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政治类荣誉学生研究型学习模式探索

国际政治类荣誉学生研究型学习模式探索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外经贸大学一贯提倡并鼓励以荣誉学生为代表的、本科学分成绩出色并具有一定研究潜力的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现代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对于国际政治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其所重点讲授的现代政治学的五种基本研究路径都是新的知识体系。

国际政治类荣誉学生研究型学习模式探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霍伟岸

摘 要:本文以国际关系学院荣誉课程现代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教学实践为经验基础,力图为培养本科生学术研究能力探索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引导学生对学术科研感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在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学术著作,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学术写作。本文最后总结了关于这门荣誉课程教学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荣誉课程教学 本科生科研能力

一、研究背景

本文试图探索一种特定的荣誉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基础理论课的学习来培养本科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洪堡曾指出:“大学教授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教,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学,大学生必须独立地从事研究,至于教授的工作,则是诱导学生研究的兴趣,再进一步知道并帮助学生去作研究的工作。”(1)虽然这一论断主要是基于19世纪欧洲大学的教育状况而言的,但对于21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工作者仍然充满了启发意义。

一般而言,中国大学的本科生科研能力是比较欠缺的,其原因可能包括:大学阶段之前的应试教育模式培养的思维惯式,高校教师的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高校关于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的激励机制不足,等等。(2)

对外经贸大学一贯提倡并鼓励以荣誉学生为代表的、本科学分成绩出色并具有一定研究潜力的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引导这部分学生对学术科研发生兴趣,并掌握一定的研究型学习的技巧,从而为未来进一步深造和走上科研道路打下良好基础。

研究型学习的几个要点是:兴趣、问题、参与、阅读与写作。如何引导学生对学术科研感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在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学术著作,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学术写作,这些都是关注培养本科生学术研究能力的教师必须要努力探索的问题,同时也是本项教学实验课题力图达到的基本目标。

本项研究以笔者在国际关系学院为荣誉学生开设的《现代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教学实践作为基本经验,力图系统地总结出一种具有参考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模式,涵盖“基础理论的案例教学”、“如何调动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学生主讲的讨论课模式”、“研究型学习的课外辅导”、“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学术著作”、“如何通过读书报告训练本科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规范的学术写作能力”等主要内容。

二、“现代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教学模式

人们对于中国和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本科生科研能力之差距存在一些共识。一般认为,国内大学的本科生独立思考能力较为欠缺,无论是读书还是听课,都容易把书本和老师当做权威,而很少对其观点进行质疑,更不要说挑战。我们也常常看到,国内大学的本科生在写论文时往往对自己要研究什么问题毫无概念,但国外著名大学的本科生在论文写作任务还没布置的时候就已经信心满满地说:“我要研究这个问题,它非常有趣(重要),而且我已经对它有了自己的想法。”这种问题意识恰恰来自于平时课堂的积累。

要缩小中外本科生在科研能力上的这种差距,就必须在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把传统的教师满堂灌模式调整为以教师知识要点讲授为线索,以启发学生思考为目的,以学生自学与课堂发言为手段的研究型学习模式。

根据一位美国学者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包括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讲授、直接教学、概念教学)和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课堂讨论)。(3)笔者在荣誉课程的教学设计上力图把这两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长。

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特别是体系化的概念和原理。这种模式要求教师要透彻理解教学内容,备课充分,突出重点,精选讲义,合理分配讲授时间,并适当进行启发式提问,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体系之间建立关联。概念教学比较适用于传统教学模式,因为它要将信息整合成综合、复杂的认知结构,需要教师通过明确的定义和举例论述来演绎概念的内涵。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是对学生需求的敏感度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理解上的问题和采取相应的补救办法,而且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以教师为中心,在形式上以学生被动的听讲和所谓的配合为条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批判精神的培养。最后,对学生的评估也较单一,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水平。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强化学习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给学生布置其力所能及、但也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并且营造一个开放、民主、宽松的课堂讨论氛围。对于教师来讲,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课堂设计不是兴之所至,任意为之,而要由教师来穿针引线,把握节奏,尽可能调动更多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同时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也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对于新的知识体系的入门来说,如果课程完全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为主的话,教师不容易把握学习的进度和方向,对于学生而言,在新的知识体系面前也很难做到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因为他们根本连问题的语境还没有搞清楚,更谈不上自己的理解。这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

“现代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对于国际政治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其所重点讲授的现代政治学的五种基本研究路径都是新的知识体系。对于这种内容的学习,首先由教师来进行体系性的介绍是非常必要的,是构建学生知识地图的第一步。在导论性介绍之后,再通过一个理论案例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对有关研究路径有进一步的体会。而这两步教学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再用1~2节课的时间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关材料,自主选择一个理论案例来做课堂发言,则能够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发挥较大的作用。最后,在学生发言、教师点评的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深入讨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以学生为主的新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实际上教学的重点已经不仅仅在课堂上,而是延伸到了课外,包括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预习和自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寻找理论案例并准备发言大纲和课件,以及在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的基础上完成读书报告等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的思维和视野,既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又注意课堂与课下的紧密衔接,形成一个持续性的教学过程。这就是笔者在对这门荣誉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时所考虑的原则。作为这种原则的贯彻与实践,以下我就对《现代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具体教学安排作一总结。

作为我校荣誉课程项目在国际关系学院开设的第一门课程,“现代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在2009~2010、2010~2011、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顺利完成了三学期的教学实践,赢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并为本科生“研究型学习”的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课程应有36学时,分18个教学周讲授,每周2学时。由于荣誉课程一般开课较晚,每个学期实际上只有12周(24学时)的有效教学时间。本课程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1周为导论,介绍现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发展史。接下来的11周,按照将要介绍的3种主要研究路径分为3个单元,每个单元3~4周,第1周是对这种研究路径的概述性介绍,第2周介绍一个运用这种研究路径的典型理论案例,第3~4周安排2~3位学生在课堂上每人介绍一个运用这种研究路径的理论案例(不同于教师所讲授过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每个单元的前2周以教师讲述为主,穿插课堂讨论,而第3~4周的学生主讲课要求学生在课前要积极读书,认真准备,仔细体会一种方法在具体研究中的应用,并以适当的形式(如幻灯片)和语言展现给同班同学。每位学生发言后,教师要给予适当点评,点其精要,指其不足。这门课的授课安排,如下表所示:

img16

考察方式分三种: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主动提问和回答教师问题)来确定;期中成绩根据学生在每个单元的第3~4周所作的发言(每个学生每学期仅作一次这样的发言)来确定;期末成绩根据学生在期末提交的读书报告来确定,读书报告的内容要围绕着课堂所讲授的几种研究取向的代表性著作展开。

三、以研究型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

荣誉课程的一个预期功能是探索以研究型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本课程的课堂设计使学生发言占到每个教学单元三分之一左右的比重,也是为了探索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可以说还是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已经开始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来分析时事政治问题了。

学生课堂发言的主题(一种特定的研究路径)是在第一节课后由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专业知识来自主选择的,而不是教师硬性规定的,这样,学生在阅读有关书目和准备课堂发言的提纲时就会有更大的积极性,在课堂上也会更为关注有关内容的讲授。

按照最初的课堂设计,学生的发言内容是介绍一本代表性理论著作的内容,重点集中在某一特定研究方法的应用上,以这样一种理论案例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现代政治学的主流研究路径在进行具体研究时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在第一次学生讲授的课堂上,三位同学基本是按照这样一种思路来发言的。但是在第二次学生主讲课上,笔者惊喜地发现两位同学都已经不拘泥于讲授别人的研究,而是尝试着用已学习的理论来分析国际政治现象。这种学以致用的态度真正体现了研究型学习的基本精神。我肯定了两位同学的做法,并鼓励下次发言的两位同学也朝这个方向努力,结果第三次课堂发言同样很精彩。

这种学生主讲、教师加以引导和评论的课程,表面上看起来教师的工作量小了,但实则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更多。如果是教师主讲,他只需要集中准备讲授的内容就可以了;但如果是学生主讲,教师要想作出精彩的点评,帮助学生更上一层楼,就不仅必须对学生讲授的内容非常熟悉,而且必须具有更为宽阔的视野,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一个理论、一种方法的前因后果、左邻右舍和起承转合。要言简意赅、画龙点睛乃是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何况还必须随时准备回答学生在发散思维下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每次学生主讲的课,我的备课时间都会比自己主讲的课更长,但付出就有回报,这三次课都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效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相长的道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就笔者的教学经验而言,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特点,知识基础和理解上的难点,从而能够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同时,学生的问题和困惑也经常能激发教师的灵感。笔者的一篇发表在B类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就是在一次关于新制度主义的理论案例讨论课上形成的基本思路,而且学生也同意那样一个思路对于他们理解有关理论问题很有帮助和启发。

除了专门安排学生主讲的课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在我主讲的课上积极提问,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打断我提出来。每讲完一个段落和每节课的结尾,我都会问学生有没有问题。在这样一种比较自由的课堂氛围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经常能问出很好的问题。爱问问题、会问问题是研究型学习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此外,教务处对荣誉课程教室别具匠心的设计,椭圆形淡蓝色的课桌和可自由摆放的座椅营造了一种平等交流、自由沟通的氛围,而使传统的前后排列、固定不动的桌椅所构筑的那种有点等级化的师生秩序消弭于无形。

最后,作为期末考试的读书报告虽然在形式上是一种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但其实也是研究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读书报告中发现他对有关理论和方法的理解程度、存在的问题和误区,等等,因此这是一个与学生进一步沟通,帮助他们深化理解的好机会。有鉴于此,我对每份读书报告都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了点评,指出他们作业的优缺点,并推荐了进一步研读的书目。这些点评都得到了学生积极的反馈,相信也必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激励效果。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经验

这门荣誉课程的教学实践所积累的基本经验包括:

第一,方法论教学比较好的模式是借助理论案例,而让学生自己来为大家讲解这样一个案例则更有助于他们对方法本身的优越性和局限性的理解。本科生的方法论训练应该是他们大学学习的重点内容,然而大学教师的一个普遍感受是,很多本科生在学习和写作的时候不懂方法论,这尤其体现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4)正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现代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帮助荣誉学生加深对研究方法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学会将科学方法贯彻到自己对问题的观察和分析中去。在教学中我发现,通过对一个理论案例的抽丝剥茧式的分析可以使方法论教学摆脱抽象、枯燥的观感。首先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然后借助研究方法的引导,帮助他们逐步突破原来的问题困境,会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一个方法的独到优势,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敏锐的学生也会发现这一方法特有的局限性。在教师的理论案例分析示范之后,再由学生自己如法炮制,自由选择一个理论案例,并且通过独立思考和分析,把一个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生动地呈现出来,这必将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于方法论的体会,并提高其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能力。

第二,荣誉学生的理论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所以教师应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尽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启迪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问问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最大缺点是,无形中把教师个人及其所讲授的内容树立为知识权威,不容置疑。而研究型学习提倡的恰恰是质疑精神,没有质疑,就没有真正的科研,也就没有新知识的发现和创造。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容易钝化学生的思考能力,往往造成他们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把学习降格为简单地识记。因此,为了提高本科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就必须加大荣誉课程讨论课的比重,即使是在教师主讲的部分,也要时常穿插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第三,教师对所讲授的内容要有充分的准备,在课时与教学量的匹配上要多用心思。对于内容多、时间紧的课程要避免面面俱到,而要有所取舍,突出重点,不及其余。就目前的安排而言,每门荣誉课程的容量有限(一般是2学分),使得教师在教学安排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面临两难的选择。从荣誉课程力图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基本目的出发,我提倡“适当强化深度,适当牺牲广度”的做法。因为如果为了照顾知识面的全面,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只能给学生作一蜻蜓点水式的概要介绍,很难让他们对有关内容作深入理解和思考,尤其不利于刺激他们独立思考。有鉴于此,教师应当精心挑选一些重要的、同时又容易引发争论的理论内容进行启发式教学。

第四,要突出课程的研究性,就要尽量减少纯知识性的讲授,有些简单的概念和理论可以鼓励或要求学生课下自学,教师只需就要点进行解释说明。大学阶段的教学与中学的一个主要不同之处就是,中学是以课本为中心,教师有责任把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讲解清楚;而大学则是导论性的授课,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知识体系的概貌,同时教会他们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这样,一些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完全可以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就没有必要进行讲解。大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来帮助学生了解和发现他们在自主阅读中不容易发现或理解的问题。而且,每节课布置一些基本概念要求学生下去预习和自学,也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当然,教师有必要对如何自主学习给予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第五,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用已学到的理论来分析现实政治问题,尽量避免纯粹抽象地讲授理论,从理论到理论。就《现代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这门课而言,其主要内容都是西方政治学理论,所依据的也主要是西方国家的政治经验。要想让学生对有关内容有深入体会,教师不能满足于仅仅介绍这些理论和方法在西方语境中的含义,还要时刻帮助学生树立中国政治问题的现实关怀。这是一项非常艰巨、同时也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政治学本身不是一项纯理论的学问,而是有着鲜明的实践特征。政治学的教学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建设性,要有面向未来的眼光。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任重而道远。

第六,教师要对荣誉学生如何读书和写作给予必要的指导。研究型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课下的自主阅读。但是对于很多经典著作,由于写作背景和问题意识的隔膜,学生阅读起来往往不得其法,从而不能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学生开始阅读这些经典著作之前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一般来说,教师需要为学生交代有关著作的基本背景和问题意识,并提示大概的论证线索和重要的问题。有的时候,还需要推荐相关的辅助阅读材料。要鼓励学生读书时勤做笔记,随时把思想中闪过的灵光或者疑问记录下来,并且带着问题去读书。每读完一本经典著作之后,都要根据自己的笔记写一篇读书报告。这些都是研究型学习的必要功夫。无论是读书报告还是专业论文的写作,教师都要给予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切地了解学术规范,特别是这些规范背后所体现的严谨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徐奉臻.教学改革:理念创新与模式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乔伊斯等.教学模式(第七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注释】

(1)黄梅芳.中美本科生研究能力培养模式比较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6):236.

(2)巩前胜.论高校本科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科技信息,2006(2).

(3)段华洽,王朔柏.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高校本科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中国大学教学,2009(4):35-37.

(4)李环.方法论视界下社会科学本科生研究能力之培养.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