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与方法

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与方法

时间:2022-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专题三 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与方法课堂教学要研究的问题和方法很多,很难面面俱到。精心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提出的课堂教学模式多达20余种。此外,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专题三 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与方法

课堂教学要研究的问题和方法很多,很难面面俱到。考虑到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我们尽可能选择一些热点问题和实用方法,以利老师们学习参考。

一、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课堂教学设计是备课、上课过程中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同时也是展示教师能力和水平的创造性劳动。精心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学习研究教学设计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永恒目标。要实施好课堂教学设计,除了做好常规性备课工作之外,单从教育技术的角度来看,一要明确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二要重视教学设计的重要理念,三要把握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四要遵循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由于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每一位教师对教学设计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而且这种理解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又是一个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说课堂教学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课堂教学行为可分为教学基础行为、教育技术行为、教学管理行为。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提问、课堂板书、课堂演示、课堂管理、练习指导、活动指导等。课堂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和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行为规范、适切,课堂教学效果就好,反之亦然。因此,研究课堂教学行为,必须在规范、适切上下工夫,使课堂教学行为不断改进与提升。

3.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研究

广义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在课内所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手段、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组织形式。课改专家指出,当教师教育观念实现更新以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教学形式和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研究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目标要求就是做到合理选择、优化组合、扬长避短、区分使用。

4.课堂教学的要素与结构研究

根据系统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做一个系统”的观点,课堂教学也是一个系统,由其自身的要素与结构组成。课堂教学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呢?最早有三要素说,后来又有四要素说,到21世纪初,李秉德教授主编的《教学论》提出了七要素说,即学生、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教师。课堂教学不仅要素多,而且结构复杂,呈网络状。仅从纵向角度来看,课堂教学结构(上课步骤)可分为五个环节,即课的启动、导入、展开、调整和结束。系统科学理论告诉我们,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系统的要素与结构。因此,研究课堂教学的要素与结构,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要素的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5.课堂管理研究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有学者认为,教师管理的责任大于教学的责任。因此,不会管理的教师就是不合格的教师。教师的管理主要是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课堂管理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动力因素,良好的课堂管理对教学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课堂管理的目标是立足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主动发展;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教师的自我管理、课堂教学管理、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环境管理等。实施课堂管理,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心理,强化课堂管理中的心理机制,实现课堂管理的优化。

6.课堂教学过程研究

重过程是课堂教学要领之一。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为了促进课堂教学交往互动、和谐有序,需要正确处理讲授与互动、预设与生成、主导与主动等矛盾关系。讲授与互动是传统课堂教学向现代课堂教学发展的突破口之一。讲授是必要的,如何从一言堂过渡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讲授与互动的矛盾关系,要研究如何在教师讲授的启发下,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预设和生成同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又一组矛盾。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要以生成的眼光来预设,在预设中接纳生成,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主导与主动是教学关系的矛盾统一,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主体作用表现为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作用表现为主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7.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模式”一词是英文的汉译名词。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课堂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①理论依据,②教学目标,③操作程序,④实现条件,⑤教学评价。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地联系着。

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研究上习惯于采取单一刻板的思维方式,比较重视用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而忽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提出的课堂教学模式多达20余种。从中小学教师的角度看,以下课堂教学模式值得关注:①传递——接受式,②自学——辅导式,③对话——互动式,④探究式。

8.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评价可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入手。以教师的教为例,其评价标准涉及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教学结构是否优化、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此外,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研究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是教育工作者的目标与任务。在教育科研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种。

1.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由熟悉情况和业务的专家根据个人的直觉、经验,凭研究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通过研究判断,提出初步意见,然后进行综合,为预测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主要依据。在课堂教学研究中,定性研究主要有现场教学观摩、课例研究、课题研究和微格教学研究等。

①现场教学观摩。组织教师听课、现场教学观摩,是校本教研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最受一线教师欢迎的一种教研形式。随着课改的深入,传统单一的公开课、比武课发展到上课与说课相结合,上课与说课、评课“三合一”,有条件的更是把优课展示和专家点评结合起来。通过实践参与、现身说法、交流体验,使广大教师从中获得反思和启示,成为学习研究课堂教学的理想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有利于教师模仿、迁移和创新。作为教师要努力争取和珍惜这样的机会。

②课例研究。课例研究一般是以现场课堂教学作为案例的教学研究方式,它围绕一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展开一系列研讨。由于针对性、实用性强的特点,课例研究成为校本教研的一个热门课题。课例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一堂课上成好课、优质课,使研究者从中受到体验与启示。课例研究的内容一是课前教学设计研究,二是课中教学过程研究,三是课后教学反思研究。课例研究的方法途径之一就是实现三位一体的策略,把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有机结合起来。

③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通过选题立项严格按课题方案实施的教育科研的一种方式。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选题的重要内容范畴,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营造激发学生兴趣的魅力课堂”,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长期制约课堂教学瓶颈的难点问题,需要专题研究,协作攻关。

④微格教学研究。微格教学就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如导入、应变、提问、媒体使用、学习策略辅导、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等,对每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研讨并借助先进音像设备、信息技术,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系统培训的微型、小步教学。

微格教学采取分组的方式,小组人数一般3~5人,最多不超过10人,每人讲课时间一般5~10分钟,听讲人由指导教师和其他受培训者组成。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每一位受培训者不仅有权登台讲课,展示自己对某项技能的理解、掌握及运用情况,感受作为教师的真实体验,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学习其他人的讲课技巧,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总结经验。这种小组式教学机动灵活,并可穿插其他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方法体系化。

2.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是指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统计数据,建立反映有关变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各类预测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定量研究主要有:调查法、实验法和测验法等。

①调查法。调查法是教育科研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调查有助于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课堂教学调查即对课堂教学全程中各种情况或信息资料进行全面或局部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总结经验,作出客观的结论。调查的主要手段有访谈、问卷、测试等。

调查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时空因素的非限制性。调查研究不受时间、空间因素的制约,运用范围比较广,不仅可以考察研究对象发展的现状,而且可以了解它的历史,借以推测它的未来。这是它与观察法的区别。二是调查对象的自然性。调查研究不干涉研究对象的正常活动,在自然状态中进行,并获得较为翔实的资料,这是与实验法相区别的。三是调查手段的多样性。调查研究中,既可选择访问、座谈、问卷、测验等常用方法,也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录音机、摄像机、计算机等,搜集整理各种信息资料。

实施调查首先要确定调查项目内容,调查内容要具体明确;其次是设计调查的工具,安排调查的步骤,对问卷和调查表的设计要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否则难以收到有效的信息资料;最后还要对调查的文字资料和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统计检验,进而作出客观的结论。

②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有: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性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为直接宗旨和主要任务,本质上是按因果推论逻辑设计与实施的,它是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开展教学实验必须严格遵循实验的步骤与实验要求,一是确定实验课题和形成理论假设。如上海青浦县的“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验”,他们在三年抽查研究、积累160项专题经验的基础上,筛选出四条有效的教学措施:第一,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第二,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第三,指导学生亲自去尝试。第四,及时提供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调节教学。这四项措施就是该项实验的假设。二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三是实验成果总结与应用推广。

总之,实验研究侧重于认识,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达到检验假设、发展理论的目的。当然它又必须通过对实践的主动的、有控制的变革来实现认识目的。

③测验法。测验法就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性格、态度、兴趣以及其他个性特征的方法。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测验是教师自编的课堂测验。这种测验是用来测试某一学科教学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教学开始时的测试是要判断学生已有的有关知识,以便安排教学的进度,俗称“摸底测验”;教学过程中的测试是要检查教学的进展与效应;教学终结时的测试是要确定学生对所教授给他的学科内容学到了什么,从而反映出教学工作的成果。测验项目的形式有汇选(包括正误、配对等)、自由反应(包括简答、填空、论说、解题)和手工操作等。

本章讨论思考题

1.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课堂教学存在哪些主要差别?

2.有人说,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永恒目标和话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课堂教学研究的问题和方法很多,你还能列举一二并作简要提示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