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效教学与课堂文化

有效教学与课堂文化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解决好学生的这三个问题,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最基本前提。课堂管理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确保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保障。以下笔者根据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现实,结合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谈谈课堂文化的外在表象。其次,教学行为脱节。

(一)有效教学的实践解读

“有效教学就是通过科学观察和测量来考察教学的效果、效益、效率,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5]对此,有必要对其做进一步的解释与补充。首先,有效教学或无效教学都是对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所取得效果的一种度量,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其次,学生学习效果表现为即时学习收获,以及由此而内化为在未来影响其职业发展的思想、策略、方法等的滞后效果;第三,滞后效果学校难以测量,当前大多院校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以期末考试或通过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多样方式进行;第四,教的效果间接体现在学的效果上,此外,院校还对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方法的运用及科研等方面进行考察;第五,师生开展的教学活动所处的校园环境,即教风和学风,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教学有效性实际上涉及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过程及课后的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而人们在谈论有效教学时,更多的是从应然的角度探讨教师如何施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以及院校教学环境。以下从高职院校教学实际出发就这三方面做进一步分析。

学生的学。很显然,学生是否愿意学、如何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教得再好,如果学生不学,依然是无效教学。从当前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到课、抬头和学习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学生旷课,教学无效;学生到课了,但全程低头玩手机或睡觉,教学无效;到课了,抬头了,但消极被动地听讲,学习参与度不够,教学效果甚微。可以说,解决好学生的这三个问题,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最基本前提。

教师的教。相对而言,教师的教是个外在的条件性因素,却是有效教学的关键。针对学生的到课、抬头与学习,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则是决定有效教学的重要方面。课堂管理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确保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保障。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解决学生的到课与抬头问题;适合学生需要、引起学生兴趣、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以及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解决学生到课、抬头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重要因素。总之,教师在这三个方面对学生的三个问题解决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院校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不是指物质环境,而是指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校园氛围,或者说是教风和学风。良好的教学风气有利于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它不仅能舒缓教师在上课时对课堂予以管控的压力,为教师充分展示教学技能开展有效教学提供良好的文化平台,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为了实现有效教学,院校必须在协助解决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等问题的基础上营造积极的教学风气,其中构建积极的校园文化和加强师生管理是重要策略。

(二)课堂文化的现实表象

众所周知,文化并不是某种具体的物件或具体的言行,它是隐含在具体的组织活动之中的,必须亲身体验、感悟才能予以确认或辩明。课堂文化也是如此,因此,要考察课堂文化,必须先从外在表现入手。以下笔者根据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现实,结合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谈谈课堂文化的外在表象。

首先,课堂规范缺失。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基本的规则荡然无存,如逃课、无故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很常见,考勤也形同虚设,学生相互代替打卡、前门打卡后门溜,成功逃课似乎成了值得炫耀的事。上课时无课本、无练习本、无笔,但一定有手机,这种“三无一有”的学生也是常见的。或者还有的随意交流各自感兴趣的话题,或找个安静的角落补补觉。得益于无线网络,近年来课堂上的大学生们几乎成了“低头一族”,以至于许多高校倡导无手机课堂。整个课堂显得松散、无序,毫无纪律,起码的课堂教学规范尽失。

其次,教学行为脱节。在高职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似乎不在同一个频道,或者说不在同一个时空内,教学行为相互脱节。教师自顾自地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全然不顾学生学不学,并厌于管理课堂纪律。学生巴望着老师好说话,期末时能给个及格或更高的成绩。对于教师的教,学生愿听就听,不听就各自忙各自的,好玩的就取下耳塞听会儿,不好玩的就一头扎进精彩的网络世界。教师们有时绞尽脑汁,想着法与网络争“客源”,但尝试后总是以失败告终。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会有许多教学活动,可学生们似乎很厌烦,觉得那是小孩子的玩意,不愿积极参与,布置的课外练习,能完成的更是寥寥无几。教师上课的提问,学生们只是痴痴地等着教师宣布答案,积极思考、主动提问更是奢望。

上述课堂现象,可能在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表现,其差异仅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