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中学教学模式的应用工作研究

创新中学教学模式的应用工作研究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一三五”教学模式,是在经历8年多潜心研究“未来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的科研基础上,学校已经斩获了与此相关的近60项国家级和省级的特等奖到三等奖。为了让“一三五”教学模式理念更好地渗透到教育教学及案例的设计中,学校开展了“一三五”教学模式研究课,由不同学科的两位老师分别进行教学课例的汇报。

长春市第九十八中学

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

(一)研究背景

1.未来教育的理念,是源于国际上现代教育的基础,其教学模式则出自于美国英特尔公司对于全世界各国的信息技术师资培训的课程之中。未来教育的过程,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重在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操作层面,其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理性思辨能力、合作能力”这一21世纪职场竞争的三大核心技能为学习目标的,从而着力培养学生的现代学习品质。

2.“知识是围绕着问题而产生的”,中国的传统教育和国际教育对这一观点都是认可的,但两者的理解和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其过程却截然相异。前者,则是一种接受式的教育模式,自古以来便被定格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格局上。经过长期的民族教育,及其教者自幼心理意识的积淀,使得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很努力地抛出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和相关的信息,其要义却在于改变知识演绎的方式,通过另行组织知识的教学结构,以期学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知识的体系,是很多教学改革之中的基本方式之一。

由此可见,学生如果能够在教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下,在开放式信息的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式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对我们传统的教学惯性,尤其是对于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结构的要素分配上,后者将带来全新的视野和巨大的冲击。

因此,本课题将未来教育教学模式迁移到普通学校的教学层面上,就能够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同时也将得到怎样学习的方法和自己学习的技能,进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学习生态,是需要一种目标明确、体系科学、环节完整、适于各科、易于操作、定性检测等要求的,可被普通教师所操作的教学模式,则不失为拥有先进的教学改革途径。

(二)概念界定

所谓“一三五”教学模式,是在经历8年多潜心研究“未来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的科研基础上,学校已经斩获了与此相关的近60项国家级和省级的特等奖到三等奖。其中刘丹和刘荔荔两位教师,应用未来教学模式的“借班上课”和说课内容,代表吉林省参加2008年由国家科技部等单位主办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大赛”中,双双拿下发明创新大奖和说课一等奖的殊荣,这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中学是罕见的成功,足以说明我们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我们的未来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国家与社会认可的。

这种未来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认真检查、交流分享”的教学实操掌控难度很大,所以创建生态课堂,就是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下,提出一种特殊的生态场的观点,运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现象、规律及其特征,并遵循生态规律,对师生教学环境关系的重新定位,构建自然、和谐、健康、发展的高效课堂,形成“生态课堂”中的一种目标、特征、环节有机共融,并成为科学、完整、简单、易行的教学固定程序,且适用于各学科较为常规的课堂而创建出一种可重复操作的教学模式,即:“一个中心、三个特征、五个环节”,则简称为——“一三五教学模式”。

因此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协作”的“一三五”教学模式,是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教育改革方向的模式。

(三)研究目的

通过课题的研究,把原汁原味的生态课堂和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一三五”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探索课堂改革的新思路。

二、课题研究过程与实施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学惯性,接受“一三五”教学模式理念

学校部分骨干教师参与了区“生态课堂建设”理论系统培训,全校教师参与校“生态课堂建设”与“一三五”教学模式的理论培训学习5次,集中印发“一三五”教学模板,完成从理念植入到强化的“洗脑”过程,头脑风暴为“一三五”教学模式研究在我校的发展起到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前导作用。

培训内容主要有:

1.“生态课堂”理论提要

生态课堂是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下提出的一种特殊的生态场的观点,运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现象、规律及其特征,遵循生态规律对课堂上主要的生态因子(师生与课堂教学环境的关系)重新定位,构建自然、和谐、健康、发展的高效课堂,实现课堂为师生的生命成长奠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追求

2.“一三五”教学模式

我校的创新教学模式为“一三五”教学模式,即“一个中心”,是从“以教师主讲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三个特征”,即由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为教与学的过程的特征;“五个环节”,即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遵从:1.温故纠偏;2.破题质疑;3.讲授指导;4.合作操练;5.交流分享。

温故纠偏即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温习旧知,复习并巩固上一节课的内容,把学生中相对偏颇的认知加以纠正并分享;

破题质疑即教师要巧妙地创设情境,激趣并导入新课,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于本课的疑问;

讲授指导即教师在了解学生对知识需求的基础上讲授新知,指导学生自己或分组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内容;

合作操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2—8人的学习小组,通过分工、合作、探究,解决某一主题性的问题,可以采取制定计划等方法完成任务;

交流分享指能运用未来教育中“诤友式”的评价方式,师生在评价前认真思考,先说喜欢其作品的哪些地方,之后再说出自己建议的哪些地方,并对怎样改善他的想法或者作品,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意见。

(二)聘请资深专家深入课堂进行指点,遴选首批实验教师

学校聘请资深专家深入教学一线听课,随机随堂地听取18位教师单科教学过程,并及时给予随堂指导与点评,从中选取4名教师作为首批实验教师,开始“一三五”教学设计案撰写工作,经过书写、授课、研讨、交流、修改、再书写、再授课、再研讨、再交流、再修改,大大小小20余次的反复磨砺,为在全校范围掀起校内观摩性的课例展示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推出典型课例,研讨完善教学设计

为了让“一三五”教学模式理念更好地渗透到教育教学及案例的设计中,学校开展了“一三五”教学模式研究课,由不同学科的两位老师分别进行教学课例的汇报。其内容,一是周校长题为《创建“一三五”教学模式是一种学习生态的探索》的校本培训;二是以典型课案的形式,展示“一三五”教学模式中教学五个环节的要素、指导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核心内容以及设计体会;三是全体教师针对“一三五”教学模式,参与研讨与交流;四是简要介绍研究课详案撰写与格式的具体要求。

此次研究课教学,也是一次教学模式的理论、课例的设计、详案的撰写、课堂教学过程五环节示范的全过程。通过此次校本培训,教师们深深体会到:教师由讲师到导师的角色的更替,才能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的学法的转变,才有自主、探究、协作的学习过程;全体师生在此基础上开始进行一稿详案的设计。

(四)“教师模拟学生”互动课堂,推进“一三五”教学模式

培训会上,首先由周文雁校长带领全体教师进行互动学习,并阐明了本次由“教师模拟学生”进行培训的意义。大家在积极的气氛中,进入了青年教师黄玉龙执教的数学课堂——《积的乘方》,在课堂中参与模拟学生的教师进入角色快,课堂感受深,切实体会到了“一三五”教学模式中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其余的教师作为家长观察员和教师观察员,不仅感受到课堂中学生的活跃与积极参与的热情,而且体会到教学五环节(温故纠偏、破题质疑、讲授指导、合作操练、交流分享)的切实可操作和运用于课堂的积极效果。

(五)外出学习助力教师实践探索

秉着“走出去,带回来”的原则,2014年我校共派出60多人次赴山东、上海、常州等地外出培训学习,让我们的教师开阔视野,与专家零距离接触,与同行切磋碰撞,促进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与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要求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返校后以主题汇报的形式向全体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做到一人学习,大家受益,并且开展了“外出学习教师的汇报课”“学习经验交流”,多位教师将“师友结对”与学校的“一三五”创教学模式相结合,又把微课、慕课、远程信息技术等新的教育形式在课堂中的运用,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实际的新思路。

(六)学校的“六课”激活模式内在力量

学校将“六课”(即:省市骨干教师展示课、语音课、理化生实验课、青年教师磨砺课、每人一课、实验教师展示课)活动与教学创新模式课题相结合,每位参与生态课堂课题研究的教师每学期都上一节校内公开课,进行“一三五”教学模式与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督促教师将课程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同时每一位教师的公开课都由备课组长组织,校级领导、教导处亲临一线与同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听课、评课,研讨,给予指导,使教师在实践中把握其基本思想,提高生态课堂与“一三五”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能力,并积极把反思再次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让好的经验得以推广。

(七)打造优秀教学案例,积极应用宣传及比赛

教师上交80多份“一三五”教学设计详案,专家组划分任务,由科研组成员和学科备课组长为组长,与学科专任教师共同完善教学设计,进行十几稿的校改,结集成册。

学校教师以“一三五”教学模式设计的优秀教学案例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收获大奖。

三、课题研究成果与成效

从2013年末对“未来教育”教学模式迁移到“一三五教学模式”的创建、培训、摸索和应用实践,经53位教师设计出来的学科案例的两年的研究实践后,“一三五”创新教学模式旨在改变课堂中的教与学,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90%以上的时间是一改讲师的职能,而作为指导教师,则是在指导和辅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组织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获取新知的潜能,培养他们提高自主、探究、协作的初步学习能力;使他们在集体获得探究的乐趣和与成就感中积极进行交流、研讨、合作与评价,营造出和谐与宽松的学习氛围。

(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1.“一三五”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活动,既丰富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非智力因素能力的模式。

2.在“一三五”教学模式的课堂中,通过温故纠偏、合作求知、交流分享等几个阶段的活动,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勤于思考与合作互助,并利用身边资源(计算机、网络、书籍、字典)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发布、交流与分享信息,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技能、知识与生活有效地贯通一起,从知识迁移、学科迁移的层面达到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在“一三五”教学模式的课堂中,科学组合,分工明确,每组都有小师傅,每个孩子都有任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中没有丝毫的倦怠与无聊,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社会实践与创新意识,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

(三)教研活动体会模式的成功

在研究中,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开展了以《践行未来教育构建生态课堂——135教学模式》家长开放日活动、首届教学“百花奖”教研评选活动等,获得领导、同行、家长一致好评。

(四)在大赛中锤炼精品,由专业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过渡

学校教师参与的各级各类比赛,由课题专家组进行指导,运用“一三五”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14年在南关区中小学“关注生态细节,构建生态课堂”大学区教学观摩活动中,2位教师分别获特等奖、一等奖;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中3位教师分别获一、二等奖;

2015年8月“NOC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中3位教师分别获一、二等奖;

2015年11月“第十三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1位教师获一等奖;

2015年“南关区中小学生态课堂建设成果发布会”活动中,学校获南关区《中小学生态课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优秀实验校称号、周文雁校长的《创建“一三五”教学模式推进生态课堂建设》获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奖、李爽老师的《“冷处理”的妙用》获南关区首届教育微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等,让教师体会到了这种模式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执笔人:于 晶)

课题负责人:周文雁 宁 宇

课题组成员:桂英娜 王 影 田成立 霍 莹

      丁 珣 刘 影 于 晶 于 初

      肖 辉 孙凤侠 于 冰 黄玉龙

      许 鹤 刘 巍 国淑红 王贵明

      周知宇 杨 辉 史晓莉 刘起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