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规格调研报告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规格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次调查的省份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较多的4个省(市),分别为陕西、宁夏、广东、上海。由此可见,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目前仍能胜任管理工作岗位的要求。根据这一趋势,在进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时应逐步加大第三产业类课程的比重,减小工业类课程的比重。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规格调研报告

赵居礼

为了深化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深入研究本世纪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笔者近期用了数月的时间,对多家企业以及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已毕业学生分别进行了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向企业和已毕业学生分别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发到企业的问卷共回收112份,回收率为55.6%,发给已毕业学生的问卷共回收124份,回收率为62%。通过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企业以及毕业生对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体系及实践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认真听取了用人单位以及已毕业学生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建议,一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出了不少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及建议。这些意见及建议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调研结果所反映的信息必将对高职各专业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从236份回收的调查表来看,有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1.国有企业在解决学生就业方面的能力在不断下降

国有企业为122家,非国有企业为114家。(其中民营企业为89家,股份制企业为16,三资企业为9家。)本次调查的省份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较多的4个省(市),分别为陕西、宁夏、广东、上海。由这次调查可以明显看出在沿海和内地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在比重上有着明显的区别,陕西和宁夏国有企业比重较大,而广东和上海这一比重则明显较小。从被调查对象的毕业时间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重在显著下降,在东南沿海以及内地的非国有经济单位中就业的比重则在显著上升。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也应有相应的改变。

2.管理类专业学生在非机械行业就业的比重在不断扩大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被调查企业的行业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特征。由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传统上属于机械行业。因此,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学生在这一行业就业较多,达62%左右。但从管理类毕业生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则呈现出明显的向其他行业转移的趋势,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械行业容纳学生就业的能力在不断下降。最近一期毕业生在机械行业就业的比重仅为37%。这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机械行业的学校,在开设社会科学专业的问题上,在课程设置上,要不要继续保留大量的类似于机械制图的工程技术类课程?我们到底应该继续坚持还是放弃行业特色?对此问题,我们认为,作为高职院校应当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被调查企业中层管理队伍学历以大专层次为主

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到,被调查对象“中层管理队伍”的学历结构为:本科为19%,专科为57%,中专或中专以下为24%。由此可见,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目前仍能胜任管理工作岗位的要求。但从本次调查中,通过与企业的交流,我们感到一个趋势也不容忽视,即管理人员学历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尤其是近两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人才交流会上专科学生有供过于求的趋势。在20世纪末期,很大一部分中专毕业生在从事管理工作,而现在这一比例则显著下降,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如果学校和毕业生都忽视继续教育的问题,那么,这些毕业生有可能要从管理岗位上被淘汰。由此可见,本着为学生负责的原则,应该重视学生的继续教育问题,并把这个问题考虑到专业设置中去。具体地说,就是专业设置一定要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在未来接受继续教育的知识平台。这个知识平台主要是由英语、数学等基础课以及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构成。有了这个知识平台,即使学生毕业后需要深造,比如参加自学考试等,都会变得相对容易。

4.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学生从事的工作岗位有多元化的趋势

另外,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到,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现从事的工作岗位有多元化的趋势。从事一线生产工作、行政管理工作、营销工作、财务工作以及其他工作的比例分别为8%、26%、32%、18%、16%。由该结果可以看出,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设计的课程、实训应在面上宽一些。尤其是传统上工科学校工商管理专业“重工轻商”的思路应被抛弃。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国尽管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建国后我国长期推行的工业化战略,我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已相当于人均GNP4 000美元国家的水平,重工业甚至更高,而第三产业的水平却仅相当于人均GNP800美元国家的水平。近几年来,我国非制造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也就是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尤其是传统工业,吸纳的劳动力数量将越来越少,第三产业企业将取而代之,我们的毕业生就业也势必受到这一规律的影响。根据这一趋势,在进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时应逐步加大第三产业类课程的比重,减小工业类课程的比重。

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品质最为看重,能力次之,学历再次

用人单位在毕业生的品质、能力、学历中最看重学生的品质。从调查结果来看,该比重达76%,能力占17%,学历仅占7%。以近两年招收毕业生较多的人本集团为例,人本集团认为,对于员工而言,超前观念和品质是第一,态度和勤奋是第二,能力和水平是第三。人本集团代表了众多用人单位的观点,用人单位最欢迎德才兼备的人才,并认为学校应加大学生品质的培养力度。当然,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也很重视,并且认为管理类专业学生比较欠缺的是实践能力,不仅如此,用人单位普遍希望学生具有动手能力,对于只会说、不会做的学生则不感兴趣。由此可见,有必要继续加强学生品质、能力方面的培养。我们认为,学生的能力培养相对于品质培养简单一些,学生品质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学生品质的形成主要受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个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且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相对更大。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学校在培养学生品质方面的作用可能更多地在于“纠错”。也就是,改掉学生的坏毛病,使学生养成好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养成教育对性格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尽管如此,学校对于品质方面存在缺陷的学生的“纠错”义务是责无旁贷的。在教学设计中,应当突出对于学生品质培养的课程(如职业道德)、实习实践环节(如公益劳动、军训等)。更重要的是,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倦地对学生言传身教。

6.用人单位对“复合型”毕业生更欢迎

从本次调查来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计算机、英语水平要求一般,但是,用人单位不欢迎计算机、英语水平差的学生。对计算机水平要求很高、较高、一般的用人单位比重分别为6%、62%、32%。对英语水平要求很高、较高、一般的用人单位比重分别为8%、19%、73%。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计算机、英语水平要求一般有其内在原因。因为对于一般员工而言,平时使用计算机和英语,尤其是英语的机会并不多,用人单位在对这类人才有需求时一般从专业学校引进。当然,用人单位最欢迎既懂专业、又精通英语和计算机的人才,但客观地讲,在短短的3年中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是很难的。但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又发现:即使在工作中不常用,单位又不欢迎不懂计算机、英语的毕业生。因为计算机、英语是两个基本工具,从员工素质以及人才储备的角度考虑,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必须掌握英语和计算机。也就是说,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既懂专业、又掌握英语和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认为,必须重视这两门课程的教育,因为21世纪不懂计算机就相当于文盲,英语水平差将难以适应我国加入WTO以后的人才市场要求。

二、调查结果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设计方案的几点启示

从我们所作的调查来看,它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案设计具有以下的启示:

(一)培养目标定位与职业能力要求

根据分析,我们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企业,从事工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经营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并具有全面素质(含优秀品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中、高等技术应用型管理人才。具体描述为:工业企业生产、营销、质量、劳动、企业统计工作及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商业企业业务管理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

根据这一培养目标,我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具有工商企业从事生产主管、营销主管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2)具有获取信息,进行经济活动分析、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的能力;

(3)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并获得管理人员所必备的等级证书;

(4)具有社会交往的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组织和公关能力;

(5)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一般外文资料的能力,能处理企业一般中英文调研报告、管理信息资料。

(二)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

根据调研,我们认为本专业毕业生应该掌握为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技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据此,我们提出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3大模块: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相关课程模块。

其中基础课程模块应包括以下课程:政治(必须含职业道德等课程)、英语、高等数学、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

专业课程模块应包括以下课程:管理学、现代商务、项目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连锁经营与管理技术、现代商场策划与投资分析。

相关课程模块应包括以下课程: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证券投资学、公关、电子商务等。由此构建工商管理专业所需的知识结构。

(三)实践教学

调查结果表明,实践能力是相对较弱又极其重要的方面,深化教学改革,需重点解决实践教学的问题。实践教学安排包括许多方面,有公益劳动、军训、认识实习、教学实习、模拟训练、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毕业生既要掌握专科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相应专业知识,又必须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现场操作技能,就业后“能尽快顶岗工作”。

高职工商类专业实践环节一般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其中校内实践又包括案例教学、教学实习和模拟训练。教学实习是为配合课程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安排的实习,有企业管理实习、生产实习等;模拟训练是由理论走向社会实践的一项中间演练,是沟通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一座桥梁和纽带,着重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主要有市场调查、计算机操作、公关策划、模拟证券市场等。

对于校内实习我们想特别强调的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向来是我国各个层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个弱项,即便是我国一些大学所办的MBA在这方面也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在这一点上,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必须取得突破,因为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方向决定了其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与实用技能。哈佛大学毕业生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巧妙地处理多种多样的情况,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受到了良好的基础训练。以哈佛商学院为例,这里的MBA必须学习800多个案例分析,这使他们接触了一个企业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哈佛大学大量的经典案例,详尽真实地反映了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方法,为工商界精英提供制定各种决策的工具和框架,培训和强化各级经理,尤其是高层经理的管理技能和技巧。而且哈佛大学在采用案例时,很注意案例的新颖性,这种教学方法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效果远胜过常规的理论教学。值得我国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借鉴。

据我们对我国部分高校所办的MBA中心的调查来看,案例教学法确实起到了传统理论教学法远远无法比拟的效果。以MBA《公司投融资》课程为例,其内容既可以讲马柯维茨、托宾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深奥而枯燥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也可以简单讲一些基本理论,而后以大量的实例来验证这些基本理论,并以这些实例来引导学生思考。显而易见,后者对于培养素质型人才更为有利。以“企业并购”这一章的内容为例,简单地从理论上来进行介绍,然后大量地以案例来证明什么样的并购才是有效率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分别是什么。这种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多建立不久,在案例教学上基本还比较薄弱。综合考虑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及我国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在这方面的缺陷,我们认为,应尽快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本着这样一个思路,我们在这次教学改革方案中重点突出了这一点。对每一门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都设计了案例教学部分。案例教学与基本理论教学比例平均设计为1∶1,当然,其比例应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而有所区分。

校内实践相对简单一些,可以通过建立模拟办公室、模拟公司、模拟证券市场的方式来实现,校内实践在学校的适量投入情况下较容易解决。校外实践则相对于校内实践要重要得多,专业实践、实训场所的开发也较难一些,在这一点上,各个学校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以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我们一方面通过各种关系(如校友关系、行业关系等)在国企中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利用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到民营企业中去可以协助企业解决管理上的许多问题的这个特点(如市场营销专业),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实训基地,并用科学的方法对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进行指导,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实习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一个“双赢”的目的。这样的日积月累,不仅学生实训基地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而且由于学生和企业彼此熟悉等原因,还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就业,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无论校内实践还是校外实践,都必须和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三者要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绝对不能出现相互游离的不良状况。

结上所述,工商管理专业可形成如图1的整体框架。

img19

图1 工商管理专业整体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