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功架设师生沟通的桥梁

成功架设师生沟通的桥梁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得当时刚刚得知因为自己是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应家长的要求,要担任国际班班主任及中文教学工作时,自己的感受是:教国际班还是头一遭,有点忐忑。孩子们来自世界各地,各有特色,首先语言不通,班级里有一些学生连中文都听不懂。一年级时,班中有一些孩子中文表达还不流利,还不能完全听明白我的话,但我相信,“爱”是全世界流通的语言,“爱”是最好的老师。正强化又称“阳性强化”。

成功架设师生沟通的桥梁

卢江海

五(6)班是国际班,学生来自于世界各地13个国家,就像一个小小“联合国”。班中除2名韩国孩子、1名菲律宾孩子、1名印尼孩子、1名加拿大孩子的父母均为外国人外,有10名学生的父母一方是外国人,其余11个是华裔孩子。

记得当时刚刚得知因为自己是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应家长的要求,要担任国际班班主任及中文教学工作时,自己的感受是:教国际班还是头一遭,有点忐忑。孩子们来自世界各地,各有特色,首先语言不通,班级里有一些学生连中文都听不懂。下课了,教室里就更热闹了,有讲日语的、讲韩语的、讲英语的,只可怜来自法国的混血儿Lucy,就她只会讲法语,便成了“孤家寡人”。来自意大利的混血儿Luca更是可爱,用生硬的中文问我“会不会讲意大利语?”另外来自欧美国家的学生和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学生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

不知不觉,我和他们朝夕相处已是第五个年头了,回顾这五年来,由不知所措到游刃有余,从交流障碍到无话不谈,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其实从一看到这一群活泼可爱又聪明好动的孩子,我马上喜欢上了他们,于是在领导的信任下,我施展出自己的所有能力,花费无数的精力在他们身上。这些超越语言的招数,希望能给其他老师一些启示。

一、给予“热爱”与“信任”

一年级时,班中有一些孩子中文表达还不流利,还不能完全听明白我的话,但我相信,“爱”是全世界流通的语言,“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心中有爱,可以征服一切困难,创造奇迹。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使学生尊敬您,您首先要热爱学生。老师对学生的爱就好像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老师用这把爱的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才能使学生乐于与老师沟通。早在很久以前我就有这种感觉:学生对老师给予他们的爱,反应是很灵敏的;而且他们还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老师的爱,以报答老师对他们的关切。

于是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儿女,把自己女儿的故事磁带和VCD带来给他们中午午餐后听,努力为他们创设中文环境;下课经常拉着他们的小手与他们聊聊天,特别是和那些不会中文的孩子,让他们教我他们国家的语言,我相应地告诉他们中文,提高他们学习中文的兴趣;时常找学生们谈谈心,在班级中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慢慢地学生们也爱上了我。记得一次早上外出开会,中午赶回教室,学生们立马扑到我的怀里,来自巴西的涛涛更是开心,因为小朋友们告诉我,他一个上午没看到我,已为此哭了一场。我热爱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师生工作植根于爱,正因为热爱学生这一心情,使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大大地帮助了我与国际班学生的沟通。

国际班的学生比较有想法。于是从三年级开始便把班级所有岗位分配给每个学生,信任他们,让他们共同参与管理班级,因为信任是双方交往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最美丽的语言。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在信任别人和被别人信任中让学生体会到幸福与快乐,他们也更乐于和我沟通与交流。

二、温暖的“体态语言”

一个具有温情的老师最具有亲和力,它使学生有亲近自己,倾诉烦恼的欲望。国际班的学生语言不通,就更需要“体态语言”了。

(一)目光、面部表情是对学生表达温情与支持的方式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常常以目传神,以目传情,把自己的坦诚、信任、关怀、体谅和期待等复杂情感通过双目传播给学生。微笑是最好的温情指针,它如和煦的春风平抚、温暖学生的紧张、不安,易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接触”。因此,无论是迎接学生,还是送走学生,我都以微笑待之。

(二)倾听的语言

我在和学生沟通时,身体前倾,头侧转面朝学生,眼睛正视学生的双眼,眼神与面部表情随着学生情感的起伏变化着,或理解、或同情、或信任、或期待、或鼓励、或赞许……当学生思考、激动、抗拒、顾虑暂且不想再谈时,我会收回正视的目光,掉转头,呈沉默状,让学生有适当的时间与环境空隙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平稳的心情继续和我交流。

(三)动作的语言

动作的语言是一种最外露、最形象的肢体语言,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特别具有感染力,这些学生我从一年级开始一直陪伴他们到五年级,我常常运用不同动作的语言与他们沟通。

(1)一、二、三年级时侧重于母性亲昵性的动作语言。他们年龄小,希望别人像妈妈一样帮助、关心自己。如迎接他们时拉住他们的小手,和他们交谈时轻轻抚摸他们的头发,帮助整理皱卷的衣服或衣角,帮助戴好红领巾、扣好纽扣等。这些亲昵的动作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随和、对自己的体贴、关爱,交谈气氛会变得温馨,沟通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2)四、五年级时侧重于朋友知心性的动作语言。到了高年级,学生有思想、有主见,特别是国际班的学生就显得更有个性了!他们的烦恼多是得不到理解、尊重、信任,因此,在和他们沟通时可辅之以点头、拍肩、拍手、握拳等动作语言,让他们感受到平等、信任、尊重、激励。

当然,这些动作语言对学生来说都是相通的,只不过有所侧重罢了,而且也要因人而异。

三、正强化的运用

正强化又称“阳性强化”。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

(6~9岁)的儿童处于强化阶段,他们开始知道行为后果对自己的影响,已经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判断事物。这时他们认为,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他们的行为遵循的是快乐原则。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对这个阶段的儿童使用强化的方式最有效。为此在学生一年级时,我在一张张小纸片上印上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告诉他们这是“笑脸章”,表示老师对你很满意,同时,因为班级中学生间的差异较大,起点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孩子得章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基本遵循“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原则,得章范围包罗万象,上课、排队、做操……还分发给了其他任课老师。因为对得章的要求进行了分层,如:上课时,震霆回答问题精彩才有章;田中读出生字会有章;而路卡只要坐好,眼睛看着老师就有章。每个孩子只要在自身基础上再努力些,便能获章,对他们来说并不难,所以每个孩子都有了自信。满十个章,便能在照片旁边贴一朵小红花,学期结束换精美奖品,当然小红花越多,奖品越多,孩子们便兴致盎然,乐此不疲,以致后来每次家长来接,进教室后,第一件事就去数孩子的小红花,成了一道独特风景线……效果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二年级时,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本“荣誉记录册”;三年级时,先让班中有绘画基础的学生画上树干和树冠,再让每个学生画上属于自己的树枝,大家一起“种苹果”;四年级时,刚巧北京召开奥运会,于是设计了“班奥游泳赛”;五年级时以小组为单位“积攒笑脸章”,年年换新花样是为了不让学生审美疲劳,难度逐年递增,评价也从个人向团队倾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合群,同时具备团队精神。

这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风格,适当的评价手段,可以反映学生进步情况,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与成就感,形成继续努力的动力,而对兴趣、态度、情感、沟通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等的评价能为学生形成良好行为提供帮助和指导。

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所谓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无论孩子做得怎样(成绩好坏、在学校表现是否出色),家长的爱、关怀、认可是不变的。我认为作为教师也可以通过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使学生感到尽管他们有可能有错误和过失,但总是处于被爱与认可的气氛中,而这种爱与认可纯粹发于自然,不是他们必须努力才可能争取得来的。有的时候,我们常常实施的是:有条件积极关注和有条件消极关注,即学生表现好,就给予认可和表扬,学生一有差错,就给予否定和批评(糟糕的是,否定和批评的是学生本身而非某种行为)。所以,许多学生在许多时候不能达到“好”的标准,因此,学生经常感受到的是有条件消极关注。每感受一次消极关注,学生就是被否定一次,自信心就受挫一次,自尊感就被剥夺一次。

事实使我清醒。只有良好愿望和积极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育人的工作必须要有一颗无私、无条件的爱心,还要有科学的理论思想做指导:实施“平等、尊重、关爱”的教育观念的转变确实是势在必行。只有师生关系平等了,双方都有爱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融洽,双方的沟通才有实效。卡尔·罗杰斯指出:他们开始寻找抛弃过去曾用来对生活的假面具和曾扮演的角色,他们开始寻找某些对他们来说是更加本质、更加珍贵的东西。就这样学生学会了不再否认和歪曲自己的经验,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判断而不是用别人的眼睛判断和看待自己和世界。学生们摆脱了自我防御,对自己的成长已开始负起了责任,有了自我意识和自尊,有了积极的“自我关注”。我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哪怕是再小的事,都充满爱意地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学生当前的感受和需要上,而不是对过去事件的解释上,促进学生从我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转化到积极的自我关注。

近五年来,通过这四方面的努力,我得到了收获——学生们把我当作朋友,与我无话不谈。前几周有专家来校对国际班学生进行调研,当他们惊喜地告诉我:这些“联合国”的孩子虽然已在中国上海学习了五年,但一点也没有被同化(没有在应试的压力下泯灭童真),他们和普通班级考试要求一样,成绩不比别的班级差,还是那么天真、活泼、可爱!尤其是与我的关系如此亲密,颇让他们感动!我运用心理辅导的各种方法与学生们之间已经架设好了师生沟通的桥梁,你能说我没有成功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