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学教学中如何建构知识间的联系

数学教学中如何建构知识间的联系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而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对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知识能够加以思考。

第二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知识是主动建构的,不是被动接受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不是被动接受的。如果没有主体的主动建构,知识是不可能由别人传递给主体的,主体也不会对别人传递的知识原封不动的全部照收。主动的关键就在于,主体会根据自己先前的知识经验来衡量他人所提供的各种知识并赋予其意义,因而在教学活动中,传统教学所认为的,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知识的意义直接传输给学生是不可能的,知识的意义必须要学生根据其个人经验主动建构。

2.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因为个体先前的知识经验毕竟是十分有限的,也就是说,我们是在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经验来建构知识意义,因而我们也就无法确定我们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所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而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3.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虽然强调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而且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但这种建构也不是随意地任意建构,而是需要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的加以调整和修正。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强调学习者的经验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体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先前的知识经验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学习者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而且有些问题他们即使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一旦接触到,他们往往也会从有关的经验出发,形成对这些问题的某种合乎逻辑的解释。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既然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就必须主动的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要根据自己先前的经验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这样,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就不复存在。

3.尊重个人意见

既然知识并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因而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不以正确和错误来区分人们不同的知识概念。

4.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因此,科学知识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和沟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和辩论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之前应认真考虑学习者先前的(原有的)知识经验,使要学习的科学知识落在学生可能的“建构区”范围之内,并与学生的经验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习者有意义的学习。加涅提出了学习层次说,认为知识是有层次结构的,教学要从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和技能。在以他们的思想为基础进行教学进程的设计时,首先要对学习内容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生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展开教学,让学生从低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出发,逐级向上,直到最终的教学目标。而当今建构主义者在教学设计上遵循相反的路线:自上而下的展开教学。他们选择与儿童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同时提供更好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后,让学生单独或在小组中进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2.随机通达教学

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可以从不同的角的入手,从而可以获得不同的理解。建构主义者认为,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这样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会使学生对概念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在这种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形成背景性经验,以利用学习者针对具体情境建构用于指引问题解决的图式。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要适时给学生提供机会,由学生自己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进而再搭建起自己新的认知结构。

3.情境性教学

建构主义批评传统的教学是学习“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情境性教学。首先,这种教学法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作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实。由于具体问题往往都同时与多个概念或理论相关,所以,他们主张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交叉。其次,这种教学的过程与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相类似。教师不是将提前已准备好的知识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指导学生去探索。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建构者,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调整现有的教学材料,布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习者在人之上的冲突,以引起学习者的反思并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照本宣科。

4.支架式教学

近些年来,建构主义提出并强调支架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引导教学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支架式教学就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者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和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这种掌握和内化是与其年龄和认知水平相一致的。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对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知识能够加以思考。在教学活动中要提供适合学生经验背景的教学顺序,以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建设性的理解。

5.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方式应该是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充分的沟通互动、辨证协调、澄清以及再建构的过程来使学习者先前的非正式经验更接近正式的科学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可能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让学习者自己去建构知识。当今的建构主义者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在建构主义的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成员的交往中,将潜在的能力发展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在教学时间的应用上更应该采取慎重的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