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性理论评价的界定

发展性理论评价的界定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性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教育评价的最新理念。可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师评价实际上就是发展性评价。在发展性评价的过程中,骨干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被评价者,而是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并在主动参与中加强与各评价主体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协作。发展性评价是一个过程,不仅仅发生在教育教学之后,同时也应伴随和贯穿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三、发展性理论评价的界定、意义和主要特点

1.界定

发展性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教育评价的最新理念。它是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2.意义

以前,学校实行的是奖惩性评价制度,对教师的评价是以量化形式做出的终结性、历史性、功利性评价。骨干教师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其积极性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施展,这样既不利于他们提高专业技能,也不利于激励教师对其专业潜能的进一步开发和挖掘。因而,他们在发展进程中就会放慢脚步,结果出现如上所说的现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思考,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可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师评价实际上就是发展性评价。

骨干教师群体不是普通教师群体,在这一群体中恰当运用发展性评价,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更能激起他们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热情和需要,促进他们业务和思想品德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另外,在实施发展性评价这一过程中,要使骨干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真正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形成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把自身发展的需要与学校集体发展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使他们在为集体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骨干教师的优先发展,并以他们的群体力量来带动学校教师的整体队伍发展。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在骨干教师的群体中尝试了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的运用。它是在充分尊重教师的前提下进行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是主体取向而非功利性的评价,是整体目标指向的评价,是即时性和过程性的评价。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旨在搭建一个促进骨干教师主动、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3.主要特点

(1)评价主体互动化

发展性评价是指教师将社会要求转化为自我实现目标,且不断进取——反思——进取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教师自我探索或在他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及自我调控发展的过程。在发展性评价的过程中,骨干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被评价者,而是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并在主动参与中加强与各评价主体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协作。最终,教师作为被评价的对象能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倾听家长和学生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和呼声,听取多方面信息反馈,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专业人士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2)评价内容多元化

根据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强调对评价对象各方面活动和发展状况的全面关注:不仅关注骨干教师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奖情况等“教学业绩”,更关注骨干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教师自身素养、职业道德、与人共事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3)评价过程动态化

发展性评价是一个过程,不仅仅发生在教育教学之后,同时也应伴随和贯穿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关注“过程”从而促进“结果”的提高。评价的重心在“过程”,即注重骨干成长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给予多次评价机会,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其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