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轻松学汉语(少儿版

》和《轻松学汉语(少儿版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提出教材“合作练习”的概念,通过对比考察《汉语乐园(英语版)》和《轻松学汉语(少儿版)》这两部由国内学者开发、面向海外非继承语儿童学习者的有代表性的知名教材,从两部教材的合作练习的子类、题种、题量等角度,探索和概括了儿童对外汉语教材合作练习编设的一些共性规律。本文选择《汉语乐园(英语版)》和《轻松学汉语(少儿版)》这两部有代表性的儿童分级教材作为考察对象。

▲姜有顺

作者简介:姜有顺,西南大学国际学院讲师,中山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

【摘要】本文提出教材“合作练习”的概念,通过对比考察《汉语乐园(英语版)》和《轻松学汉语(少儿版)》这两部由国内学者开发、面向海外非继承语儿童学习者的有代表性的知名教材,从两部教材的合作练习的子类、题种、题量等角度,探索和概括了儿童对外汉语教材合作练习编设的一些共性规律。

【关键词】非继承语儿童;对外汉语教材;合作练习

一、问题的缘起

本文对“儿童”的定义是年龄在6岁至12岁处于学龄初期的孩子。“海外非继承语儿童(Non-heritage Child Learner)”指在外国出生长大,父辈或祖辈的母语不是汉语的非华裔儿童,他们出生和成长在使用他种语言的家庭和社区中,很少有机会接触汉语,更无法自然而然地习得汉语语法规则和听说能力。他们一般依靠正式的课堂教学,真正从零起点开始学习汉语。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海外非继承语儿童学习汉语的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个群体学习汉语的需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编著了大量面向海外非继承语儿童学习者的汉语分级教材(下文简称为“儿童分级教材”,在不引起误解的语境下也简称为“教材”)。

纵览十年来国内出版的儿童分级教材,我们发现,教材的编写质量参差不齐,成功的教材的编写理念更加新颖,视野更加国际化,更受汉语教师和儿童学习者的欢迎。而不太成功的教材往往没有充分顾及儿童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和习得特点,或者没有针对海外儿童汉语课堂的多族裔和多元文化的特点,对教材内容作相应的本地化处理。一个集中表现是,不太成功的教材往往轻视或误解了儿童“合作学习”的观念与技能的培养。

“合作”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品质,是儿童的基本人际交往技能之一,也是儿童的社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龄儿童的主要时间用于接受学校教育,教材是课程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物的因素,因此,为了促进儿童的社会性积极健康发展,儿童分级教材有义务不失时机地引导儿童树立合作观念,学习合作技巧。带着合作学习的眼光审视教材的练习编设,我们发现两方面的不足。

一方面,一些国内教材的编写者在潜意识中依然把儿童对外汉语教学片面理解为师生之间双向一维的互动,只有少数教材把培养儿童合作学习的观念、训练合作学习的能力当作教材练习的一个主要考察目标。在双向一维的传统师生互动观的影响下,教材的课堂练习形式一般是教师为学生作出示范,呈现样例,然后学生以个体为单位向教师展示学习成果。教材的课后练习形式一般是要求儿童独自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练习意图通常限于考察书本所教语言知识,所以儿童之间没有内生的合作需求。

另一方面,一些儿童分级教材的练习形式虽然意在引发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是,教材练习体现的设计逻辑是由教师制定奖惩规则,鼓励学生之间竞争,最后区分胜负或产生排名,我们把这种练习形式称作“竞争练习”。与合作练习不同,竞争练习对学生表现的评价缺乏合作双赢智慧,实际往往蜕变为少数学优生的专擅,多数儿童的创造性和思维独特性得不到展示和被关注的机会。

总之,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后练习,教材编写者视阈中的儿童常常是被管辖和约束的、等待知识灌输和消极接受评价的一方。用一位对外汉语教师的话,就是“大人带着小孩学,小孩跟着大人做”。至此,读者自然会提出疑问:儿童分级教材应当如何恰当编设合作练习?

二、研究背景

“合作”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共同目标、多个个体之间的协调、个体目标和群体目标的趋同,或者说个体目标的实现以群体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生生合作为主要动力、以异质小组(heterogeneous groups)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和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Kagan,1992)。现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根植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兴起,首倡动机是促进种族融合和教育平等。迄今,合作学习在发达国家已经被广泛实践,收效卓著。合作教学倡导多边互动,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包含4个基本要素:积极互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责任到人(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公平参与(equal participation)和同步互动(simultaneous interaction)(Kagan, 1992)。

相关文献中提及的合作学习模式总计约有20种,但我们认为至少半数所谓“模式”并不是分类学意义上的独立自足的类,本质上只是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方法。Johnson等(David W. Johnson, Roger T. Johnson and Mary Beth Stanne,2000)选择了10种有代表性的合作学习模式,以个别化学习的成效为基线,对这些合作学习模式的成效进行Meta分析,按照对学习成效的影响排序如下:共同学习(1.03)、建设性争辩(0.91)、小组探究(0.62)、小组—游戏—竞赛(0.58)、学生小组成就分工(0.29)、合作整合阅读写作(0.18)、切块拼图(0.13)、小组加速教学(0.12)。我们收集和整理了这10种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以此构建了这10种合作学习模式的概念层次图式,如图1所示。

图1 主要合作学习模式的概念图式

那么,儿童分级教材的合作练习体现了哪些合作学习模式呢?合作练习的题量和题种在教材的各个分册中的最优分布是怎样的?在笔者的阅读范围内,对这些问题学界目前还缺乏定量研究,也尚未形成主流意见。

三、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汉语乐园(英语版)》和《轻松学汉语(少儿版)》(下文简称《乐园》和《轻松》)这两部有代表性的儿童分级教材作为考察对象。这两部儿童分级教材的出版时间、教学对象、教材构成和教学目标等参数都比较相似。国家汉办公布的国外较受欢迎的13种中小学汉语教材中,它们都排名靠前[1],并且也是儿童汉语教材对比研究的常用范例(如刘洋, 2012;雷丹,2013)。两部教材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两部教材的基本信息

2 《轻松》的课本共4册,按照其编著者推荐的1个学年学完1册的教学进度,小学四年级可以学完《轻松》的全部内容。

本文对“儿童分级教材的合作练习”的操作定义是:在一部教材或一部分级教材的所有分册的全部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中,任务描述符合上述10种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的那些练习题目。

四、研究问题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选取两部优秀的儿童分级教材,在保证其他参数如出版时间、教学对象、教材构成和教学目标等都相似的前提下,对比这两部教材各分册的合作练习的题种和题量的分布。两部教材合作练习的编排的相似之处,可以当作指导儿童分级教材编写的普遍原则。对于这两部教材合作练习的编排的不同之处,我们将具体讨论不同编设方式的利弊。

计划从下面三个角度考察《乐园》和《轻松》的合作练习编设:

(1)各分册合作练习的题种和题量占该分册练习的总题种和总题量的相对比例。根据教材编写的一般规律,我们预测,伴随儿童学习者年龄的增长和语言水平的提高,好的儿童分级教材会增加合作练习的总题种和题量的相对比例。

(2)各分册的合作练习中,那些“聚焦于语言形式”的练习题种和题量占该分册练习总题种和总题量的相对比例。在合作练习过程中,如果教师不得不对学生的目的语输出的可理解程度和流畅程度提出要求,并主要依据这两个标准当场进行评价,我们就称之为“聚焦于语言形式”的合作练习,如情景对话、歌谣合唱等。

(3)各分册的合作练习中,“师生”和“生生”两种互动模式的练习题种和题量占该分册练习的总题种和总题量的相对比例。“师生模式”的合作练习,指的是互动主要发生在师生之间的合作练习,如唱儿歌、顺口溜等。“生生模式”的合作练习,指的是互动主要发生在学生之间的合作练习,如情景对话、调查报告等。

本文对教材练习的考察范围约定如下:两部教材的《活动手册》或《练习册》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活动手册》或《练习册》中出现了合作练习,就应该将《活动手册》或《练习册》纳入统计。实际考察中,我们发现《轻松》的《练习册》没有合作练习,所以本文没有将《轻松》的《练习册》纳入考察范围。

本文使用“合作练习的相对比例”的计算方法,即考察教材的某一分册的合作练习的题种和题量占该分册练习的总题种和总题量的相对比例,描述合作练习的题种和题量分布。“题量”是指教材练习的全部大题的数量,不计算小题的数量。我们在考察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合作练习都以大题的形式出现,很少会细分小题。这是因为,合作练习的作答方式一般相对自由开放,评价标准也比较灵活和多元,往往没有非对即错的标准答案。所以,合作练习不便也不必细分小题。

五、结果和讨论

经考察,我们发现《乐园》和《轻松》的合作练习主要有三类:“共同学习”“小组探究”和“小组—游戏—竞赛”。此外,有一些练习的指令语表述模糊,缺乏其他有助于归类的证据(如插图等),但从任务内容判断应属于合作练习。这些练习我们归入第四类“模式不明”。

1.合作练习的题种和题量

《乐园》的合作练习题种占总题种的相对比例平均为13.12%。各分册所见的合作练习题种固定为9~10种,各分册的合作练习题种占该分册总题种的相对比例分别为12.86%, 15.38%,11.63%,第三册的相对比例最小,原因是该册的总题种数最多。第二册的相对比例最大,但与其他分册相比差别并不悬殊,呈现为和缓的∩形分布。各分册的合作练习类型的题种占比是“共同学习”>“小组—游戏—竞赛”>“小组探究”,并且随着级别的提高,“共同学习”类型的合作练习的比重逐渐增大,如表2所示。

表2 《乐园》中合作练习题种

1 方括号里的前一个数字(如12)表示《课本》的总题种数,后一个数字(如58)表示《活动手册》的总题种数。

《轻松》的合作练习题种占总题种的相对比例平均为28.33%,约为《乐园》的一倍。各分册所见的合作练习题种固定为8~10种,各分册的合作练习题种占该分册的总题种的相对比例分别为22.86%,38.10%,33.33%,25%,跟《乐园》一样呈现为∩形分布,在第二册的相对比例最大。各分册的合作练习类型的题种占比是“共同学习”>“小组—游戏—竞赛”>“小组探究”,这个排序也与《乐园》一致。随着级别的提高,“小组探究”类型的合作练习的比重逐渐增大,在第二册达到最大值,然后减少为零。“小组探究”的这一分布与《乐园》是相似的,如表3所示。

表3 《轻松》中合作练习题种

下面看两部教材合作练习的题量。

《乐园》的合作练习题量占总题量的相对比例平均为25.72%。各分册的合作练习题量占该分册总题量的相对比例分别为25.68%,24.83%,26.58%,分布平均。具体而言,“共同学习”“小组探究”和“小组—游戏—竞赛”这三种主要的合作练习类型都呈现为U形分布,在第二册的相对比例最小,在第三册的相对比例最大或较大。各分册的合作练习类型的题量占比是“共同学习”>“小组—游戏—竞赛”>“小组探究”,如表4所示。

表4 《乐园》中合作练习题量

1 方括号里的前一个数字(如60)表示《课本》的总题量数,后一个数字(如88)表示《活动手册》的总题量数。

《轻松》的合作练习题量占总题量的相对比例平均为37.55%。各分册的合作练习题量占该分册总题量的相对比例分别为28.14%,38.69%,41.92%,43.20%,随着水平的提高,合作练习题量的相对比例呈现出逐级增大的整体趋势。具体而言,“共同学习”型的合作练习的题量的相对比例是逐级增大的。各分册的合作练习类型的题量占比是“共同学习”>“小组—游戏—竞赛”>“小组探究”,如表5所示。

表5 《轻松》中合作练习题量

2. 聚焦于语言形式的合作练习的题种和题量

《乐园》各分册聚焦于语言形式的合作练习题种占该分册的总题种的相对比例持续减小(5.71%,4.62%,3.49%);《轻松》各分册聚焦于语言形式的合作练习题种占该分册的总题种的相对比例呈现为∩形分布(5.71%,9.52%,8.33%,5%),如表6和表7所示。

表6 《乐园》中聚焦于语言形式的合作练习题种

表7 《轻松》中聚焦于语言形式的合作练习题种

《乐园》各分册聚焦于语言形式的合作练习题量与该分册的总题量的相对比例呈现U形分布(18.24%,14.48%,18.35%)。两相比较,《轻松》各分册的相对比例则是稳中有增(21.11%, 24.4%,24.55%,26.63%),如表8和表9所示。

表8 《乐园》中聚焦于语言形式的合作练习题量

表9 《轻松》中聚焦于语言形式的合作练习题量

3.两种互动模式的合作练习的题种和题量

整体而言,《乐园》和《轻松》各分册的“生生”合作练习的题种占所在分册总题种的相对比例一般都大于“师生”合作练习。“师生”合作练习的题种都呈现为∩形分布。“生生”合作练习的题种在初级分册的相对比例都大于高级分册,如表10和表11所示。

表10 《乐园》中两种互动模式的合作练习题种

表11 《轻松》中两种互动模式的合作练习题种

《乐园》和《轻松》的“师生”和“生生”合作练习的题量相对比例整体上都有增大的趋势,而且“生生”合作练习的增势更加明显。《轻松》全部分册的“生生”合作练习题量的相对比例都大于“师生”合作练习。《乐园》则否,第一册和第二册的“生生”合作练习题量的相对比例都小于“师生”合作练习,到了第三册,“生生”合作练习的比例才超过“师生”合作练习,如表12和表13所示。

表12 《乐园》中两种互动模式的合作练习题量

表13 《轻松》中两种互动模式的合作练习题量

六、结论

合作练习是较高加工层次的练习活动,不仅依靠记忆,更需要调动表达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这两种技能都与儿童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社会化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随着儿童学龄的增加,教材合作练习的数量和任务难度应该同步提升,相辅相成。

本文采用教材比较研究方法,选取了《汉语乐园(英语版)》和《轻松学汉语(少儿版)》这两部在国内有代表性的、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儿童分级教材,通过考察《乐园》和《轻松》中合作练习的题种和题量的分布情况,我们发现这两部教材有以下共同特点:

(1)两部教材中的合作练习主要有三种模式:“共同学习”“小组探究”和“小组—游戏—竞赛”。从第一分册到最后分册,合作练习的题种占其所在分册的总题种的相对比例都呈现为∩形分布。合作练习的题量占其所在分册的总题量的相对比例都是稳中有增。各分册的合作练习类型的题种和题量按照占比依次排序,都是“共同学习”>“小组—游戏—竞赛”>“小组探究”。

(2)两部教材初级分册中聚焦于语言形式的合作练习的题种的相对比例都大于高级分册。两部教材初级分册中聚焦于语言形式的合作练习的题量的相对比例都小于高级分册。这说明两套教材编写者一致认为:①聚焦于语言形式的合作练习应该贯穿整个学习阶段;②初级阶段侧重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实现对输入的强化,通过各种使用场景下的合作任务,帮助学生建立关于一项语言知识尽量多的通达方式,促进儿童的记忆;③高级阶段侧重通过增加练习次数的方式实现对输入的强化,意在提高学生对语言项目的熟悉度,从而促进记忆[2]

(3)《乐园》和《轻松》各分册的“生生”合作练习的题种占所在分册总题种的相对比例一般都大于“师生”合作练习。“师生”合作练习的题种都呈现为∩形分布,“生生”合作练习的题种在初级分册的相对比例都大于高级分册。《乐园》和《轻松》的“师生”和“生生”合作练习题量的相对比例整体上都有增大的趋势。这说明:①与师生互动的合作练习相比,编写者都更重视生生互动的合作练习;②初级阶段侧重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实现对输入的强化;③随着儿童汉语水平的提高,教材逐渐增加练习次数,实现对输入的强化。

《乐园》和《轻松》在合作练习的编设方面的上述共同特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材练习的共性规律,对未来的教材编写具有普遍性的参考价值。当然,这两部教材合作练习的编设也存在很多差异,其中一些合作练习的形式和内容可能不甚合理,值得商榷[3]。限于本文的篇幅,恕不在此赘述了。

参考文献

[1] 雷丹.《中文》(小学版)与《轻松学汉语(少儿版)》练习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 2013.

[2] 刘洋.《轻松学汉语(少儿版)》与《汉语乐园》的练习设计对比研究[D].中山大学, 2012.

[3] Johnson D W. Roger T Johnson,Mary Beth Stanne.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s: A Meta- Analysis[J].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Cen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2000.

[4] Kagan, S. Cooperative Learning [M]. 2nd ed.San Juan Capistrano, CA: Resources for Teachers. Inc. 1992.

[1] http://www.hanban.edu.cn/article/2010-06/19/content_146353.htm[2015-11-10].

[2] 对于合作练习“强化输入”的功能,《乐园》和《轻松》的编写者有不同的理解。例如,两部教材都选用了大量的儿歌或顺口溜作为一种合作练习的常规题种。《乐园》包含17首儿歌,每两课学一首。《轻松》包含64首顺口溜,每一课学一首。区别是:《乐园》的儿歌强调趣味性,跟课文主题有松散的关联,不刻意复现本课所学知识点,也没有规定必须由教师带领在课上学习。而《轻松》的顺口溜强调对课文内容的复现,包含本课的语言点,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在课上反复朗读。

[3] 对比《乐园》和《轻松》中合作练习的题种,我们认为,《乐园》的练习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富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更加贴近儿童心理。而《轻松》的一些合作练习的设计尚有考虑不周之处。试举三例:其一,一些合作练习缺乏可操作性。例如,《轻松》第一册第七课第12题“游戏”。此题要求每个学生把家庭信息用拼音写在纸条上,教师收齐纸条,打乱顺序并分发给学生。然后,每个学生读出自己手中的纸条,同学们猜测纸条上描述的是谁的家庭。这个游戏显然缺乏可操作性。儿童不可能了解全班同学的家庭情况,只能任意猜测,学生之间无法构成有效合作。其二,一些所谓的合作练习的任务设计名不副实。例如,《轻松》第二册第三课第7题“游戏”的指导语如下: 1.The whole class may join the game. 2.The teacher says the month and date in English, and 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say them in Chinese. EXAMPLE: March 2 →三月二号。虽然名为“游戏”,实际上是单纯的英汉口译练习,并不具备游戏属性。这类不是游戏却被标为“游戏”的机械操练,在《轻松》的课内练习里比较多见。其三,对同一个简单问题的反复操练不具备交际的真实性。《轻松》有一类合作练习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就给定的问题互相问答。但是,其中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在同一分册内多次出现,如“你叫什么名字?”在第一册中至少出现在6次课后练习中,不仅违反了交际真实性原则,也容易引起儿童的厌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