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情绪因素致病途径

心理情绪因素致病途径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衰竭期,应激源持续强烈地作用于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持续兴奋,最终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机体抵抗力下降,甚至休克、死亡。生物医学模式下医生的任务是寻找病灶清除病灶,这些应激反应症状被当作疾病的非特异性反应对待,缺乏相应的治疗手段。但持续强烈的应激反应会最终导致机体衰竭,系统崩溃。亚健康状态是应激性疾病。

1.机体应激反应及其物质基础 人面对危险或突如其来的事件,会表现出紧张焦虑、心率加快、肌肉收缩等身心反应。应激反应就是人体对一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引发的人体内部出现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应对过程。

机体应激反应的物质基础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组成的综合网络系统。

1879年法国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提出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概念,随后,Walter Cannon描述机体准备“战斗或逃逸”时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情况,1926年Metal’nikov证实免疫反应与其他生理应答一样存在条件反射,指出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1936年加拿大学者Hans Selye证实了神经内分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1977年Besedovsky首次提出体内存在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的假说。

现在认为应激反应是由于过强或有害刺激因素扰乱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从而引起的机体普遍的非特异性的生物反应。应激反应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诸多环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自主交感神经是最重要的环节,处于核心地位。下丘脑-垂体-催乳素及生长激素系统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及性腺轴也参与应激反应过程。发生应激反应时,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激素、促乳素、胰岛素、性腺激素都有改变。

现已证实,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双向信息传递机制,免疫系统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免疫系统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某些功能。这些作用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共有的信息分子和受体实现的,免疫系统有神经内分泌激素受体,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也能通过作用其在神经系统的受体,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免疫系统不仅是机体的一种防卫系统,它同时还是机体的另一个重要的感受和调节系统。细菌、病毒、毒素以及各种抗原进入机体后,神经系统无法感觉出来,而免疫系统却可精确地识别出来,通过释放各种免疫调节剂和免疫细胞合成的内分泌激素,作用到神经内分泌系统及全身各器官,使机体对这些刺激做出反应,清除病因保持机体稳定。

2.应激源 能引起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因素统称为应激源。一般地可将应激源分为以下几类,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放射、电击、外伤等;化学因素,如缺氧、中毒等;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等;环境社会心理因素,如自然灾害、战争、经济状态、生活学习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亲人离散,自己预期目标不能达到、难以忍受的长期等待、自尊心受挫等。机体内环境紊乱,机体内环境紊乱是应激反应的结果,又可作为原因引起再次应激反应。

3.应激性疾病 应激反应过程可分为警戒期、抵抗期和衰竭期三个阶段。警戒期,应激源作用机体,机体做出自我保护性调节,表现为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应激源消除后,应激反应平复。抵抗期,应激源持续存在,此时表现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使机体适应和抵抗能力增强。衰竭期,应激源持续强烈地作用于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持续兴奋,最终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机体抵抗力下降,甚至休克、死亡

应激性疾病就是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出现的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生命质量降低的症候群。应激反应症候群涉及机体各个系统,如过度兴奋失眠或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明原因的恐惧,情绪紧张,易激惹,行为冲动,感觉不真实,精神不集中,思想飞逸,一般定向力丧失,心悸,口咽干燥,出汗,乏力,消瘦,易疲劳,眩晕振颤,神经性痉挛,尿意频数,偏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消化不良,月经不规律,食欲欠佳或亢进,水钠排泄异常,水潴留等。

应激性疾病症候很多,混杂于各种疾病表现之中。生物医学模式下医生的任务是寻找病灶清除病灶,这些应激反应症状被当作疾病的非特异性反应对待,缺乏相应的治疗手段。但持续强烈的应激反应会最终导致机体衰竭,系统崩溃。

现在医学中的亚健康的概念就是生物医学模式对应激性疾病的无奈。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又称为人体第三状态(健康为第一状态,疾病为第二状态)。

亚健康状态时,人体不像健康时精力充沛、生机勃勃,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往往感到周身疲乏无力,情绪低落颓丧,肌肉关节酸痛,消化功能减退等不适,但又找不到生物医学模式公认的器官、细胞、生物大分子上可测量的形态和(或)化学变化,无法诊断患有某种疾病,因而也没有相对应的针对性治疗措施。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尤其是精神医学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数量是相当多的,衰老、慢性疲劳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均被认为属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具有动态性和双重性,可以回归于健康状态,也可以转向疾病状态。

有人认为人体亚健康状态可能是疾病亚临床症状的早期形式,其实亚健康状态就是应激反应过程中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异常而出现的一些身心症状的症候群。亚健康状态是应激性疾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