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统一

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统一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办高等院校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有机统一,对证施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抓手,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课程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的统一,有效实施对证施教,必须破除陈旧教育思想的障碍,尤其是如何正确评价考核、考试、考证等问题。在专业教学标准的总体要求下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核心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是一致的,只不过体现学历教育的知识系统性特点而已。在干中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

二、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统一

如今快餐文化流行,近视者居多,常以“我”为圆心,以目视距离为半径画圆,名之曰实用主义。于是不少人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渴望一夜暴富,一举成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民办高等学校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子们也以学习实用、有用、用得上的知识与技能为主,以便毕业时找个好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因势利导来教育学生,教学上要给学生物质抓手,使其树立学习的近期目标,伸手能摘到桃子,感到与时代同步,有物化的东西证明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收获的成就感。民办高等院校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有机统一,对证施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抓手,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现课程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的统一,有效实施对证施教,必须破除陈旧教育思想的障碍,尤其是如何正确评价考核、考试、考证等问题。目前,应试教育是批判的对象,是教育问题的集中体现,这是表面现象;实际情况是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是惯性的力量、高考的指挥棒抑或功利主义在作怪?不全然吧。笔者的理解,考核是必需的,考试与考证是促进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民办教育需要教考分离,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发展。考试、考证是提高学生素质,提高专业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应试教育的批判不能是绝对的,不能一味否定。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是对立的,应试教育不能成为教育体制、教育问题的替罪羊。考试是重要的和必要的,考证是考核的一种方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实施的主要抓手。

民办高等教育尤其是民办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必然要从知识本位转移到素质本位上来,素质以能力为核心,能力体现在技能上,技能的物化是证书。此证书既指职业资格证书,也指各种社会技能证书。所谓对证施教,就是在以能力核心素质本位思想指导下,对照职业资格证书和社会技能证书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组织实施教学。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这是对证施教最具权威性的解释。应把职业证书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与职业岗位资格认证体系相融合,实现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融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一致,全日制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生毕业与就业准入相结合,教育、培训、就业融为一体。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职业也在改变和更换,因时间地域而不同。但每个职业都有其基本的规范和要求,有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标准属于工作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所做的规范性要求,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

(一)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确定核心课程标准

民办院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在制订教学计划、大纲时应力求专业知识涵盖国家职业标准中相应职业等级的鉴定考核内容。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的对应关系,组织学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相近职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重点强化实际操作和职业能力的培训。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后,可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依据每个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标准,都应制定专业教学标准,无论是国家、地方制定,还是学校制定。在专业教学标准的总体要求下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核心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是一致的,只不过体现学历教育的知识系统性特点而已。再根据核心课程标准提出相应的一个或几个核心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其他专业基础课程要本着为该专业职业资格证书铺垫、打基础的原则开设,原则上开设以核心课程标准为中心、为之服务的基础课程。

(二)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考证需求,以培训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编写相应教材和大纲,甚至直接使用《职业技能鉴定教材》

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电子商务国家职业标准》,明确了电子商务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那么,高职电子商务的教学计划就必须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计划。教材可以根据电子商务的能力模块包括网站建立、网络营销、物流配送、网站管理等为主线进行编写。相关知识以辅助材料的形式进行编写。

(三)围绕与专业核心技能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整合课程模块,开设相关的课程,教学计划与考证计划结合,对证施教

在英国,整个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靠证书与考试制度而开展。该国于1986年斥资设立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f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NCVQ),专门负责制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及国家职业资格的认定。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强调在干中学。在干中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

我们民办职业教育要与社会上职业培训相结合,尤其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借鉴职业培训的教学方式,采用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学、做合一”教学路子。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故不成教,学也不成为学……所以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黄炎培先生也倡导做学主义,“一面做,一面学。从做中求学。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间,求得系统的知识。”“须深入这项职业环境”。对于没有走向工作岗位的在校学生而言,如何深入今后工作的职业环境,实现今后与企业与工作的无缝对接,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固然可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大力推进订单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但学生学习生涯有限,短暂的三年学习不能给人一种是企业廉价劳动力的感觉。应该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在生产性实训车间里系统地培训职业工种,这是“教学做”培养的有效方法。

(四)教考分离,以证代考

学校教学必须改变任课教师自己教、自己划范围、自己出题、自己监考、自己阅卷的个人自评行为。有效的方法应该是用劳动人事部门制定的职业标准水平来衡量人才培养的质量,达到中级水平,给予中级职业资格认证;达到高级水准,对其发放高级技能工种证书;掌握技师的理论和技能,赋予技师称号。这是社会统一评价方式,市场检验的手段,是企业认可的主要表现。

对于与专业核心课程相差甚远,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的公共基础课也要本着教考分离的原则,用社会考试的证书来替代结业考试。高等职业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结业考试完全可以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或省统一组织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或劳动部门组织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证书考试等方式来取代;大学英语课的结业考试可以用省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英语口语考试或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来取代;大学语文的结业也可以用汉语水平等级考试,或秘书等级证书考试来取代。大学体育执行国家的达标标准,没有证书考试的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数学以课题讲座进行开卷或闭卷考核。以证代考的好处是能执行统一标准,教考分离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有针对性,体现技能性和实用性。

(五)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融通

在学习要求上,黄炎培先生说“强迫是一种必要的手段”,是有一定道理的。许多学校把技能证书的获取列入必修学分,强调技能训练是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要求多证达标,多证换一证,全面推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制度,培养一专多能的技能性人才,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如有的学校规定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毕业资格的基本条件是如下技能证书达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证书、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中级操作员证书、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数控车床加工操作中级技能等级证书、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数控铣床加工操作中级技能等级证书、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数控加工中心加工操作中级技能等级证书、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制图员资格证书。

(六)学生毕业与就业准入制度结合

就业准入制度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对技术工种(职业)从业人员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和稳定就业。目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九十多个工种实行就业准入制度。要适应我国世界工厂状况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必须在更多工种中广泛开展就业准入制度。全面推广就业准入制度,切实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必须改变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毕业证书两分离的局面,改变毕业生就业与就业准入分离的局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课程教学与资格证书结合,资格证书与企业用人要求相结合。

总之,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制度是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模式和体制创新与改革的突破点。当然,要全面实施对证施教,让对证施教发挥真正效力,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改变劳动人事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扯皮现象,彻底改变多头考证、胡乱考证现象,进一步规范认证秩序,更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产教研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