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初产后72h内给母体注射Rh抗体,及时清除母体内的Rh阳性红细胞,可有效预防再次妊娠时发生新生儿溶血症。这种抗体与自身改变的红细胞特异性结合,可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6.甲状腺功能亢进 又称Graves病,是一种特殊的Ⅱ型超敏反应,即抗体刺激型超敏反应。因此将此类超敏反应归属为特殊的Ⅱ型超敏反应。

1.输血反应 多发生于ABO血型不符的输血。如将A型供血者的血误输给B型受血者,由于A型血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受者血清中有天然抗A抗体,两者结合后在补体参与下,引起溶血反应。

2.新生儿溶血症 母子间Rh血型不符是引起新生儿溶血症的主要原因。Rh阴性的妇女首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阳性时,由于分娩、流产、输血等原因接受Rh抗原刺激,产生抗Rh抗体(IgG类)。在此情况下再次妊娠,且胎儿血型又为Rh阳性时,妊娠妇女体内的抗Rh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并与胎儿红细胞Rh抗原结合,激活补体,导致胎儿红细胞溶解,引起流产或新生儿溶血症。初产后72h内给母体注射Rh抗体,及时清除母体内的Rh阳性红细胞,可有效预防再次妊娠时发生新生儿溶血症。母子间ABO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也不少见,但症状较轻,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办法。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服用某些药物如甲基多巴类,或遭受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EB病毒感染后,使红细胞膜表面成分发生改变,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抗红细胞自身抗体。这种抗体与自身改变的红细胞特异性结合,可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4.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磺胺、安替比林、奎尼丁和非那西丁等药物抗原表位能与血细胞膜蛋白或血浆蛋白结合获得免疫原性,从而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药物的特异性抗体。这种抗体与结合于血细胞膜上的药物结合,通过激活补体、调理吞噬及ADCC作用,引起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该病患者血清中可检出针对基底膜抗原的自身IgG类抗体,肺泡基底膜和肾小球基底膜之间存在共同抗原,此种抗体可同两种组织的基底膜结合,激活补体或通过调理吞噬作用,导致肺出血和肾炎。

6.甲状腺功能亢进 又称Graves病,是一种特殊的Ⅱ型超敏反应,即抗体刺激型超敏反应。该病患者体内可产生针对甲状腺细胞表面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受体的自身抗体。该种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表面TSH受体结合,可刺激甲状腺细胞合成分泌甲状腺素,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而不是使甲状腺细胞破坏。因此将此类超敏反应归属为特殊的Ⅱ型超敏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