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研究的困难

“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研究的困难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认识的对象仍是人体的疾病现象。中医的脏腑多是针对人体某一系统的功能而言的。“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便是在做一种尝试,将中医的脏腑理论,从系统功能和具体脏器上与现代医学做出相应的分析,在保留中医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融进现代医学物质观的基本观念。

纵观历史,数千年来中医的发展有过几次重大的飞跃,但每一次飞跃都没有跳出早期的解剖学知识、单纯的临床经验和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各种哲学流派思想对中医的深刻影响。中华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和医疗实践的结合,构建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形成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黄帝内经》则是这一理论体系的最早代表作,至今仍是中医诊疗实践中的重要理论基础。

然而中医的科学和哲学不分,解剖学知识的缺乏,注重临床经验的传承和轻视现代科学(医学)在中医理论发展中作用以及中医理论自身的超稳定结构,一直是阻碍中医发展和融入世界现代医学的障碍。中医要发展,要走向世界,离不开现代医学的渗入,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如何使现代科学为中医所用,在继承中发展,却存在着认识上的、操作上的和理论建构上的巨大困难。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

对中医科学性的认识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是中医是科学但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西方科学。这种思想的主要代表,多为中医业内的专家,当然也有一些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特别研究和特殊感情的学者代表。他们认为中医的气血、阴阳、经络、脏腑、辨证论治等,从概念到医疗手段都不是也没有现代意义的科学解释,传统文化和传统中医理论所描述的是与现代科学有着完全不同的物质结构和物质本原,它绝不是西方科学所描述的分子、原子、电子、夸克等物质结构,也不是西方哲学所认定的那种抽象的物质。东方科学有着东方人认定的物质基础和科学体系,走极端的少数学者甚至认定东方人可以走出西方人完全不同的科学路线。持这种认识的学者如果无法说清中医学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即中医与现代自然观的关系,并从实验上验证他们的假设和理论的真确性,那么,在现代科学深入人心的今天,完全靠务虚,而无法用实验验证其理论,那是很难让人接受和信服的。二是中医是科学,但不符合现代科学规范,可以与现代科学物质运动观接轨。接轨后的中医既不是传统的中医,也不是现在的西医,而是既高于传统中医又高于现代西医的新中医或系统医学(当然还有别的名称)。持这种看法的医务工作者和学者的依据是中医和现代科学(医学)不是认识对象的不同,而是研究方法的不同。中医与西医的关系,类似于热力学与牛顿学的关系,我们虽然无法用牛顿学去描述单个分子的运动规律,但却可以用大量分子运动的宏观效应,如温度、压强、体积之间的关系加以描写。中医的阴阳就是微观作用的宏观表现。当然,西医的微观实证目前还是准确的,若继续深入下去,与整体的人越来越远,恐怕还得向中医的宏观整体学习。东方人的思维特点是习惯于用运动观从宏观整体去看问题,对于人体疾病的认识亦是如此。它从宏观整体病象(即体征状态)和疾病的演变中去推测微观病理之所在。并从整体与局部的相互联系中运用哲学上的辩证思维去归纳总结理论。中医理论的描述是运动、变化和抽象的,其概念当然也就十分抽象玄奥。但认识的对象仍是人体的疾病现象。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习惯于用结构观和微观实证,对于人体的疾病则用解剖学方法从具体的人体结构的病理变化中去认识疾病。西方人对疾病的认识是运用结构观从里到外进行剖析,当然他们也注意外在整体的病理表现,但那只是参考。他们对健康人的内部结构及脏器的正常运动规律是清楚的,且用病理指标作为判别疾病的依据。因此,西方医学对疾病的描述理论也比较具体,能与现代科学融于一体,人们对它的科学性容易认识,也容易接受。然而其认识对象还是人体自身。

可见,虽然中西方人对疾病的认识路线不一样,但认识的对象却是相同的,都是人体的疾病现象。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对自身的结构,包括过去不能认识的微观分子、原子、亚原子层次的结构已经有了或者正在有了十分清楚的认识,还没有发现与现代科学物质观相违的地方。这就是说,现代科学用于人体是可信的。保留中医理论的特色,将现代科学用于中医的理论描述和诊疗方法,使其融入现代科学的洪流,走向世界,应该说是中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大多数人的认识,是主流。还有第三种认识,也算是一种极端,认为中医不是科学,是经验,是一种文化,至多处在科学的萌芽状态。这是从与第一种认识相反的层面去否定中医具有现代科学意义基础。由于中医气功医疗中的神秘性,思维的能动性受到了特别的青睐,更由于被别有用心的骗子利用,少数学者认为中医是巫术,应该用西医取代中医。当然,这只是少数学者的极端认识,不是学界主流。

综观上述对中医科学性的三种的不同认识,第一种认识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医学有积极作用,但对中医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的结合,对中医现代化的进程可能会带来牵制;第二种认识是中西医理论结合和中医现代化及中医发展的新动力,许多促使传统中医向现代科学融合的医疗实践和理论总结都会源于这一认识;第三种认识是中医传统意义和现代意义发展的障碍,由于它不是认识的主流,不用担心它会窒息中医在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新发展。实际上,科学的发展是需要多种学术思想的共存和挑战的,不同学术思想的交锋,只能让正确的更加正确,错误的淘汰出局。不同学术思想的并存有时好像对正确思想的实施有牵制作用,但这种牵制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它会让正确的东西在斗争中更加完善和丰满,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走健康发展的道路。

阻碍中医发展和融入世界现代医学的障碍,最为艰难的应数中西医基础理论的融通。中医现代化没有中医基础理论同现代科学的接轨,谈不上真正意义的中医现代化,这是共识。中医基础理论有没有现代意义的科学基础?这集中表现在对中医科学性的认识上。如果中医是科学,对其基础理论就应可以做出现代科学的对应说明。然而,对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精气神、阴阳、经络、脏腑、辨证等如何给予现代科学说明却存在很大分歧。如中医的脏腑不能等同现代医学的脏腑,这是人所共识的。中医的脏腑多是针对人体某一系统的功能而言的。像中医的脾,就不是现代医学的脾。“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便是在做一种尝试,将中医的脏腑理论,从系统功能和具体脏器上与现代医学做出相应的分析,在保留中医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融进现代医学物质观的基本观念。这项工作尽管难,但不是不可能做,许多事是由做起来了就知道该怎么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