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方菩萨有法舫

东方菩萨有法舫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如今,作为这一带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最红火的庙会,台头邳彤祭典已经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22年,法舫进入武昌佛学院,就学于我国著名佛学家太虚大师。之后,法舫得到一个看护经书文献的机会。法舫担任世界佛学苑筹备处的书记,并在柏林教理院任教职兼任监学。法舫法师以弘扬佛教救世救国精神为己任,慷慨指责帝国主义侵略是战争的祸首,呼吁国民奋起抗日。







盛大庙会,台头古村为何供奉药王邳彤?弘扬佛法,哪位高僧有当代玄奘之名?入世修行,他如何呼吁国民与日寇抗争?


台头村,是我国一位著名的大德高僧——井陉和尚法舫法师的故里。中国玄奘文化研究会会长黄心川先生曾亲笔题写过一句话:“古有玄奘,近有法舫。”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先生还专门为法舫圆寂六十周年题词。这位法舫法师为什么能与著名的唐代西天取经的玄奘相提并论呢?就让我们走进法舫故里——井陉县南峪镇的台头村,一起探寻这位布道者的足迹。

台头村位于河北山西的接壤处,相传是明代移民创建的古村落,迄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但在龙头寺,我们发现了一块宋神宗元年的重修碑,由此可以推断,台头村的历史或许有近千年了。


“此地,必是我主抬头之佳地”


台头村原来的村名叫庄平,因四面环山,腹中平阔,土地肥沃,人兴田丰而得名。村民相传,后来改名台头的原因跟刘秀和他的大将邳彤有关。

民间相传,当年刘秀逃避王莽追杀时,带着邳彤等人来到了庄平村,这里的景象让刘秀眼前一亮,四周青山环抱,形似宝盆仙境,村中三座峦峰异常神奇灵秀,刘秀大赞:“此山奇哉,妙哉!”邳彤答道:“这就是我们寻求的月牙、黄龙、神潭三秀山,我主现在立身之处乃山脉之龙头,龙体居龙头,人山名同秀,天地兼容,人杰地灵,天意吉兆啊!此地,必是我主抬头之佳地。”刘秀听了十分高兴,当即决定在这里安营扎寨,谋划兴邦定国方略,后来果真平定叛乱当上了皇帝。

此后,庄平就改成了抬头村,后来逐步演变成现在的台头村。


台头村邳彤庙邳彤塑像


邳彤当时居住过的山洞被村里人称为邳将洞,后人为了纪念他,还在那里为他建寺庙塑神像,现在的邳神庙距今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了。

邳彤,字君伟,是东汉名将、刘秀的开国功臣,初封武义侯,后改封灵寿侯。他文武双全,为东汉王朝的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精通医理,倡导扶植民间医药事业。相传他在井陉县的台头村居住期间,无偿医治百姓,做过很多好事。到宋徽宗时,皇帝生了一场重病,许多御医都治不好。一天夜晚,宋徽宗做了一个梦,梦见邳彤来到他床前,给他诊脉,让他服用白虎汤和人参,结果宋徽宗照着梦里邳彤的药方服药,竟然痊愈了,于是他昭告天下,追封邳彤为“药王菩萨”。因此,在许多地方,都建有邳将爷庙。其中传统药都安国的药王庙,供奉的也是邳彤。这个宋徽宗梦见邳将爷的传说也在各地流传。

渐渐地抬头村的邳彤庙成了人们祈福、祈祷健康的神庙,香火绵绵,形成了地域性盛大庙会。


台头祭典成“非遗”


台头村的邳彤庙庙会,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开始,会期六天,邻近方圆百里的村民前来参会。庙会的踩街活动隆重而热烈,两千多人的文艺队边走边舞,浩浩荡荡。炮声、歌声、吹奏声欢天喜地,人流、物流如潮流般热闹非凡。人们以此来祈求消灾、祛病,吉祥平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渴望和谐稳定、百业兴旺、国强民富。街道两旁摆满了地摊,商品繁多,琳琅满目,市场异常活跃,一派和谐欢乐繁荣景象。现如今,作为这一带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最红火的庙会,台头邳彤祭典已经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邳彤塑像

⊙ 邳彤庙会


法舫法师传奇


台头村的庙会,着实热闹。但真正让台头村名扬海内外的,却是节目开头时提到的那位出生在台头村的高僧法舫法师。

清光绪二十九年也就是1903年的一天,伴着正太铁路修筑的敲击声,在台头村王家破败的宅子里,一个小生命降生了,这个孩子叫王智。从他来到人世,不幸便接踵而至。先是父亲病逝,接着母亲因悲伤过度而亡。他和四个哥哥,都尚未成年。后来这位不幸的少年,跟随伯父逃难到了北京,进入义学读书,之后回到故乡,在天长镇初级中学读书。他勤奋好学,成绩优良。1921年,这位十八岁的少年,剃度出家,来到了北京法源寺。谁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位来自台头村的小和尚,日后会成为到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传播中国佛教的大德高僧——法舫法师。

1922年,法舫进入武昌佛学院,就学于我国著名佛学家太虚大师。法舫在佛学院两年,为学精进,深得太虚大师赏识。之后,法舫得到一个看护经书文献的机会。在此期间,他潜心自修,专攻唯识学与俱舍学,数年之间,学力大进。

1930年夏,太虚大师在北京柏林寺设立柏林教理院,让法舫把武昌的“世界佛学苑筹备处”及“锡兰留学团”迁到北京柏林寺。法舫担任世界佛学苑筹备处的书记,并在柏林教理院任教职兼任监学。他在教理院开讲佛学和中国儒学的关系,深受学生欢迎。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北,华北形势日益紧张,法舫又奉太虚大师之命,于1932年底把世界佛学苑迁回武昌,在武昌佛学院内成立“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法舫任图书馆主任。在这里,法舫法师建成了中国藏书最多的佛学图书馆,主办了《海潮音》杂志。

法舫是一位智慧、爱国的佛教大德。在世界佛学苑图书馆,他先后做了《实现东方文化》《佛教救世与救国》《复兴中国佛教史的印证》等讲座,表现出睿智的修养和强烈的爱国正义之情。他对中国佛教的宗旨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一改封建时代佛教消极出世的遗风,提出了“六个第一”的积极出世主张:

生活第一,生死第二;认识第一,信仰第二;为人第一,为己第二;

在家第一,出家第二;入世第一,出世第二;僧团第一,寺院第二。

他把佛教与人生、与社会、与国家民族结合起来,表现出一位爱国高僧大师的胸襟和视界。

他在《实现东方文化》演讲中有一段经典的讲话,值得中华民族永远铭记。


我国自五四运动之后,一般学者趋向于西洋的舶来品,无论什么政治学书主义、宗教、军事,都是西洋的好,说中国的是老朽枯燥,应该废除,这种是错误的。我并不是反对接受西洋文化的人,我的意思是“借人之长,补我之短”,不能将本国四五千年的文化一概抛弃,若是将中国的文明废除,那么请问那什么东方文化发扬到西洋去呢?我想文化的消沉灭亡,对民族的生存,比任何损失都可怕!

真正足以代表东方文化,唯儒佛堪当之。佛教以慈悲救世普度众生为本怀。……儒家以五常八德、仁政王道为主旨,足以补救西洋的文化。

⊙ 法舫法师

⊙ 海潮音杂志封面


这是一位哲人的警示,这是一位智者的呼号。

在主持图书馆的同时,他接手编辑《海潮音》月刊,主编了第十三卷全卷。以后又两度接任主编。法舫在武昌组编《海潮音》期间,每月都给家里写信并邮寄杂志,鼓励王氏后裔要学习增智、爱国为民。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武汉成为军事要冲。法舫法师以弘扬佛教救世救国精神为己任,慷慨指责帝国主义侵略是战争的祸首,呼吁国民奋起抗日。法舫法师在《海潮音》杂志上,先后撰写了《僧尼应否服国民兵役》《为日本侵华告全世界佛教同志》《日寇是怎样摧残中国僧尼的》《日寇南进对佛教国之阴谋》《佛教的新运动与今后世界和平》等一系列抗日文章,深刻揭露日本侵略真面目,呼吁僧尼作为国民,应该服兵役,抗击侵略者。针对日本帝国主义对南洋各国的觊觎,法舫呼吁“起来吧,南洋佛家国的人民”,呼唤正义战胜邪恶。他在《佛教救世与救国》演讲中指出:“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战争?究竟谁是祸首?日本侵略中国,硬说是为了东亚和平。……真正的和平,要建筑在人类自由平等上。”

1938年,法舫应太虚大师之召,到重庆汉藏教理学院任职教务主任,深受学院学生的欢迎。两年后,太虚大师率领佛教代表团访问印度、锡兰各东南亚佛教国家,法舫法师随行。太虚法师感于对东南亚佛教国家有进一步联络的必要,并许下宏愿创办中国佛教大学。归国后,派法舫赴东南亚各国传教。法航途经缅甸,到达印度。法舫法师在为他举行的欢迎会上,发表了《中印文化与东南亚洲之关系》的精彩演讲,旗帜鲜明地反对日本以文化为幌子“建立东亚共荣圈”的阴谋。

当他在海外听到武昌佛学院被日伪军毁坏的消息后,甚为伤感,写下了《闻武昌佛学院被毁感句》诗一首:“昔日栖迟处,菩提古道场,大师成法白,长者布金黄。鹿苑林多茂,潮音草带香,遗经三万卷,都付寇残殇。”从此,法舫踏上了一条在海外传播中国佛教的道路。

法舫法师在印度,进入著名的泰戈尔国际大学中国学院,从事梵文、巴利文及英文研究。后来到了斯里兰卡智严佛学院,建立中国佛教界对外联络的基地。不久应泰戈尔和著名学者谭平(字云山)的邀请,回到印度的中国学院,获得了印度宗教和政界的好评。圣雄甘地曾经亲切会见法舫,从宗教精神到治国民生,法舫与甘地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不久,甘地遇刺身亡,法舫发表了沉痛的悼念文章,他盛赞甘地是“精神贤哲,是释迦牟尼再世”。

之后,法舫回到锡兰,就是今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和智严佛学院。刻苦修学,进步颇速,短短三年,他已经成为精通英语、巴利文和斯里兰卡语等多种语言的奇人。1947年他在锡兰惊悉太虚大师在上海圆寂,悲痛不已。太虚大师的弟子和护法居士们开会讨论,一致认为唯有法舫法师是太虚大师理想的继承人。大家联名敦促,希望他早日返国。1948年秋法舫赶到武昌接任武昌佛学院院长,并在院内为太虚大师营建舍利塔。

法舫法师接任武昌佛学院院长,本想有一番作为,但由于国民党加紧内战,学院受到影响。1949年底,法舫应邀到香港,受佛门善信之请,开坛讲经,弘扬东方文化。当年法舫讲经时,现年九十三岁的香港妙法佛学会会长慧莹法师是到场聆听的一位年轻知识女性,她认真记录法舫讲经的每一句话,每天都把听经笔记整理出来,次日听经时请法舫校阅,然后刊印。此后这位年轻女性组织成立了香港妙法佛学会,一直传承至今,由此足见法舫法师的影响力。

⊙ 海外社会各界悼念法舫法师

⊙ 追悼法舫大师歌

1950年,法舫应海外佛教文化教育界的邀请,到新加坡讲经。之后法舫应聘锡兰国立大学,担任中国佛教文学及大乘佛学教授,成为这所著名大学的第一位中国教授。他以流利的英语讲授大乘教理,深受欢迎。1951年10月,法舫在智严佛学院出行途中,突发脑溢血逝世,世寿四十八岁。法舫圆寂后,中国佛教协会挽联为:大法南流声教长遗狮子国,只身西去音容宛在妙高峰。锡兰佛教界和华侨华人,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法师曾经主持多年的佛学杂志《海潮音》,以及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佛教界都为之出版纪念专号。

一千三百年前,大唐高僧玄奘法师,只身赴西天,从古印度带回了大量佛教经典,开启了佛教东传之路。一千三百年后,这位出生于台头村的法舫法师两度出国传教,用智慧和学问把中国大乘佛教传回到印度、斯里兰卡等南亚、东南亚的很多国家,为中印、中锡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在佛教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此才让人有了古有玄奘、今有法舫的感叹。

法舫法师在印度、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传播中国佛教文化的功业,石家庄井陉人民非常珍视。学者梁建楼是解放后第一部井陉县志的主编,后任井陉县政协主席、统战部长。退休后一直研究法舫生平,成为当今在海内外很有声望的研究法舫的资深学者。他编辑出版了一套《法舫文集》,囊括了法舫法师的演讲稿、讲经讲稿、诗词、时论、问答、书信各类著述,还收集了法舫法师主办的佛教文化刊物和纪念法舫圆寂的文集。梁建楼的学术研究,揭示了法舫坎坷的一生,探究了他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历史贡献。不仅如此,目前梁建楼还发宏愿,准备在法舫的故乡,创建法舫文化园。

这正是:

井陉台头一古村,邳彤庙会底蕴深。

法舫弘法赴南亚,贤哲文集万世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