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科学的认知方式

关于科学的认知方式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显然,这样的认识方式从根本上说是自然与社会二分式的,从本质上说,这也是“旁观者”研究科学的一种。

三、关于科学的认知方式

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科学基本思想与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的区别,还在于二者的认识方式的区别:前者所持的是实践思维,即从实践的角度考察各种现象,而后者从本质上仍然是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学思维。

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的科学秉承马克思实践范畴的基本思想,强调科学的生存论取向、解释学意蕴和创制性建构等特性,从而表明了其认为人类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在进行实际的活动之前,都必须首先对所要进行的活动在头脑中进行周密的设计、规划、筹划甚至做出思维模型;主张研究者的科学实践活动是按照“有利于人类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世界现存事物本有形式,创造对人类自己来说是应有的世界。从主体对客体的关系来说,就是主体对客体的实践掌握方式”(51)。在它看来,科学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科学实践是事实活动和价值活动的统一,从而根本上反对传统科学观的预设,主张人和世界并非对立的两极,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彼此依赖、彼此渗透的一体,从而主张一种双向的、动态发展的人与外部世界关系,放弃传统的哲学预设,放弃旁观者式的哲学出发点,回到现实的科学实践中来,在现实科学实践的主体、客体、对象、中介的交互作用中重新审视科学。它表明,在现实的科学实践中,纵然认识主体的认知具有能动性主体性的因素、社会性因素会影响我们对客体的认识,但是客体对象性的存在是我们认识的基础,它和我们的认识掺杂在一起,“科学是人类关于自然的科学,科学是关于自然问题的人类解决,科学是人和自然之间无穷无尽相互作用和相互塑造过程中的开放式终结的解决”(52)。主体参与了对于客体的建构,但是这种建构的基础是在诸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客体所呈现出的属性。因此,这种思维方式是与传统的主客二分思维方式不同的新型实践思维:在思维的价值取向上,它不是把“解释世界”当成思维的最终目的,而是把“改造世界”当成人类思维活动的意义所在;在思维的知识基础上,它强调实践对人类知识的决定作用;在思维的结构样式上,它体现了研究者的认知活动与其对象性的实践活动在结构样式上的一致性,体现了这种一致性是在实际的科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实现的。正是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的科学主张实践思维,科学对象不再是伫立在我们之外的独立存在的实体,世界也不再是已在的世界,科学理论也不再是由基本的经验命题构成的封闭的逻辑体系,而是一个向实践开放、向未来开放的理论体系;它不仅在形式上严谨,而且在内容上真实有效,既能解释世界,更能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物质的和精神的),从而可以实现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而把认识论奠定在了科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从根本上'毁对认识的固定基础和根据的形而上学预设,终结了依靠终极基础来一劳永逸地解决认识论问题的一贯幻想。

SSK在对科学进行经验研究时过分强调科学中社会的因素而忽视了作为实践的科学活动本身,过分注意了科学实践活动受社会因素影响,而忽视了科学对象的本体地位,忽视了科学实践的物质性要素的参与和介入,用皮柯林的话来说就是:其观念本事上是人类主义的(humanist)。这样,为了说明为什么我们的认识不能达到世界本身,就决定了它必须站在我们的认识之外,拿我们的认识和世界本身作比较,所以SSK要同时既站在我们的语言文化框架之内(这是相对主义的基本主张),又站在我们的语言文化框架之外。这样,SSK虽然关注了科学产生的具体过程,但其问题在于其所研究的仍是作为知识的科学,他们不是把知识同社会联系在一起,而只是对科学本身作多视角探讨。它将科学文化看作一个概念网络,这与逻辑实证主义将科学文化看作理论,库恩将科学文化看作范式一样,是将科学文化作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显然,这样的认识方式从根本上说是自然与社会二分式的,从本质上说,这也是“旁观者”研究科学的一种。这种思维方式与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相比,只不过是出发点不同而已:在本质主义者那里,自然界被设定为知识和现象背后确定无疑的最终依据,一切问题都可以诉诸自然从而获得最终的解释和说明,包括社会;而在社会建构者这里,实际上是把社会要素设立为解释的前提和依据,用社会(诸如社会影响、经济政治之类的因素)来解释一切,包括自然。所以两者从根本上都是二分式思维。事实上,社会同时受科学实践影响,社会实在论同样是形而上学的,拉图尔在对巴斯德的实验工作的案例分析中,详细解释了这一点。(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