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架起语文教学中心灵沟通的桥梁

架起语文教学中心灵沟通的桥梁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在课堂教学中,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促进两大心理因素的协调进行。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因此教师应真诚地面对学生。因此,语文课的写作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从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说真话、诉真情。

架起语文教学中心灵沟通的桥梁

语文教师 兰华志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很多事往往刻意去做,反而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的一节作文课变成心理辅导课,给我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与深深的思考。

我校地处成都市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员子女占1/2,我们初中语文组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研究中通过调查发现,城乡结合部的孩子在自主自律、受挫折、志向、胆量、情感方面都更需要引导、培养。2009年9月,课题组在学生中组织了一次主题为《爸爸妈妈我想对你(您)说》的写作活动。为了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课前,我认真考虑了有关文章的选材,立意与遣词造句方面的问题,想的是如何让学生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可在课堂教学中,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学生们都是在倾诉自己的心理感受,宣泄自己的积怨。有的学生涉及如何与人友好相处,有的学生痛斥班干部的虚假行为,还有的学生在诉说教师待人如何不公等。就连班上学习态度一直不太好的学生也洋洋洒洒地向父母倾诉了一番。看到这些,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这一作文形式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吐露了心声,让我更了解学生了;忧的是,问题出现了,作为老师一定要去解决,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烦恼。见此情形,我趁势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来个现场交流咨询课。学生们个个不吐不快,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习作也真情横溢——一篇文章一种情思,一篇文章一种感受。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就批改完了全班的作文。平时我们认为最难改的作文,今天却让我觉得是一种享受:

“爸爸,您可别再与妈妈闹了,好吗?您怎么就不能体谅体谅妈妈?”

“这就是我想告诉全天下关心孩子过度的父母们的话:您的孩子需要朋友,他(她)需要自己的知心朋友,他(她)需要快乐和友情。”

“妈妈,请您多给我一点自由,让我在暴风雨中练习飞翔,做一只勇敢的小鹰吧!”

“就因为您太爱我了,太关心我,却产生了反作用:您和我感情不和了。难道您不知道距离产生美吗?就让我们都抱着这种放开一点的心态去重新搭好这座断塌的情桥好吗?亲爱的妈妈。”

“爸爸、妈妈,我不怎么喜欢弹钢琴,但十分喜欢听流行歌曲,可你们,一点儿也不懂我感受,还叫我学呀学,我好辛苦!你们可曾知道,在老师那里去练琴,无非就是叫我去弹一下课本上的知识,然后就布置作业。这不叫一种兴趣爱好,是一种任务,这无疑使我觉得很烦,把我原来喜欢弹钢琴的心给改变了,于是,我不想学了。可是你们还一直不理解,每次我不去时,你们都一个劲儿地说呀说。现在我真想罢工了。我曾听有人说过:弹钢琴是一种十分舒适的享受,它能锻炼人的左脑,使人更聪明。可我却一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听歌(无论什么样的歌)都可以使人轻松愉快,无忧无虑,你们明白吗?”

“我真的需要和你们沟通了,我急切的希望你们能够了解我、支持我。否则,我真的快绝望了,我有我的自由,我有我的空间,我有思想,我有选择,请尊重我,让我们成为知己,相互包容、爱护与理解吧!”

……

看到这些,我很吃惊,因为这些同学在班上都是综合素质较好的优等生,经常在各种比赛中获奖。这些孩子还多么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理解、交流、沟通,否则我们只会在无意中伤了孩子的心。看了这些文章后,我对孩子们的一些疑惑终于解开了。后来,我们在不同年级召开了家校联系会,请心理学专家为家长们做团体心理辅导,特意和这些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谈起了孩子的内心想法,家长们也很惊讶,没想到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丰富,这样敏感!也意识到孩子长大了,自己的做法不妥,决定以后要考虑教育方法问题,注意顾及孩子的感受。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原来心理教育无处不在啊!只要抓住了教育契机,作文课也能成为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是心理健康教学的任务,而应该是每位教师的光荣职责,应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参与教学的心理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认知因素,另一类是情感因素。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促进两大心理因素的协调进行。愉快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轻松的心情,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愉快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理解与尊重。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尊重、信任、理解学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中指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只有学会倾听,才能走进学生心灵。“关爱每一位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学会信任与理解每一位学生。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成功、成才。

其次,我们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一般的语文课堂容易成为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写作时教师读范文、讲写法,学生写文章。学生个个正襟危坐,教师摆出一副不可侵犯的面孔。这样如何体现学生发展为本,如何促进开发师生的潜能。有人说过语文教学的真谛是对话,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既然是对话,就是一种交往,就意味着平等。因此教师应真诚地面对学生。教师首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例如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到我校为同学们上的作文指导课,那就是一种神奇,老师的那张慈祥的笑脸,学生妙语连珠,师生关系融洽,平等交流。学生在愉快中领悟写作真谛,开心进入写作之旅。

最后,让学生在真情中体验、沟通。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想:这个建议不仅仅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还告诉了我们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不管是情感熏陶还是思想启迪,包括审美情趣都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因此,语文课的写作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从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说真话、诉真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自然“流水不腐”,启发我们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心理环境,让学生爱学、乐学,敢于表达、敢于倾诉,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架起语文教学中心灵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陈安福.中学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