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制度的概述

班级制度的概述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种是由学校和班级根据“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各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在校学习制度、作息制度、清洁卫生制度、考勤制度、爱护公物制度、课堂纪律规则等。一个完善的考勤制度是整个学校管理的基础。为了保证考勤制度的顺利实施,制定严格的考勤奖惩制度,是必要的措施,督促班级学生严格执行班级考勤制度,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

第一节 班级制度的概述

一个班级的管理离不开班级制度。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不管是否成文,一个班级必须有一个人人得以遵循的班级制度。

一、班级制度的内涵和外延

(一)班级制度的定义

班级制度是指由班级管理者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根据《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以及班级的奋斗目标,为保证班级正常的秩序而制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约束成员的准则

它主要包括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行为规范、卫生值勤、奖惩等内容,是班级学生的行动准则。建设一套相对稳定的、班级全体成员认同的行为规则,使学生明确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也知道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期望标准有哪些。他能够以此来行动,并且能够检验自己的行为。一份完善的班级制度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文本保证,尤其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甚是重要。另外,它对于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班级制度的种类

一般来讲,班级制度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制度型,即条文化的制度规范。这是班级制度的核心,也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班级制度。这是每个班级必不可少的部分,应该说只要有班级存在,就一定会有一个条文性的制度规范。在我国主要是由国家直接提出的行为规范,如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均系试行草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学生守则》等,这些规定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全国在校生都必须遵守的准则。另一种是由学校和班级根据“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各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在校学习制度、作息制度、清洁卫生制度、考勤制度、爱护公物制度、课堂纪律规则等。对学生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这两种规范都属于正式规范,是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守则、准则,由班级管理者或者是其成员监督执行。如果学生违背了这些规定,学校或者是班级管理者可以按照不同的情况给予批评和处分。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这部分主要是班级管理制度的文本性材料。它有可能是学校下发的管理条例,也可能是班级自主制定的班级规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班规。

二是习俗型,即非条文化的、群体约定形成的习俗、风气等,它是隐性的规定。它不以条文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且根据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这是大家共同的约定。这部分班级制度主要是一些墨守成规的规范,基于基本的道德准则,或者是基于小中学生行为守则、规范等学生所必须遵守的普适性的规范,一般不需要再特定指出。还有一种是班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是全体成员所认同的规定,它是一种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的规章制度,它不是明文规定,也不是被外力所强制的,比如说舆论、传统、习俗等。由此构成了一个具有独特的内容和形式的班级规章制度体系。这种规范虽然没有被正式用文字规定下来,但却能被每个人意识到,并自觉遵守。人们如果违反了这种规范,往往会受到舆论的指责,这就给人们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它主要存在于非正式群体[1]

三是口授型,这一类常规既不是成文的规范,也不是公认的习俗,而是由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反复强调的规定,这种规定是前面两种的补充,是情境性的规定。这种规定是即时性的,根据不同的教育情境,或者是教育活动,可能教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无须形成制度文本的一些规定。我们在本章所探讨的主要是制度型的班级规范。

(三)班级制度涉及的具体内容

班级制度是班级管理很重要的部分,一个班级的管理理念在它的班级制度中确定无疑地体现出来。制度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制度的制定不是班主任老师一人独自规定或者是刻板的学校管理制度的细化。班级制度是班级每个成员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首先,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它的班级制度一定是由学生民主、自主制定的,否则班级制度是不可能被学生认可的。即使学生受到惩罚,他们也不会心服口服。再者,要做到人人参与制度建设,人人遵守制度,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制度之上。最后,还需使制度人人皆知,并内化成行为准则,使班级由班主任事必躬亲式管理转变为同学们用制度进行自主管理。这样的制度才能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班级制度的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班级生活(班级成员之间的交往、班级良好生活环境的创设等)与班级的日常工作(班级成员的学习、班级秩序的维持等)。

班级生活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班费制、考勤制、卫生制等与班级成员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管理制度。

1.班费制度

班级均有班费,一个班级的正常运行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的。班费主要是用于班级的公共活动。比如说:班内环境的布置所需各种条幅、标语等;学校或班内组织的集体活动所需费用,一般是各种晚会开支、郊游等;班内或校内同学因疾病或其他情况的赞助性支出;班内学习方面的报刊、资料用品等支出;班级内部对各类学生的表彰奖励开支;班内用于打印复印与班级活动相关的各种材料等各种班级日常的开支。它是由班级每位学生平均负担,用于班级学生的公共支出。班费的应用应该履行这样的原则:“来自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班费管理要做到透明支出,如果是在班费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班级的整体建设是很难保证的。

2.考勤制度

考勤制度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制度。对于保证学生的在校时间、受教育的状况是起到保障作用的。一个完善的考勤制度是整个学校管理的基础。每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的考勤制度,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班级的考勤主要是包括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迟到、早退、旷课以及病、事假等方面情况的记录及处理办法。为了保证考勤制度的顺利实施,制定严格的考勤奖惩制度,是必要的措施,督促班级学生严格执行班级考勤制度,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而且在班委的选拔中也要选择合适的学生担任考勤委员,负责如实地记录班内学生的出勤情况。这就要求考勤委员必须由能够以身作则、坚持原则、工作认真仔细的同学担任,以确保班内考勤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考勤奖惩制度的真正贯彻实施。

3.卫生制度

卫生制度既是指班级的卫生情况也包括学生自身的卫生状况。良好的卫生环境的营造为学生的学习条件提供了保证。对于提高学生的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卫生制度主要指日常生活中的卫生要求。包括个人卫生、班级卫生等。卫生制度不仅是对学生卫生的管理,比如说班级的清洁工作,室内外的地面清洁、窗台的明净等,也包括学生的两操等,也要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卫生知识,提高他们的卫生观念,培养其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班级的日常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学习制度、纪律制度、奖惩制度、班干部的选拔制度等。

1.学习制度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对于学生学习的管理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管理。班级管理主要也是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或者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学习制度就首当其冲的成为日常管理中重要的管理制度。学习制度包括学习目标、学生预习和复习、练习及作业等方面的管理要求和规定。学习制度的制定对于班级学风建设是很重要的部分,对于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明确正确的学习目的,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是一种制度性保证。

2.纪律制度

学校教育要正常运作,自然需要一定的纪律。从这个意义上讲,纪律是教育的手段。更重要的是,社会的正常运行也是靠社会成员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完成的,由此说来,纪律性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再者良好的班风的形成,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使班级有内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为了这样的一个管理目标,规范班级学生的纪律就尤为重要。纪律包括课堂纪律制度、课外纪律制度等。

课堂纪律制度。课堂纪律制度是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学习要求的具体体现,包括从上课到自修,从课前到课后等一系列的具体的行为规范。

课外纪律制度。包括教室以外的校内各个活动场所的公共生活道德纪律制度。学校里从校门到校舍、从食堂到图书馆,从教室到操场都是学生活跃的地带,因而需要根据课外活动场合接触面广、流动性大、时间性强等不同的特点,建立起相应的行为准则,使学生守则上的要求渗透到校内公共生活的各个角落,并落实到课余生活阵地上。

3.奖惩制度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是同样一味地惩罚也不能达到教育目的,反而与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目标相左。当然如何能够把握好奖与惩之间的尺度是很重要的。所以说,制定奖励制度时,一定要考虑奖励面宽窄应适度。过窄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过宽将失去奖励的榜样作用。与此相对应班级文化建设也应设惩罚制度,对违反校纪班规,且屡教不改者,给予相应处罚。在惩罚时也要讲究艺术。总之,奖励制度的制定、运用应奖出班级正气,惩罚制度的运用是为了制止班级不良风气,便于同学们健康成长。

以上这些制度不是相对孤立的,在制定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班集体总目标,要做到各项制度相互协调、一致,绝不能相互矛盾。

二、班级制度的作用

(一)班级制度为班级管理提供了“法”的依据

班级制度是班级全员的行为准绳,它在规定了学生如何做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明细了违反规定之后的惩处,从而使整个班级的管理有章可循。通过规章制度来进行班级管理,这就保证了班级管理的公正性、客观性,也可以避免班级管理者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如果班级管理者没有制定班级制度或者是在管理过程中一再地破坏班级制度,就有可能形成班主任一人统天下的“人治”的局面,就会使学生没有可依循的准则,学生制度观念就会淡薄,班级纪律就会松懈。因此,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者初步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管理的转变,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2]

(二)班级制度对班级成员具有法规的约束力

班级是一种规范性的社会组织。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则是国家和社会对学生具体要求的体现,为学生在集体大环境中的行为提供了规范和准则。使得学生知道哪些事情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如果没有了班级制度,学生遵循不同的行为规则,整个班级管理就会乱套,那么班级管理者就会演变成为“居委会”的角色,淹没在调停各种偶发事件中,何谈班级成员的其他方面的教育发展问题。

同时,由于班级制度的严格执行,又会使学生逐渐地认同班级制度,使得他们由他律向自律转变,把规章制度自然地看作是对自我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形成优良的班风。

(三)班级制度有助于班级集体建设

班集体应该说是班级组织发展的高级形式,班集体建设是每个班级的奋斗目标。那么培养和建设班集体,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班级制度的建设。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任何集体都不可能存在。班级制度的制定,使班级成员的舆论有明确的导向,也就能够保证班级及其成员团结一致,使班级目标得以实现;才能保证班级统一的严格纪律,使班级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使集体活动井然有序。一个班级规章制度做得成功,成员活动就会更协调,关系也就更密切,班级成员也就越整合。总之,班级制度能保证班级工作规范化、常规化,从而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保证班集体建设顺利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