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自身的良好情绪去影响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对积极向上的情感的体验,促进学生进步的内因发生积极的变化,使之获得持续的进步。班主任若能做到始终把自己当做班集体普通的一员,严格遵守班规班纪。

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许 辉

img40

作者简介:

许辉老师在多年的从教经历中,始终注重以过硬的学科素养立足讲台,以人文的关怀面对每一位学生,是一位深受同行认可和学生喜爱的老师。在教学中他认真务实、刻苦勤奋,始终以最饱满的热情面对每一位受教育者。教学风格风趣、幽默,总是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之中去感受知识的无限魅力。

情感是人类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情绪和感受,而师生情感则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达到和谐的程度这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效果。作为一名班主任,要使自己的教育获得成功,必须解决好学生的情感问题,把他们的消极情感有效地转化为健康、向上的积极情感,成为情感沟通的促进者。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管理能力,而且要善于与学生进行健康和谐的双向交流,掌握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情感。以自身的良好情绪去影响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对积极向上的情感的体验,促进学生进步的内因发生积极的变化,使之获得持续的进步。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身的情感,掌握有效的沟通策略,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和教育质量。

一、理念上要重视师生交流中的严爱统一

学生毕竟是孩子,是来校学习接受教育的,再优秀的学生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 “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但生活中也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在我们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给予他们父母、朋友般的爱。

笔者在与学生交流实践中认为:就“严”字而言,要严而有理。当学生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或学生违纪甚至多次违纪,首先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拟出几种教育方案,择优选择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加以实施,这样我们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因失误而引发的不良教育后果。要严而透情。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中不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在平等的交流中实现教育目的。要严而垂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说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只有这样班主任的威信才能建立,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管理。

就“爱”字而言,要爱而不宠。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而不要让学生懂事后责怪我。 ”这就是在“严”的前提下的真正的爱。要爱不失衡,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 ”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再者,教育对象不可能素质能力都一样,同样来校接受教育,不应当受到歧视和忽略。另外,“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差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会自然觉得你这位教师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育。要爱有可感。学生毕竟是孩子,虽然你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板着脸去教育,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这就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言传情、以目传情、以手传情。比如在和学生谈话结束时,摸摸他的头或拍拍他的肩膀,再说句鼓励的话,足以让学生心花怒放,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千万不要吝啬微笑,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每一个爱心的举动。

二、要重视师生角色的互换,平等地进行师生交流

老师与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这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作为一名班主任,一方面要把自己置于学生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应经常引导学生思考,若你是班主任你应怎样看待和处理班上的人和事?这样既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理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师生之间,因其角色不同,学生很自然地在心理上对老师筑起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这很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用亲切的语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学生对老师的心理戒备。如在布置工作任务或总结情况时说“我们、我们班”,学生会感觉到老师与他们是同一阵线的;在说明活动的原因、目的时说“根据、考虑”,学生听起来觉得很安全,不像听到“针对”那样紧张,充满火药味;教师叫学生时,只叫其名,他会觉得班主任与自己是平起平坐的;在请学生帮忙前说“请、能否”,干完活后说“谢谢、辛苦了”,学生会倍感亲切。班主任自身的榜样示范,对学生有着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班主任若能做到始终把自己当做班集体普通的一员,严格遵守班规班纪。学生对老师的心理防线也会慢慢地消失了。

三、要重视班级管理中与学生的接触方式

真实地了解学生是成功地教育学生的前提。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怎样才能保证所获得的信息是真实的呢?有些班主任在工作中常出现“以情论人”的固执和“以人论事”的武断——明明是好学生干了坏事,老师却为之护短;明明是学习差的学生做了好事,老师却不信其有,或虽信其有而疑其动机。此类事情发生多了,既不利于班务工作的开展,又不利于全体同学的健康成长。要改变这种评价学生时消极的思维定式,班主任就必须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在严爱统一的前提下,重视观念的转变,积极尝试多种与学生接触的方式,为师生之间融洽相处架起一条和谐的沟通桥梁是非常有必要的。

传统教育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班务活动,顶多加上个别谈话。而学生展示真面貌的时段往往不在此列,教师也就不太容易把握学生思想感情的真实动态,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恰当的评价了。因此,班主任应当千方百计巧妙地接触学生,创造能够让学生讲真话、表真情的契机。传统教育中,师生的接触总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另外,在接触的时间安排上,教师总是从“方便自己”的角度考虑得多,很少有意识地去“方便学生”。这使得我们失去了很多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实施教育引导的好契机。但是,换一种思维模式,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如果我们能够在特定的时段或以特定的方式接触学生,也许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以下几种接触时机以往多不为教师所重视,也许为我们处理好师生情感交流提供了较好的思考方向。

一是晨间接触。老师可以不定期地站在班门口,与学生相互问候早安;可以与学生一起晨练,一起打扫卫生包干区。早晨,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在这一时段与学生交流,效果往往极佳。二是课余接触。即利用课余时间随意地、放松地与学生聊天、谈心、娱乐。这时候,师生平等气氛往往显得很自然,学生也愿意选择这样的时机讲真话、表真情。三是午间接触。师生各买各的饭菜在一张桌子上共进午餐,最容易产生一种家庭氛围。如果教师边吃饭边跟同学聊,学生的心态肯定是放松的,反映的情况也就更为实在。四是放学路上接触。师生推着自行车,一起走出校门,同行一段路,边蹬车边闲谈,会使人感到格外亲切。五是兴趣接触。即利用师生相同的兴趣爱好寻求接触机会。比如都喜欢集邮,都喜欢某项体育活动。师生双方容易产生共同语言,沟通的欲望强烈。利用这种“优势”接触部分学生,得到的真实信息往往最多。六是网上接触。如今是信息社会,与学生的接触空间大大拓宽,我们必须跟上这个形势。 “网上有污染,上网易学坏”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但光堵是堵不住的,最需要的是导。导的一个有效方式就是教师也上网,乐做学生的网友,尽可能地提升聊天的档次和下载资料的档次。

转变教育理念是师生角色互换,平等进行师生交流和改变师生接触方式的前提;而师生角色互换和改变接触方式又是将教育理念的更新落实在行动之中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负责人的班主任,只要真正把学生当成丰富复杂的发展主体,当成可以坦诚相见、倾心交谈的互动者,我们就不会在与学生交流问题上失衡甚至失误而自尝教育的苦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