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脑脊液是红色多久能恢复正常

脑脊液是红色多久能恢复正常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视神经炎或脉络膜粟粒状结核结节。1.化脓性脑膜炎 婴儿急性起病者,易误诊为化脑。颅内高压症状显著,头痛剧烈,与脑膜炎其他表现不平行。脑脊液糖显著降低,墨汁涂片可找到厚荚膜圆形发亮的菌体,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脑脓肿患儿除脑膜炎及颅内压高症状外,常有局灶性脑征。抗结核药物总疗程不少于12个月,或待脑脊液恢复正常后继续治疗6个月。

【概述】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常在结核原发感染后1年内发病,尤其在初染结核3~6个月最易发生该病,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

【临床表现】

1.症状

(1)早期(前驱期):1~2周,主要症状为小儿性格改变,如少言、懒动、易倦、烦躁、易怒等。可有发热、食欲缺乏、盗汗、消瘦、呕吐、便秘(婴儿可为腹泻)等。年长儿可自述头痛,多轻微或非持续性。婴儿可表现为蹙眉皱额,或凝视、嗜睡等。

(2)中期(脑膜刺激期):因颅内压增高导致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惊厥等。

(3)晚期(昏迷期):以上症状逐渐加重,由意识蒙眬,半昏迷继而昏迷。阵挛性或强直性惊厥频繁发作。常出现水、盐代谢紊乱。

2.体征

(1)早期一般无明显体征,部分可有消瘦。

(2)中期可出现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柯氏征、布氏征、巴氏征阳性。婴幼儿表现为前囟膨隆、颅缝裂开。可有面神经瘫痪,定向障碍、运动障碍或语言障碍。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视神经炎或脉络膜粟粒状结核结节。

(3)晚期患儿极度消瘦,呈舟状腹。最终因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致使呼吸及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3.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常规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毛玻璃状,蛛网膜下腔阻塞时可呈黄色。涂片做抗酸染色,结核杆菌检出率较高。白细胞数多为(50~50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但急性进展期,脑膜新病灶或结核球破溃时,白细胞计数可>1000×106/L,其中1/3病例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脑脊液生化检查:糖和氯化物均降低为结脑的典型改变。蛋白量增高,一般多为1~3g/L。

(2)结核菌抗原检测:以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脑脊液结核菌抗原,是敏感、快速的诊断结脑的辅助方法。

(3)脑脊液结核菌培养:是诊断结脑的可靠依据。

(4)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对诊断有帮助,但50%的患儿可呈阴性反应。

(5)X线检查、CT扫描或磁共振(MRI):约85%结脑患儿的胸部X线片有结核改变。脑CT在疾病早期可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基底结阴影增强,脑池密度增高、模糊、钙化、脑室扩大、脑水肿或早期局灶性梗死征。

【应鉴别的疾病】

1.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 婴儿急性起病者,易误诊为化脑。反之,治疗不彻底的化脑脑脊液细胞数不高时,又易误诊为结脑。重要鉴别点是脑脊液检查,还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2.病毒性脑膜炎 如流行性乙型脑炎、腮腺炎脑膜脑炎及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脑炎等。均起病较急,早期脑膜刺激征较明显,脑脊液无色透明,白细胞(50~20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一般不超过1g/L,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3.隐球菌脑膜炎 起病较结脑更缓慢,病程更长,多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药史。颅内高压症状显著,头痛剧烈,与脑膜炎其他表现不平行。视力障碍及视盘水肿较常见,症状有时可自行缓解。脑脊液糖显著降低,墨汁涂片可找到厚荚膜圆形发亮的菌体,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4.脑脓肿 脑脓肿患儿多有中耳炎或头部外伤史,有时继发于脓毒败血症。常伴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患儿除脑膜炎及颅内压高症状外,常有局灶性脑征。脑脊液细胞数从正常到数百,多数为淋巴细胞,糖及氯化物多正常,蛋白正常或增高。

5.脑肿瘤 脑瘤与结脑不同处为:较少发热,抽搐较少见,昏迷较少见,颅内压高症状与脑征不相平行,脑脊液改变甚少或轻微。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应卧床休息,细心护理,对昏迷患者可予以鼻饲或胃肠外营养,以保证足够热量,应经常变换体位,以防止压疮和坠积性肺炎。做好眼睛、口腔、皮肤的清洁护理。

2.药物治疗原则

(1)抗结核治疗:联合应用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的抗结核杀菌药,分段治疗。①强化治疗阶段:联合使用INH,RFP,PZA及SM。②巩固治疗阶段:继用INH,RFP或EMB。抗结核药物总疗程不少于12个月,或待脑脊液恢复正常后继续治疗6个月。早期患者可采用9个月短疗程方案(3HRZS/6HR)有效。

(2)降颅内压:①脱水药常用20%甘露醇,其作用机制为使脑脊液渗入静脉而降低颅内压。②利尿药:乙酰唑胺,一般于停用甘露醇前1~2d加用该药。该药系碳酸酐酶抑制药,可减少脑脊液的产生而降低颅内压。

处  方

1.强化治疗阶段 疗程3~4个月。①INH:15~25mg/(kg·d),开始治疗的1~2周,将全日量的一半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余量口服,待病情好转后改为全日量口服;②RFP:10~15mg/(kg·d),≤450mg/d,口服;③PZA:20~30mg/(kg·d),≤750mg/d,口服;④SM:15~20mg/(kg·d),≤750mg/d,肌内注射。

2.巩固治疗阶段 疗程9~12个月。①INH:10mg/(kg·d),≤300mg/d,口服;②RFP:10~15mg/(kg·d),≤450mg/d),口服;③EMB:15~25mg/(kg·d),口服。

3.9个月短疗程疗法 ①INH,RFP,PZA,SM联合应用3个月;②INH加RFP服用6个月。

4.降颅内压 ①20%甘露醇,每次0.5~1.0g/kg,于30min内快速静脉注入,4~6h1次,脑疝时可加大剂量至每次2g/kg。2~3d逐渐减量,7~10d停用。②乙酰唑胺,20~40mg/(kg·d),<0.75g/d,口服,一般于停用甘露醇前1~2d加用该药。根据颅内压情况,可服用1~3个月或更长,每日服或间歇服(服4d,停3d)。

5.糖皮质激素 早期使用效果好。泼尼松,1~2mg/(kg·d),<45mg/d,1个月后逐渐减量,疗程8~12个周。

【注意事项】

1.治疗剂量不足或方法不当时可使病程迁延,易出现并发症。

2.停药后需随访观察3~5年,凡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正常,疗程结束后2年无复发者,才可认为治愈。

3.长期应用抗结核药要注意肝肾功能。

(杨箐岩)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Waldo E,Nelson,等.陈荣华,等主译.尼尔逊儿科学.第15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3] 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 薛辛东、杜立中.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 杨箐岩.儿童常见病家庭用药指南.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2

[6] 杨绍基,任 红.传染病学(7年制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7] 宫道华,吴升华.小儿感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8] 佟琳如.儿科药物的临床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9] 赵顺英,李兴旺,江载芳.关注小儿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中华儿科杂志,2008,46(6):401

[10]何颜霞,付 丹,操德智.重症手足口病分组监护治疗80例分析.中华儿科杂志,2009,47(5):338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试行),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