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科学研究的条件

教育科学研究的条件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主观条件,是指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所应具备的科研素质。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问题这一特殊研究对象为中心展开的探究活动,必然有着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显然,教师顺利开展教育研究,必须具备运用文献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法等具体方法搜集资料的能力。

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条件

一、开展教育研究的主观条件

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主观条件,是指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所应具备的科研素质。这些科研素质主要包括科研体质、科研知识、科研能力与科研品性这四个方面。

(一)科研体质

健康的科研体质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前提。体质,即身体素质,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和后天发育的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是人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机能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反映了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科研体质,即从事科学研究所必备的身体素质。不言而喻,科学研究是一条充满艰辛与挑战的坎坷之路,理当要求研究者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否则,根本难以胜任。许多英年早逝的研究者就是因为缺乏健康的身体素质而被迫永远离开了“研坛”。换言之,从事科学研究必须以健康的身体素质为前提,没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是无法持之以恒地开展科学研究的。由此可见,教师的科研体质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活动所必备的身体素质,缺乏健康的身体素质,教师在教育研究面前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科研知识

扎实的科研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活动的基础。科研知识是指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开展教育研究所必备的科研知识包括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研究有关的其他学科理论(简称相关学科理论)、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基本理论

教育基本理论是指导一切教育实践的依据,亦是指导教育研究活动的依据。教育研究活动正是在教育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一种发现与解决教育问题的探索活动。从哲学的角度看,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一定领域的理论深度决定着相应领域的实践水平。同样,教师对于教育基本理论掌握的程度决定了教师教育研究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一些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活动的有效性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他们缺乏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基本理论主要来源于教育哲学、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文化学、教育伦理学、教育评价学、学科教学论、课程原理、教学原理等教育学科。为此,加强教育学科的理论学习,积淀教育基本理论,对于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2.相关学科理论

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随着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问题已不是单纯教育学领域中的问题,其与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经济学等领域息息相关。毋庸置疑,指导教育研究活动的理论,除了教育基本理论外,还有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因此,教师除了应该具备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外,还应该掌握心理学原理、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与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以之厚实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3.教育研究方法

如果说教育基本理论与相关学科理论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原理性知识,那么教育研究方法则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工具性知识,因而,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对于教育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问题这一特殊研究对象为中心展开的探究活动,必然有着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理当掌握教育研究所独特的研究方法。综观国内外有关教育研究方法的著作或论文可见,教师开展教育研究不仅可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实验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还可采用涵盖两种或两种以上具体研究方法的研究范式,比如行动研究范式、质的研究范式等。

(三)科研能力

良好的科研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活动的关键。科研能力是指顺利完成科学研究活动并影响科学研究活动效率的主观条件。教师从事教育研究必备的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文献检索的能力、研究设计的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整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的能力及文字表达的能力等七个方面。

1.发现问题的能力

任何研究活动都是源于问题,因而发现问题是研究活动的起点。同理,教育研究也是从发现教育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被发现,尽管它的确存在,但得不到人们的关注,因而根本没有被解决的可能性。同时,发现的问题的价值决定着整个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显然,选择恰当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无疑是整个研究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步。为此,教师应该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应善于从众多的教育问题中选择有重大价值的教育问题。

2.文献检索的能力

文献检索的能力是指从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中搜集、鉴别、整理所需资料,从而形成对某一问题科学认识的能力。文献检索不仅能够提供已有相关研究的进展,避免研究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而且能让当下的研究有一个合适的研究起点。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不断扩大或加深对研究问题的认识,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查阅相关文献,因而文献检索其实贯穿于整个教育研究活动之中。由此可见,教师能否有效地查阅文献资料,即是否具备良好的文献检索能力,对于研究进程、研究结果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文献检索的能力主要包括迅速准确地查找所需资料的能力、选择性阅读的能力。

3.研究设计的能力

研究设计的能力是指对整个研究活动进行规划的能力,它包括明晰研究类型、明确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思路、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制订具体的研究方案和详细的操作步骤等方面的内容。显然,研究设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扮演着统领地位。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能力,才能研制出严格、周密、切实可行的研究设计,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研究。

4.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育研究是为了解决教育问题的探索活动,而解决问题的依据除了部分来源于已有的相关理论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具有针对性的研究资料。可见,教育研究离不开搜集资料。大量研究表明,所搜集的资料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研究的质量。显然,教师顺利开展教育研究,必须具备运用文献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法等具体方法搜集资料的能力。

5.整理资料的能力

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教师搜集的资料很多,一般情况下,这些资料往往处于无序状态,必须进行一定的整理后才可能从中发现某些事物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把握一定的规律与本质。另外,教师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能因为事先存在某些主观意向或态度倾向而致使所搜集的资料的客观性不强,或者因为观察与访谈过程中因时间仓促等原因而导致记录不详、不全,致使某些重要资料遗漏与缺失。因此,在分析研究资料之前,必先对所搜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由此可见,整理资料的能力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研究的必备条件之一。

6.分析资料的能力

通过整理之后的资料,虽然呈现出一定的有序状态,但它并没有直接表明某些事物间存在必然联系。要想从整理之后的资料中发现某种规律和本质联系,研究者必须对已经整理之后的资料进行认真、细致而深入的分析。完成这种分析,研究者必须具备对资料进行分类、甄别、筛选、统计、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推理的能力。不难推断,分析资料的能力亦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研究所必备的能力。

7.文字表达的能力

教育研究的成果往往是通过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因而教育研究的最后阶段即是撰写研究成果的阶段。研究成果撰写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当下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而研究成果撰写的水平又直接取决于撰写者的文字表达能力。由此看来,教师要想展示自己的研究所得,必须借助文字表达的方式,没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肯定难以如愿。

(四)科研品性

优秀的科研品性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活动的保证。科研品性即从事科学研究所应具备的品质性格。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应具备的科研品性主要包括:科研动机、科研精神与科研道德。

1.科研动机

科研动机是引起、指向与维持科学研究活动的根本动力。科研动机是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活动的根本动力,没有科研动机,教师就不会开展教育研究。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想教师产生教育研究的动机,继而出现教育研究行为,必先让教师对教育研究产生强烈的需要。教师只有深刻认识到教育研究对于教育事业、学校发展与自身发展的意义,才会对教育研究产生强烈的需要。

2.科研精神

科学研究活动是一项探索未知领域的创造活动,其中必然存在着多种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困难和挫折,研究者只有具备一定的科研精神,才能勇敢面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与风险,克服科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教育研究是一项科学研究活动,理当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精神。这些科研精神主要表现在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勇于献身、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敢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团结合作等方面。

3.科研道德

科研道德是指研究者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所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教师的科研道德集中反映在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活动所遵循的学术道德要求和学术规范方面。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人才的培养。因此,遵循学术道德,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研究过程中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充分尊重人的各项权利;遵循学术规范,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研究过程中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成果与知识产权,杜绝弄虚作假与剽窃抄袭,踏踏实实地做学问。

二、开展教育研究的客观条件

目前,广大教师明显缺乏从事教育研究的意识与自觉性,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教育研究有着一些错误观念,主要表现有四:一是神秘论,认为教育科研高深莫测;二是无用论,认为从事教育科研对其教育教学工作并没有直接的帮助;三是负担论,认为从事教育科研只会进一步加重他们本已十分沉重的负担;四是无条件论,认为自身没有从事教育科研的条件。(22)为了彻底改变广大教师的这些错误观念,并使之积极从事教育研究,社会、政府与学校必须为之提供相应的客观条件。

(一)社会务必落实有利于促进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关键宣传

一种观念的改变,要么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岁月,要么需要经历一场巨大的洗礼。为了使广大教师尽快转变陈旧观念而主动加入教育研究的行列,社会必须以强大的宣传力度给予他们的心灵一场巨大的洗礼。关键的宣传手段主要有两种。

1.落实“教师乃学者”的宣传倡导

传统教育体制下,从事教育研究一直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情,而从事教育实践才是一线教师的任务,一线教师往往认为只要最大限度地将已有的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师就是一名出色的教师。在这种观点的支配下,“教书匠”就成了教师的职业形象,一名成功的“教书匠”就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与之相应,争做一名成功的“教书匠”就成了许多教师的理想追求。然而,毋庸争辩,“教书匠”远远不能胜任新形势下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只有那些具有创新理念与创新经验的学者型教师才能真正担此重任。为此,社会要尽量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积极宣传教师的学者形象,以便彻底改变教师安于“教书匠”形象的落后观念,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内部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走上以研究促进教学的道路上来。

2.落实“教师职业乃专门职业”的宣传引导

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职业是否为专门性的职业一直存在疑虑,认为只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的人就具备了当教师的资格。在这种观点的支配下,传授知识便成了教师的职业特色,社会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把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承与传播。于是,广大教师产生了一种错误观念,教师也许没有必要实行教育创新与创造,即使有必要,那也是大学教师的事情,中小学教师只要教好书就行了。仅仅懂得怎样传承与传播知识的教师离当下社会与教育发展所急需的创新型教师差距太远,根本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需要,因而必须彻底扭转广大教师的这种错误观念。不过,要想广大教师彻底改变这种错误观念,积极走上教育创新与创造之路,仅仅依靠强制性的政策与措施是难以奏效的。然而,如果社会能够积极认同教师的专业地位,承认教师在教育创新与创造方面的社会价值,并进一步将创新与创造作为广大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评判依据,则教育研究就会成为教师的主动追求。

(二)政府务必落实有利于促进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关键制度

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下,要想教师积极从事教育研究,政府可从经费投入和学术监督两项关键制度入手。

1.落实教育研究经费投入制度

教育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自然离不开充足的经费支持,为此,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落实相应的经费投入制度:其一,落实教师开展各类教育研究(包括课题类或非课题类的教育研究)所必需的经费;其二,落实各类表扬、表彰或奖励教育研究成绩突出的教师所必需的经费;其三,落实正规教育理论刊物办刊所必需的经费。只要这样,才能让教师踏踏实实地从事教育研究。

2.落实各类学术监督管理制度

在市场经济时代,学术腐败的确难以杜绝,而腐败的学术现象与行为无疑极大地消解了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热情与动力。因此,作为政府,绝不能对此置之不顾,相反,为了提高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积极性,必须加大学术监督力度,严打学术腐败行为。比如:对于抄袭论文、剽窃论文的现象严查严惩;对于唯利是图、乱收版面费的期刊严打严罚;对于只认课题及只认课题申报费、课题管理费、课题结题费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严审严办。

(三)学校务必落实有利于促进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关键措施

学校是直接管理教师的单位,因而落实有关促进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措施至关重要。其中,落实以下几项措施非常关键。

1.落实促进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各项管理制度

(1)落实开展教育研究的相关管理制度。比如:建立教育研究的专门管理组织;明确教育研究专门管理组织的职责;制订教育研究成果管理办法;制订教育研究经费投入使用条例;建立教育研究专项奖励制度等。这些管理制度的落实,无疑为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2)落实教师在职提升教育研究能力的进修制度。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各类教育学院、进修学校或师范院校进行教育研究训练。

(3)落实促进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工资与评级制度。为了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积极性,学校必须将教师的教育研究成果与教师的工资、福利、晋升、晋职、评优与评先等挂钩。

(4)落实校长带头开展教育研究的制度。校长是一所学校的代表,是一所学校的引航者,校长的行为理当是全校教师最好的示范。因此,一旦校长带头开展教育研究,学校自然会形成教育研究的氛围,全体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提高。

2.落实促进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各类平台建设

(1)落实教育研究专家指导平台。教育研究专家因为长期从事教育研究,不仅深谙各种教育研究方法,而且熟悉最新的教育研究动态。因而,搭建专家指导平台,不仅可以及时为广大教师开展必要的学术讲座与学术指导,而且可以直接引领教师开展教育研究。

(2)落实教育研究信息服务平台。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离不开各种信息的支撑,学校应为教师构筑信息平台,给教师提供各种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主要有两类:一是书籍、报刊资料;二是网络信息资料。(23)此外,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派一些教师专门负责搜集教育研究所需的各类信息。

(3)落实教育研究成果展示平台。如果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研究,那么相应的教育研究成果将会层出不穷。若没有合适的平台展示教师的相关研究成果,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积极性将会大打折扣。为此,学校应为教师提供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比如:定期展示教师的各类研究成果;定期结集出版教师的各类教育研究成果;定期择优向报纸杂志推荐教师的教育研究成果(如论文)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