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继承也要辩证和与时俱进

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继承也要辩证和与时俱进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的论点就是整体医疗的发挥。再者,对经典所谓“女子七岁肾气盛”也应辩证地吸取。其治疗自然要整体医疗,非独取肾一脏而已。体检无盆腔感染,无卵巢及子宫内膜病变。服激素调经已致身体肥胖,仍无疗效。无盆腔炎及卵巢疾病,可以排除继发性月经不调或不孕症。月经淋漓不断则失血过多,无血行经则经闭。婚后多次人工流产,后成为习惯性流产。第一胎系施行保胎治疗后分娩,为足月顺产,婴幼儿期,生长发育良好。

本文的论点就是整体医疗的发挥。如《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壮盛;五七阴阳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是由于《黄帝内经》时代中医把先天之精(遗传)、生殖、内分泌、泌尿系,甚至骨、齿,全与肾联系。实际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否则为什么后发展成书的《中医儿科学》中叙述小儿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肾常虚”?说明儿童时期,脾、肾均未生长发育完全。故喂养不当易伤脾致虚,故称“不足”;用药不当容易损伤肾,故谓“常虚”。显而易见,这与《黄帝内经》是根据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条件总结出女子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兴衰规律的理论不同,所以主张以“肾”为本。例如,《黄帝内经》所说的“女子七岁肾气盛”,还是中医儿科“小儿肾常虚”的年龄段。难怪当前还有人动辄用六味地黄丸调经治疗不孕症。古代医家因为没见到如今有9岁、10岁的女孩就来月经,所以才总结“二七(14岁)而天癸至,任脉通……月事以时下……”古人也不知道当今30多岁的初产妇已算不上高龄初产妇了,所以才总结出“五七阴阳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再者,对经典所谓“女子七岁肾气盛”也应辩证地吸取。此处所言之肾气是指生殖系统,而《中医儿科学》称儿童的生理状态为“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是指小儿脾的消化功能和肾脏的代谢泌尿功能尚未成熟。所以小儿饮食、用药要审慎,勿伤脾肾。若不辩证地分析,试想女子七岁也还是小儿,其生理特点是属于肾常虚的状态,怎能称之“肾气盛”呢?

且后世各家学说已认识到了月经失调与气候环境和疾病、营养有因果关系。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说:“天地温和经水安,寒凝热沸风荡然。”且中医学认为,肝主藏血,脾主生血。如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也可影响正常排卵功能;若脾虚生血功能失职,血虚也能影响正常月经。因此,笔者认为,气血的盛衰和平衡,五脏是否协调,都会影响月经的正常运行。其治疗自然要整体医疗,非独取肾一脏而已。更认为中医药治疗月经不调,不能不参考现代医学对月经不调的发病机制和化验检查。辨证也必须四诊合参。详细询问病史是十分重要的。兹介绍几例病案。

例1 传统和现代医学理论结合治疗月经不调

张某,女,43岁。于2006年3月7日初诊。

主诉:月经不调,时闭经2~3个月,时又月经量少,淋漓不尽数十天。体检无盆腔感染,无卵巢及子宫内膜病变。服激素调经已致身体肥胖,仍无疗效。因在德国常驻,不能就诊中医。是其母患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骨关节病,经我调治,已近痊愈。出国探亲得知其病情,归国后求助于我。出于医生的责任心,虽未见到病人,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按中医药理论开处中药调整人工月经周期的处方。

病机分析:经问诊了解病人既往月经正常,已生育女儿(现已12岁)。可见病人非原发性月经失调和不孕症。无盆腔炎及卵巢疾病,可以排除继发性月经不调或不孕症。现在月经不调实因现在人在国外,异地工作紧张。病人在欧洲,经期也常坐飞机到各地讲学,这样工作和生活易伤脾肾而致月经不调。月经淋漓不断则失血过多,无血行经则经闭。故在调整内分泌和月经周期的基础上重点在于补气血。

月经期方:黄精20g,茯苓12g,当归10g,桑椹15g,蒲黄10g,地榆12g,牡丹皮12g,土茯苓15g,茜草12g,鸡血藤15g,赤芍12g。7剂。

方解:黄精、茯苓健脾生血;当归补血、活血;桑椹补肝肾,生血;牡丹皮、地榆、蒲黄凉血止血。

经后1周方:生黄芪20g,党参10g,当归10g,黄精20g,桑椹15g,陈皮10g。7剂。

方解:生黄芪补血;党参健脾;黄精健脾补血;当归补血;桑椹补血;陈皮和胃。

经后2周促卵胞形成方:菟丝子20g,枸杞子20g,五味子10g,乌梅10g,覆盆子15g,补骨脂12g,淫羊藿12g,何首乌12g。7剂。

方解:补肝肾。

经后3周促排卵方:菟丝子15g,枸杞子15g,五味子10g,乌梅10g,覆盆子15g,补骨脂12g,淫羊藿12g,首乌藤15g,鸡血藤15g,茜草12g。 7剂。

方解:在补肝肾的基础上加活血通络药味。

经后4周促黄体方:生黄芪20g,黄精20g,何首乌15g,菟丝子12g,枸杞子12g,锁阳10g,川续断12g,五味子10g。

2006年10月17日病人母亲来诊鼻咽炎代述:上述方药用传真发至国外,按方服药2个周期(2个月),月经恢复正常,每月来潮。

2007年8月病人回国休假,带其13岁女儿来求诊治过敏性鼻炎合并鼻窦炎时,同时叙述其自身的病证:“服汤药至月经正常以后即停止服用。因为在国外购买和煎服汤药太难,所以开给我女儿的养阴益气合剂和健脾益气合剂,我也同时服用约1年之久,因为我鉴于其适应证与我的体质也相符。”

疗效分析:显而易见,这是由于精神和环境影响引发的月经不调症,主要以养阴益气、健脾益智法来调经,所以很快治愈。由于脾主思,故用健脾益气合剂能益智并能固本保健,适用脑力劳动、饮食不定的工作人员作保健用药。

附注:对月经不调的治疗,中西医皆常用药物代替生理月经性腺轴的周期性反应而立正常月经周期。西医以性激素为主。中医除选用调肝肾冲任代替激素的药味,还根据辨证选用补气摄血和活血化瘀、止血调经的药味。

例2 整体医疗治疗习惯性流产和不孕症

赵某,女,46岁。以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为主诉,于2000年6月20日初诊。

问诊:14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皆正常,经期稍有痛经,1~2天即过。婚后多次人工流产,后成为习惯性流产。第一胎系施行保胎治疗后分娩,为足月顺产,婴幼儿期,生长发育良好。近年来因流产多次,月经开始不调,或闭经,或淋漓不尽,经中、西药调治无效。现已带经30天未净,月经色艳红,量少,伴有烦急喜怒、便干等症状。

妇科检查:一侧输卵管不通,子宫内膜增厚。

中医检查:面色尚荣,舌质淡红,舌苔白厚有裂纹,脉弦滑。

病机分析:病人青春初潮后月经正常,婚后多次人工流产,说明其生殖功能正常,月经不调是由于多次流产刮宫继发感染,造成输卵管不通、子宫内膜增厚。中医检查面色尚荣、舌质淡红皆正常之象,但舌苔白厚而有裂纹,脉弦滑,说明既有湿热内蕴,又伤阴,肝肾不和,冲任失调。

辨证:湿热内蕴,冲任失调。

治则:清湿热,调冲任,活血化瘀。

方药:当归10g,黄柏10g,土茯苓15g,白茅根15g,茜草12g,地榆10g,侧柏10g,鸡血藤15g,丹参12g,桃仁10g,肉苁蓉12g,川续断15g。7剂。

方解:黄柏、土茯苓清湿热;白茅根、地榆、侧柏凉血止血;当归、丹参补血活血;茜草有祛瘀生新之力,本例以此为软化子宫内膜增厚和疏通输卵管阻塞而用;因病人体格尚壮,又长期便秘,用桃仁活血行瘀,润燥滑肠,既可治便秘,又可加强子宫内膜增厚和输卵管阻塞的治疗;川续断补肝肾,治崩漏;肉苁蓉补肾,也可润便。

服药后1个半月复诊:主诉服药4剂经血止,但白带多,大便不干,其他无所苦,故尽服7剂后,停药观察。现又闭经,故前来就诊。

检查:舌淡红,苔白,脉细滑。

疗效分析:服药4剂经血止,说明清热凉血止血的药效已起作用。但白带仍多,进而又闭经,说明子宫内膜仍增厚及输卵管尚未通畅,应加强益肾和化瘀药味。

方药:当归10g,川芎10g,丹参12g,肉苁蓉12g,锁阳10g,三棱10g,莪术10g,茜草12g,桃仁10g。10剂。

方解:锁阳补肾壮阳,益精润燥;三棱破血行气,消积,主治闭经、瘀血、有积块;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主治血滞经闭。

上方服用10天,月经仍未来潮。病人又加服4剂,月经来潮,量不多,经色艳,无痛经。于2000年8月5日复诊。

检查:面色荣,舌淡红,苔少,脉细弦。

疗效分析:闭经2个月,月经来潮,量不多,色艳,无痛经,说明血瘀证渐消;舌苔由厚转少,脉由弦滑转为细弦,显示湿热渐消而阴虚加重。故前方去三棱、莪术,加鸡血藤15g,菟丝子12g。并嘱再复查输卵管及子宫内膜。

2000年8月20日复诊:主诉检查结果,输卵管已通,子宫内膜增厚减轻。故前方去三棱、莪术。

方药:当归10g,黄精20g,肉苁蓉12g,菟丝子12g,锁阳10g,桃仁10g,茜草12g,鸡血藤15g,丹参12g。14剂。

由此可见,治疗月经不调和不孕症,既要辨证,也要寻因求本,整体治疗。这就是为什么采用调冲任补肾的治疗无效,而用益气活血化瘀法,子宫内膜增生症治愈了,孕育功能自然恢复。如同干旱脊土,有良种也长不出好庄稼。

半年后电话追踪,回应月经已调,准备怀孕。1年后追踪,其年48岁生一胎女儿,现生长发育良好。

例3 整体医疗进行调经助孕治疗习惯性流产

刘某,女,35岁。于2005年11月20日初诊。

主诉:月经初潮后经常后错数日至20日,婚后无变化。曾怀孕4次而流产4次。妇科检查无附件炎,子宫内膜正常。服过西药促黄体方及中药调经方,月经仍后错22天,且月经量多,少腹疼痛,月经呈暗红色、有血块。经前有胸肋胀痛。平素多汗,烦急,大便不干。经体温测定排卵期波动。多年来经中、西医妇科专家诊治无效,服用过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坤保丸等调经促孕中成药亦无起色。我以尽力探索研究治疗的态度接诊了这个病人。

检查:面色萎黄,形体正常(不胖也不瘦),舌质淡红、有齿痕,舌苔白,脉细滑。

病机分析:病人从青春期至婚后一直月经无规律地后错数日至数十日。经基础体温测定,其排卵期波动。而经中、西医专家的常规治疗无效,故应诊为原发性内分泌失调排卵期不定而非无排卵。因婚后曾怀孕4次均流产。是否因调经用药不当而引起流产,是可以质疑的。本病例的表现,月经时经血色暗成块,痛经完全是血瘀的结果;平素烦急也易被误诊为内热。这样因排卵的周期波动,怀孕初期不被发觉,仍以为是闭经而误用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药味过多而导致流产。故笔者的治疗方法是以中医的辨证选择中药作人工月经周期来调理。用活血化瘀药时尽量避免伤正,故绝不用桃仁、红花等药味。就诊时处于闭经时期。

辨证:脾虚,气血不足,肝肾失调。

方药:生黄芪20g,黄精20g,当归10g,桑椹15g,菟丝子12g,枸杞子12g,五味子10g,首乌藤15g,炒酸枣仁10g,鸡血藤15g,茜草12g,醋柴胡10g。7剂。

方解:生黄芪补气;黄精补脾胃气阴;当归补血;桑椹益肝肾,补血;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补肝肾阴虚;何首乌补肝肾,益经血,将何首乌改为首乌藤,重在安眠;因患者就诊时有夜眠不和症,故配炒酸枣仁;用鸡血藤和茜草,功在活血通络,生血化瘀。因为通过四诊,我们是不可能辨出病人正处于月经周期的哪一期段,所以选用了鸡血藤、茜草,既有活血通络促排卵的作用,又有养血活血促黄体的作用,也能凉血、止血;既能治崩漏、月经不调,又有治经闭腹痛的病例。用药2周后于2005年12月3日电话复诊。

主诉:药后10天月经来潮,现月经第3天,量多,有血块,有少腹痛。故开始调整人工月经周期。

经期服用(补血,活血化瘀)方药:当归10g,茜草12g,鸡血藤15g,黄精20g,茯苓12g,土茯苓15g,地榆12g,牡丹皮12g,蒲黄10g,赤芍12g,川芎6g,白芷12g。7剂。

经后1周服用(促卵泡形成,调补肝肾)方药:淫羊藿12g,菟丝子12g,枸杞子12g,锁阳10g,何首乌12g,川续断12g,茺蔚子12g,杜仲12g,山茱萸12g,桑椹15g。7剂。

经后2周服用(促排卵,补肝肾)方药:菟丝子12g,枸杞子12g,淫羊藿12g,锁阳10g,何首乌12g,川续断12g,茺蔚子12g,茜草12g,鸡血藤15g,泽兰10g,赤芍12g,丹参12g。7剂。

经后3周服用(促黄体,补气血,益肝肾)方药:生黄芪30g,黄精20g,当归10g,桑椹15g,何首乌15g,菟丝子12g,枸杞子12g,五味子10g,党参12g,茯苓12g。7~10剂。

方解:本方以补气血、益肝肾药为主。用党参、茯苓健脾祛湿为佐,是因为病人有妊娠早期流产和妊娠反应大的病史,用党参和性味甘、淡、平的茯苓健脾和中安神,可防治早孕的妊娠反应和安胎。

于2006年7月3日追访:主诉经上述中药人工月经周期调治后,半年来月经经期一直正常,但月经量时多时少,故尚未考虑妊娠。

由于其月经周期已正常半年,说明其内分泌排卵期已固定,可以考虑妊娠。故给予医嘱:可以考虑妊娠,上述4组中药继续服用。若遇有月经未按时来潮,速去检查,可继服促黄体方。

2006年12月20日来诊:主诉服用中药调整月经周期,月经正常,现已妊娠8周,B超检查胎儿正常,有妊娠反应(呕吐)。

检查:面颊淡红(初诊时面色萎黄),舌质淡红偏嫩,舌苔少,脉细滑。

病机分析:面色由初诊的萎黄转为淡红,有气血充沛、荣光是正常的表现;舌质淡红属正常舌象,但偏嫩、舌苔少是妊娠反应易呕吐而伤阴的结果。故开处益气血以保胎,养阴和胃治妊娠呕吐。

方药:生黄芪20g,黄精20g,桑椹15g,五味子10g,乌梅10g,陈皮10g。10剂。

2007年7月30日顺产分娩3 800g男婴一名。

此例说明,如果子宫内膜和输卵管没病变,能排卵,月经周期正常,就能妊娠。

例4 整体医疗调治兼有子宫肌瘤的月经不调

仁某,女,45岁。于2006年6月21日初诊。

主诉:月经不调,时闭经1~2个月,时淋漓不尽数十天,已2年之久,经过中、西医药治疗无效。近期又因目涩服六味地黄丸,月经仍未止。现又出现双下肢浮肿,已19天,并有腰痛。观前所服中药方,多清热凉血止血药味。

检查:面色白,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滑。

病机分析:病人45岁,月经不调已2年,经中、西医药治疗无效,近期目涩口干,服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却出现下肢浮肿。现检查面色白,舌苔薄白、脉象细滑是气血不足的表现,肾气不固,水湿不轨,泛滥脉外形成下肢浮肿。病人月经淋漓不断19天,失血过多,加重血虚。

辨证:脾虚,气血不足,肾气不固。

治则:健脾,补气血,固肾以摄水。

方药:生黄芪20g,黄精20g,桑椹15g,当归10g,牡丹皮12g,白茅根15g,地榆12g,鸡血藤15g,土茯苓12g,乌梅10g,五味子10g,杜仲12g。7剂。

方解:生黄芪补气;黄精补脾气阴,生血;桑椹补肝肾,生血;当归补血;牡丹皮、白茅根、地榆凉血止血;由于病人未做全面体检,为防治子宫内膜继发感染,加用土茯苓清湿热、解毒(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是清热解毒药类,独一解毒而不伤脾胃者);乌梅养肝肾,生津开胃,并有杀虫、抗菌、抗过敏的作用;五味子补肾,收敛,止血,现代医药研究证明其有减轻疲劳、促进代谢、抑制多种细菌的作用;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其对子宫有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镇静安眠作用。

2006年6月28日复诊:主诉服药3剂后月经止,目涩口干、腰痛均减轻。做子宫CT检查,结果有子宫肌瘤,余皆正常,目前无手术指征。

检查:面色萎黄,舌质淡,较前减轻,舌苔薄白、有裂纹,脉仍细滑。

疗效分析:前方药是以补气血、补肝肾为主。因病人的月经淋漓不尽是血热而非血瘀证,故方中用凉血药以止血,未用直接止血药。一般妇科医生治崩漏多先止血后调肝肾。笔者根据病人面、舌、脉诊表现为气血虚、肝肾阴虚,故治主证补气血、补肝肾,进服3剂血止,诸症减轻。足见辨证、审病机的重要性。从疗效分析,补气血、凉血、止血法能3天内止血,可以推测子宫内膜没有特异性炎症。尽管方中多数药味有抗菌、消炎的兼治作用,若是炎症引起的出血也不可能服药3天就能止血。故此,开始用中药调整月经周期。

促卵细胞形成方(停经1周后服用7天):菟丝子12g,枸杞子12g,茺蔚子12g,淫羊藿12g,锁阳10g,何首乌15g,川续断12g,山茱萸12g,桑椹15g,杜仲12g,黄精20g,当归10g。

促排卵方(停经2周后服用7天):菟丝子12g,枸杞子12g,淫羊藿12g,川续断12g,茺蔚子12g,何首乌12g,鸡血藤15g,丹参12g,赤芍10g,泽兰10g。

促黄体酮方(停经3周后服用7天):生黄芪20g,党参10g,黄精20g,当归10g,桑椹15g,茯苓12g,桑寄生15g,茺蔚子12g,熟地黄10g,川续断12g,首乌藤15g。

由于已知病人有子宫肌瘤,可能是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故每个处方内加用鸡血藤15g,夏枯草15g,治疗子宫肌瘤。因鸡血藤性味苦、甘、温,有行血通经活络作用,既可消子宫肌瘤,又有补血作用,长期服用对病人无害;夏枯草性味苦、辛、寒,有清热散结作用,故用以治疗子宫肌瘤。

以上治疗反复3个周期(3个月),后追访,月经已正常,提前、错后不超过3天,终止调经中药治疗。辨证知病人有气血虚的表现,故以健脾益气合剂善后。

例5 补益气血的整体医疗调治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症

孙某,女,13岁。因月经不调,于2000年8月20日初诊。

主诉:月经来潮已1年,初期周期28~30天,带经5~8天。近3个月带经时间一次比一次长,达11~25天之久。服安宫调经丸3天后血止,但从此至今又闭经。经期无腹痛,月经量不多,色鲜,服过中、西药无效。

服过的妇科中药方一:女贞子20g,墨旱莲20g,生地黄15g,地骨皮15g,山茱萸15g,杭白芍15g,牡丹皮12g,赤芍15g,益母草12g,泽兰12g,桑白皮15g,香附12g。

服过的妇科中药方二: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海螵蛸15g,墨旱莲15g,白茅根30g,仙鹤草15g,菟丝子15g,马齿苋30g,贯众炭15g,侧柏炭15g,茜草炭15g,地榆炭15g。

有时加服知柏地黄丸。

检查:面黄白(贫血状),舌质淡嫩,舌苔中心剥脱、有裂纹,脉细数。

病机分析:病人生长发育太快,12岁初潮时仍属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气血不胜供应垂体,促排卵激素功能低下,故属无排卵性月经不调,但非原发性。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气血不足导致月经失调。病人面萎黄(贫血状),舌质淡嫩,舌苔中心剥脱,皆气血阴虚之状。故本病是脾虚,气血不足,排卵失调,非属成人的原发性无排卵。若不审病因,不辨其证,见月经不止,妄用凉血止血药味,怎能治疗奏效?

辨证:脾虚,生血失职,气血不足以荣肝肾,乃至冲任不调。

治则:健脾益气生血,荣肝肾。

方药:生黄芪15g,黄精15g,桑椹15g,何首乌12g,茜草12g,地榆12g,鸡血藤15g,当归10g,白茅根15g。10剂。健脾益气合剂4瓶,每日1次,每次服15ml。

方解:何首乌含卵磷脂是血细胞和细胞膜的重要原料,可促血红细胞生长,补肝肾,益经血;生黄芪、黄精、桑椹补血;地榆、白茅根凉血止血;茜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当归补血。

如此方药配合健脾益气合剂,断续服用3个月,月经正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