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的区别

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的区别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不妨把专门用途英语视为共核的通用英语的变体。应用于不同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由于属同一语言体系,各学科专门用途英语的差别仅在于某些语法项目、词语的意义和出现率以及句法结构等方面。把专业英语认为是ESP在我国最早出现在1999年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当时将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将原来的专业阅读改为专业英语。

目前我国一些学者、教师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和几个相关概念的模糊或误认,导致ESP在研究和实践中走偏。 本节将从理论的角度详细探讨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及其与一般用途英语、专业英语、双语教学的辩证关系

一、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

Hutchinson&Waters(1987:19)认为ESP不应该被视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语言或教学法,它也不只包括某一种特定的教材。 事实上它是一种探讨各种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方法。 他们对ESP给出了比较权威的定义:“ESP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in which all decisions as to content and method are based on the learner’s reason for learning”。 英译汉中,approach通常被译作“法”,因此许多人误认为ESP是一种教学方法。

秦秀白(2003:80)认为,approach,method和technique在应用语言学领域里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他对比了这三个概念:研究语言的本质、探讨人们如何学习语言,这属于approach的范畴;如果approach不同,则教学方法(method)不相同,相应采用的授课技艺(technique)也不相同。 approach这一术语相当于汉语的“看法”,“方针”或“主张”。 因此将approach理解为教学途径或教学理念。

范谊(1995)认为,ESP是一种新的教学途径(approach)。 再具体说,它是一种语言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原则(Criteria for language syllabus design)。 它以具体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交际需要(Communicative requirements)来指导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

有关ESP的属性问题,刘法公(2001)曾在《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中作了以下阐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专门用途英语有独特的词汇、句法和结构模式,与基础英语有很大区别。 专门用途英语也是一门语言,其教学不仅包含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有明显的专业内涵,是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 专门用途英语中,表现实质内容的语料载体随不同的专业学科方向而变化,使学习者学与用的联系更紧密。 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者在学习各专业,如财经、商贸、医学、机械等方面的专业词汇、常用句式和文体风格的同时,也必定熟悉这些行业的内在知识体系,获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专门用途英语依然是英语,是英语在不同专业范围的语言变体。我们不妨把专门用途英语视为共核的通用英语的变体。 应用于不同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由于属同一语言体系,各学科专门用途英语的差别仅在于某些语法项目、词语的意义和出现率以及句法结构等方面。

刘法公对ESP属性的论述比较全面。 专门用途英语依然是英语,是英语在不同专业范围的语言变体,只不过专门用途英语有其独特的词汇、句法和结构模式,有明显的专业内涵,是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与基础英语存在很大差异。

二、专门用途英语与一般用途英语的关系

首先我们看专门用途英语与一般用途英语的区别,Widdowson (1983:5)指出,二者的区别取决于对目的的认定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专门用途英语以英语在学术领域或职场的实际使用为目的,课程具有培训的性质,且可能侧重于听、说、读、写、译中的一项或几项语言技能,教学效果可在学术和职场活动中立即得到检验。 一般用途英语则以教育为目的,培养学习者使用目的语的综合能力,课程设置以教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考试进行效果测评。 前者为“专门用途”英语,后者为“一般用途”英语;前者多指特定场合、特定领域及特定话语社群使用的英语,而后者则指日常交际英语。

具体地说,在ESP课堂上学生听的不是时事新闻和小故事,而是学术性讲座;读的不是小说和散文,而是和专业相关的说明文或学术文献;说的不是日常生活或校园话题,而是他们对学科的介绍和成果的表达;写的不是体会和随想,而是对过程的描述、事物的界定、文献的综述以及摘要、报告和小论文等(蔡基刚,2012:167)。 大部分ESP课程针对对语言体系有基本了解的学习者,学习主体一般为具有中级或高级英语水平的学习者。 专门用途英语在教学内容、目的、方法、服务对象等方面有别于一般用途英语(Strevens,1988;Dudley-Evans&St.John,1998)。

专门用途英语与一般用途英语具有内容上的“共核”,实践上的连续统一。

基于专门用途英语课堂采用的教学形式和教授的语言技能大多是跨学科、跨行业的,即Bloor&Bloor(1986)提出的“共核”假说。Blue(2000)发展了专门用途英语与一般用途英语系谱图(图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专门用途英语和一般用途英语在各自分类后又在一般专门用途英语这个内容上形成了“共核”关系。

图3 一般用途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系谱图(Blue,2000;Hyland,2000)

专门用途英语与一般用途英语不是相互隔离和对立的,而是英语教学这一个连续统一进程中的不同阶段,专门用途英语是语言与不同专业相结合的语言变体。 学习者以初级一般用途英语为起点,然后是中高级一般用途英语,逐渐过渡到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语言技能(Blue,1988;Dudley-Evans&St.John,1998)。

图4 连续统一的英语教学(Dudley-Evans&St.John,1998:9)

三、专门用途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关系

把专业英语认为是ESP在我国最早出现在1999年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当时将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将原来的专业阅读改为专业英语。 之后专门用途英语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许多从事英语教学研究的人员翻译或混淆等同于专业英语。

然而专业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实则分属不同的范畴,在服务目的及教学侧重点上都不尽相同。 前者为学科研究的范畴,后者为教学途径的范畴;前者以专业词汇和各种与专业相关的表达方式为中心,后者以学习者为中心。 专业英语的教学重点在于学科语言,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以协助学习者熟悉该领域的专业词汇、句法、篇章结构和表述方式等(Jordan,1997),专门用途英语内容则偏向一般的学科知识,比起专业英语具有更大的宽泛性,不及专业英语的内容深入、全面、系统。

商务英语和商务用途英语为例,前者以商务专业词汇和各种商务交流表达方式为中心,后者根据学习者在或可能在商务领域的不同身份可细分为职业经理人英语、文秘英语、工商管理英语、求职英语、与客户沟通英语、商务谈判英语、面试英语、商务协商英语等。因此虽然名称都叫作商务英语的课程,前者用英语确切的表达方式为Business English,后者为English for Business Purposes。 这两个方面对于从事商务工作或学习的语言学习者来说也许都是必要的,重要区别在于专业英语侧重某一专业(学术)领域的语言内容和特征,专门用途英语侧重于对目标情景中使用语言的特定人群的研究。 专业英语本质上是专业课程,学习目的为专业内容,而专门用途英语依然是语言课程,学习目的是对语言的习得。 专门用途英语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综合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学习策略或工作技能以及相关学科或职业领域知识等(Canale&Swain,1980),而专业英语只是综合能力中偏向知识性的一个方面。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看,专业英语不是ESP教学,而是一种“伪ESP”(蔡基刚2012:165)。

四、专门用途英语与双语教学的关系

Fishman(1978:2)认为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 Swain(1987:61)认为双语教育指的是在一个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的某个阶段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 Siguan&Mackey(1987:44)主张双语教学指的是一种教育体系,它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其中的一个往往是学生的第一语言。 Genesee(2004:548)对双语教育的定义为:双语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双语(或多语)能力,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来讲授一定量的学科课程。 英国朗曼出版社《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关于双语教学的定义“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即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在中国Bilingual education更多的指的是双语教学而非双语教育,因为在国内双语并非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它只是阶段性的教学语言而已,还达不到教育这个更加宏观的程度(许宏晨,2008)。 总结以上定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就以两种语言为教学媒介而言,我们无法区分专门用途英语与双语教学,这也正是这两者容易被混淆的原因所在,重要区分点在于双语教学是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即专业学科教学,为内容教学的范畴,而专门用途英语是语言教学的范畴。 比如教师在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既使用了汉语又使用了英语,这是不能被认为是双语教学的,因为商务英语自身就是语言课程,但如果在人文学院用英语和中文同时讲授非语言科目如西方文学即是双语教学。

当专业英语作为历史产物退出不久,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1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在高校积极推动双语教学,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 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 此后我国的双语教学蓬勃发展,双语教学成为更直接、更迅速、更有效的传载前沿知识信息的教学手段。

综观我国高校,目前双语教学基本上有三种模式:全外语型(即浸入式教学)、混合型(外语教材,英汉语同时授课)和半外语型(外语教材,汉语授课)(许宏晨,2008)。

ESP教学和双语教学还有如下不同:1)教学目的不同。 双语教学的教学重点和目的都是学科内容,英语只是作为教学的媒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课程设计的重点。 而ESP注重的是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与学术相关的技能的提升,处于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两者的中点。 内容偏向一般的学科知识,比起专业英语具有更大的宽泛性。2)中文和英语这两个教学媒介的地位不同。 ESP中,英语是教学的目标和重心,中文通常是师生的第一语言;双语教学中,英语和中文同为教学媒介,具有语言的工具性;3)对学习者所具备的专业内容知识的要求不同。 ESP中材料会涉及该学科的一般知识,内容零散,相互关联度小。 双语教学围绕某一专业课程设置,内容紧密关联,构成课程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

ESP中的学术英语所具有的在英语为外语的环境下培养学习者专业学习所需的语言技能这一特殊教学理念,更是让许多教学研究人员视其为通用英语(即EGP)和专业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即BLT)之间重要的“接口”和“桥梁”。 因此,目前许多院校不仅将学术英语课程作为通用英语之后提高学生综合英语应用能力和培养学术英语能力的主要课程,而且也把它看成是学生进入专业双语/专业英语学习之前必要的“桥接课程”(Bridging cours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