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介宾及其著作

张介宾及其著作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介宾认为,无邪失眠者,必由营气不足所致。

张介宾,字景岳,又字会卿,号通一子,明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景岳幼聪慧,博览诸子百家之书,通易理、天文、兵法之学,尤精于医术。金元以降,诸医偏执河间、丹溪之说,遍用寒凉攻伐,虽已有薛己等倡用温补,但并未受到时医重视。为此,他以《内》、《难》为宗,兼取王冰、许叔微、李东垣、薛己等人的学术思想,结合其精研《内经》、《易》理之所得,成一家之学,对中医学术颇多发挥。著有《类经》32卷,《类经图翼》11卷,《类经附翼》4卷,三书为张氏垂30年之功,参研《素问》、《灵枢》之作,对《内经》理论阐论精详。他又总结前人及自己毕生经验,广罗博采,撰成《景岳全书》64卷。全书包括《传忠录》、《脉神章》、《伤寒典》、《杂证谟》、《妇人规》、《小儿则》、《痘疹诠》、《外科钤》、《本草正》、《新方八略》、《古方八阵》等内容,对中医学理论及临床各科病证均有深入阐述,汇集了他对中医学的主要创见。如对于阴阳及命门学说的论述,独具灼见,向为后世遵循,书中对失眠证也有详细论述,可为今日法。另有《质疑录》一书传于世。

(一)心神不安,为失眠证总病机

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曰:“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28]又说:“盖心藏神,为阳气之宅也,卫主气,司阳气之化也。凡卫气入阴则静,静则寐,正以阳有所归,是故神安而寐也。”[28]在他看来,失眠全由心神所主,卫气入阴而寐的机制也在于阳有所归,心神得安,这一观点也是对前人营卫理论的新见解。《内经》关于睡眠的营卫运行理论,主要是从营卫运行对阴阳跷脉调节作用来解释的。《内经》认为,卫气昼日行于阳经,从足太阳膀胱经开始,阳跷脉为膀胱经之别,此时阳跷脉气盛,使人目开而寤;卫气夜行于阴经,从足太阴肾经开始,阴跷脉为肾经之别,此时阴跷脉气盛,使人目合而寐。失眠的发生是由于“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6]是说卫气不能入阴,使阳跷脉盛而不能入眠。反之,卫气不能出阳而久留于阴,则可致阴跷满(盛),而使人不能寤(醒)。如同篇又云:“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6]可见,营卫运行失常引起失眠,是阴阳跷脉脉气失常所致。这一理论,得到后世医家的广泛尊崇,对于失眠证,大凡论及营卫者,多不言心神;论及心神者,多不论营卫;分而述之,互不相涉。因此有人主张以营卫运行失常作为失眠证的总病机,而张介宾认为卫气入阴得寐的机制在于心神得静,则是以心神不安作为失眠证的总病机,前代医家虽然有以心神作为失眠证的病机中心者,但均未论及其与营卫气运行的关系,而张氏所论明确了心神与营卫气运行的关系,发前人所未发。

(二)虚实分证,详解失眠证致病之因

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首先将失眠证分为虚实二证,然后分别详细论述了失眠证的病因病机,他说:“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凡如伤寒、伤风、疟疾之不寐者,此皆外邪深入之扰也;如痰,如火,如寒气、水气,如饮食忿怒之不寐者,此皆内邪滞逆之扰也。舍此之外,则凡思虑劳倦,惊恐忧疑,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总属其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知此二者,则知所以治此矣。”[28]认为有邪者多为实证,其如伤寒、伤风、疟疾等为外邪,如痰、火、寒、水、饮食、忿怒等为内邪滞逆。以思虑劳倦、惊恐忧疑等引起阴虚血虚,导致阴阳不交或血不养神者,为虚证。这样的分类方法,使失眠证的病因病机分析进一步系统化,但他的虚实分证标准尚显粗糙,如他以伤寒、伤风、疟疾为外邪,也指出有邪者多实证,但伤寒等病后之不眠,多以阴虚血虚为本,张氏未予深论,易致误解。又其以火、寒气等为内邪,当指内生之邪,但张氏未予明确指出,也易使人模糊它们与六淫之火、寒两种邪气的区别。

除了上述病因病机的分析,张介宾还论述了饮茶及精神因素所致失眠的病机,他说:“饮浓茶则不寐,心有事亦失眠者,以心气之被伐也。盖心藏神,为阳气之宅也,卫主气,司阳气之化也。凡卫气入阴则静,静则寐,正以阳有所归,故神安而寐也。而浓茶以阴寒之性,大制元阳,阳为阴抑,则神索不安,是以不寐也。又心为事扰则神动,神动则不静,是以不寐也。故欲求寐者,当养阴中之阳及去静中之动,则得之矣。”[28]这样的病机分析,发前贤所未发,是明以前文献中较为全面的病因病机理论。

(三)无邪有邪,治法用药各有法度

张介宾认为,无邪失眠者,必由营气不足所致。营主血,血虚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可引起或惊惕,或恐畏,或心有所系恋,或妄想妄思,以致终夜失眠或忽寐忽醒。在治疗上应以养营养气为主,因其证候不同而治法用药又各有侧重。如思虑、劳倦伤及心脾,致气虚精陷,发为怔忡、惊悸、失眠者,宜用寿脾煎或归脾汤;如七情内伤,血气耗损,或恐畏伤肾,或惊惧伤胆,神无所依而无寐者,宜用五福饮、七福饮或三阴煎、五君子煎;如营卫俱伤,血气大亏,神魂无主而昼夜失眠者,当用大补元煎加减;若劳倦伤心脾,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外感不解而寒热失眠者,用补中益气汤;若思虑过度,心虚失眠而微兼烦热者,宜养心汤或酸枣仁汤;若焦思过度,耗心血,动心火,而烦热干渴失眠者,用天王补心丹;若心虚火盛,烦乱内热而怔忡失眠者,用安神丸;若精血虚耗,兼痰气内蓄,而怔忡夜卧不安者,宜用秘传酸枣仁汤;痰盛者,当用十味温胆汤。并提出:“凡人以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寐,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顾,只宜培养气血,血气复则诸证自退。若兼顾而杂治之,则十暴一寒,病必难愈,渐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28],进一步明确了虚证失眠治必求其本,以补益气血为主的治疗原则。

有邪而失眠者,张氏认为“去其邪而神自安也”[28],治疗上以祛邪为主,又因其邪气不同而治法各异,如风寒之邪宜散,宜用柴胡饮及麻黄、桂枝、紫苏、干葛之类;火热之邪宜凉,用竹叶石膏汤及芩、连、栀、柏之属;痰饮之邪宜化痰,用温胆汤、六安煎、导痰汤、滚痰丸之类;饮食之邪宜消滞,用大和中饮、平胃散之类;水湿之邪宜分利,宜五苓散、五皮散,或加减金匮肾气丸之类;气逆之邪宜行气,用排气饮、四磨饮之类;阴寒之邪宜温中,用理阴煎、理中汤之类等。

张介宾关于失眠证治疗的论述,极为细致全面,对失眠证的辨证治疗极有裨益。

(四)阴阳命门,启发后世失眠证辨治

景岳对于《内经》与《易经》均有深刻研究,“摭易理精义用资医学变通”[145],认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于《周易》”。[145]他据《易经》之阴阳太极之理出发,对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和命门学说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许多有创见的新理论。

关于阴阳学说,景岳提出了阴阳一体的思想,指出:“阴阳之理,原自互根,彼此相须,缺一不可。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28]治疗上提出了“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28]的主张,这一“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治法的范例及其理论依据,广为后世医家效法。与“阴阳互根”同理,他又进一步发挥了“精气互生”的理论,指出“精之与气,本自互生”[64],治疗上主张“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气;善治气者,能使气中生精。”[28]

关于命门学说,自《难经》首创左肾右命说之后,后世医家虽以命门与相火并提,但均无新意。明代许多医家对命门学说又开始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而张氏的理论主张也更加丰富了命门学说的理论内涵。景岳认为命门的位置“居两肾之中而不偏于右”[146],先天元阴、元阳禀受于父母,皆藏于命门,即为真阴。肾精乃元阴所化,肾气为元气所生。而它又赖后天滋养,五脏六腑之精归于肾,肾又藏精于命门。他以命门为真阴之脏,而称命门所藏的元精为“阴中之水”,元精所化的元气为“阴中之火”。由于命门藏精化气,兼具水火,故他称“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145]认为命门水火为脏腑之化源,命门元阴、元阳亏损是脏腑阴阳病变的根本,“水亏其源,则阴虚之病迭出;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迭生……无水无火,皆在命门,总曰真阴之病”。[145]对于命门的治疗,他提出:“肾与命门本同一气,故治水治火,皆从肾气”[145],通过治肾的途径以治命门之水火。

张氏的命门水火学说,仍然不离阴阳互根互化、精气互生,因此可以说,他的阴阳论与命门学说,互为补充,密不可分。他关于阴阳与命门的理论,充实了中医学对于阴阳虚损病证的认识与治疗,对于阴阳关系的探讨,也进一步丰富了失眠证营卫阴阳关系的认识,以及虚损性失眠的治疗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