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话教育管理组织是一种网络化生态组织

对话教育管理组织是一种网络化生态组织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就使得传统的教育管理组织缺乏一种良好的与外部组织互动沟通的机制,故步自封,自绝于外,缺乏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

具体而言,传统的教育管理组织还具有如下一些弊端和问题。

(1)缺乏一种良好的组织内外部之间的互动沟通机制

传统的教育管理组织自上而下自成体系,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系统,教育管理的各项工作与事务都几乎完全由这一组织系统来承担和完成,系统外部的其他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员几乎完全无需介入管理工作和事务,这样,久而久之,教育管理组织就与其他相关组织人为地割离开来,自我封闭,没有从其他机构部门和人员那里去吸收积极有益的管理工作因子和成分;相应地系统外部的机构和人员也视管理事务与己无关,不去关心,不去介入,就算乐于关心,由于体制机制的障碍,也难于介入。这就使得传统的教育管理组织缺乏一种良好的与外部组织互动沟通的机制,故步自封,自绝于外,缺乏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比如,在传统的大学生管理的校级职能部门学生处(部)与其他处(部)如教务处,后勤处等之间就缺乏定期的、机制性的交流沟通、协同共进的工作体制;在院系一级,作为学生管理工作主体的学生辅导员与组织外人员特别是承担学生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之间缺乏经常性的交流沟通,导致专业教师不关心学生教育管理,学生辅导员也不能很好地去倾听教师的意见、建议,使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脱节;整个学生管理组织系统与外部系统如社区、家庭社会之间缺乏密切的联系与接触,不能及时回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与诉求等,其他各种教育管理也基本如此。

(2)不能有效发挥人的主体性

传统的教育管理组织范式是科学管理,它强调方法、原则和制度的科学化、理性化,以组织为本,个人的价值和需要服从于组织,竭力将个人的情感、偏好等非理性因素排除在组织运行体系之外,导致了管理的非人格化取向,将人框定于机械、僵化的组织结构之中,使人的主体性遭到阉割或扭曲;传统的教育管理中的上级导向,长官意志取向,滋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使人的主体精神的发挥失去了民主的环境和真实的根基;传统的教育管理组织集权化、程序化、一体化、规范化的运行体制,追求统一性,排斥多样性,而人的主体性却正是植根于这种多样性之中,从而使人的主体性缺乏生存的环境和生长发育的空间。

(3)产生组织机构的“伪适应症”

所谓组织机构的伪适应是指组织机构中官僚化作风所支配的组织机构运行状态,即组织机构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是为了保护和维持组织机构本身内部的存在关系和权力威信;组织成员的行为动机只是为了满足组织机构内部的所谓制度、规范和个人利益,而不考虑组织真正的目标和利益,因而从表面上看,庞大的组织机构始终在忙忙碌碌,而实际上组织机构的许多活动处在一种做无用功的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