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课程建设的实践成效

大学课程建设的实践成效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方面是基于这种制度课程的设计路径,使一些学生误解并产生了学习的“异化”现象。学生为了获得好的评价结果去学习,而好的评价结果最为客观的就是学习成绩,而学习的目的便异化为为了拿高分,最有利于拿高分的方法就受到了这部分学生的推崇。可见,我们传统观念下的大学课程概念已经难以涵盖大学生学习的实际发生状况。

第二节 大学课程建设的实践成效

当主观意愿与实际状况发生偏离时,大学教育教学会呈现什么样的状况与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呢?正如前文所描述的那样,首先是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的严重桎梏现象。基于理想与信念、兴趣与爱好的学习,在今天的大学生学习中越发显现为一种宝贵的学习品质。很少有学生能够真正做到从兴趣、爱好出发,基于远大理想与抱负来学习,反而是过于功利化的学习越来越成为一些大学生考量的常态。“选专业,上大学”,根据每年全国大学各个专业录取情况来看,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见表2-1。当学生上大学的成效与未来发展受益(当然,这种受益更多地表现为物质层面,而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这种未来受益更多地基于眼前利益的考虑)紧密联系起来,功利化学习的弊端便会表露无遗。

表2-1 高考状元调查报告——高考状元就读院系排行榜

img3

资料来源:http://edu.qq.com/a/20070514/000006.htm

这种过于功利化的学习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使我们现行的基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度性课程空泛化和表浅化。一方面是基于这种制度课程的设计路径,使一些学生误解并产生了学习的“异化”现象。学生为了获得好的评价结果去学习,而好的评价结果最为客观的就是学习成绩,而学习的目的便异化为为了拿高分,最有利于拿高分的方法就受到了这部分学生的推崇。这类学生习惯于在课程考试中不断证明自己,大学生学习中最难能可贵的创新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和批判性学习与他们渐行渐远。还有一些学生基于未来前途学习,为了有利于将来找到好工作,为了考上研究生,为了考上公务员,等等,这类学生学习意识里总是强调“急用先学”、“先行一步”。对他们来说,有用的课程一定要精益求精,无用的课程则想办法绕过,学校安排的人才培养计划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形式,他们更强调实质的内容。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则成为被动的学习者,他们不奢求奖学金,面对未来也难以做到“先行一步”,他们是随遇而安的,按部就班的,上课拿学分,毕业拿两证,就达到了最终的目的。当然,大学生群体中也不凡另类,他们对现行的大学教育体制不满,对现行的大学校园生活漠视,他们成为了大学现行体制的局外人。可见,我们传统观念下的大学课程概念已经难以涵盖大学生学习的实际发生状况。[9]反之,在现行的大学课程实施中,大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未能受到足够的爱护和重视,“人才的成长规律”在我们现行的大学教育中无法充分显现,“钱学森之问”成为我国大学教育挥之不去的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