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全英和双语教学的角度谈教学质量保障

从全英和双语教学的角度谈教学质量保障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将以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为例,从开展全英和双语教学质量的视角,探讨教学质量保障的现状、不足和应对之策。教育国际化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全英和双语教学和管理也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从学校的现状来说,抓教学质量的任务几乎全部落在实施全英和双语教学的二级学院头上。

从全英和双语教学的角度谈教学质量保障——以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为例

余 婕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商学院,200083)

一、引言

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或效果)达到既定目标的程度,或者说满足社会及受教育者需求的程度。高校教学质量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及其教学效果价值观的反映,是和人们对教学活动的需要及其期望相关联的概念。

教学质量保障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发挥目标导向、条件保障、激励约束、监督控制功能,使教育结果最大程度地与一定的质量标准相适应、与不同公众需求和期望相适应的系统,它由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和外部教学质量保障两部分构成,两者联袂履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功能。外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政府、社会通过高等学校认证、评价等措施而建立的外部质量监督机制。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高等学校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质量管理程序、制度和规章,运用测量和评价等手段,整合内部各类教学资源,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社会、个体、学校需要,同时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育组织学习系统,构成一个在质量上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

教学质量保障具备四大特点:一是目标性,明确教学质量所要达到的标准;二是形成性,重视条件的保障和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三是评价性,重视学校外部和内部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四是周期性,规范每一项教学活动各自的周期,关注人才培养过程的延续。

教育国际化是目前各高校探索和实践的热点,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教育质量保障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全英和双语课程是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旨在形成既符合中国高校实际又与国际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接轨的课程。本文将以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以下简称“上外贤达学院”)为例,从开展全英和双语教学质量的视角,探讨教学质量保障的现状、不足和应对之策。

二、上外贤达学院全英和双语教学的现状及教学质量保障举措

(一)上外贤达学院全英和双语教学的现状

贤达学院依托上海外国语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外语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优势,构建以语言类学科为重点、其他学科(专业+英语)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定位于将学生培养和打造成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实践双语教学和全英语教学,自创立至今,一直坚持对部分专业课程采取双语教学的形式授课。在此基础上,2011年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行根据双语教学程度的不同分班教学的模式,根据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和学院组织的口试与笔试成绩分为全英语班、双语班和普通班进行教学,并对这三类班级的学生进行动态的轮动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这种“分班教学、动态管理”的教学模式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交口称赞。从2012年起,金融学专业和会计学专业也采取了这种分班教学的模式。

(二)教学质量保障方面的举措

上外贤达学院力争在各方面为全英和双语教学提供教学质量保障,主要举措包括:(1)对新开设的全英和双语类课程撰写了英文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2)对主要的部分公共课、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绝大部分专业课程都采用全英语或双语教学;(3)教材和主要教辅资料选用国外原版教材;(4)主要授课语言为英语,要求全英班英语内容的授课占80%以上,双语班英语内容的授课占50%以上;(5)课堂板书和PPT均为英语或双语;(6)作业和期末考试以英语完成,要求教师每次课后布置作业并认真、及时地给予批阅和指导;(7)严格筛选、选聘具备全英或双语授课能力的优秀教师任教,及时将学生和教学督导的意见反馈到教师,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负面反映大且不能改进的教师进行及时更换;(8)定期对分班教学班级召开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并及时改进;(9)分管教学的领导走进课堂听课,经常性地了解教学动态和师生情况。

三、上外贤达学院全英和双语教学质量保障存在的不足

(一)外部教学质量保障方面的不足

1.教学规范和评审指标的可操作性不足

近年来,教育部陆续出台针对双语教学的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相对严谨的评审指标,旨在大力推进国内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工作和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目前学界对双语教学的内涵并没有统一的界定,甚至对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也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由此造成了各高校实践操作的失衡。这里的“失衡”包括评审指标的失衡、课程设置的失衡、教学效果的失衡等内部和外部的制动性因素。如果没有统一性的硬指标作为评价的依据,其支脉的实际操作必然无所适从,从而达不到原初的目标。上外贤达学院也缺乏有效的、可借鉴操作的全英和双语课程教学规范和教学评价指标作为参考依据。

2.教学资源方面欠缺

虽然自学校成立伊始就已陆续开设了全英和双语类的课程,但全英和双语教学的全面铺开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因此,在软、硬件资源支持方面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1)各门课程的教学基本局限于围绕教材的教学,各类课程均未建设网络资源,有的教师也未向学生指定课外阅读资源;(2)缺乏完备的全英和双语教学知识平台,不能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全英和双语交流的学习环境与平台;(3)与全英和双语课程有关的实践性教学也未全部相应跟上,缺乏有效的双语教学实践体系;(4)学校没有案例教学研讨教室,现有教室均为一排排的座位布局,加之每个班级人数较多,导致案例研讨、团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有益的、多样的学习方式不能广泛地使用到全英和双语的教学当中。这些因素都使学生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大打折扣,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方面的不足

1.教学管理的制度和流程尚不完善

学校对“分班教学、动态管理”模式的规划是:全英班成绩不佳的学生将被轮动至双语班或普通班,而双语班或普通班成绩突出的学生也有机会轮动至全英班或双语班。通过这样的轮动机制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态的管理管得好可能带来良好的结果和更好的教学质量,管得不好可能带来混乱和教学质量的下降。然而,对如何从教学管理方面设计好轮动的规则和标准以及如何对动态的班级实现动态的、有序的管理都是学校尚在摸索探讨的课题,在教学管理的保障方面尚显不足。

2.教学质量保障的责权利未清晰界定

教育国际化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全英和双语教学和管理也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从学校的现状来说,抓教学质量的任务几乎全部落在实施全英和双语教学的二级学院头上。全英和双语教学质量如何保障、谁来保障、各行政部门对全英和双语教学应提供怎样的支持和服务、支持和服务的流程如何等问题都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

3.教学质量标准和考评未合理量化

学校还未对教学质量制定细化的标准,更缺乏围绕标准展开的绩效考评,这使得从事全英和双语教学的教师需要朝怎样的标准看齐、教学的质量在教学内容、教学程度、成绩评定等各方面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全英和双语班的学生需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程度等问题也无法得到回答。在学校目前的学生评教系统中,非全英班和普通班的评价标准也是无差别的,未针对全英和双语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学生评教指标和项目。

4.对全英和双语教师政策性支持力度不够

(1)缺乏对全英和双语教师系统性的培训和指导。虽然学校从事全英和双语教学的教师都是“海归”,并且都是选聘优秀的教师,但学校仍缺乏对从教教师全英和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指导。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难易程度、成绩评定标准、英语教学应用的程度等方面都靠自己摸索和界定,这无疑对教学质量的保障造成风险。

(2)在薪酬方面未明显合理地体现出全英和双语教师的优势,双语教学工作量计算、课时津贴、奖励等方面缺乏倾斜政策,教师进行全英和双语教学的积极性未能有效调动,间接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保障。

5.全英和双语教师教学技巧有待改进

一方面,表现为师生互动不够,由于传统的教学习惯,多数教师基本上以自己讲为主,口语好一点的,发挥多一点,口语不好或备课不充分的,只是按照讲义内容解释一遍而已,和学生进行沟通讨论的不多。当然,也存在一些学生因为口语表达能力不行而导致不愿意说的情况。全英和双语教学中互动性的欠缺容易降低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学生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在中文教学的环境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多取决于学习的态度和接受能力。两名学习态度和接受能力相似的学生对同一课堂知识的掌握水平相差不太大,但在全英和双语教学的环境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却很大程度上被语言的水平所影响。有些教师忽略了这一点,未做到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授课效果受限。

四、改进上外贤达学院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对策

(一)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体系

全英班和双语班的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可能会有以互认学分形式赴海外学习的机会,有的学生在毕业后也有可能赴海外继续读研,这就要求改革全英和双语教学的教学理念,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国内的学习与将来赴海外的学习能做到无缝衔接。这种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体现。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在公共基础课和文化素质修养课中开设国际主题教育方面的课程,将培养国际化人才所必需的课程补充、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以适应国际政治、经济贸易、科学技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教材实现规范化和系统性

教材是双语教学的重要工具,合适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上外贤达学院全英和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主要来源于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和影印版教材,教材均由任课教师自己确定。教师在选用教材的时候虽尽量选用权威教材,但往往忽视了教材的难易度和内容的繁简度。因此,在教材的选用方面应注意:

1.选择的教材内容容量不宜太大,不要超过本科教学时间的限制。由于国外教材一般比较厚,我国教材比较薄,如果选择的教材厚度太大,学生会觉得全英和双语教学课程内容太多而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材要选得薄一点,并尽量使教材的大部分内容能在规定学时内学完。

2.学校应对各门课程的国际权威教材做好充分调研,合理选择双语教学教材和教学资源,确定全英和双语教学的教材标准,逐步实现教材和资源选择的规范化与系统性。

3.对于有合作协议的海外院校,应要求其提供教材,以保证学生在国内接受与国外相同知识体系的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衔接知识和转换学分。

(三)修订和推进课程实施大纲

实施全英和双语教学后,课程实施大纲也需相应的修订,在内容方面,需按照新的课时和教材来进行安排,在语言方面,也需用中英双语书写。另外,应改变传统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封闭式管理的做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质量的管理中来。将教师在开课前向学生提供课程实施大纲作为强制规定,并要求教师严格按照课程实施大纲进行教学,使教师养成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教学行为的习惯。让每一位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全部学年所学科目及课程的总安排和总计划,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和培养目标。还应将课程实施大纲与教师教学考核挂钩,作为学生评教的依据,让学生成为监督教师教学过程的主体。

(四)重视学生就读经验和学生评教

要更有效地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转变教学管理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监控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把学生的意见纳入质量保障体系中是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此,应当改革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学生自评和学生评教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通过学生自评,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性投入情况和学生的就读经验,另一方面,科学设计学生评教的项目,在现有的学生评教项目和指标体系中增加与全英和双语教学有关的元素。学校通过学生自评和学生评教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质量。

(五)适当选择教学模式

从事全英和双语教学的教师应根据现有的全英和双语教学理论及实践,探索适合本专业的全英和双语教学模式,实行循序渐进的实施方式,注意因材施教,拟定不同层次的研究目标、任务和方案,针对学生素质的不同实行分层、分级教学,构筑梯进式的全英和双语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节奏与进度控制。在进度安排上,要考虑学生学习的“经验曲线”效应,即开始的时候,学生还不适应双语教学,单位时间学习内容不宜太多,难度不宜太大。当教学课程进行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已经适应了本课程的双语教学的特点,内容可安排多一些。另外,对比较容易理解的、定性的内容宜放在课程的前面,而那些难以理解的、定量分析的内容(如有关计算公式或者理论比较深奥的内容)尽量放在课程的后半段,使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六)重视环境方面的教学质量保障

学校应积极营造双语校园的和谐氛围,创造良好的全英和双语教学环境与资源,使全英双语教学成功地向课堂外延伸。学校应尽快建立可供师生进行教学交流、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的网络平台,方便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教师和学生们利用网络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八小时”以外。学校应配备一些能够提供给学生课外阅读的英语学习资料,包括与课程和专业有关的英文文献、英文刊物与中文参考教材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耀明,张光辉.大学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J].大学(学术版),2007,(10):64-71.

[2]陈志祥.创新双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问题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2010,(1):51-55.

[3]周志霞.经管类专业双语教学质量提高途径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2,(1):101-102.

[4]蔡平.基于国际合作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24):98-1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