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以上海市18个区县中小学35周岁以下的青年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的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比较合理。对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职业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喜欢体育教师职业的青年体育教师占94.11%,不太喜欢的仅占0.98%。可见,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乐业的态度令人欣慰,有利于激发青年体育教师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徐燕平 王立新 陈 峰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的专业现状、需求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旨在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中小学 青年体育教师 专业发展

前言

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师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拥有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年轻有活力,但由于正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起步阶段,面临着教学、科研、训练、职称晋升及家庭生活等一系列问题与困惑。因此,关注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了解他们的需求,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上海市教育人事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以促进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确保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结构的合理性与稳定性,显得十分必要。

本研究以上海市18个区县中小学35周岁以下的青年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10份,有效问卷为102份。其中中学二级(小一)教师60人;中学一级(小高)教师27人;中学高级教师8人;见习教师7人。样本的职称结构与总体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研究结果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研究

1.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从构词方式上可以有两种理解,即“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与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前者意指体育教师职业通过外在的专业提升(如制定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实行专业资格审定、成立专业培训机构和组织、执行专业操守、提高社会地位等)真正成为“专业”的过程;后者则强调体育教师个体通过内在的专业素质的提高由职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过程。这两种发展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构成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基本外延。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内涵应包括:

img7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应包括:

img8

本研究在访谈和调研的基础上,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进行了理论假设,并依此进行了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的实证对比,发现与本研究的理论假设基本符合,从而确立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结构和外延范围。

在“哪些方面最能体现体育教师的专业性”的调查中,能力、技术、知识、理念成为选择频度最高的四项内容,分别为51.6%、50.8%、39.4%、24.8%。在“最需要形成的体育教育专业理念”的调查中,专业态度、专业发展、专业道德、专业认识成为选择频度最高的四项内容,分别为35.7%、32.2%、27.4%、27.3%。在“最需要补充的体育教育专业知识”的调查中,体育实践知识、体育学科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体育与健康知识分列选择频度最高的前四位,依次为:51.9%、36.2%、27.4%、18.3%。在“最需要强化的体育教育专业能力”的调查中,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能力、讲解示范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组织体育活动能力分列选择频度最高的前六位,依次为:40.5%、38.9%、34.9%、22.0%、21.6%、11.4%。

我们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由“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与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两部分内容组成的一个整体的概念。

2.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

(1)求知欲强烈。

上海青年体育教师具备强烈的求知欲,基本上能自觉、主动、积极地去研究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继续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积累经验,这将是推动体育教师专业化工作的原动力。

(2)基本结构合理。

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的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比较合理。调查显示,毕业于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青年体育教师占81.37%,其次是社会体育专业占7.84%,运动训练占4.91%,民族传统体育和其他分别占2.94%。

(3)对政策法规的关注度高。

上海市学校体育的发展迈出的每一步都与国家各个时期出台的学校体育法规政策的引导有直接关系。从座谈会及面访中,我们随机抽取40名青年体育教师,让他们写出他们了解的学校体育政策法规的主要名称及主要内容,65%体育教师能写出5个以上的政策法规,25%青年体育教师能写出3个以上,10%青年体育教师只能写出1个。但总体看上海市青年教师对学校体育政策法规的关注度还是很高的。

(4)专业发展目标不够清晰。

目前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问题之一是专业发展目标模糊、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因而影响了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上海青年体育教师由于目标不明确,对于个人的发展中定位、确定实现专业发展的路径都造成不利的影响。

(5)缺乏专门的教学创新能力。

度过了生存适应期,获得了领导、学生和同行的认可,完成了从体育系的学生向体育教师的转型,大多数青年体育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教学经验,教学工作日益完善,同时会自觉统整并巩固在前一时期所获的经验和技巧,这一阶段是其专业成长的关键时期。但是这段时期青年教师却出现教学创新能力差,主要反映在只会跟着教材上课,而不会有效地“开发创新”教材。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备课,但就“落实新课改”思想在教法等方面的创新就很缺乏。这是今后青年教师培训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

1.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

具有专业发展自主意识的体育教师,其对教师职业表现出较强的认同感,会认真思考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及其方向,会制定出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的方式,并自觉地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进行驾驭。

(1)职业态度(职业认同感强)。

对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职业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喜欢体育教师职业的青年体育教师占94.11%,不太喜欢的仅占0.98%。可见,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乐业的态度令人欣慰,有利于激发青年体育教师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统计结果表明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动因是多重性的,其中青年体育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进修的首要动因是:为更好地支持学生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技能(74.51%),这说明“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深入青年体育教师思想,体现于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动因;完成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任务(17.65%)位于末位,说明教育行政压力下主导的教师专业“被”发展现状得到改观。

青年体育教师发展动力的主要来源排名在前三位,且超过50%的是:“从现实中发现,只有通过专业的发展才能为个人的晋升提供台阶;崇高的使命感和深厚的专业情感;实现教育人生的价值。”后四位低于50%的是:“课改的要求带来的职业压力;学校领导的不断关心、促进和示范;家人、朋友的期望;其他。”前三项内容表明青年体育教师发展的主要动力源自于自身内在的价值需求,后四项外部环境压力是其专业发展的次要动力。

(3)专业发展理想(职业理想)。

“您自己是否思考并制定过自己的阶段性专业发展规划?”的调查结果显示,“从未思考并制定过自己的阶段性专业发展规划”的调查人数为零,能“经常思考,有自己的发展规划”的占65.69%。关于“今后5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调查显示,34.31%的教师希望成为受学生喜欢的教师,28.43%的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是骨干教师,19.61%的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是高级教师,9.8%的教师希望成为学科带头人,5.88%的教师希望成为名师,1.96的教师希望成为名教练。

整体而言,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正逐渐形成,对教师职业表现出较强的认同感;专业发展动力以内驱力为主;其价值取向开始关注教育中的人: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发展;会认真地思考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但青年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离散度较大,缺乏明确性。

2.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1)教学技能。

统计结果表明,①青年体育教师对运动技能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对理论知识的关注,这说明,传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运动技能价值取向尚未改变,与当前广泛(41.18%)青年体育教师存在“只会‘教’技术技能,不会‘科学运用’教材教法”的现象一致,体育教师应该是教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教师,体育教学活动应该是“科学运用”教材教法,以“运动技能”为载体培养人、教育人的过程,这些都要求体育教师不仅需要熟练的运动技能,更应具有育人的理论修养,实现对体育教师专业“运动技能取向”的超越;②大部分青年体育教师能熟练掌握某类运动项目或达到“一专多能”的状态,可见本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运动技能水平能够满足本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需求。教学能力方面,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每次能认真备课的占48.04%,每次能较认真备课的占50.98%,经常不备课直接上课的教师仅占0.98%。从调查结果看,99.02%的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是积极的,只有少数教师教学态度存在问题,其不备课的主要原因是“觉得教学内容相对固定,用电子版本备好课后就不需要每次上课再备课,只要打开电子版本看一下即可。”这些教师没有意识到,教材内容是不变的,但是教学个体(学生)是会改变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2)科研能力。

从科研成果发表和获奖的人数与数量看,半数以上的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投身体育科研,但结合青年体育教师对科研能力“强少弱多”的自评情况和科研成果的质量分析,青年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只有1位体育教师提出了“教学研究与教学现实之间的矛盾”的困惑,但却反映了真实,从下文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统计结果看,仅有7.84%的青年体育教师通过写教科研论文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这说明广大的青年体育教师没有很好地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两者呈现出“两张皮”的现象。

3.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及主要内容

(1)外部作用机制。

从促进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贡献率看,参加教研活动(85.29%),向老教师学习、交流(68.63%),名师指点(49.02%),阅览专业的书刊(43.14%)等是青年体育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主要途径。网络自学(25.49%),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21.57%),撰写教科研论文(7.84%)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贡献较小,尤其是撰写科研论文。

(2)内部作用机制。

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作用机制有阅览专业书刊、网络自学、撰写教科研论文,另外从青年体育教师课后反思的调查情况看,在每次体育课后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有50%,偶尔反思的教师也占50%,没有教师在课后不作反思,教学反思也正成为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且表现出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比较上述内、外作用机制对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贡献率,可以发现外部作用机制的贡献率最大,如参加教研活动、向老教师学习、名师指点;内部作用机制的贡献率位于次要位置,如阅览专业书刊、网络自学、撰写教科研论文、教学反思等。这说明,本市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呈现“外为主、内为辅”的特征。

4.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制约自身专业发展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和学校还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占46.08%,学校对体育教师不很重视占36.27%,业务培训跟不上占35.29%,学校分配方案不公平占24.51%,体育教师间缺乏合作交流的氛围占19.61%等客观因素,成为制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因素。选择由于教师个人原因,缺乏动力制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因素占32.35%。

青年体育教师工作压力体现在周课时量、班级人数、担任的行政职务等方面,体育教师工作量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2)主观因素。

调查显示,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尚可,仅37.84%的调查者认为缺乏主动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意识,与上文中有65.69%青年教师能“经常思考,有自己的发展规划”的职业理想调查结果一致;他们自身面临的主要困难(87.25%)是缺乏专业自主探究的研究能力和行为,缺乏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途径(65.69%),缺乏明确的自身专业发展目标(54.9%)。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较强,职业认同感高,专业发展动力以内驱力为主,其价值取向开始关注教育中的人,且自我认识较为全面,能初步依据专业发展需求制定发展规划,但群体专业发展目标不够明确。

2.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能熟练掌握某类运动项目或达到“一专多能”的状态,其运动技能水平能够满足本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需求,但青年体育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关注不够且较为缺乏,未能实现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运动技能取向”的超越。

3.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群体中半数以上具备了胜任体育教学工作的能力,且获得众多校级、区级、市级、国家级的教学比赛荣誉。但也有相当多的青年体育教师在教材处理、创新,课堂组织管理、教法等方面存在问题,与获得的诸多荣誉相比,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具备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的能力,但上好每一节“家常课”的能力有待提升。

4.多数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投身体育科研,科研成果数量喜人,但质量有待提高;广大青年体育教师没有很好地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从事科研工作的动机以参加各级、各类教师评优、教师聘任、职称评定为主,而不是立足课堂,从解决实际体育教学问题出发,开展源自课堂教学的原生态科研工作,让科研成为促进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让科研压力成为专业发展的动力。

5.当前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呈现“外为主、内为辅”的特征,但教研活动等外部作用机制提供的内容,尚存在与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不完全相适应,以及学校教研活动效能低等问题。

6.教师调查结果显示,客观因素是制约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和学校还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位于首位,其次是学校对体育教师不很重视和业务培训跟不上,而由于教师个人原因,缺乏动力,制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因素位于第五位。

青年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大体现在科研压力大、学生难于管理、专业能力不足、工作量大等,而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早在2008年《开展对本市中小学体育工作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督导工作情况专报》中已提出,但至今仍未解决。另外,学校还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还存在分配方案不公、对体育教师不重视的现象。

(二)建议

1.《实施意见》为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保驾护航”

《实施意见》以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境界、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总体目标,要求每位教师在五年内必须完成36学分,其中师德与素养课程12学分(含师德教育课程6学分)、知识与技能课程14学分、实践体验课程10学分。

2.科学合理制定体育教师工作量,为青年体育教师提供时间保障

青年体育教师更希望“15.希望有关部门就‘上海市学生健康工程实施方案’中的体育教师工作量问题,做出一些实施细则以利于基层单位操作”,希望“7.希望学校领导能加大力度支持我们体育教师的工作和生活”,“35.减少每周课时量,多余时间可以用来学习和进修”,“88.公平待遇,人格尊重;考核、评选等给予一定名额。”

3.构建基于青年体育教师发展需求的教研培训模式

鉴于各级教研活动所提供的培训内容存在与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不完全对称的现象,完善外部作用机制是确保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建议构建基于青年体育教师发展需求的教研培训模式。

首先,教研培训内容的选择应结合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在培训的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第二,依据青年体育教师需求,分析、构建教研培训内容。第三,教研培训方式的选择应科学、合理,应符合成人的学习特点。最后,重视教研培训机构的建设。提高青年体育教师教研培训的质量,其关键之一就在于主持培训的教研培训机构。

4.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青年体育教师教研培训落实机制

完善、落实校本研修就是要加强以体育教研组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专业团队建设,实行“青蓝工程”,将青年体育教师的发展情况作为考察老教师、优秀教师的重要指标,以教育教学实践需求为导向,运用课堂教学观察法,记录青年体育教师每一节课,在反思、诊断、改进中提升青年体育教师“家常课”的教学能力,避免“举一课成名”现象的发生;在教研组团队协作下,掌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学习指导等教学实践知识,并逐步掌握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教科研实践知识。

5.教学反思——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学与科研矛盾的“调和剂”

如何处理好科研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关系,让科研压力成为促进青年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这是青年体育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教学反思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利刃,它是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学与科研矛盾的“调和剂”。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不仅能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