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卫生署中医委员会拟定中医专校课程之意见

对卫生署中医委员会拟定中医专校课程之意见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年三中全会,由中央国医馆焦易堂馆长等提出:中医学校列入教育系统一案,当经全会通过,并经中央政治会议决议,中医教学规程,由教育部会同卫生署中医委员会参照医学专科学校暂行科目,妥为拟定在案。为整理研究之准备,中医委员会广征意见,务期详密。得晤陈委员文虎,复承谆嘱,对于中医专科学校课程教材,如有意见,尽量提供参考,俾臻完善云云。中医治疗的对象,完全凭藉在证候之上。

对卫生署中医委员会拟定中医专校课程之意见

中国医学的部分理论,有谓以现代目光观察之,似有一部分内容有待探讨,但是事实上在应用方面确有成效,而大有研究的价值。平心而论,一国的医学本不应有中西之分,不过学理的探讨固应以科学为依据,而医疗的应用常以有效与否为取舍。中医治疗既有实效,则发扬光大非不可能,但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整理,把部分玄学彻底汰除,才可将精粹部分保存。

国内西医的基础,虽建立在科学之上,而合于外国人起居习惯而来的医疗方术施之于国人,难免有不合之处(如令病人吃生冷食品等)。试观自欧西科学输入到中国以来,把它应用到天文历算以及工程等部门,立即取缔旧式知识的地位而代之。然而应用到医学上,就发生了不易解决的中西医纠纷问题。这事我以为,因科学的医疗未能充分完美,而中医稽古经验的方术殊有历劫不磨的价值在也。所以不仅我国朝野上下咸皆信赖中医,而且近年来东西洋各国之提倡研究中医者,亦时有所闻也。医学既不应分中西,则以近代医学科学的学理来研究中医,以中医经验而适合国人习惯自然的治疗来辅助西医,不但可使中医科学化,而且西医亦可以本位化矣。从此中国新兴的医学,不仅免去依赖外国之宗派(英美德日派别之争),而且可以独立于国内,有自由发展称雄于世界之望也。

想贤明之医育当局,早有鉴及于斯矣。本年三中全会,由中央国医馆焦易堂馆长等提出:中医学校列入教育系统一案,当经全会通过,并经中央政治会议决议,中医教学规程,由教育部会同卫生署中医委员会参照医学专科学校暂行科目,妥为拟定在案。现在闻已着手起草,足见行政当局已具有改进中医教育的决心。为整理研究之准备,中医委员会广征意见,务期详密。笔者曾接敝社(《明日医药》杂志出版社)转来中医委员会公函,嘱即开具意见。其后因此间国医研究院诸生旅京见习之便,随同入京。得晤陈委员文虎,复承谆嘱,对于中医专科学校课程教材,如有意见,尽量提供参考,俾臻完善云云。陈委员虚怀若谷,钦佩之余,敢将拙见所及,为刍荛之献焉。

课程与教材

1.普通科

①党义,②国文,③外国语(日文等),④数学,⑤生物学,⑥化学(包括分析及有机化学),⑦物理学,⑧体育,⑨卫生学。

2.基础学科

解剖学(包括组织学),②生理学(包括生物化学),③心理学,④药理学(包括化学药理学、调剂学、生物药理学),⑤病理学(包括细菌学、寄生虫学、免疫学),⑥生药学(包括药用植物学),⑦医史学(包括欧西医学史及中国医学史两部,中医医经等类书籍可采入中国医学史内)。

说明:基础学科各门全部采用科学的课程教材,使中医教育的基础完全树立在科学的轨道上,方可达到中医完全科学化之目的。上列各门教本,可暂时采用中华医学会、商务印书馆及其他新医药团体出版的权威著作。只是医史学专家,在我国医界中还比较少。医史学是以新史学方法研究医药知识的发展、医界地位的进步和疾病的变迁等的学科。本科的目的是用科学方法整理我国医学史料,期成中国的医学史。此门学科虽说是研究过去的历史,一方面有温故知新的微意,而且可知一种学术的演进决无一成不变之理。此理既明,则检讨过去,把握现在,创造未来,于医事文化的推动不无补益。这一门的教材,编纂较难,又少成书可用。像王吉民、伍连德合著的《中国医史》,范行准的《中国医学变迁史》(恐尚未出版)和汤尔和氏所译的《医学与哲学》等,虽可暂时采作教材,但是各书编制不同,王吉民与伍连德合著的《中国医史》又是英文版,不适于一般学生的阅读,非译成国文不易应用的。

3.应用学科

①诊断学

说明:本科除科学的诊断学外,须授以中医的证候诊断学。诊断固为治疗的依据,诊断决定后,方可施以治疗。但国医之诊断,向来只凭藉证候,即据医师诊察所见患者全身反应之倾向,整个病体病理机变的种种现象,做概括地证候诊断(如表里、虚实、寒热等),施以综合治疗。中医治疗的对象,完全凭藉在证候之上。“证候”即恶寒、发热、头痛、胸闷、腹胀等症状之中,更辨别其在表、在里、属虚、属实。如表热、里热、虚热、实热等。故谓之证候—(症状的时期和程度)—而不曰症状,盖疾病必先有病原(指物理化学的刺激或细菌的传染等),才有病理的变化(详病理解剖等)。内部脏器有病变,便有各种症状发现于外部。国医依据患者所现的证候,做综合诊断而施治疗,与西医对症疗法之以解热药退热、镇痛药除痛者截然不同。因具有生活机能的人体,病时有天然而极复杂灵敏之防御反射功能,故病灶虽或仅限于局部,而病理的变化往往牵及于全身。依全身整个的证候而施治疗,是辅助自然抗病力之最良办法。希腊医圣希波氏所谓“医者自然之仆也”,则中医之治法,足以当之而无愧。此门科目,现在除采用科学器械的《诊断学》之外,应另编《中医证候诊断学》。根据古人宝贵的经验,延揽中医之富有学问经验者,会商编纂,搜集历代关于此项记载,归纳某种证候,一一记述说明,编成专书,充作教材。俾与中医治疗相联属,以收实用之效。

②应用国药

说明:本类教本,应分为药物学、方剂学两部分。药物学分述每种药物(国药)古来经验的效用,用科学原理加以注释说明。或依据文献记载,考证其实效。近人郭若定氏之《汉药新觉》,似可采作教本。因国药的效用,尚有非现代化学分析化验所能证实者,并且一种单纯成分之作用,不如整个药物的复合成分之优良而少流弊。关于方剂学的教材,以仲景经方为主,参以日常应用著名成方之有效卓者(如常用之丸、散、膏、丹等)。先说明药物配互方剂组合的意义。何者为主药(君)、辅药(臣)、矫味赋型药(佐使),详加阐释,尤其应特别注意历来应用有卓效之丸散膏丹,如小金丹、六神丸等。因此种成药,治疗之功效,殆由方剂之配合,种种药物之复杂成分构成另一种功效和作用。教材取诸于历来成书记载外,更须以考据的方法说明其主要之功用。至于有价值的医案,也该附于本科之内,一并教授。

③治疗学

说明:本科除教授科学的各种治疗概要外,应另编《中医治疗学》。照近代分科,如内科、小儿科、精神科、神经内科、皮肤花柳科、泌尿科、外科、矫形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妇产科等分科编纂。内容分药物疗法(内服、外用)、熨、贴、蒸、洗、针、灸、按摩等,以及光线、空气等其他理学的疗法、营养疗法,广为搜集。根据科学,加以整理,去芜存精,汇为大成,发扬国粹,此其嚆矢。

以上分科办法,即教材如何编制,均应详加研究,参考各种关系文件,妥为拟定。果能循此而进,则中医教育基础的确立,和中国本位医学的建设,均得相当发展。不过教材之外,中医专科学校对于各项科学实验的设备,不可不遵照教育部标准择要购置,否则仍难达到完全科学化的目的。尤其药物的种植,为方便研究,必需设辟一药园,另聘专家指导一切,并宜广搜标本,以供学生参考。因其关系切要,故附及之。

[《中华医药》1937年第3期第50-5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