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文化管理概述

班级文化管理概述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班级管理经过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步入现在的文化管理阶段。班级文化管理是高层次的班级管理艺术。实施班级文化管理,需要更新管理理念,要从经验型管理向学习型、智慧型管理转轨,与时俱进。班级文化管理是真正实现班级“追求个人与班级共同发展”目标的最佳选择。笔者认为,班级文化管理中谈论的文化倾向于社

第一节 班级文化管理概述

21世纪不仅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3G时代,也是文化经济时代,文化已逐渐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支强劲动力。文化是组织的灵魂,是组织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推动组织持续发展、快速成长的强大精神力量。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组织文化功能也在不断地延伸,一种新功能逐渐显现出来,并且越来越突出,这就是组织文化管理。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班级文化管理在班级管理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一、班级文化管理的发展历程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班级更好地发展,出色的班级管理是最能有效促使教师、学生、学校的可持续和和谐发展。任何管理过程中都有其科学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班级管理也是如此。班级管理经过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步入现在的文化管理阶段。

第一阶段:经验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具有能人管理的意义,它的特征是能人治班、凭经验,个人威信管理班级,靠个人的能力、素质、经验、风格等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这阶段的班级管理倚重的是管理者的能力水平和人格特征。在班级教学活动、班级管理活动中,我们总是会强调“老教师”或“老班主任”的作用,是有一定的道理所在的,因为老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活动过程中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能够应付班级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但是,在这个阶段中,班级管理者容易陷入大量的繁杂事务之中,力不从心,若班级管理者中途易人,班级常常会出现异常波动,学生承受较大的心理“挫折”,又将面临重新适应“新的班主任”的状况,然而新“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磨合又要花费一段时间,无形中增加了班级管理的管理成本。

第二阶段:制度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属于科学管理,它的特征是科学的规范性,制度化的管理。“以制度为行动指南”,计划、组织、领导、调控等各个方面都有科学、规范的制度程序与方法。班级各项工作,各个管理岗位,个体与集体的行为准则等均实现了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班级各人、各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章制度的合理构建,适时调整,严格执行是这个阶段管理的关键,然而,太多的规章制度有可能被人掌握不了,同时制度管理阶段强调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也对人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压抑。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有了科学管理阶段,所以在班级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约束下,师生逐步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与作风,一种主动地学习,自主地管理,默契地合作的氛围,这就为班级运用班级文化管理奠定了必不可缺的坚实基础。

第三阶段,“文化”管理阶段,属于现代管理阶段。

班级文化管理强调文化理念,注重班级管理中的硬文化和软文化,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不断地超越班级现有的规章制度,主要依靠班级文化来实现班级管理所希望实现的目标和效果。班级文化就是在师生共同交往、交流与融合中形成的价值观、社会舆论、群体意识、团队精神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班级文化营造了一个非常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和共同奋斗的愿望,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在文化管理这个阶段里,班级不太关注基础管理(因为一切基础管理制度和规范都已内化为所有师生的日常习惯,已把制度化的“物”的尺度变为师生自主自觉的“心灵”尺度),而是重在实施高层次的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班级只有进入这个阶段,我们的管理者们才会真正享受到管理的乐趣,因为在这个阶段,每个人都自觉主动做好每一件事,真正实现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同步谐振。进而使班级成为有思想、有灵魂的有机生命体,教师、学生、班级均持续进步地和谐发展。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大多数班主任采用的是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或是二者兼具,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多强调技术层面,只要多加注意和掌控就可以渐臻佳境。而对班级实行“文化”管理,这是一种较现代的管理方式,讲究的是无法量化和不可复制的分寸感。从经验管理到制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这是班级管理变革的必然历程,从能人管理阶段到科学管理阶段,再到现代管理阶段是班级管理的逐步深化。[1]各个班级管理阶段的发展并不是相互割裂而独立的,相反,它们是兼顾彼此地前进的。

班级文化管理是高层次的班级管理艺术。如同我们学校教师的教学艺术一样,班级文化管理也是一门“艺术”,做好班级文化管理是需要“大学问”、“大智慧”的,班级文化管理可以成为每一位班主任理想中的班级管理模式。实施班级文化管理,需要更新管理理念,要从经验型管理向学习型、智慧型管理转轨,与时俱进。班级文化管理,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增强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互动,从而能够营造一个非常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现在许多班集体提倡的口号是“加强班级的文化管理,建设文化型班集体”。

班级管理是一种教育,利用人类丰富优秀的文化来代替空洞的说教是班级文化管理的实质,班级文化管理以尊重人、发展人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全面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班级文化管理是真正实现班级“追求个人与班级共同发展”目标的最佳选择。

二、班级文化管理的相关概念

在班级文化管理这一偏正短语概念中,我们可以提取出四个相关概念,即:文化、班级文化、管理和班级文化管理。班级文化管理离不开文化、班级文化以及管理。对以上四个概念的解读能够有助于我们全面透彻地理解班级文化管理的真正意义所在。

(一)文化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文化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育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文化是目前人们使用频率较高而又颇有争议的一个概念。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给文化界定了一百六十多个定义。什么是文化呢?由于文化内涵的复杂性势必造成其定义的多样性。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术流派,对它作出了不同的解说。根据马克思的文化哲学理论,我们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便产生了物质文化;人类活动作用于社会,便产生了制度文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本身,便产生了精神文化;也有一些学者称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在社会学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一般将一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方式的复合体称为文化。笔者认为,班级文化管理中谈论的文化倾向于社会学这一学科对文化的阐释。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文化的差异就是人的差异,优秀的文化——班级文化的源头,是班级文化管理的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

笔者认为,班级文化管理中谈论的文化倾向于社会学这一学科对文化的阐释。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文化的差异就是人的差异,优秀的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源头,具有良好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的班级能够更好地向前发展,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是班级文化管理的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

(二)班级文化

我们都知道:民族有民族的文化,企业有企业的文化,学校有学校的文化,当然,作为学校基本组成单位的班级也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即班级文化。班级是学习的重要阵地,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基点,班级文化更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级文化是每个班级都应具有的班级管理的软要素,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班级活动之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班级文化?不同的学者其研究的视角也不尽相同,所界定的班级文化的内涵也不同。郝京华认为:“所谓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所占有的文化的总体”;史华楠等学者则认为:“所谓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通过多种活动而形成的集体心理氛围、班级组织和交往行为,以及通过班级所体现出来的群体价值取向、意志品质和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等”;[2]华东师范大学的吴春艳对班级文化的界定是:“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在社会主流文化、学校教育文化、教师文化的影响下,由班集体全体成员自己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班级生活方式。”笔者认为,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彼此之间以及学生群体内部之间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环境,并且能够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和成长。班级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班主任和教师要积极发掘班级文化的功能,并提炼与发展因此班主任要努力发掘班级文化功能、提炼这些功能、发展这些功能。班级文化的广泛的教育功能并不都是自然地发生作用的,它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才能产生教育的效应,才能真正成为有教育意义的存在。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各种班级文化的不同功能,并逐步使学生受到深层次的影响。使班级文化能够广泛地、多方面地、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3]班级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种熏陶。班级文化就是一种老师与学生共同建构、共同维护的环境,是促进教师积极开展工作,学生向前发展的推动力所在。

班级文化依托的是学校文化这一文化载体,而作为学校文化与班级文化之背景的社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综合体,其中包括社会生活方式、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思潮、舆论、流行的时尚、新的科学技术的传播等多种因素、多种变量都对班级文化具有影响并与之发生交互作用。正是在宏观社会文化背景下,班级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正式课程和潜在课程、交往和人际关系、制度以及环境等载体,对社会文化进行选择、加工、吸收和再创造,形成一种由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个体文化和群体文化组合而成的独特的班级文化模式。[4]

班级文化是一个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文化世界,一方面,班级文化源源不断地摄取宏观社会的文化信息,另一方面,班级社会的教师、学生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和集体生活中创造着各自特有的文化。[5]因此,我们在实施班级文化管理的过程中,既要发挥班级文化对学习者的教育塑造意义,更要用心研究如何挖掘学生文化中的创造性以及教育性意义。一般来讲,班级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现。班级文化是班级的核心竞争力,是班级不断发展的源泉所在,也是班级走向新的平台的重要支柱。

学生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两个世界,一个是“知识世界”,一个是“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开启智慧、拓展心智视野;“生活世界”启迪、培养学生的生活感受力。增进、丰富个人的体验。[6]笔者认为,班级文化管理要在关心学生的知识世界的同时,能够更多地倾向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用真实的生活来充实个体成长的生活空间,让班级成为每个人精神成长的家园,让班级文化成为学生精神家园中的“花香”、“书香”、“歌声”和“活动”。这就是班级文化在班级文化管理中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管理

管理学中对管理的定义是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中的这种“协调他人活动”“设法运用各种资源”也是班级文化管理要探讨的主要内容。管理学家丹尼尔·霍恩认为“管理是文化的产儿”。一方面就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来说,人们对管理的认识和深化是根据历史上各种不同的文化道德准则的变化而发展的,管理知识体系和管理体制的完善也是根据文化的变化而演进的;管理思想的发展既是文化的一个过程,也是文化环境的产物。另一方面,就实践中的管理模式而言,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下,管理者配置和利用资源的方式也随文化的缓慢变化而变化。所以,文化深深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管理理论和实践模式。

既然管理是从特定的文化脱胎出来而又在一定的文化中去实践,那么,我们也可以说班级管理也是在班级文化中发展起来并且得以实践的。管理中的“协调他人活动”、“设法运用的各种资源”也是班级文化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十分提倡管理理念,班级文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班级管理实践有着无穷的潜力,这就需要班级管理者们的不断实践。

(四)班级文化管理

“班级文化管理”就是把班级管理的软要素——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管理的中心环节的一种现代班级管理方式。班级文化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文化管理资源,其中包括我们所知道的物质文化资源、制度文化资源以及精神文化资源。首先,班级文化管理是有一定的目标的;其次,班级文化管理是教师群体和班主任带领学生,从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入手,培养班级的共同价值观和全班师生的共同情感、形成班级自身的文化;再次,班级文化管理是对班级中的各种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协调和运用,以实现班级教育教学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最后,班级文化管理从班级及年级、学校的整体的存在和发展角度,研究和吸收各种优秀的文化和管理方法,通过班级文化的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激发学生的内在行为和积极性。

文化管理充分发挥了文化覆盖人的心理、生理、人的现状与历史的作用,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全面地显现出来,这与现代教育的本质一脉相承。文化管理不但是不排斥信息、知识、科技等现代复合性生产力要素的作用,更是要充分运用文化约束和文化开发的力量,激扬学生意志、塑造学生灵魂,凝聚学生合力

班级文化管理不是每个班级都有的,只有那些把班级文化建设放在班级管理的中心位置的班级,才能形成班级文化,进而进行管理。如果学生能在教室窗台上、墙上或者教室的每个角落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学生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注和关爱,如果学生能够在班级中找到信心,那么他们就会对这个“班级”产生归属感,而这恰恰是班级文化管理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班级文化管理与班级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班级文化管理是以班级文化的认知作为基础与指导的现代班级管理方式,可以说它是建立在班级文化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最新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文化管理以班级既定的价值观为核心,以班级文化的塑造为首要任务,贯穿于班级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风貌等方方面面。文化管理不仅在于外显文化的塑造,如教室的布置、学生的衣着,而且更注重班级内在文化的建设,包括以学生的精神世界为依托的各种文化现象,如班级舆论、班级人际管理。

另外,教师和学生是班级文化管理中的两大主体,教师与学生在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在发挥着班级管理主体的作用,在塑造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成为一种合力,这又体现着师生开展共同管理班级的理念。

综合来看,实现和谐的班级文化管理离不开文化、班级文化和管理的完善结合。班级文化管理,即在人本化管理理念的引领下,以班级文化为依托,由师生群体共同参与,以文化管理为有效手段来实现班级有效管理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班级文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班级健康、有效运行这一终极目标

三、班级文化管理的功能

文化有一种无形的影响力,总是潜在地影响着我们。作为一种现代管理实践的班级文化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总体来看,班级文化管理的主要功能有: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制约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文化传承功能。下面将对以上功能作具体阐述。

(一)教育功能

班级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汇处和结合部,它蕴含着富有时代气息而又生动的社会因素,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潜力。[7]班级文化管理是利用人类留下来的经典社会文化和师生在文化管理过程中自创文化来达到班级管理优化的目的,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管理,它的优势就是它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

学校的主要职责是培养教育每一个学生,班级成为履行这种职责的基本单位和场所,班级文化强大和深刻的意义成为班级利用的良好教育资源,这也是班级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管理的首要功能,也是区别于其他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班级文化所形成的“社会——心理动力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班级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的这种教育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存在于教室的每个角落,围绕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班级文化管理来创建学习型班集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倡导“热爱学习、积极向上、团结互助”这样一种班级文化的班集体就能够以这样一个目标来创造一种积极地学习氛围,进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我们要需要重视班级舆论的建设,从而切实发挥班级文化管理的教育功能。

(二)凝聚功能

班级文化是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动态文化。笔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看,班级文化是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的统一体,班级文化在发展中不断地实现从最初的静态文化为主转移到以动态文化为主。也许班级文化的外在内容和形式日益发生着变化,但是每个班级的班级文化内在和精神气质是始终如一的。

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于它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集体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而且很多学生能够爱上这个班级。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班级文化有明确的教育方向,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提高学生整体文化修养。

日本学者片冈德雄将班级这种学习集体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所谓所属群体,就是学生是所在集体中的一员;而参照群体是学生非常想成为其中的一员,是他所向往的集体。所以班级文化管理要充分挖掘凝聚功能,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来体现班级的一种凝聚力和归属感,使学生心目中的参照集体得以实现,这样的话,参照集体的力量反过来又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三)制约功能

班级文化管理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去制约每个学生的。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班级中每个学生的言行,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强制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言语和行为符合班级规范。

班级文化对班级成员的这种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来实现:首先是氛围制约,即一个班级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如果有个别学生的行为和班级的文化规范不符,就会有人提醒他,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这种善意的提醒就是所谓的一种融入日常生活中的监督;其次是制度制约,即通过制度文化来制约学生的一些行为,一般采用有奖有罚的措施;最后是观念制约,即通过班级文化传达正确观念来及时制止在班级成员中出现不良观念的现象,或者是能够直接制约和纠正学生的偏差行为。

(四)激励功能

学生是需要激励的,如何给学生以智能的、情感的以及行为的激励是班级文化管理中的关键一环。班级文化管理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班级文化管理中的物质文化管理,如墙报,教室墙壁装饰、教室的文化广角等;制度文化管理,如班规,班级奖罚条例等;精神文化管理,如班级标语、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这些班级文化环境往往能够增进班级管理的激励作用,通过一系列班级文化环境的创设,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五)导向功能

文化是一种价值取向,规定着组织与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文化对组织和个人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我们知道社会文化对社会的发展有引领的作用,我们也知道,一个有着学习文化氛围的班级就能带动整个班级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一个班级来说,班级文化规定着这个班级追求和前进的目标。优秀的班级文化规定着班级具有重要的追求和远大的目标,引导班集体健康发展。

对班主任和教师群体而言,通过积极地班级文化管理,一方面直接引导学生的性格、心理和行为的成长;另一方面通过价值观来引导学生,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益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班级的价值观,把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引导到班级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共同奋斗。这样一来,班级文化管理是班主任和教师群体管理班级的有力助手;对学生而言,在优秀班级文化的管理下,在接受优秀班级文化的熏陶下,学生自身也能够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我们或许可以说班级文化管理的作用就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的一盏明灯。

(六)协调功能

班级文化管理在协调班级内外部关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管理协调班级与社会的关系,使班级教育与社会的要求一致;班级文化管理协调班级与家庭的关系,促使家庭协助教育发展;同时班级文化管理协调班级与学校的关系,从而使班级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创新点;班级文化管理协调班级与学生的关系,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

学习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这就注定我们的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要洞察社会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够培养合格的人才和接班人。班级文化的开放性,使其具有对世界最先进的、最前沿的文化的兼容和整合功能,实施班级文化管理。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尽可能地调整我们的教育思想和行为,以符合我们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的要求,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和时代发展对我们的要求,使班级文化发挥协调学校、班级教育与社会发展要求的作用。

(七)文化传承功能

教育的过程就是传播文化的过程,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通过对社会文化进行选择、加工、吸收和再创造的过程来传递我们民族长期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而作为教育的基本组织单位——班级,其教育目的、课程、教学组织、规范等都要受到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所渗透和制约。班级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维持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而创设的一种文化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班级文化反映着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另一方面,从文化是教育塑造人的媒体和中介来说,班级文化则是对社会文化的选择、提炼和再创造。班级文化管理正是运用了文化来进行班级的管理,在班级文化管理的过程中,班级文化的选择、提炼和再创造就恰恰体现了文化传承的功能。

相对其他非文化管理的班级,传承优秀文化成为班级文化管理不自觉的一项功能。班级文化管理以文化为依托,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起到了实质上的传承作用,施行文化管理的班级在管理中以优秀文化为媒介,达到提升学生文化知识修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从而发挥凝聚班级的影响力,实现班级共同目标的目的。[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