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课”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两课”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高校“两课”教师的专业性,以及内在的发展性,面向未来的高校“两课”教师发展性评价,以促进教师发展为主要目的,面向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是一种新型的、面对未来、注重发展的期望性评价制度。因此,发展性“两课”教师评价,必须制定明确合理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到评价中并体现教师的个体差异。

面向未来:“两课”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陈燕萍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杭州 310003)

摘 要 面向未来的“两课”教师发展性评价,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和价值意义,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根本的价值导向,是一种新型的、面对未来、注重发展的期望性评价制度。注重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尊严,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注重长期的目标关怀。

关键词 面向未来 教师 发展性 评价

在当今教育领域,“评价”一词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词汇,而是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和价值意义的一种教育行为。美国教育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把评价定义为“对于对象目标的价值和优点的系统性估定”(引用Stufflebeam 1985,P4)。高校“两课”教师承担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修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对高校“两课”教师的科学、正确、合理的评价,对于贯彻实施国家的教育方针、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建设一支具有大局意识、使命意识和开拓意识的“两课”教师队伍,提高“两课”教育教学效能,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高校“两课”教学发展性评价的源起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两课”作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政治性强、责任性大,课程内容变化较快,对“两课”教学效能和评价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维度指向内部和连接外部的教育效能和评价虽然仍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但如果教育的目标、内容、实践以及成果对未来的要求和挑战没有帮助,那么仍是低效的。因此,我们必须从新的视角来评价高校“两课”教师的教育教学,面向未来作出一种新的价值指向,对“两课”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正在此宏观背景之下的理性选择。

现代意义上的教育评价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由20世纪初的教育测量(又称测验、测定)运动发展而来。在教育评价发展的每一时期,评价方法的应用都反映了一定的价值取向。第一代取向:指向内部的教育效能评价;第二代取向:指向外界的教育效能评价。第三代取向:“面向未来”,就是要求教育评价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具有战略的前瞻性和超前意识。

教育评价受到管理观念的深刻影响,两种对立的管理理论——麦戈雷戈(McGregor)的X和Y理论(X and Y theory)是两种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式。X理论认为,被管理的人员不喜欢工作,没有抱负,他们需要被强迫、被控制和被威胁。相反,Y理论认为,员工在条件适当的时候愿意承担责任,在实现目标时有能力自我指导,对于达到目标的奖励有所回报。

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更多的受Y理论的影响。基于高校“两课”教师的专业性,以及内在的发展性,面向未来的高校“两课”教师发展性评价,以促进教师发展为主要目的,面向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是一种新型的、面对未来、注重发展的期望性评价制度。因此,发展性“两课”教师评价,必须制定明确合理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到评价中并体现教师的个体差异。美国学者Chelimsky(1997)对发展性评价的观点:对被评价客体及其内部成员的观点来看,评价的目的是具有回馈性及期望的工具,且本身具有相当大的空间,可提升并增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效能。面向未来的发展性“两课”教师评价,有助于重新审视“两课”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时代对教师的要求,适应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二、面向未来的“两课”教师发展性评价,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其根本的价值导向,注重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尊严,注重评价与教师成长和发展阶段的适宜性和切合性

面向未来的“两课”教师发展性评价,立足于利用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根本目的,注重把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与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的的实现,而且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的未来发展,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期望。评价的价值指向基于教师与学校、国家、社会共同愿景的建构,激发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热情和需要,使教师在为社会、未来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使教师从教书育人中真正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形成健全的人格,进而促进教师业务和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通过此种评价,从整体观照“两课”教师的素质内涵,“两课”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理论素质。在理论上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既要站在历史上思想巨人的肩上,又要站在当代理论学术前沿,更要有异常活跃的理论思维,善于对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以坚实丰厚的理论功底和令人叹服的逻辑分析去说服崇尚真理的大学生,使“两课”教育教学焕发出强烈的理论魅力,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教学目的。

面向未来的“两课”教师发展性评价,要求“两课”教师首先必须重视自身创新素质的培养,勇于破除旧观念和旧思想的羁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自觉地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同时还要学习与理论相关的各种背景知识、前沿知识、边缘知识和交叉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厚积薄发,使得对理论的阐述深刻到位。其次要自觉地从事本专业的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实践研究等,以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古云:己身正,不令而从,己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两课”教师的工作是“正人”,即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授,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决定了“两课”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身肩负的育人使命,“正人”必须先“正己”,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正己”就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和审美修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三、实施面向未来的“两课”教师发展性评价,使教师评价由注重学生知识接受转移到学生道德理念的升华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面向未来的“两课”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异于传统的引导性评价,它引导评价对象将自我发展目标与评价目标相结合,将工作目标与评价目标相结合,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同时,实现评价对象自我的不断完善,最终目的是要充分调动评价对象的积极性。

“两课”课程是对过去革命历史和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一个为我们广大青年大学生提供精神食粮的“文化餐厅”。“两课”教师应用超越的理性思维、人文精神,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规律去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信息传播与扩散的过程,是教师用丰富、真实、生动的信息,影响、熏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的过程。教师必须注重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学生引向社会,把社会带入课堂,促进学生道德理念的升华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当今世界,各种不同类型的思潮以更快的速度、更广的范围、更难以控制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作为“两课”教师,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与光荣使命,一要确立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加强人性化教育,坚决克服传统思想教育中教育者居高临下的教育范式。二是确立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思想道德素质是教育灵魂的思想,努力把政治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等有机统一起来,坚决克服目前事实上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化倾向。三是要确立灌输社会规范与养成个人行为有机统一的观念,把远大理想、做人原则细化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使思想教育工作做到有形变无形,润物无声。四是要确立教育者的教育与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有机统一、双向互动的观念,特别要避免口号式宣传、训诫式教育、硬性式灌输和家长制作风,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进行自我教育的机构、场所、信息、载体和途径等,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能力。

四、面向未来的“两课”教师发展性评价,提倡教师教学效能关涉未来价值,确保教育目标、内容、实践和成果能适应全球化、信息化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指标、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辞海》,1999年缩印本)。价值观是主体对于目标、行为、方式、状态的一种持久性偏好,它可以分为终极性价值观(有关组织目标或个人生活目标)与工具性价值观(有关行为规范与活动方式)。价值评价依据效能、效率等标准。效能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正确定位的能力以及目标实现的程度;效率是指正确地做事,即达到教育目标对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和有效利用的程度。价值目标是贯穿于教育与教学活动始终的教育的使命与宗旨、方向与目标,主要体现在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等方面。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承载着传播、发展、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两课”教师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任务和职责,同时担负着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讲授者理想、信念、情操和教养等人格力量的真实外化和表现,“两课”教师有责任以理想情操、智慧才华、意志品格及其仪表神态、言谈举止等影响和陶冶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

当今,我国社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性时期,我们应该彻底扬弃传统的僵化的思维模式,切实改变教育内部存在的抵抗力、心态和结构,勇敢地接受面向未来的新的理念、新的教育原则和方法。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C.莱文教授有一句名言:“我们不能为年轻人准备好美好的未来,但是我们能够为创造美好的未来培养年轻人”。教师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传播、创新知识,更体现为其德性修养与学识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学生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与技能,而是在与教师互动的教学活动中共同创造着社会价值。“两课”教师必须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开拓意识,紧紧抓住坚定信念、不辱使命、勇于开拓这三个主题,通过自身演变,努力孕育和促进令人满足的未来社会变化需要的“两课”教育教学模式,从信息、思考、交流、环境、社会、个人能力等方面树立整体教育的目标,满足个人、社会以及未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澳)弗朗西斯科·索弗.教育效能和教育评价,2005.

[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赵希斌.国外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1.

[4]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张宇明.建构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