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诗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古诗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我们还认为对于古文的学习,理解文字本身的意思固然重要,但还应注重审美。必须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美的愉悦,必须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才能真正使教学获得成功。总之,我们认为古文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并能从中得到滋养。

三、讨论:古诗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古代诗文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是质的变化,对于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层面,为将来的文言文学习做好铺垫,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文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完成古代文学教学呢?

(一)初读感知,整体印象

虽然文言文和古诗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都比较遥远,但每个人都会对语言有一定的感知理解能力。学生自然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有助于后面的学习。无论他的理解程度如何,无论他得到的观点是对是错,都会为他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可激发其探究和学习的兴趣,留下深刻的学习过程体验和记忆,从而提高对文言文和古诗的理解能力。而且从心理学认知规律角度看,首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一个模糊的、轮廓性的感知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一个学生对某首古诗或古文有了一些理解,相信他肯定会有兴趣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二)结合注解,利用工具书,揣摩文意

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意思,因为中国汉字古今意有一些变化,所以孩子们在理解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不应只注重对文字本身意思的机械理解,而是应当重视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关于理解文言文和古诗的意思,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

1.利用注解,通过突破重点字词的意思来理解整句;

2.可以使用工具书,理解那些注解中没有的疑难字词的意思,仍然是通过突破重点字词的意思理解证据;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某些字词的意思等;

4.通过对句子的初步理解断句,利用断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结合实际,深入理解

学生们在对文言文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而对于古诗教学来说,则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对古诗的画面或情景进行描绘,这样就会使那几个干枯的字变得生动形象。我想这样有利于孩子们对这些古代文字的理解,以及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或说明的道理,在生活中运用。

诗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文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在生活中运用诗文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见景吟诗、见物吟诗、表情吟诗、叙事吟诗,等等。在这方面,可以主要采取激励法和引导法,并定期召开生活用诗汇报会,对用得好的学生给以表扬,使他们越来越喜欢用古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情。例如,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会在不经意间溜出句古诗,而且用得很得体。在主题班会上,学生会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来阐述自己的异议。古诗文悄然无声地走进学生的生活,如一汪清泉流淌在学生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得到升华。

(四)带着深入理解,再读课文

接着教师便可在此契机之下,以各种方式引导孩子们对古文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如引读、导读、配阅读、想象读、表演读等,再次深化对古文的理解,体会其中的美感。

(五)展示学习成果

最后需要孩子们把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必拘泥于某种格式或形式。可以采用讨论、辩论、随笔、朗读、谈感受、画画等等诸多形式。但目的是统一的,那就是让孩子们通过对古文的学习有自己的收获和认识,并且能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记忆和学习。

另外,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对低年级来说,在搞好口语教学的同时,要借鉴传统蒙学教材,突出韵律懿行等汉语言文学的特点,编写偶句韵语、诗歌、寡言、懿行等适应小学生特点的新课文。传统蒙学教材,如《三字经》等,虽然文字不够浅显,但内涵广、容量大,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每三两句就是一个典故或一段历史,好读易记且又识字量大。可以借鉴这种利用韵文集中识字的方法把读书与识字、明理相结合,编写继承传统文化与适应现代生活相统一的新课文。

同时,我们还认为对于古文的学习,理解文字本身的意思固然重要,但还应注重审美。必须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美的愉悦,必须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才能真正使教学获得成功。即让学生在文字上更增些品味增些风采,在思想内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华,在形象上多些感动多些向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感受古文中的“美”:

第一,体会韵律美。文言文和古诗都有他们节奏韵律的美,古诗中有格律诗,平仄交替,表情达意。在学习中,我们既可帮他们了解古文形式的美,又可待他们根据古文表达的情感、意思,有效运用平仄进行发之于内心的朗诵。

第二,体会古文的精神之美。任何一篇流传至今,并被编者选入教科书的文章,定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蕴含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民族精神。例如《论语二则》记载了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念,并且孔子的这些观点是早在几千年前提出的,但却至今仍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这不得不让我们为自己民族的悠久文化而慨叹。孩子们年纪虽小,但我坚信他们肯定也为有这样的先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再如孩子们还接触过很多著名诗人的诗歌,他们可以从有的诗中感受到深刻寓理,也可以从有的诗中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还可以从一些诗中体会到诗人的豪情壮志。这些精神食粮都在慢慢被孩子们消化、吸收。与此同时,孩子们又会不由自主地慨叹:这文章虽只区区几十个字,竟能描绘出如此壮美之景,抒发出如此豪迈之情,讲述出受用终身的道理,怎能不让我们为古人的才华赞叹不已!

第三,内容之美。很多被选入教材的古文中肯定会有值得我们推敲和称赞的词句,我们不妨带着孩子们试着品一品。例如《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一句流传千古的佳句。我们就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体会当时的情景和作者的想法,并且带着自己的情感朗读,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诗人当时的情感,体会其中的道理。再如《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描绘的是美丽的春天,其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低”、“满”、“千”、“万”、“流连”、“恰恰”等词语把当时莺飞蝶舞的早春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此时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欣赏这些词句,并且带他们一起边想象边朗读。听着他们的朗诵、看着他们的表情,我也不禁赞叹作者文章之“美”,情谊之浓了。我想很自然会体会到语言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

总之,我们认为古文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并能从中得到滋养。这其中自然既包括情感体验,也包括语言学习。要想做到这一点,我想必做到方法与审美的有机结合、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课标中的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