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的发展

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的发展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经过30年的发展,无论是办学规模、办学环境还是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已成为全省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校共有 4 所,分别为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科技学院、河北美术学院和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本科生教育,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使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教育之间的比例趋于合理,逐步形成最佳的人才培养结构。

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经过30年的发展,无论是办学规模、办学环境还是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已成为全省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发展现状

(一)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发展规模

根据《河北省教育事业统计提要(2011—2012学年)》,2011年河北民办普通高校在校生数达到314982人,比2010年增加了7.32%;毕业生数69381人,比2010年增加了13.88%;招生数达到92698人,比2010年增加了3.35%。从图3-3中可以看出,2007年—2011年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由15.96万人上升到31.5万人,增加了97.37%,毕业生数由23.03万人上升到30.3万人,增加了31.57%,招生数由28.59万人上升到42.92万人,增加了50.12%。从图3-4可以看出,民办普通高校在校生占我省普通高校在校生的比例由2007年的17.7%上升到了2011年的28.22%,毕业生数由2007年的8.86%上升到2011年的22.9%。从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和招生数的稳步递增,可以看出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在全省高等教育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民办普通高校越来越受到家长、学生和社会的重视。

图3-3 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基本数据情况(2007年—2011年)

数据来源:《河北省教育事业统计提要(2007—2008学年,2008—2009学年,2009—2010学年,2010—2011学年,2011—2012学年)》

图3-4 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在校生、毕业生和招生数占全省的比例情况

数据来源:《河北省教育事业统计提要(2007—2008学年,2008—2009学年,2009—2010学年,2010—2011学年,2011—2012学年)》

(二)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层次结构

根据表3-11,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主要分为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河北省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校共有 4 所,分别为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科技学院、河北美术学院和河北外国语学院。2011年10月,河北传媒学院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全日制硕士研究招生资格,成为河北省第一所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民办普通高校。

表3-11 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名单

数据来源:教育部公布的2012年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2年4月24日)

国际公认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比例,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比例为0.1∶1∶1.5。根据表3-12,2011年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在校本科生5026人,专科生88242人,本科生、专科生比例为1∶17.6;招收本科生1077人,专科生33511人,本科生、专科生比例为1∶31.1,与国际公认的比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本科生教育,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使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教育之间的比例趋于合理,逐步形成最佳的人才培养结构。

表3-12 2011年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在校生和招生层次结构对比

数据来源:《河北省教育事业统计提要(2011—2012年)》

(三)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专业结构

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发展的,专业结构涵盖范围广,截至2011年底,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共设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等44个本科专业,护理、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等200个专科专业。在开设数量前三名的专业中,以计算机类、医学类为主。食品安全、材料工程、航空、畜牧等新兴实用专业仅开设了1个或者2个,比较缺乏。开办个数超过5个及以上的专业共45个,约占专业总数的22.5%;开办个数在3个及以下的专业共147个,约占专业总数的73.5%。

(四)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区域分布

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共16所,分布于石家庄市、邯郸市、保定市和廊坊市等四个市,其中石家庄市13所,邯郸市、保定市、廊坊市各1所,其余各市均无。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的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交通便利,公办普通高校最多,为民办普通高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

(五)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师资结构

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公办高校的退休教师,这部分教师所从事的专业学科齐全,多数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兼职教师,主要是公办高校的在职教师、科研人员;三是专职教师,是指民办高校面向社会招聘的毕业生或者既有一定学历的年轻教师。

根据《河北省教育事业统计提要(2011—2012学年)》,截至 2011年年底,河北省普通民办高校共有教职工8386人,其中专任教师5995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1.5%,兼职教师239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8.5%,专任与兼职教师比例为2.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教师职称结构来看,副高级及以上教师1709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0.4%,副高级以下教师6677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9.6%,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偏少。从教师学历来看,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2206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6.3%,本专科学历教师618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3.7%,民办普通高校教师以本专科学历教师为主,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偏少。

二、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普通高校发展政策体制不健全

1.政府对民办普通高校的扶持政策不具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经费资助,出租、转让闲置的国有资产等措施对民办学校予以扶持”,但在现实中,多数民办高校不能获得这样的帮助。根据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对39所民办高校的调研,“有14所学校学费收入占学校总收入的100%,9所占90%,8所占80%,合计31所,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80%,获得政府资助、社会捐赠的只有8所,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20%”。[43]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经费来源以学费为主。

2.民办高等教育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以后,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但实际上,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得到严格实施,民办普通高校在政府资助、教师评奖、科学研究、毕业生就业等许多方面仍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优惠和权利。

(二)民办普通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民办普通高校组织内部经营管理不善,也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领导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企业式管理或者家族式管理现象,缺乏民主和监督机制,将经营和管理混为一谈,使得举办者与办学者之间的矛盾加剧。此外,民办普通高校内部还存在着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教师和学生管理制度不够科学等问题,影响了民办普通高校的长远发展。

(三)民办普通高校专业设置趋同现象严重

目前,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专业设置存在趋同现象,护理类、计算机类、会计类等专业开设数量过多,尤其是护理专业开设21个,结果是导致这类人才供过于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工程测量、汽车制造、材料工程、畜牧业等工科类和农业类的专业偏少。此外,还存在偏重低成本专业等问题,主要发展“短、平、快”的热门学科专业,如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

(四)民办普通高校师资力量薄弱

河北省民办高校师资力量薄弱,突出表现在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不科学。民办普通高校教师队伍从学历结构上看,整体偏低,本、专科学历教师占73.7%;从职称结构上看,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偏少,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教师偏多,约占79.6%。在年龄结构上,民办普通高校教师出现了两头大、中间小现象。这种师资队伍结构容易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影响民办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抑制民办普通高校的长足发展。

三、制约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发展的原因分析

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在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民办普通高校发展的因素可以从社会、政府和民办高校自身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社会对民办普通高校缺乏理性认识

由于民办高等教育起步较晚,人们对民办普通高校缺乏理性的认识,对民办普通高校的地位、性质、功能、作用以及发展前景等问题认识模糊,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偏见。[44]人们往往认为民办高等学校是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后进生设立的。一些用人单位更是把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区别看待,在招聘条件里直接限制民办普通高校毕业生。这些歧视观念抑制了民办普通高校的发展。

(二)存在不公平竞争

虽然国家一直强调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民办高等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办高校一直处于弱势地位。[45]首先,在生源方面。大多数民办普通高校录取的是第三批次以下的学生,且多数为专科层次。与公办高校相比,生源质量相对来说处于弱势。其次,在建设用地使用方面。民办学校在申请建设用地时非常困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新建、扩建民办学校,政府应该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但是,在现实中很难按照此规定执行。再次,在经费资助方面。民办普通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依靠收取学生的学费和其他费用,政府对民办普通高校的经费资助和社会捐赠所占比例很少。

(三)民办普通高校自身的局限性

民办高校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主体,其发展状况的好坏决定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首先,办学者的经历、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民办高校的发展。[46]随着高等教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民办普通高校的办学者主要追求经济效益,影响了民办普通高校的健康发展。[47]其次,民办普通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民办普通高校管理机制中还缺乏良好的自我评价和监督机制,影响民办普通高校的规范化管理。此外,民办普通高校的师资建设、经费来源也制约着民办普通高校的发展。

四、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发展的建议

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发展具有三十年的办学经验,在数量、规模、层次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为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加快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的途径,促进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兴办教育,提出如下建议。

(一)更新社会观念,认识民办普通高校的重要性

促进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的整体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消除对民办普通高校的歧视观念,正确定位民办普通高校,把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放在同等的位置来看待。

1.明确民办普通高校的性质。从整体上来说教育是公益事业,但私立教育,包括民办高等教育则不能被认为是纯公益事业,它具有自己特殊的性质,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私有性。[48]因此,民办普通高校同时具有服务社会的公益性和营利的私有性。公益性与私立性是民办高校发展中始终存在的基本矛盾。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从理论上把握民办普通高校的性质,才能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可持续发展。

2.正确认识民办普通高校的地位与作用。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民办普通高校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面向市场,紧密结合社会需要办学,培养了大批实用性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民办普通高校的发展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减轻了财政负担,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资源。因此,要改变人们对民办普通高校可有可无的认识,为民办普通高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为了更好地发挥民办普通高校的作用,充分认识民办普通高校的地位,首先,要对民办普通高校做好发展战略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和培养规模定位,民办普通高校要立足社会。发展战略定位应坚持以应用性、服务性为主,努力打造自己的发展战略品牌。办学层次定位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适度扩大本、专科学历教育,努力培养多层次人才。其次,根据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突出多样化的办学特色。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应以高等专科职业教育为主,在现有基础上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根据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民办普通高校的发展情况,要适时发展民办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当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一定规模时,可适当发展研究生教育。

(二)健全体制机制,为民办普通高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民办普通高校持续快速发展的坚强后盾。各地政府要认真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方针,为民办普通高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舆论与社会环境。

1.依法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河北省民办教育条例》。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河北省民办教育条例》各项规定依法管理民办高校,包括对民办普通高校的设立与审批、保障与扶持以及规范管理。依法落实民办教育同公办教育同等的法律地位和办学自主权,积极推进公正、公平和透明的竞争环境建设。建立完善良好的政策环境,继续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办学,切实维护民办学校举办者、师生的合法权益,规范、扶持民办普通高校健康持续发展。

加强民办普通高校相关政策的建设,建议政府针对在投资回报、财政资助、税收优惠、招生就业等方面,尽快制定具体的法规和政策。例如规定民办高等学校依法享受与公办高校同等的税费优惠政策。

2.转变职能,完善政府调控机制。民办普通高校是社会教育事业的组成单位之一,政府对民办普通高校具有管理责任职责,但职责“不是划桨而是掌舵”,政府的职责不是对学校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而是要从对学校全方位的掌控中走出来,采用各种手段,对学校进行政策上的宏观调控,为民办普通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尊重办学者对办学类型的选择,鼓励多样化发展。积极发挥政府对民办普通高校的规范管理与监督作用。

3.扩大民办普通高校自主权。在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收费标准、职工编制、经费使用等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让民办普通高校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自己决定,要从教育行政的参与者向教育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转变,确保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促使教育资源以合理的方式流动。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学

从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的收入构成来看,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经费来源于学费,政府财政性资助、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所占比例很少。大部分民办普通高校走的是“以学养学”之路,靠学校自筹非常有限。要改变这种单一的经费来源渠道,就要建立多元化的经费来源渠道。

1.政府加大对民办普通高校的投资力度,建立多种形式的经费资助制度。如设立河北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为民办普通高校提供发展资金,用于民办普通高校教师培训与进修、提高办学条件等各个方面,同时为学生提供助学贷款,促进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的规范发展。

2.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民办普通高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逐年增加,家庭消费也在不断提高,家庭投资教育的热情也较高。通过对投资民办教育的个人在税收、教育等方面给予优惠,激发个人投资办学的热情。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投资民办普通高校。

(四)注重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民办普通高校可持续发展能力

1.提高管理者业务素质水平,管理者的办学理念要与时俱进

民办普通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决定了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既有公益性又有特殊性。近些年,独立学院和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民办普通高校正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民办普通高校的管理者作为民办学校发展方向的决策者,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经营观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同时还要端正办学思想,提高依法办学意识,将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作为一项追求长期利益的事业,消除短期谋利行为,严格按照教育发展规律管理学校,自觉执行有关招生、物价、学生管理等方面政策,自觉规范办学行为,努力做到依法办学、诚信办学,保证民办普通高校科学健康发展。

2.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1)建立各项财务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突出问题,民办普通高校应该加强财务管理,所涉及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各项业务预算与决策、财务控制等应当报相关管理部门批准备案,杜绝一切不规范的财务行为,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财务法规制度。

(2)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框架,但其研究思路和方法也适用于非营利性的民办高校组织。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首先要明晰产权,科学界定各个主体的财产权限,包括主体所拥有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而且要通过立法、司法的强制力将产权加以明确;其次,要保证董事会和校长之间分工明确、协作合理,董事会主要履行监督和服务功能,如选拔管理人员、维护学校资产、扩大学校影响等,校长执行董事会的决议并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财务及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最后,建立有效的监督机构,监督董事会和校长的工作,不但保证民办高校内部各权利主体间相互制约监督,减少举办者决策时独立专行的可能性,还可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进而促进民办高校健康持续发展。

(五)合理设置专业,注重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专业设置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质量、效益以及人才培养规格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可以把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定位为以下三种:一是教学应用型本科民办高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二是教学应用型专科民办高校,坚持应用性、技能型教育;三是职业技术型专科民办高校,坚持职业性、技术性教育。民办普通高校的专业设置,要依据民办普通高校的定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并且要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

1.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专业设置要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的优势专业,突出办学特色,改革教学环节,设计新型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实习环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加强精品课程、特色专业等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造与建设,发挥已有学科专业的优势,培养特色专业,如河北传媒学院的播音与主持和动画专业要努力培养成河北省特色专业;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设置过多的专业,如护理、计算机等专业。

2.探索未来发展趋势,设置新兴专业。河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应该坚持特色性原则,专业设置不能随波逐流,亦步亦趋,要从学校本身的特点出发,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设置特色新兴专业。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产生了许多与高新技术相关的岗位,急需数控加工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互联网应用等专业的人才,可以考虑设置这类专业。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对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质量是高校竞争取胜的关键性因素。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师资是关键,对于民办普通高校来说更是如此。教师是民办高校的灵魂,教师素质的高低影响并决定着民办普通高校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具备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才能保障民办普通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提供进修与深造机会,提高民办普通高校教师科研素质。进修与深造是提高民办普通高校教师教学水平和全面素质的主要途径。民办普通高校应把提升教师在岗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但是目前大部分民办普通高校较少注重教师能力的培养。

建立民办普通高校教师培训体系,把教师的培训与进修学习作为一种制度,每年安排1—2期民办高校教师培训班,形成稳定的培训及发展机制,培训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课程设计、教学经验等,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既要邀请外校优秀教师、专家教授来本校培训本校教师,同时也把本校教师送到相对应的机构中去进修学习;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资助民办高校教师到国内外知名民办高校进行进修学习,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学历水平。要鼓励和支持教师经常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提供相关费用。同时,民办普通高校要把教师的科研成果作为绩效考核、奖金评定、职称评定的一项指标,激励民办高校教师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

2.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重视年轻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发展离不开一支结构合理并且具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是否能够合理配备是影响学校师资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河北省民办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应当提高高级职称和高学历教师比例,合理配置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同时,要重视对年轻骨干教师的培养,为学校储备后续人才。这有利于教师队伍的长期稳定,从而保证教学秩序的相对稳定。

3.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双师型教师能够与市场接轨,他们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熟的生产实践经验,深受民办普通高校和社会的青睐。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民办普通高校要善于取长补短,要适当对理论知识不强、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进行教学方面的培训,使他们的实践经验与专业知识相融合,提升这类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同时,为理论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弱的教师提供实践机会,鼓励他们逐步掌握技术。第二,民办普通高校要定期聘请大型企业和公司里学历较高并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到学校讲课并传授实践经验。

【注释】

[1]周治华,何长法,韩宗礼,韩清林.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3.

[2]周治华,何长法,韩宗礼,韩清林.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3.

[3]周治华,何长法,韩宗礼,韩清林.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3.

[4]董宝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5]靳希斌.教育经济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李文利.从稀缺走向充足:高等教育的需求与供给研究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7]靳希斌.教育经济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石钧,尹洁.我国高等教育投入机制研究 [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8(5).

[9]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0]孙绍荣,朱君萍.各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与人均GNP关系的统计分析 [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0,22.

[11]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2]郎益夫.中国高等教育投资模式研究 [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

[13]潘懋元.规模、速度、质量、特色——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

[14]武毅英.高等教育经济学导论 [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5]阮晓明.刍议区域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河北省为例 [J].中国高教研究,2008(7).

[16](日)金子元久,刘文君编译.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7]叶茂林,肖念.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述评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8]陈新忠,李忠云.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对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的启示 [J].理论与实践,2005(7).

[19]黄开腾.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学质量滑坡的原因和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8).

[20]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编著.高等教育论纲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1]方惠坚,范德清.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2]董宝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3]宋太平,周振国.2006河北省人才发展蓝皮书 [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24]薛天祥.高等教育学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5]王英杰,刘慧珍.2005中国教育发展报告: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与对策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6]熊劲峰,张玉柯.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27]刘海君,逯广东.改善地方高校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J].石油教育,2008(1).

[28]苏立恒.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与对策的探讨 [J].经济研究导刊,2008,3.

[29]宁凌,杜军.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和高校的功效分析 [J].经济理论研究,2008(4).

[30]薛天祥.高等教育学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1]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2]谷建春,陈艳.湖南省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对策研究——基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J].云梦学刊,2008(1).

[33]薛天祥.高等教育学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4]宋太平,周振国.2006河北省人才发展蓝皮书 [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35]吴王元.大学生结构性失业与高等教育结构关系分析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

[36]薛天祥.高等教育学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7]薛天祥.高等教育学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8]杨蕾.广东高等教育结构的失衡与优化研究——从生态学角度 [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39]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0]赵庆典.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1]吴开俊.论广东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形式结构的优化 [J].煤炭高等教育,2006,24.

[42]高文兵,郝书辰.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与协调发展研究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3]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J].教育发展研究,2001(2).

[44]陈桂生.中国民办教育问题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5]徐绪卿.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6]王明明.山东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0.

[47]靳希斌,刘林,魏真.民办高校发展与策略研究 [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48]邬大光.我国民办教育的特殊性与基本特征 [J].教育研究,2007(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