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向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硕士研究生信息类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面向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硕士研究生信息类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从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提升、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教学方法的充实与完善3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根据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开展研究生信息类专业课程的建设。硕士研究生信息类专业课程对后续的专业人才培养有决定性影响。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都有具体的应用案例。

朱 江 余艳英 李方伟 陈善学

(重庆邮电大学)

摘 要: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演进决定了未来信息产业的主要技术特征与人才需求,因此,与之相关的研究生信息类专业课程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本文从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提升、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教学方法的充实与完善3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根据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开展研究生信息类专业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生信息类专业课程;课程建设与实践

无线通信产业主要是由技术驱动的高科技产业,技术的变革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产业的基本面貌。要培养出适应产业需求的信息人才,就必须在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式上不断创新。硕士研究生信息类专业课程对后续的专业人才培养有决定性影响。在新形势下,硕士研究生信息类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就必须与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融合,通过对课程各个构成要素的改革,使课程能够贴近于技术的演进与变革、贴近于产业的现状和趋势。

基于以上目标,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目前信息类专业课程存在如下亟待解决的问题:①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对象包括所有信息类专业学生,可包括通信、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等,因此覆盖面比较广。如何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做到既要所授知识面宽,又要针对性地有所侧重,突出专业特点,是课程建设需要面对的问题。②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整个教学体系的构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顺应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该类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计划安排都有待完善。③课程是承载知识的重要媒体,要培养具备多元文化背景和国际化视野的人才,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核心课程体系。因此,适应社会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研究生团队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设计得关注。④教学手段传统、保守是高校教育的普遍现象,如何结合无线通信技术以及产业现状,通过理论结合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科研能力非常重要。

为此,本文将从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提升、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充实与完善3个方面探讨如何根据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开展研究生信息类专业课程的建设,力求打破传统,为该类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条新思路,为培养符合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需要的信息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一、师资队伍提升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课程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标志。目前而言,承担课程的师资队伍发展主要遇到两个瓶颈问题。首先,高校教师几乎都是以科研教学为主,与社会接触少。因此,教师不能在一线体会无线通信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就无法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教授与实践这门课程。其次,现行体制下,高校教师主要分为主事科研型与主事教学型。从课程教学的角度讲,两类老师各有优势,如何根据两类老师的优势,把主事科研老师对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把握和理解与主事教学老师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相结合,提升该类课程的教学品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两种师资队伍提升方案以应对。

①建立师资队伍“再教育”计划。充分利用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合作科研机制。通过有步骤、分批次地将教师送往这些单位从事一段时间的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项目,使教师能够从中把握无线通信产业的现状,了解技术转化为产业的完整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老师可以把相关的新技术带到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

②建立科研促教学机制。促进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从硕士研究生信息类专业课程的发展需要出发,选取与课程相关度较大的科研方向为重点融合对象,构建起定位准确、层次清晰、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课程可持续发展支持体系。通过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学术报告等形式,增强该类课程教师和从事相关科研方的教师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课程体系的改革

根据知识与技术融合趋势以及社会所需复合型人才的特征,充分利用跨学科后团队组织中各种要素呈现出的多样化,提出团队化多元课程体系设计,从而有效整合各种要素,体现出“1+1>2”的整体性原则。

如图1所示,我们总结出基于跨学科团队组织的研究生团队化多元课程体系设计,其中:系统的输入为来自不同学科的人、知识和各种资源等;经过各层次科研团队的创新活动和加工,输出科研成果以及匹配社会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需求的人才;输出的科研成果通过和人才的交流,又可以帮助各层次科研团队从外界获得更多的输入,从而完成团队同外界在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交换;多元课程体系设计为各层次科研团队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对其加以约束和控制,使科研和教学活动更加规范、高效;科研和教学活动又会对多元课程体系设计的效果提出反馈,促使各层次科研团队不断在机制上进行创新,从而提升团队化多元课程体系设计的效果。

研究生团队化多元课程体系设计作为一个功能实体,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信息交换。故多元课程体系设计实施顺畅与否,要求功能实体内外部环境要素间要做到配合协调。所以,建设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是研究生团队化多元课程体系设计有效实施的保证。我们将从以下3方面着手。

①密切联系信息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主要本质特征和规律,通过改革课程体系设计,制订和完善学科融合的跨团队培养方案、课程计划、实践计划等。

②建立、健全良好的多元合作科研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扩展导师、研究生知识、能力的自由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导师的能力,挖掘研究生的创造性,实现教学相长。

③建立广泛的社会化合作机制,在学校内外建立起良好的多学科研究的内外部支撑体系,从而保证各层次科研团队输入的人、知识和各类资源的多样性,丰富多元化课程体系设计的内容。(图1)

图1 适应社会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研究生团队化多元课程体系设计

三、教学方法的充实与完善

信息类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主要是为后续科研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教学方法的充实和完善非常重要,需要结合目前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相关产业的现状与趋势,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讨论式地传授,让具体而抽象的教学内容落到实处,为后续科研起到承接的作用。

①结合案例教学。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都有具体的应用案例。教学中,可以把课程所涉及的基本原理、概念纳入案例场景,通过案例讨论或者研讨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信道建模在各类无线通信系统中都有涉及,但如何分析、共性和差异在哪里,都可以结合案例分析。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让枯燥的理论落于实处,便于学生理解,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理解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硕士研究生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抽象、枯燥的基础知识仅靠教师“满堂灌”,很难达到培养的目标。因此引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或遇到问题时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予以点拨和诱导,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其分析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讲座式授课的比例,对学生所在的专业聘请一线科研教师,并对课程领域内的新技术或者正在从事的科研项目内容进行讲授,从而确保教学的实时性与前沿性。

四、结束语

硕士研究生信息类专业课程对后续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有重要影响。本文提出的课程建设与实践方案是在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和演进的大背景下,力求通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三方面的改革,使得课程教学能够突出专业特点,发挥高校多学科的科研优势,贴近技术和产业现状。我们的建设与实践方案改变了以前信息类专业课程不注重与前沿技术及时融合的保守模式,创建了一条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致录,云随哲.研究生学位课程建设问题研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8(1): 42-43.

[2]温静,胡显莉.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 (12):182-184,204.

【注释】

[1]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g133108)、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y201102)资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