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有法而无定法

教有法而无定法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04—2005学年第2学期,我参加了教务处组织的“首次开课培训”活动,获益颇多。同时,教育界也普遍认同“教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是告诉教师在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原则、方法的过程中,要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授课的“博弈论”课程知识,实际上均为相关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前文已经述及,“博弈论”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四学生。

教有法而无定法——参加“首次开课培训”心得

经济管理学院 侯合银

在2004—2005学年第2学期,我参加了教务处组织的“首次开课培训”活动,获益颇多。期间,聆听了叶善专教授和单炳梓教授等教学名师的真知灼见[1、2],认真学习《教学艺术》、《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规范》等教材、文件[3、4]。叶善专教授和诸关炯教授这两位教学名师还亲赴我的课堂,针对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精彩点评。通过参与这个活动,我找到了教育教学上的参照系,自觉地与这些教学名师的教诲、要求相比较,以逐步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2004—2005学年第2学期,我担任141011班和141012班的“博弈论课程。从课程地位上来看,“博弈论”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该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它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授课对象来看,141011班和141012班的学生已经是大四学生,面临着参加招聘活动和完成学业要求这两方面的权衡问题。在各位教学名师的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该课程的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是师生间为着一定的目标、运用各种信息载体和工具,进行信息处理、传输、整理和再现的工作方法,主要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包括选择、整理信息,选择载体和工具传输信息与控制信息传递等)和学生学的方法(包括有选择地接受信息、加工整理以及存储、再现信息等)[5]。同时,教育界也普遍认同“教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是告诉教师在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原则、方法的过程中,要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开课培训活动,我对此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的信息传递需要师生共同控制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教学、研究和应用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是现代经济学最新发展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特点,而“博弈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向学生传递这个信息。在向学生传递这个信息时,我发现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均对教学过程起着制约作用,每当自己感觉和学生比较和谐一致时,最优的传递效果才能实现。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境,我经常回忆求学这么多年所遇老师的教学方法,并加以比较。我发现很多老师采取比较传统的教学式,就是将“教学方法”等同于“教的方法”,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学,不能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忽视信息传递的双边性。根据我的观察,这些作为信息“受体”的大四学生,自主性相当强,对于我提供的各种信息,他们不会全盘接受,而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提出疑问、思考,甚至排斥、否定。

针对上述情况,我通过大量案例和多媒体实物形象,激发学生达到最佳的感受状态,具备较高的处理信息的能量,并能最终引导他们独立地去获取各种信息。我一直认为,如果大学生在毕业时还不会自主能动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获取、选择各种信息的话,那么高等学校的教学就是失败的。我布置的一些作业,是没有确定答案的,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完成。

二、调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教学中的比重

前文已经述及,“博弈论”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四学生,他们的学习独立性相当强,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改变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二者在教学法中的比重。比如,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的处理方法是引入完美贝叶斯均衡方法。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处理首先是引入海萨尼转换,然后再利用完美贝叶斯均衡的方法进行分析。我认为,学生在学习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时已经掌握了完美贝叶斯均衡的分析方法,所以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部分,我在引入海萨尼转换之后,就让学生独立利用完美贝叶斯均衡分析方法分析剩余的问题。根据我的记忆,遇到这类问题,我的某些老师会详细介绍完美贝叶斯均衡分析方法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的应用。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

我认为,传统的“教师中心”、“课本中心”的课堂讲授模式肯定不能适应现在的学生需求。在任何条件下,我自己的教总是积极配合学生的学,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根据教学的内容,我改变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比重,力争由教“书”向教“学”转化。

三、在教学中,注重向学生灌输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之一,是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标志。科学研究是人类在实践中用探索的观点和客观的方法观察未知事物,并通过理论思维正确反映其本质规律,验证、发展有关知识的认知、实践活动[5]。作为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这二者是不可偏废的。根据我的教学经历,我认为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研究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与研究是两种不同的人类认识方式。学生通过老师的教展开的认识活动,实际上是对人类已知领域由不知到知、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认识发展过程。学生的这种认识过程与纯粹意义上的研究的区别仅在于认识的客观对象不同,两者任务不同。但是,这两种认识过程又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我授课的“博弈论”课程知识,实际上均为相关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成果、知识是全新的。他们如果能够独立的思考这些知识,也是一种创新过程。所以,我在课堂上特别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引入大量的研究方法,争取把自己的教学变为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

通过引入研究方法,我发现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学生也不以仅仅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为满足,而是努力思考,学习相关的研究思路。

四、在教学中,注重关注学生的心理行为

前文已经述及,“博弈论”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四学生。对这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选择职业是人生路上的一次重要抉择。他们的择业是一个选择和被选择的过程。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面对选择与被选择,他们常常会出现种种惶惑和不安,轻则影响择业的成功,严重时甚至会干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影响身心健康。在“博弈论”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我也对此深有感触。

通过和这些学生接触,我发现他们在择业中的矛盾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二是所学专业与未来工作的矛盾;三是择业与继续求学的矛盾。可能是由于他们具有这些矛盾心理,我发现同学们普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误区,比如对现状不满意,引起心理失衡;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个人发展等。基于这些观察,我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加入励志的成分。我的做法是利用励志理论,与授课内容紧密结合,给他们以激励。比如,在讲授拍卖理论时,首先根据博弈论的知识分析了拍卖中的博弈行为,并把这个过程与学生的择业联系起来。我把学生的择业,看作为一种拍卖行为,利用刚刚分析出的结论来指导他们的择业,激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独立性和不怕挫折。

总之,通过首次开课培训,我对“教有法而无定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教育劳动这种特殊的劳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发现,教育劳动是一种特殊的脑力劳动,对创新性有着特殊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自己在教学上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单炳梓.东南大学青年教师培训系列讲座[R].南京:东南大学教务处,2003

[2] 叶善专.上好一堂课——教学思想、内容、方法和教学艺术的和谐结合[R].南京:东南大学教务处,2004

[3] 东南大学教务处.教学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4] 东南大学教务处.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规范[R].南京:东南大学,2001

[5] 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