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文性视角下的“高级英语”教学探析

互文性视角下的“高级英语”教学探析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通过对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的研究发现,通过互文性策略的运用,能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互文性视角下的“高级英语”教学探析_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

刘永良

摘 要:“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综合性专业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语法修辞和写作能力。然而由于课程难度相对较大,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基于目前“高级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本文试图从互文性视角探讨以下教学策略,为“高级英语”教学改革探索出更好的方法:第一,从语篇分析入手,通过词汇教学,培养学生的洞察力;第二,通过对比,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第三,以写作为依托,培养学生的语言赏析、写作能力,拓宽知识面

关键词:高级英语;互文性;词汇教学;写作能力

一、高级英语教学目标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综合性专业课程,课程难度相对较大,之所以称“高级”,因为我们的教学不再以单一的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为中心,而是学习语言所刻画的东西,带给我们的体会;鉴赏语言,在学习语言中培养我们的文化意识、洞察力和批判力,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对“高级英语”的描述为:“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陶文好,2001:60)高级英语教学应以语言的深层次理解,以概念性、抽象性和文学性的欣赏为主。

二、高级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教学实践和调查了解发现,高级英语教学中,由于课程难度相对较大,一直以来,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更多的是记忆一些单词。看到一个句子、一篇文章首先想到的是会不会翻译,能不能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多的是灌输课文所涉及的语言知识点,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思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拓展在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的训练,仍然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相对比较被动,尤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注重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记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基本功抓不扎实,抓不住重点,教师的引导不到位,也就体现不了该课程的“高级”了。

三、教学思路探析

(一)互文性理论探析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的影响下,法国符号学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互文性概念,克里斯蒂娃(1986:36)指出:“任何文本都是对引语的镶嵌品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文本的吸收和改编。”“文本时许多文本的排列和置换,具有一种互文性:一部文本的空间里,取自其他文本的若干部分相互交汇与中和。”(Kristeva,1989:989)在她的互文性理论中,词与词之间是彼此联系的,语篇与语篇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通过模仿、引用等手段,每个文本都是在整个符号系统里将其他的先前存在的文本进行改写,因此,在阅读分析文本时,读者对其他文本了解越多,越容易理解。

随着该理论的发展,互文性概念的指涉范围也随之扩大,罗兰·巴特、雅克·德里达、热拉尔·热奈特等思想家进一步研究认为,互文性关系不再只是具体文本之间,而是与文本意义产生有关的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包括历史的、政治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一切语境都包含在内。这些因素彼此联系,形成一个无限开放的网络系统,将作者、文本和读者共同纳入其中。该理论的影响也从文本分析延伸到了翻译和教学等领域。笔者通过对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的研究发现,通过互文性策略的运用,能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词汇与语篇分析教学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批判力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每个阶段教学必须涉及的内容。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生词在不断地出现,因此,只要遇到生词,我们总在下意识地想要记住它们。渐渐地,我们对词汇的学习重点基本放在了这些没有见过或者很不熟悉的词汇上,尤其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忽略了一些值得细细体会的常见词语,而这些词汇往往是我们理解和欣赏文章的关键所在。

笔者在课堂上做过这样的实验,请同学们在一篇文章中勾画出他们认为比较重要的词汇,结果挑出来的几乎都是从未见过的生词。这说明学生自己并不能把握学习高级英语的重点。实际上,在这些经典的文章中,对人物、事物和事件的刻画主要是通过一些普通词汇体现的。学生不能找到重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生词对理解文章的干扰;其二是不能从语篇的角度分析。因此,对于教师来讲,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从语篇的角度出发,把词汇、句子甚至是篇章置于一个较大的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

语境就是语言的生成环境,语言一旦脱离这个环境,其意义就难以理解甚至发生变化。人类学教授Malinowski把语境分为三类:话语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Firt和Halliday进一步划分出情景语境(非语言的情景)和语言语境(上、下文),并指出两者的意义同样重要。语境和语言之间相互影响(刘辰诞,1999),正如Gee所指出的:“我们把语言放在语境中,而语境又帮助我们理解语言。”(Gee,2000:11)因此,在分析文章时,要从语境出发。请看下面的例子:

“You won't have to,”he told her,with outward calm.It's bound to end soon.(Face to Face with Hurricane Camille)这是主人公John Koshak在面对强大的飓风时对一家人说的。“outward”一词学生并不陌生,但并不会重点去分析理解它。首先Koshak做出了留下来的决定,他需要承担责任,另外,他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他不能被飓风击垮,其实他内心对飓风的威力也非常害怕,因此他的冷静也只是外在的。这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很到位。

Grandmother Koshak reached an arm around her husband's shoulder and put her mouth close to his ear.“Pop”she said,“I love you”He turned his head and answered,“I love you”—and his voice lacked its usual gruffness.

在这句话中,“I love you.”三个词很简单,学生读过之后不会在意,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对于年轻人来说变得较一般,但在这里,如果仔细体会,就回发现文章中人物之间生离死别的感受,也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感受飓风破坏力有重要作用。

“Aah!”It was not a spoken word,but an emission of breath from the Duke of Croydon.Hiswife shot him a swift,warning glance.

“emission”一词尤指气体的释放,这里需要将其放到整篇文章中去理解。从整个语境出发,这篇文章刻画的三个人物之一的公爵是个非常胆小的人,因此在发现其罪行被人知道后由于紧张害怕而发出的声音。

“Tell us now,please.”(the Duchess said)

这句话乍一看很简单,但如果将其放入整篇文章中来理解就会发现其不一般的意义。文章开始时,公爵夫人对保安Ogilvie的到来不屑一顾,非常的傲慢,当后来对方说出到来的原因和目的(知道他们的事故并来敲诈勒索)后她的态度立马转变了,变得非常客气礼貌。如果把这句话放在语境中理解,就不难看出这体现了公爵夫人的老练与狡猾。

The nextmorning,Mortenson found a precious boiled egg on his plate,next to his usual breakfast of chapatti and lassi.

如果不心临其境,我们不会发现一个鸡蛋会有多“precious”,Mortenson所到之处,条件艰苦,一个鸡蛋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有些奢侈,但他们愿意付出,因此不难看出作者对“precious”一词的用意。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之一。书面语言更是记录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文化是一个社会团体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和交流中共同创造出来并共同分享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和政治观念等。文化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因此在面对外来文化时,正确地对待就显得非常重要。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全球交流广泛开展的背景下,既要传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也要兼收并蓄,批判地对待外来文化。

高级英语教学中,所选的文章均来自英美名家的作品,覆盖面较广,涉及人文、地理、政治和教育等方面的文化。通过学习,可以扩大知识面,也增加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在学习中不断培养文化意识,即“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异文化成员的共情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觉察和反省”(高一虹,2002:30)。尤其是一些文学文章,需要分析作品所记载的文化信息。“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通过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使学习者对目的与社团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束定芳、庄志象,1996:40)每个国家和团体都有其特定的文化价值取向,我们应在学习中对中西文化做出比较,找出差异。“如果脱离对文化价值的认识,语言的意义就会变得模糊。每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及生存环境,从而也决定了其语言的独特性。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目标与国家的语言,进而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束定芳、庄志象,1996:41)

在学习“The Trial That Rocked the World”一课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原教旨主义(fundamentalism)和科学达尔文主义(Darwinism)之间的差异,分析其矛盾产生的原因,进而把握宗教和科学的观念给人们思想带来的影响。科学地对待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Three Cups of Tea”中,我们学习来自巴基斯坦的Twaha知道来自美国的Mortenson结婚时的对话,我们需要分析其不同的文化,并和我们自己的文化作比较:

“How many goat and ram you must give her father?”Twaha asked.

“Here father is dead,likemine,”Mortenson said,“And in America,we don't pay a bride price.”

“Did she cry when she left hermother?”

“She only told hermother aboutme after we weremarried.”

Twaha fell silent for amoment,considering the exoticmatrimonial customs of Americans.

由对话中可知,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念下,人们对待婚姻的看法和态度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学习,既扩展了我们对文化学习的知识面,也为我们批判地接受异文化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学习“Inaugural Address”(by John F.Kennedy),“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S.S.R.”(by Winston S.Churchill)以及“A More Perfect Union”(by Barack Obama)时,我们要学习和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以及他们对待战争、对待共产主义的态度;而“Everyday Use for Your Grandmama”探讨的是黑人文化以及女性权利的问题。在这些文章的学习中,不断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同时,对文化的了解也进一步帮助我们掌握所学的语言。

(四)以写作为依托,通过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赏析、写作能力和拓宽知识面

语言承担着口头交流的工具的任务,同样也是以书面形式表达思想的工具之一。研究发现,学生的写作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英语语言表达不够地道;其二是无话可说,内容空洞。结合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规范及阅卷标准的要求,就写作来讲,思想内容所占比例为50%、语言表达占40%、书写规范占10%,可以看出每个方面在考核中的重要性。

语言表达方面,学生通过大一、大二阶段的学习,基本的语法没有问题,但要把表达水平提高一个档次显得比较困难。尤其不会使用相对比较复杂的复合句、并列句,以及独立主格结构等以表达某些相对比较复杂的内容,更不会使用修辞手段增加文章的色彩。在表达中,句子结构都比较简单,显得过于直白,就事论事的情况尤其普遍。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首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部分文章段落,分析其使用的巧妙之处,然后学着模仿。尤其是模仿一些对照、排比结构,套用经典句型。其次是刻画方式,比如在“Marrakech”(by George Orwell)中,作者刻画了中东的马拉喀什贫穷、脏乱的景象,但文中对“穷”和“脏”只字未提,一切结论都由读者从字里行间获得,据此,让学生模仿这种刻画方式描写一个地方,可以写其干净、脏乱、古老或者贫穷等,但不能直白地说出来。学习了“Blackmail”(by Arthur Hailey)后,模仿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是勇敢、贪婪、忠诚等,要求在写作中不能直接涉及此类具有归纳概括性的词语,必须通过对人物的行为方式,或者通过事件描写,让读者能够轻松得出结论。

内容方面,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因此,写一篇400词的文章都感觉很困难,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知识面比较窄,写作中,往往就是干巴巴的分析,最后还是没有把问题说清楚,不会让事实“说话”。学习中,绝大部分同学都显得急功近利,不会把平时学习中的练习看成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每次布置一个作文题目,都只会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理解进行写作,写过之后没有进步。高级英语教材里的文章涉及政治、经济、文学、文化、教育、科技和地理等各个方面,教师可以在对每篇文章学习过后,针对相应的话题布置学生写作。要求学生必须去查阅资料,包括网络的和书本的,积极思考,结合别人的看法,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同时,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吸收别人的优点,形成相对比较完整的观点。比如学习“Ships in the Desert”(by Al Gore)后让同学写作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学习“Hiroshima—the Liveliest City in Japan”(by Jacques Danvoir)后写作关于战争的文章;学习“The Age of Miracle Chips”后写有关科技的文章;学习“Face to Facewith Hurricane Camille”(by Joseph P.Blank)后结合自己的经历描写干旱或者某种自然灾害;学习“Inaugural Address”(by John F.Kennedy)后写政治演说方面的文章等。通过查阅资料、思考、写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得到较大提高,知识面也将得到拓展。

参考文献

[1]Gee J.P.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Theory and Method[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Kristeva,J.Word,Dialogue and Novel[C]//Toril Moi(ed).The Kristeva Reader.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 Ltd.,1986.

[3]Kristeva,J.The Bounded Text[C]//Richter,D.H.(ed).The Critical Tradition.New York:St.Martin's,1989.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27-31.

[6]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7]束定芳,庄志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陶文好.语篇语法与高英教学模式[J].山东外语教学,2001(1):59-62.

(作者系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