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高校中以马克思主义引领诸思潮的必要性

在高校中以马克思主义引领诸思潮的必要性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结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抵制西方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因此,抑制消极的西方社会思潮在高校中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指导性的做法就是不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的文化思潮。

二、在高校中以马克思主义引领诸思潮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西方社会思潮在这种背景下不断流入国内。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的生产、传播和集散场所,受到了西方社会思潮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西方社会思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的要求

文化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价值是文化的核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具有先进性质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支撑。在当前影响我国高校师生的西方社会思潮中,诸如意识形态终结论是违背社会主义的。如果不用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引导这些消极的社会思潮,必然会使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从而影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进而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西方社会思潮,有助于高校校园文化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师生中得到深入理解,并最终形成一个和谐有序、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高校校园文化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结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抵制西方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也是不断发展与前进的。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我国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正是这些理论成果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这些优秀的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思想也不断地推动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社会思潮,是我们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思想保证。

(二)是改善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中坚力量,是祖国发展的未来,而高校教师是祖国科学研究和学术工作的重要力量,同时,高校教师在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健康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得到稳固和发展,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改革开放以来,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文化领域坚持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主义为前提,提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文化政策,为我国各种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近来,以互联网、手机媒介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和传播方式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应用,为思想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多元化文化思潮的形成。但另一方面,信息化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也便利了西方一些消极社会思潮的传入,破坏了我国主流社会价值观,企图从文化领域路径中用资产阶级的文化价值理念来侵蚀中国社会成员的思想价值,以动摇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正统地位,最终达到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目的。其中,以大学生为代表的社会青年受西方社会思潮的毒害尤为明显,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我国高校中得到一定的传播,扰乱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干扰了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抑制消极的西方社会思潮在高校中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指导性的做法就是不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的文化思潮。

提出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应对西方社会思潮影响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不断加强,其中以思想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软综合国力的竞争与冲突也愈发明显。高校作为文化资源的集散地,不断承受着不同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的冲击。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与冲突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把握国内国际的实际为前提,充分适应时代的发展,不遗余力地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切实做到吸收一切有益于高校师生健康发展的积极西方社会思潮部分,消除西方社会思潮的不利影响,同时注重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和构建,是抵制西方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有害影响的理论基础和有力武器。

(三)是坚定高校师生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要求

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高校教师则是青年大学生的指路人和教育者,为文化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校师生群体中形成普遍的、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知识分子队伍,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利益分配快速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对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社会怪象,在西方社会思潮的“普世性”价值体系的影响下,部分高校师生难免会迷失方向,甚至会否定马克思主义正统价值理念的正当性,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疑惑。这种政治价值取向的不确定性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从另一方面凸显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文化思想激荡与冲突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在部分高校师生基本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出现动摇的现实前,党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具体实际,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是“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具体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高校师生正确的、理性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就是要以不断发展、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武装高校师生的头脑,树立高校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发扬高校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念和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