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

大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将基于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相关的研究文献,以管理类综合选修课程“战略外包管理”为例,分析大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这对于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特点及优势,提供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胡进军和郑高锋将影响大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因素归纳为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课程因素三个方面。“战略外包管理”是一门讲授企业如何对外包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课程。

冯元粤 黄怡瀚 牛奔 杨辰

(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师生互动形式在大学课堂教学上被日益重视并广泛运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片面地追求互动的热闹气氛,而忽视了对互动有效性的关注,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在对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以管理类综合选修课“战略外包管理”为例,对当前大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就提升大学课堂中师生互动有效性,改进教学质量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课堂 师生互动 互动有效性

互动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借助语言、文字等符号进行的交互活动及其影响。而师生互动也称师生交互作用、师生交往现象,既包括了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包括了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形成的相互间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改变。[1]课堂的师生互动是在课堂的特定环境中,教师与学生间以教学内容为媒介,为达到教学目标而产生的所有相互影响和作用。[2]在大学课堂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既有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达成教学目标,也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社交技巧,更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2]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对中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探索与讨论,针对大学课堂的互动,尤其是对大学课堂互动有效性和互动质量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以致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盲目地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而忽略了对互动有效性及互动质量的提升。本文将基于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相关的研究文献,以管理类综合选修课程“战略外包管理”为例,分析大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这对于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特点及优势,提供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课堂师生互动与一般意义上的师生互动不同,是建立在大学课堂教学的特定情境下,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开展的,是具有较强情境性和目的性的活动。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是大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胡进军和郑高峰认为,大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其有效性应综合三个方面的标准来共同认定:首先,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参与主体是否真正互动,这是大学课堂互动有效性的最根本标志;其次,师生互动活动是否顺利开展,教学设计是否顺利实施,这是大学课堂互动有效性的先决条件;最后,是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质量,这是大学课堂互动有效性的归宿。[1]

现有的研究已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辨析。部分学者引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划分。如国内学者赵坤等人将促进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因素分为认知因素、情感和动机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以及人格因素四类。[2]国内学者佐斌则指出,根据不同的线索划分,影响课堂师生互动效果的心理和行为因素可以分为教师因素与学生因素、物理因素与社会心理因素、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课堂内与课堂外因素等几大类。[3]另一部分学者则从课堂教学参与主体的角度,对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因素进行了区别。如胡进军和郑高锋将影响大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因素归纳为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课程因素三个方面。教师因素主要包含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学生的爱心与热情、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教材处理的技术、互动情景的创设,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调控能力和授课方式和技巧等;学生因素主要包含了学生的个性、学习动机、同伴压力,以及先前的知识积累等;而课程因素则主要包含了课程设置、课程难度、师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点和兴趣点等。[1]与之类似,彭雪梅也将影响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分为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及环境因素三个方面。[4]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对影响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如张晶晶指出,片面追求形式化互动、互动方式过于单一、互动内容过于拘泥是影响大学课堂互动效果的三大因素。[5]而刘洪深和黎建新则认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互动形式和互动内容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互动形式过于单调,师生互动较多,生生互动较少;互动内容过于偏颇,认知互动较多,情感互动较少。[6]本文认为,从课堂教学参与主体的角度对大学课堂互动有效性影响因素进行划分更为全面和合理。大学教师在提高课堂互动质量时应该综合考虑到教师、学生以及课程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现有研究对如何提升大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也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胡进军和郑高锋认为,教师应该灵活选用互动形式、努力营造互动氛围,学生应该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心理素质,并做好课前准备,增加相关的知识储备。[1]同样地,王雪勤和王瑛芳也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以及课程设置、教材更新等方面对提高大学课堂师生互动提出了相应的针对性建议。[6]而刘洪深和黎建新则更为具体地阐述了加强高校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有效性的一系列措施。他们认为,教师的角色转换是互动有效性的前提,师生情感培养是互动有效性的条件,激发学生兴趣是互动有效性的保证,特定情景的创设是互动有效性的关键。[7]

随着社会化大分工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外包战略,将自身的生产过程和服务业务交由企业外部的供应商来管理和运行。“战略外包管理”是一门讲授企业如何对外包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课程。该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体系,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战略外包管理”的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帮助学生掌握企业外包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基本原理;二是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外包项目管理的实际技能。传统的、由教师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只能勉强达到该课程的第一个教学目的。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处于次要的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丧失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勇敢探索的创新意识,仅仅停留在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和概念原理的记忆上,并没有获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相当一部分的管理类课程仍然使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收效甚微。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外包项目管理基本理论和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掌握外包项目管理的基本技能,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践问题上。因此,笔者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互动教学的模式,并从教学理念、教学组织体系、教学互动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对提升课堂互动有效性的途径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下述,本文将对“战略外包管理”课程增强课堂互动有效性的策略和措施进行归纳与总结。

教师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也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因此教师个人的理念、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师生互动的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必须构建互动式教学的理念,不断更新观念,持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学生的肯定与信任,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同时,教师应该坚持深入研究各种互动式教学技巧和教学策略,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注重积累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案例和行业最新发展动向,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实践能力和行业熟悉度,以此来担当好学生的知识领袖和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同时,笔者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保持教与学的均衡发展,积极采用案例教学、课堂问答、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和实践,提倡启发式、教练式的教学方法,倡导发现式、批判式、创造式的学习,从而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

在互动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完善教学组织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等方面努力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教案,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欲望,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互动场所。笔者在该课程的授课时,鉴于该课程通识化的特点,以及该课程在国内尚无权威教材的现实,选择自行开发教学教案及教学课件。在课件的设计上,注重将外包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原理和概念与生动、真实的企业外包案例和历史事件相结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提高学生从案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对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环节的学生给予成绩上的奖励及物质上的奖励。其次,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结构,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培养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持续兴趣。笔者在该课程开始时,即对所有学生的专业背景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对所有学生在外包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水平进行摸底,从而确定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并依此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内容,使之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在每节课开始时,笔者都会为学生简单回顾前述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明晰前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并弄清楚学生对哪些知识点还存在疑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笔者在教学内容的编写上,注重在新旧知识的交接处增加启发性和矛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思考。对某些难以把握的知识点,教师有意识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从而促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增强有效的师生互动。此外,教师也应该充分掌握学生的认知需求,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出发,努力统一学生的学习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笔者在课程的第一节课上,就向学生了解他们选修该门课程的原因,了解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范围。

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也应该科学地设计有效的教学互动方式,将课堂营造成学生的学习和互动场景,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场所和机会。首先,营造浓厚的课堂互动气氛。笔者在授课时着重与学生建立平等交互、和谐进步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反馈意见。其次,灵活地选用课堂互动形式。不同的互动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要把握“因材施教”的重要原则,根据授课对象和授课内容来科学选择互动的形式,在保证基础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上总是有差异的。笔者在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课后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的设计上,着重体现了不同的难度和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也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较有难度的题目。同时,笔者在讲授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时,选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而在讲授技能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知识时,则综合选择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这样既实现了知识传授的教学目标,又实现了技能培训的教学目标。此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鼓励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自学的方式增加相关的知识储备。笔者在课前会提前将上课课件上传至网络上,让学生下载预习,课件中会放入一两道案例分析题,供学生预习时进行思考。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预习效率和预习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教师并不能完全地接收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不能及时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必须借助于课外的网络互动教学来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笔者在该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注重利用短信、电话、电子邮件以及学校的网络课程平台等网络媒介来提高与学生的课外互动,一方面,笔者鼓励学生将平时预习、复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网络及时反馈给教师,另一方面,笔者也鼓励学生之间利用网络工具进行即时沟通,合作完成小组项目。此外,笔者还会定期分享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给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与外包项目的实践者和管理者进行互动和交流,获得最真实的一手资料。

尽管互动式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有着其先进性,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也应该合理、科学、适时地运用课堂互动,才能充分发挥互动教学模式的强大作用。将来的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们应该进一步探索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作用情境以及互动教学模式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为互动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及实践参考。

[1]胡进军,郑高锋. 大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与提升途径.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56~57.

[2]赵坤,宋岩,程萍. 促进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因素分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2):76~78.

[3]佐斌. 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6~80.

[4]彭雪梅. 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模式探究.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33~34.

[5]张晶晶. 大学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探讨. 现代企业教育,2011(2):125~126.

[6]王雪勤,王瑛芳. 湖北高校师生课堂互动的挑战与未来发展——以武汉高校为例. 品牌,2015(1):268~270.

[7]刘洪深,黎建新. 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中国电力教育,2011(1):52~53.

[1]本文的出版得到了2015年度深圳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建设项目及2015年度深圳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5076)的资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