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色型校本课程怎样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

特色型校本课程怎样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所承担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发和实施适合学校的课程。因此,天文类校本课程开设一定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天文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地理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特色型校本课程怎样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所承担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发和实施适合学校的课程。

案例:《放眼宇宙——天文学基础》校本课程建设

格致中学是上海市中学里第一所拥有天象馆和相关天文硬件设备的学校,天文教育开展至今已有整整30年的历史,已逐步成为格致教育教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天文学会曾在部分中学对师生作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是渴望学习天文知识的学生占97.5%,赞同在中学里开设天文课程的占100%。在格致中学,每年天文选修课报名时学生都蜂拥而至,学校采取网上登记,每个班有名额限制,未能报到名的学生皆感遗憾,学生对天文知识的渴望程度可见一斑。

近年来,格致中学不断建设、完善学校天文科普教育,从课程角度构筑全方位的天文教育平台。

一、《天文》校本课程体系

表8-2 格致中学《天文》校本课程体系

img121

二、《放眼宇宙——天文学基础》拓展型课程设置

(一)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星空,在天象厅及室外指示、说出四季主要星座和一等亮星,并辨识四季星空的差异;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相对系统地接触一些基础天文学知识,为其后续的天文兴趣发展做好良好的知识储备;

3.通过课程中穿插的天文学发展简史学习,学生感知天文学家对人类认识宇宙所作出的贡献以及科学探索精神,进一步激发对学习和掌握天文科学知识的兴趣;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二天文观测实践选修课培养学习骨干。

(二)课程安排

表8-3 《放眼宇宙——天文学基础》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img122

(三)课程实施

1.课时:共76课时

2.教学方式

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天象厅模拟、学生讨论和实际天象观测相结合。

第一学期主要介绍一些较简单的天文常识、与生活相关的天文知识、必备的天文观测基础。第一学期末优秀学员去佘山天文博物馆参观。

第二学期主要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发展天文爱好服务,对深层次的天文问题学习,进而进行研究探讨,并为天文观测活动打好基础。第二学期末优秀学员参加一些简单天文观测实践,寻找合适时机外出天象观测。

3.课程学习资源

(1)自编教材《放眼宇宙——天文学基础》、《天文爱好者手册》、《全天星图

(2)中国天文科普网站(学校社团板块中有“格致天文协会”“的论坛)

http://www.astron.ac.cn/index.htm

(3)北京天文馆网站

http://www.bjp.org.cn/misc/index.htm

4.教学设备与使用

(1)光学天象仪或数码天象仪(移动式)、自制天文节目

img123

图8-1 光学天象仪

img124

图8-2 数码天象仪

在天象厅半球状天幕上演示四季星空,标示各种天文坐标,引导学生读出各星体的坐标,解读天体与自己的相对位置关系;

模拟演示全球任何地点、任意时间的天体运动(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五颗行星的轨道运动、地球的岁差运动等);

在极短的时间内,模拟观测到长时间实际观测才能见到的天象变化,从而掌握各种天体的运动规律(如月球的相位变化、太阳的周年视运动等)。

img125

图8-3 博冠114反射镜高桥106ED折射镜

img126

图8-4 米德12英寸折反镜

(2)各种望远镜

帮助学生分清不同种类的光学望远镜,并实习光学望远镜装配和简单使用。

(3)自制多媒体课件

结合各章节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为课堂提供丰富而系统的星空图片、原理示意图、天文视频,支持课堂教学和讨论。

5.课程学习评价

(1)评价主要以课堂讨论与观测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期末考核来实现;

评价结构比例:课程参与度30%;作业完成情况20%;期末考核50%。

(2)期末考核方式为书面测试与天象厅星空识别相结合;

(3)凡参加相关竞赛及写出天文方面研究性小论文者加分。

……

(案例来源:上海市格致中学张跃军设计)

在我们周围,现在有许多学校都开设有与天文相关的校本课程,其中上海市格致中学的天文校本课程富有特色。

一是,形成了“天文”内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为了更好地增强课程对于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目前,我国贯彻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建设课程的思路,学校层面的课程实施就不仅仅是一个执行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创造和丰富的过程。我们把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的过程称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在上海高中地理基础型课程中的“天文”内容比较有限,难以满足对天文学习情有独钟的学生的需求,对此,格致中学凭借天文教育的良好基础,根据学校自身特色,通过利用和配置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将基础型课程中“天文”内容细化发展成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不但对国家课程进行了发展和延续,还对其做了补充和完善,体现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特点。

二是,课程设置灵活多样。

《天文》校本课程体系设置有基础型课程,也有拓展型课程,还有利用课余时间的活动。学生可以在两年内进行自主选修,并利用课余时间对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

三是,课程组织形式多样。

课程组织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还融入了观测、研究、比赛训练和社团活动。这些不同的课程组织形式相结合,构成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性学习。

《天文》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符合不同学生对天文学习的需求,适合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天文教育,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中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与特长。

《放眼宇宙——天文学基础》课程与其他天文类课程形成密切结合的整体,为学校天文科普教育提供了最基本的课程支持。经过系列课程的学习,格致的学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目前,很多中学都开设有天文类的校本课程,有的成效明显,有的成绩平平。分析格致中学《放眼宇宙——天文学基础》校本课程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体会:

1.根据学校的条件开设校本课程

天文类校本课程开设不是在一般的教室里由教师讲、学生听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建造天象馆,再配备一系列观测设备和仪器,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组织学生实地天象观测的条件和能力,也就是说,它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然而,现在一些学校盲目跟风,在不具备任何硬件条件的情况下,就开设了天文类校本课程。可以想象,这样的天文类校本课程是难以取得真正的成效。

2.选择符合中学生学习特点的内容

天文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而显得神秘而陌生,再加上其具有很强的空间性,学生学起来深感困难。然而,现在有些学校的天文类校本课程内容就是将天文学发展史及其一些科学家一一介绍,将宇宙中的天体从星云、到行星再到星际物质一一盘点,几乎是大学里《地球概论》教材的翻版,内容抽象、枯燥、艰涩,这不仅不符合中学生学习天文类校本课程的实际能力,也不能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要。中学生对天文类课程的向往是学了以后能用高深的天文学知识解释天体的来龙去脉;能用天象观测的一些基本方法与技能观测多种天体;更渴望能观测哈雷彗星、月掩金星、九星连珠、月全食、日全食等罕见天象。因此,天文类校本课程开设一定要符合学生的需求。

3.采用符合课程特性的教学方式

作为校本课程的天文类课程,如果采用与基础型课程中的天文内容一样采用讲授方法教学,是不符合校本课程特性的。天文类校本课程应该弥补国家课程开设的不足,充分运用学校的观测设备,或野外观测机会,让学生在实际观测、观察中学习。

4.需要教师良好的素养

天文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地理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要求地理教师要有精深的天文学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娴熟的天象观测技能,知道建怎样的天象馆,配备怎样的观测设备,并有组织、指导学生野外天象观测能力,如去哪里观测,选哪个位置观测等;其次,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尤其是野外观测时会细心关心学生,等候观测天象出现时要有耐心,在恶劣的观测条件下要有毅力,面对观测的失败要有承受力等等。可见,天文类校本课程的开发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视野,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与能力,也在考验教师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