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研究的条件问题

科学研究的条件问题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组织科研对于学科建设来说,还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他有进行科研的良好条件,对于整个团队来说,呈现的是学科建设队伍整体搞科研的可喜状态。这无论是对自然科学研究来说,还是对社会科学研究来说,都不例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也同样如此。首先主管领导要在指导思想和观念上解决好这一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科研建设给予大力的支持,加大经费投入的强度。

四、科学研究的条件问题

在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加强科研制度建设的同时,也必须要为教师的科研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来说,创造一个好的条件,是加快他们科研发展和科研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要围绕学科建设组织科研。从学科发展的整体来看,组织科研是推进科研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学科点的科研发展,应该是有规划、有组织的。有规划,科研就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有组织,科研就会以团队的力量实现发展,或者说,组织科研就是以团队的形式来进行科研。组织科研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带动一个团队的科研发展,体现的是科研的整体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尤其是青年教师,在科研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有一个带动力。组织科研就是起到这样一个带动力的作用。如何组织科研可以有多种形式,如以项目的形式、以集体出成果的形式等都是组织科研的形式。组织科研要起到的作用就是把教师凝聚到科研中来,为他们的科研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出成果。一个学科点是以个人单干的形式搞科研,还是以组织科研的形式搞科研,反映的不仅仅只是科研方式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科研观念先进与落后的差别。组织科研是符合学科建设要求的先进的科研理念,是先进的科研方式,体现的是先进科研生产力。学科建设不是靠一个人或几个学科带头人就能够完成的,学科带头人发挥的最大作用在于组织一批人和一个团队进行科研,因为组织科研本身就能够形成一种新的科研生产力。学科带头人起到了组织科研这一作用,就为学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组织科研对于学科建设来说,还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一个学科点的总体科研状况如何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一个好的科研氛围和环境,对于每一个教师会形成一种科研向上力,这种向上力来自于整个团队的科研带动力和竞争力,以及组织科研所产生的凝聚力。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下,每个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有参与到组织科研之中的愿望和积极性,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了人人都参与科研的局面。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他有进行科研的良好条件,对于整个团队来说,呈现的是学科建设队伍整体搞科研的可喜状态。从各个学校的现实状况看,反映一个学科点的科研能力的高低,并不是只是由个别人来体现的,而是由整个团队来体现的,而这种团队科研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与学科点的科研氛围和环境直接有关。

二是要为科研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科研需要有大量的投入,因而要有一定的经费支持,这是保证科研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要有科研成果的产出,必须要有科研投入,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是不能违反的。如果对科研长时间没有投入,一定不会有持续性的科研成果产出。这无论是对自然科学研究来说,还是对社会科学研究来说,都不例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也同样如此。这也是需要从观念上解决的问题。首先主管领导要在指导思想和观念上解决好这一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科研建设给予大力的支持,加大经费投入的强度。这里所强调的是主动地投入,而不是被动地投入。主动投入与被动投入的差别,就是观念上的问题,转变观念的实质是要把学科建设和科研建设看作是领导要主动去做好的事情,所以我就必须要进行高强度的投入,而不是因为只是学科点要做好学科建设和科研建设,领导只是被动地同意,所以我就不会主动地投入,而至多只是被动地投入。领导对学科建设和科研建设的经费是主动投入还是被动投入,对于学科点产生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主动投入说明领导的高度重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我们的学科点必须全力以赴地要把事情做好。被动投入说明领导并不是十分重视,甚至是可做可不做,而且表现为总是学科点向领导要经费、乞求经费,在这样的关系下,学科点的科研建设积极性将会大打折扣。所以,领导的观念转变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领导的观念转变是为学科点的科研建设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当然,领导重视,增加经费的投入,也必须要有相应的科研要求和制约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既有经费的投入,又能够使经费的使用有高的效率和多的科研成果产出。

对科研以什么形式进行投入才能有高效率,这又是一个值得很好地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应该说,对科研投入的形式是多样的,以什么形式投入,关键是要解决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效率问题,而这一效率的高低主要是取决于科研投入的机制。如果有投入没有产出,或者是产出很小,这说明科研投入的机制不好。应该建立一种好的科研投入机制,使科研投入具有较高的效率。怎样的科研投入机制才算是好的机制,这一机制应该具有以下的特征:第一,科研项目的确立、科研经费的投入必须是竞争性的,不能平均主义地设项目和给经费。也就是要遵循科研经费必须是投向能够出成果的教师的原则。如何判断这一教师能不能出成果,主要是看他的前期科研成果如何。第二,经费应该投向学科中的新的增长点,使学科点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潜力和后劲。按照学科发展的规律,在学科发展过程中,总会产生出新的增长点,这是关系到学科长远发展的问题,对这些新的增长点,在发展的初始阶段要进行扶持和给予一定的投入。也就是说,经费的投入不能只是看到眼前的发展,还要兼顾长远发展的需要。第三,经费的投入应该兼顾硬件和软件,既要有对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的投入,更要有对人才、创新体制、机制等软件的投入。无论是对学科建设的投入还是对科研建设的投入,都应该更多地考虑对人的投入、对体制机制创新的投入,这是一种对更加根本性建设的投入,而且要提高对这部分投入的比重。这种投入结构的变化,体现的是整个投入观念的变化和投入效益的提高。

对于教师个人来说,科研投入既是对他科研劳动付出的一种补偿,也是对他科研能力的一种认可。因此,科研投入对教师不仅仅只是经济意义上解决经费的问题,同时也是其科研能力的体现,具有精神上的意义。这两方面都会对教师形成巨大的科研推动力。关键是要使科研的投入能够很好地发挥这两方面的作用,使科研的投入有效地产生好的科研成果。对科研有稳定的投入,又有一个好的投入机制,就能够为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对学科建设中的科研投入必须制度化、规范化。这里的制度化是指对科研的投入不能只是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当领导重视科研了,对科研就有投入,而情况发生了变化,对科研的投入就不能持续。把对科研的投入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就不会因为领导的变化或更替而影响对科研的投入。这里的规范化是指对科研的投入要有规范的操作程序,避免对科研项目的设立、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只是由主观意愿来决定,或者因人而异地确定科研的投入。有了制度化、规范化的科研投入制度和机制,一方面能够保证投入的资源得到更加优化的配置,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投入的科研资源具有更高的成果产出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