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力衰竭的家庭康复护理

心力衰竭的家庭康复护理

时间:2022-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对应用这类药物的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运动治疗应特别慎重。3.避免诱因 感染是诱发心衰的常见原因,所以慢性心衰病人无论何种感染,均需要早期应用足量的抗生素。

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治疗心力衰竭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心脏的功能,减轻心肌的负荷,消除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保障病人的心功能处于代偿阶段而维持基本正常的生活,即临床治愈。当病人的心率、水肿、血压、呼吸、肝脏淤血等情况都得到满意的控制后,就可回家休养了。因此,心力衰竭患者的家庭康复治疗和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都有很大的影响。以下是心力衰竭患者在家庭康复护理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供读者参考。

1.合理休息 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一个重要措施。应根据病情适当安排生活、劳动和休息。保障适当的脑力休息和充足的睡眠,除午休外,下午宜增加数小时卧床休息。在心脏功能失代偿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床边大小便,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机体氧耗量,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减慢心率和减轻呼吸困难。休息时应采用一些既有利于气体交换又能节省能量的姿势,如站立时背倚墙,使膈肌和胸廓松弛,全身放松。坐位时椅子高矮合适,两脚平放在地,身体稍向前倾,两手放在双腿上或趴在小桌上,桌上放软枕,使患者胸椎和腰椎尽可能在一直线上。卧位时应抬高枕头,并略垫高床尾,使下肢关节轻度屈曲。

2.适当运动 在心脏功能代偿期,患者应参加一些心脏能够承受、量力而行的活动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静脉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上的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但切勿操之过急。因其运动和心脏功能与正常人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以下是心力衰竭患者在康复期运动的一些注意事项。

(1)从小量活动开始:心力衰竭病人康复期的运动和活动应从小量开始,循序渐进切勿过量。如开始只是在家人或医护人员陪同和监护下在室内活动。能耐受后再移至室外,慢步的距离逐渐递增,并适当的逐渐做一些四肢及关节的活动。一般情况下每天参加运动或运动2次,一次20~30min,应在饭后2~3h进行。天气炎热时,可选在早晨或晚间进行。冬天应在有太阳时进行。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2)运动强度的掌握:常以心率为依据,一般要求活动后心率不超过110~115/min,或增快不超过静息时心率10~20/min为宜。对左心功能不全者,要求运动后不出现明显呼吸短促,同时应使增快的心率和呼吸在运动10~30min内恢复至安静状态,特别在第2天清晨时,如心率尚未恢复者,即使有体征并无加重,仍表明运动强度过大,应减量。通过适量的运动或活动,病人心情舒畅,感到精力较前充沛,夜间睡眠好,无其他不适症状,说明运动量适度;若出现不适症状或睡眠差,表示运动或活动量大,需要减少或调整。总之,活动量应以不引起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

(3)病情监测:康复治疗中应注意症状和体征的改变,对左心功能不全者应注意肺部听诊。如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肺部啰音出现或增多,安静时心率增快,均提示该运动方法或强度不合适,应暂停进行。

(4)避免剧烈运动:所有训练活动均应避免剧烈、快速和紧张用力。尤其应注意静止性肌紧张和闭气,如悬垂、支撑、引体向上、搬运重物等均应严格禁止。

(5)合并应用抗心衰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洋地黄类、β受体阻滞药等药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而引起心率变慢。因此,对应用这类药物的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运动治疗应特别慎重。

3.避免诱因 感染是诱发心衰的常见原因,所以慢性心衰病人无论何种感染,均需要早期应用足量的抗生素。有些体弱病人感染时症状不典型,体温不一定很高,仅表现为食欲不佳、倦怠等应密切观察变化,预防心衰发生。平时应注意加强抵抗力,除适当锻炼增强主动免疫力外,必要时可用丙种球蛋白、转移因子等增强被动免疫力外,冬季应注意保暖御寒。

4.合理饮食 饮食不宜过咸、过饱。应进食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的食物,如豆类、蔬菜、瘦肉、水果等。忌辣椒、浓茶或咖啡等刺激性的食物,禁烟酒。应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便秘、腹胀而加重心脏负担和呼吸困难。避免含糖高的食物,以免引起痰液黏稠。少食多餐以减少用餐时的疲劳,且饱餐后可诱发或加重心衰。要控制钠盐的摄入,一般钠盐(食盐、酱油、黄酱、咸菜等)可限制在每天5g以下,病情严重者限制在每天3g以下,水的摄入控制在每天1500ml以下,目的是减轻体液的潴留,减轻心脏负担。夏天要多吃西瓜,这不但可以补充维生素C,还有利尿作用。对于不配合治疗的患者,要给予很好的解释,尽量取得患者的配合。

5.合理用药 要严格按医嘱用药,切忌自作主张更改药物或停用药物,以免发生严重后果。如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分泌物多、体弱的患者应慎用镇静药、麻醉药、催眠药,以免抑制呼吸和咳嗽反射。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时,要严格遵守医嘱,不能自行加量或减量,并要定期监测洋地黄浓度,防止洋地黄中毒。如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视或绿视、视物模糊等现象,应及时到医院复诊。长时间使用利尿剂时,应间断服用补钾、补氯药物,保持电解质(钾、钠、氯等)平衡,如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等,应到医院检查电解质。患者及家属应熟悉常用药的毒副作用,以便早发现、早处理。

6.皮肤护理 因肺心病患者常常有营养不良,身体下垂部位水肿,强迫体位,加之很多患者长期卧床。极易形成压疮。应穿宽松、柔软的衣服,并保持衣服平整干净;卧床患者应定时翻身,受压处垫以气圈或海绵垫,有条件者可使用气垫床。家属应为病人定时按摩、翻身,动作应轻柔防止皮肤擦伤。对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患者更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尤其是受压皮肤和皱褶处。用热水袋时应注意水温不超过50℃,并且要观察病人皮肤变化,避免皮肤烫伤。对水肿严重者的皮肤更应该加强保护。一旦出现皮肤发红、水疱等,应积极处理,避免导致皮肤进一步受损。

7.心理护理 精神应激在心力衰竭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它可加重心脏负担,有时甚至诱发肺水肿,因此保持情绪稳定极为重要。慢性心衰病人常年卧床,对生活信心不足,同时又怕过世,易于产生焦虑、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甚至认为自己患了绝症因而不能认真接受正规治疗。家属要配合医师,积极主动与病人交谈,使病人了解发病的原因、并发症及治疗方法和预后,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等。正确运用心理治疗的方法,解除病人心理负担,使病人能够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家属应该多关心体贴病人,在生活上给予重要的帮助,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病人自己也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自寻烦恼。同时各种活动要量力而行,既不逞强,也不过分依赖别人。另外,心衰患者应尽量不看紧张刺激的电影,不与人争吵,避免情绪波动过大诱发心力衰竭。

8.监测体重 如1~2d体重快速增加,应考虑是否有水潴留,可在医生指导下增加利尿药的用量,应用利尿药后尿量明显增加,水肿消退,体重下降正常,此时的体重又称干体重。

9.记录出入量 患者和家属要学会记录每日出入量。在急性期出量大于入量,出入量的基本平衡有利于防止或控制心衰。出量:每日全部尿量、大便量、引流量,同时加入呼吸及皮肤蒸发量为600~800ml。入量:饮食、饮水量、水果、输液等,每日总入量在1500~2000ml。

10.自我监护 患者学会观察自己的心率、血压、尿量、体重及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以便对出现的各种症状和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时发现。如脉搏在60/min以下时,应停用洋地黄类药物,到医院就诊。肺心病患者的很多心力衰竭症状常常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本身的症状所覆盖,常常表现不典型,应注意观察,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11.夜间突发心力衰竭的紧急处理 因心力衰竭常常在夜间发作,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如果患者本人或其家属了解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处理措施,在医务人员到达之前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处理,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

首先,要将病人扶起,背后垫些衣物,使之呈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这样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有利于减轻患者心脏负荷,同时也可以减轻呼吸困难。此时不要慌忙把病人往医院送,也不要随意搬运病人,因为搬运和送医院途中的颠簸,可以增加心脏负担,使心力衰竭进一步加重,容易并发或加重肺水肿,甚至会因此而造成病人的死亡,可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其次,家中如备有氧气,可立即给病人吸入氧气。另外,这类病人往往神情紧张、烦躁不安,应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减轻其焦虑,必要时给予少量镇静药;可给病人舌下含服1粒硝酸甘油或消心痛以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最后,病情稳定后,应将病人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转送时仍应取半卧位,动作要轻,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12.定期复查 心力衰竭的患者要重视自己的健康,在症状控制比较好的情况下,也要定期到医院复查电解质、心电图等,如患者在服用抗凝剂,应至少每个月复查1次凝血功能,以避免药物引起的副作用。

(潘龙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