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性教学”理论体系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概括[19]。赞可夫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内部诱因”,旨在发动学生的精神力量,依靠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发展,使学生好学乐学,直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条原则在赞可夫实验教学体系中起决定作用。

二、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发展性教学”是以实现学生的“一般发展”为核心思想。赞可夫的“一般发展”既不同于特殊发展,也有别于智力发展。它既包括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包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指的是整个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所谓一般发展,就是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发展性教学”理论体系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概括[19]

(一)发展性教学任务

“发展性教学”任务要能够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客观要求,赞可夫认为,科技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意志、感情,发展他的才能和禀赋”,即学生需要“一般发展”。

赞可夫针对凯洛夫的“传统教学理论”单纯地致力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技巧(唯理性教学任务观),提出“教学任务的整体思维取向”,要重新确立包括非智力因素在内的整体发展的教学任务。

(二)发展性教学模式

赞可夫提出了一种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整体性教学模式,教学既要重视外因的作用,更要重视内因的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内部诱因”,通过整体性作用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赞可夫提出了“通过观察活动、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活动来研究学生一般发展”的创见,这是外因的作用。他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判断学生的一般心理发展是学生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一种前进运动。因而把学生对外部世界的主要关系理解为:学生怎样与客观现实“面对面”地接触(观察活动);认识现象的本质(思维活动);直接作用于客体从而改变客体,创造新事物(实际操作)。

赞可夫不仅重视外因的作用,还特别强调内因的作用。他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般发展是外因与内因相互转化和交互作用的结果。他看到了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源泉,因此,“对学习的内部诱因、好奇心,对智力活动的内部诱因以及对论证所找到答案的内部诱因”等为学生的脑力活动提供了强烈稳定的内在动力,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活动的发展。赞可夫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内部诱因”,旨在发动学生的精神力量,依靠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发展,使学生好学乐学,直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三)发展性教学原则

赞科夫提出了5条“发展性”教学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这条原则在赞可夫实验教学体系中起决定作用。赞可夫所理解的难度的涵义之一是指克服障碍,另一个涵义是指学生的努力。这条原则的作用就是要展开学生的精神力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学生主体作用有效发展。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其基本内涵是:通过减少重复求得教学的速度;通过加快速度求得知识的广度;通过扩大广度求得知识的深度。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这条原则主要是针对旧教育学只强调学生的具体思维,忽视抽象思维而提出来的。这一原则要求教师重视学科的思想体系、基本规律和原理法则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这条原则主要是针对旧教育学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而提出来的。它要求学生注意学习过程本身,着眼于学习活动的内在机制,教会学生学习。

(5)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它要求积极地、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学生的发展上下工夫,认为“下了这样的功夫,就能使差生在发展上得到很大进步,从而也就能够使他们在掌握知识和技巧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

以上5条原则,以高难度为起点,以理论知识为主导,以高速度前进和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为中介,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终点,共同制约着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全部发展过程。

(四)发展性教学方法

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作用”。因此,教学法要激发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能够为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而自觉地克服困难,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发展性教学”方法要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