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语用制约

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语用制约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语用制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基础部 朱紫健 田少华摘要关联理论为研究话语生成和理解提供了理论框架。本文根据该理论讨论影响话语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语用因素。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对从认知角度探讨话语生成与语用理解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体现了语义学和语用学的交融,对研究话语生成和理解很有启发意义。

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语用制约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基础部 朱紫健 田少华

摘要

关联理论为研究话语生成和理解提供了理论框架。同时关联理论又体现了语义和语用的结合。本文根据该理论讨论影响话语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语用因素。

关键词

话语生成 话语理解 关联理论 语用制约

Abstract

The relevance theory provides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research on the discourse gene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It also represents the combination of semantic and pragmatic meanings.This paper discusses pragmatic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the gene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discourse.

Key Words

discourse generation discourse interpretation relevance theory pragmatic restrictions

一、前言

如何才能最有效地生成与理解话语,这是一个争论已久但仍无定论的问题。而话语生成与理解应该是在一种认知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说话人会根据交际需要对听话人的话语理解进行制约。从认知角度看,话语的生成与理解是以最小的努力去取得最佳效果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制约的过程。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对从认知角度探讨话语生成与语用理解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体现了语义学和语用学的交融,对研究话语生成和理解很有启发意义。

二、关联理论框架

Sperber与Wilson(1986/1995)从认知角度出发,提出了很有影响的关联理论。根据该理论,交际涉及说话人与听话人对信息的处理。说话人通过明示交际生成话语,让听话人获取某种信息。听话人通过解码和推理交际获取信息理解话语。话语理解涉及语言解码与推理过程。前者指语言结构的逻辑形式,即语义原型,后者指逻辑形式转换成话语命题之后推导出的隐含意义,即说话人意义。关联理论认为,在话语生成过程中,说话人一般总会最大限度地表述信息,以便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付出尽可能小的代价。语境选择受各种心理因素制约,但说话人的语境选择主要受两个目的影响:(1)最大限度地减少听话人理解话语时所付出的努力;(2)最大程度地增加话语的语境效果。这一解释为交际中的语境选择提供了答案,比其他语用理论更具说服力。听话人的目的就是将新信息与自己的已知信息结合起来,重新寻找话语同认知语境之间的关联信息。在任何情况下,听话人都会根据语境假设去处理新信息,以寻找话语的关联性。听话人的任何假设、信念都会对话语理解产生影响。既然说话人与听话人都是为了交际的成功,听话人往往会按照说话人所期待的方式去理解话语,这时,听话人所选择的语境也是受说话人控制的。因此,我们认为,说话人在话语生成时使用话语联系语是为了对听话人的理解形成某种制约,即保证听话人在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后寻找话语与认知语境之间的关联。话语越明确,听话人所受到的制约就越大。

话语理解始于确定字面意义的信息解码过程;但接下来的消除歧义、确定指称、识别说话者用意、区分反语与幽默以及补全话语等都必须依靠语用推理,而且推理涉及对话说人意图的推断。根据关联原则与最佳关联假设,推理是切实可行的。明说与隐含指说话人要表达的意义和意图,它们构成了关联理论中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明示与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从说话人角度而言,交际是一个明白无误地示意的过程,即交际时说话人用明白无误的明说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但从听话人角度而言,交际又是一种推理过程,即从说话人通过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话语理解是一个动态过程。关联理论强调从信息处理的总的认知理论出发去理解话语。它指出在话语理解时认知主体会利用推理机制,将话语的字面意义与可能隐含的认知信息加以综合,再结合语境假设,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其中具最佳关联性的解释。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应具有充分的关联,也即应该提供与听话人的认知语境相关联的信息,值得听话人注意,以便对方理解与推断自己的交际意图。另一方面,在理解话语时,听话人也只会关注、处理那些具有充分关联性的话语,而且趋向于在与这些话语具有最大限度关联的语境中对其进行处理,并构建与这些话语有最佳关联的心理表征。说话人会制约听话人对话语关联性的寻找。听话人一般只留意那些他认为有必要注意的现象或信息。这就意味着,只有当说话人所传递的信息是与听话人相关且值得听话人去处理时,它们才能吸引听话人的注意才有意义。因此,说话人一旦故意去吸引听话人的注意力,而且听话人又知道对方在故意吸引他的注意,听话人就要努力寻找话语与语境假设之间的关联,进行推理,从话语中获取某种语境效果。

三、话语生成的语用制约

人类交际遵循一个总的原则,即说话人总是(自觉地)希望生成能产生充分语境效果的话语,而听话人则希望理解话语时付出最小的代价或努力。在语言交际中,对说话人生成的话语,听话人需付出一定的努力进行理解,才能获取说话人所传递的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为此,在生成话语时,说话人会考虑听话人能通过语用推理从话语中提取什么样的信息,他必须决定什么信息作为明示信息,什么信息是隐含信息。这就要求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话语处理能力、语境信息等进行控制。如果说话人认为对方完全有能力处理话语,生成话语时他就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如说得清楚些或含糊些,以适应交际的需要。例如,He went to McDonald's.The quarter pounder sounded good and he ordered it.熟悉麦当劳快餐的西方人会很容易地理解话语,因为他们知道the quarter pounder是一种汉堡包,而且经常会在麦当劳快餐店出售。对不了解麦当劳快餐的听话人而言,说话人就要提供以下这样清楚的语境假设,才能取得所期待的语境效果。He went to a place where food is prepared and cooked.It is called‘McDonald's.There he saw ground meat,which is formed into patties,fried and placed between two pieces of bread.又如雀巢咖啡,广告语“It's the taste!”,该公司在构思这一广告语时,已经认为听话人有能力将这句话理解为“味道好极了”,而且一定会知道是“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但如果听话人不熟悉类似广告语的背景信息,说话人就会尽可能表达得更加明确,增加更多的词汇信息或概念信息以制约对方的理解,比如“Nescafe! It's the taste!”。总的来说,说话人需要对听话人的推理能力、知识背景等进行控制,以生成明晰程度不同的话语。

四、话语理解的语用制约

根据关联理论,话语理解时听话人仅仅是直接去恢复与关联原则一致的理解。也就是说,有具体交际意图并希望交际取得成功的说话人必须有理由相信,听话人可以即刻获取一定语境信息,使他对该话语产生正确理解。当然,有时交际也会以失败而告终。但在很多情况下,说话人有理由相信,听话人会产生正确的语境假设,从而恰当地理解话语的交际意义。比如在大会发言中,当会议主持人对发言者突然提醒说“your time is up”时,他认为对方会即刻产生恰当的语境假设,并得出以下语境暗含:You should stop talking now,从而正确理解其交际意图。此时,说话人就没有必要用话语直接表白自己的交际意图,即对听话人的理解进行语言制约。然而,当说话人认为听话人不能产生所期待的语境假设时,他自然会提供一些对方即刻可以理解的语境假设,并保证他们在关联原则条件下对这些假设进行选择,从而使听话人不可能产生别的理解,引导听话人对该话语的正确理解。

话语理解与说话人所设语境有很大关系。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它们是对同一情景的两种不同理解方法,在一些语境下只有一种理解是恰当或自然的。Lee(2001:1)认为,影响不同理解的因素有三个:视角(perspective)、前景化(foregrounding)和框架(framing)。

将框架概念由心理学引入语言学研究。每个框架都带有多种信息,有些是关于如何使用框架的信息,有的是关于所期待发生的事件的信息,有的是关于当期待无法得到证实时的解决方法。因此,框架是一种呈现与某些经常重复发生的特别情景有关的知识和观念,是某个物体或事件的典型(stereotype),它能说明情景的主要特征、可变特征以及经验可能表现的特征。此外,Lee还把框架这一概念看成是多维的,其中包括社会框架。涉及谁被前景化的问题,也涉及说话人选择的视角问题。视角指对事件描述的角度,涉及观察者与事件的关系。视角的选择是图形(figure)和背景(ground)的一种表现。Ungerer和Schmid认为背景是说话人的立足点,涉及说话人的地理、时间、社会、年龄和性别背景以及保证交际成功的心理考虑。这也说明话语的理解会因人而异。

五、结论

在话语生成过程中,说话人要在特定的语境下使话语具有关联性或相关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听话人话语理解时所付出的代价和努力。而在话语理解的过程中,听话人在说话人所涉语境的制约中,因框架、前景和视角的不同而对话语进行不同的解读和推理。总之,从认知角度看,话语的生成与理解是以最小的努力去取得最佳效果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制约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现代外语》,1998第3期。

[2]Ungerer,F.&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1996,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杨信彰.话语中的识解因素与语境.《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