肾脏近端小管对小管液中有用成分重吸收的特点是

A.重吸收的物质种类少  B.各种物质的重吸收量少

C.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  D.小管液与上皮细胞内液保持等渗 【答案】ABCDE

1995 30A.1992 64A.肾脏维持水平衡的功能,主要靠调节下列哪项活动来实现

A.肾小球滤过量  B.近曲小管与髓袢的重吸收水量

C.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水量 D.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的重吸收水量

E.肾小管的分泌功能 【答案】ABCDE

8 尿生成的体液调节(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6、2017考点)★★★★

(1)抗利尿激素(ADH)、醛固酮和肾素

【注意】

①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并不是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乙醇(酒精)可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故饮酒后尿量可增加。

③血管紧张素Ⅱ(负反馈机制)、血管升压素、心房钠尿肽、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均可抑制肾素的释放。

④ACTH主要调节糖皮质激素,生理情况下对醛固酮分泌无明显影响,但应激时可促进醛固酮分泌。

2017 139X.促进肾素分泌的因素有

A.循环血量减少 B.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C.动脉血压降低 D.肾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答案】ABCDE

2010 17A.2007 16A.促进血管升压素合成和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

A.动脉血压降低  B.循环血量减少

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D.情绪紧张 【答案】ABCDE

2001 16A.2000 16A.肾素分泌增多时,可引起下列哪一项升高

A.血K+浓度  B.细胞外液量  C.红细胞比容

D.血浆胶体渗透压  E.血中H+浓度 【答案】ABCDE

2013 154X.能够增加尿钠重吸收的因素有

A.醛固酮分泌增多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血钾浓度增高  D.血钠浓度增高 【答案】ABCDE

2016 17A.机体安静情况下,对醛固酮分泌调节不起作用的因素是

A.高血Na+  B.血管紧张素Ⅱ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D.高血K+ 【答案】ABCDE

2009 153X.引起肾的颗粒细胞释放肾素的因素

A.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B.肾交感神经兴奋增强

C.肾小球滤过的Na+量增多  D.肾血流量减少 【答案】ABCDE

1998 141X.肾素

A.是肾脏近球小体中近球细胞分泌的  B.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C.引起血中血管紧张素Ⅱ增多  D.引起血中醛固酮增多 【答案】ABCDE

(2)心房钠尿肽(ANP)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

(3)考题中常涉及的尿量变化及其机制归纳总结(考试重点)

【注意】

①由于饮大量生理盐水(0.9%Na Cl)后血浆晶体渗透压未发生变化,因此排尿率不会增加。

②血管升压素完全缺乏或肾小管和集合管缺乏血管升压素受体可出现尿崩症,排尿量(低渗尿)可高达20L/d。

2014 17A.2012 14A.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醛固酮分泌增多  B.肾交感神经兴奋

C.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多  D.肾小管液溶质浓度下降 【答案】ABCDE

2009 15A.2003 12A.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肾血流量增加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答案】ABCDE

A.饮用大量清水  B.静脉滴注大量生理盐水

C.饮用大量生理盐水  D.静脉滴注甘露醇

2011 125B.上述措施中,可引起渗透性利尿的是 【答案】ABCDE

2011 126B.上述措施中,可引起水利尿的是 【答案】ABCDE

(4)临床常用利尿剂的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归纳总结

9 尿生成调节的生理意义★★★

(1)在保持机体水平衡中的作用 肾通过尿生成在保持机体水平衡中是多种因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2)在保持机体电解质平衡中的作用 在尿生成的调节中,醛固酮是肾调节Na+和K+排出量最重要的体液因素。肾脏对Ca2+的排泄受多种因素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是甲状旁腺激素,而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又受血Ca2+浓度的调控。

(3)在保持机体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体内缓冲酸碱最重要、作用最持久的是肾,它可将体内除CO2外的所有酸性物质即固定酸排出体外,从而保持细胞外液中的p H于正常范围内。

10 测定清除率的意义(2006、2007、2016考点)★★★

两肾在单位时间(一般为每分钟)内能将一定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这个能完全清除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1)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进而测定出滤过分数和肾血流量)

【注意】根据上表物质测得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进而可计算出滤过分数和肾血流量(结合血细胞比容)。

(2)推测肾小管的功能 通过对各种物质清除率的测定,可推测哪些物质能被肾小管净重吸收,哪些物质能被肾小球净分泌,从而推测肾小管对不同物质的转运功能。

【注意】若某物质的清除率<GFR,则该物质必定在肾小管被重吸收,但不能排除它也能被肾小管分泌的可能性,因为当重吸收量大于分泌量时,其清除率仍<GFR;若某物质的清除率>GFR,则表明肾小管必定能分泌该物质,但不能排除它也可被肾小管重吸收的可能性,因为当分泌量大于重吸收量时,其清除率仍>GFR。 综上,可记忆为“小了就吸,大了就排,不大不小(即等于),不吸不排”。

(3)自由水清除率 自由水清除率是用清除率的方法定量测定肾排水情况的一项指标,即对肾产生无溶质水(又称自由水)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的一项指标。

2016 15A.利用肾清除率概念测定GFR,被清除物除能被肾小球滤过外,尚需满足的条件是

A.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但可被分泌 B.可被肾小管重吸收,但不可被分泌

C.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D.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答案】ABCDE

2006 16A.可由肾小球滤过,但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物质可用于测定

A.肾对尿的浓缩与稀释功能  B.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C.肾小管分泌功能

D.肾小球滤过率  E.肾血浆流量 【答案】ABCDE

2007 14A.如果某物质在肾动脉中有一定浓度,而在肾静脉中为零,其血浆清除率

A.等于零  B.等于肾小球滤过率

C.等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  D.等于每分钟肾血流量 【答案】ABCDE

A.肾小管对该物质有重吸收作用  B.肾小管对该物质有分泌作用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994 123C.某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等于肾小球滤过率时意味着 【答案】ABCDE

1994 124C.某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大于肾小球滤过率时意味着 【答案】ABCDE

10 排尿反射★★

排尿反射是一种脊髓反射,即该反射可在脊髓水平就能完成,但在正常情况下,排尿反射受脑的高级中枢控制,可有意识地抑制或加强其反射过程。 引起排尿反射的主要因素是膀胱内压的升高。

(1)排尿反射的过程 膀胱内尿量充盈(≥400~500ml)→膀胱内压升高至≥15cm H2O→刺激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盆神经传入→骶髓排尿反射初级中枢→脑干和大脑皮层排尿反射高级中枢(产生排尿欲)→盆神经传出→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松弛→排尿。进入后尿道的尿液刺激尿道壁感受器,冲动沿传入神经再次传到骶髓排尿反射初级中枢,进一步加强其活动,从而驱动尿液排出,这是一个正反馈过程。

(2)排尿异常 若排尿反射弧的任何一个部位受损,或骶髓排尿中枢与高位中枢失去联系,都将导致排尿异常。

2002 13A.胸段脊髓受损在脊休克过去之后,排尿功能障碍的表现为

A.尿失禁  B.尿频  C.尿急

D.尿多  E.排尿困难 【答案】ABCD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