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复护理的理论基础

康复护理的理论基础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康复护理是在现代医学模式、生理学、健康观、自我护理等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这些理论指导着康复护理的全过程,对康复护理学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是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康复护理的发展基础。神经干细胞损伤时,它们可以增殖、移行至损伤部位并分化来修复损伤。康复护理面对的主要对象是残疾人、慢性病患者,明显的功能障

第二节 康复护理的理论基础

康复护理是在现代医学模式、生理学、健康观、自我护理等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这些理论指导着康复护理的全过程,对康复护理学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现代医学模式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康复护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康复护理的对象主要是残疾者、慢性病患者及老年人,他们不可能完全恢复健康,功能也不可能完全恢复正常。康复护理人员应该按照现代医学要求的全面、整体护理的原则,除完成临床基础护理工作外,还通过耐心的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充分发挥患者的潜能,使他们能够全部或部分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最终能重返社会;另一方面,康复患者因生活、工作和活动能力丧失,常常产生悲观、急躁、绝望等心理障碍甚至某些行为异常,这就要求康复护理人员富于同情心,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护理,促使他们尽快适应残疾后的生活状态,早日重返社会。

二、生理学基础

现代康复医学建立在运动学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理学基础之上,康复护理学作为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离不开这些理论的指导。

(一)运动学基础

运动学是运用物理学方法来研究人体节段运动与整体运动时,各组织、器官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伴随运动而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心理等变化,它是运动疗法的理论基础之一。应用运动学的原理研究其变化规律或结果,可更好地指导健康或患病人群达到增强体质、改善残损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目的。

大多数需康复患者往往运动减少,长期缺乏运动会对机体产生很多不利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功能锻炼后,可通过神经反射、神经-体液因素和生物力学作用对人体多种功能产生相应的影响和改变,常常可逆转原来失调的功能状态,重新获得较好的甚至满意的能力。运动对机体的影响有:

1.可以通过刺激康复对象的愉快中枢兴奋性改善情绪,减少精神抑郁、悲观、失望,恢复患者的信心。

2.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引起体内的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长期的锻炼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灵活性、反应性大为改善。

3.提高代谢能力,改善心肺功能。长期运动后患者的心脏具有更大的储备功能应付大强度运动,表现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比一般人慢而有力,较大强度运动后心率恢复较快,在运动中血压变化可不明显。坚持锻炼可以提高运动后的最大摄氧量,坚持呼吸锻炼则可以保持肺组织的弹性,增加呼吸肌的力量,增大肺活量,提高肺功能,但运动刚开始时,呼吸、循环调节较慢,摄氧水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可以出现“氧亏”,运动结束进入恢复期时会逐渐恢复正常。

4.维持运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运动可促进骨皮质增厚,骨密度增加,反之则易形成骨质疏松。

5.预防术后血栓性静脉炎。

6.促进损伤机体的恢复。

(二)神经学基础

功能恢复是康复医学的核心问题,近十几年来,随着神经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人们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是可能的,可以通过脑功能重组、次要通路启用、突触发芽、神经细胞再生、突触长时程增强等机制实现。这是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康复护理的发展基础。

大脑的功能定位和大脑的可塑性是大脑功能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人类大脑皮层有严格的功能定位,神经系统具有传达体内各部位之间信息的功能,且遵循一定的神经生理学规律。脑、脊髓以及神经系统是通过细胞内部、细胞之间的联系以及细胞周围微环境的变化,胚胎神经干细胞发生诱导、分化、凋亡和迁移而最终形成。当神经细胞损伤时,细胞间通过与神经和血管再生有关的细胞因子的调节,促进神经损伤后的有效再生、神经元生长、存活和功能修复。神经纤维的再生则有赖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的胶质细胞和它们提供的微环境,通过对侧支配、大脑两半球间的联系、脑残留部分功能代偿等方式来修复神经系统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修复十分复杂,成年脑内的神经发生为治疗脑缺血等疾病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揭示,不论是移植外源性的神经干细胞,还是体内自身神经干细胞的再动员都必须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功能恢复:①新产生的神经细胞要与宿主脑的神经回路整合,接受神经传入,重建正常的神经网络。②通过分泌神经递质和生长因子促进原有神经细胞的生存。

人类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自身修改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称为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决定了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行为改变的反应能力和功能代偿能力。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特性,任何神经系统都终身具备上述能力,各种可塑性变化既可在神经发育期出现,也可在成年期和老年期出现,只是这种能力在不同发育阶段会有所不同,发育早期的可塑性程度更大,部分神经元损伤后,可通过邻近完好神经元的功能重组,或通过较低级的中枢神经部分来代偿。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位,与脑一样也具有可塑性。

20世纪90年代前后,科学家们分别在脊椎动物和人体上分离并培育出能够发育成神经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干细胞。这一类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能自我更新并能提供大量脑组织细胞的细胞群就是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损伤时,它们可以增殖、移行至损伤部位并分化来修复损伤。神经干细胞移植具有潜在的生物学价值,预示着神经损伤康复治疗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健康观

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同。WHO(1985年)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生活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这一定义给人们的健康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追求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的完整健康状态,已不满足于病后才进行治疗,更重视未病防病、有病早治、已病防残、病后防复发。对社会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再满足于“活着”,而要“活得好”。康复正能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通过康复可以提高健康者的身体素质,促进病伤残者的功能恢复。

四、自我护理理论

自我护理理论是由美国当代著名护理理论家多罗西·奥瑞姆提出的。自我护理是指患者个体在稳定、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护理人员的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发挥其身体残余功能和潜在功能,使患者最终能部分或全部照顾自己,为患者重返社会创造条件。自我护理是人的一种普遍存在的本能,是一种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连续、有意识的行为。

通过自我护理使其具备维持生命、健康和幸福的能力,当个人或集体都能有效进行自我护理时,便能维持人的整体性并促进个体功能的发展。自护理论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家庭、集体或社会,对于康复护理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康复护理面对的主要对象是残疾人、慢性病患者,明显的功能障碍影响着他们的独立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这种障碍将伴随他们很长时间甚至是一生,因而无论在人力还是物力上都不允许采取“替代护理”的方式,而且“替代护理”也无法满足患者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患者的生活质量被降低。“自我护理”则可以积极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避免许多患者成为社会、家庭的负担,反而可让他们以不同方式为社会作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