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职教育新能源专业的建设与思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职教育新能源专业的建设与思考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另外,鄱阳湖周边还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职教育新能源专业的建设与思考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李四海 冯家强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这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明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根据《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2009年至2015年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2016至2020年的任务是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增长方式仍然粗放,重发展轻环保,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出现了“燃烧资源、生产GDP、产生废物、排放污染”、“不同程度地牺牲环境质量和环境福利,换取经济增长,以满足群众的基本物质需求”的现象,由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蔓延越来越严重,经济发展已受到资源有限与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制约。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包括一些发达国家,走了一条发展经济引起环境污染,再治理污染之路。经验表明,通过牺牲环境获得的经济效益是短期的,而付出的环境代价却影响长久。这些污染主要包括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与大气环境污染。同时,高能耗的生产过程带来的大量的碳排放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已经对全球气候、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引起污染的原因是多样的,包括早期的生产工艺水平限制、企业减少支出而削减的环保设备投用以及为了获得生产动力而大量燃烧的化石燃料。

电力是企业生产所需动力的主要来源,也是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社会文明发达的程度越高,越离不开电力。目前,我国的发电装置以火力发电为主,主要燃料是煤,截止到2009年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874070MW,其中火电装机容量652050MW,占总容量74.60%。江西省全网统调发电装机容量11970MW,其中火电装机容量10680MW,占网内统调总容量的89.22%,水电装机容量1290.3MW,占网内统调总容量的10.78%。

以上数据表明,江西省内电力生产以火电与水电为主,并主要依赖火力发电,新能源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调整发电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还有广阔空间,也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善。

一、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特点

发展新能源,使用新能源应因地制宜,在地热资源丰富的地方开发地热进行发电,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建立风力发电场,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建立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热发电基地。

鄱阳湖位于北纬28°22′至29°45′,东经115°47′至116°45′。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南面为主湖体,长133公里,最宽处达74公里。岸线长1200公里,根据卫星遥感测算,湖区最大丰水期面积51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6.4m,最深处25.1m左右,容积约300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域面积为16.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97%左右。经鄱阳湖调蓄注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

然而,环鄱阳湖区域一次能源资源非常贫乏,周边仅有安源、丰城、乐平三处煤矿,且开采时间跨度长,储量有限,电煤主要从省外购买。因此,该地区调整能源结构,迫切需要其他能源的补充,风能是最可行的替代与补充能源之一。

环鄱阳湖区域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江西省气象局发布的《江西省风能资源评价报告》显示,江西省风能资源总储量约为60000MW,技术可开发量2300MW,其中鄱阳湖区域约2100MW,山地约200MW;从风能资源优劣考虑,鄱阳湖区风能资源丰富、集中,风能开发的最佳区域主要是鄱阳湖北部从湖口到永修的松门山、吉山约90公里长的两侧湖道和浅滩,以及湖中一些岛屿,其风功率密度约在200~400W/m2,年平均风速在5.0~7.0m/s,年平均有效时数在5000~7000h。评价报告同时规划出江西省风能开发最佳区域的七个重点风场,即:皂湖风场、老爷庙风场、长岭风场、青山风场、沙岭风场、大岭风场以及松门山——吉山风场。

截止到目前,这一区域共有三座风力发电场投入使用,均在九江市辖区内,分别是都昌县矶山湖风电场、庐山区长岭风电场和星子县大岭风电场。三个项目均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矶山湖风电场总投资3.47亿元,总安装20台1.5MW的新型风力发电机组,建成后总装机容量为30MW,2009年1月4日安装完毕开始并网发电。长岭风电场位于庐山区海会镇境内,总投资2.15亿元,装有23台1.5MW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4.5MW,首批10台机组目前于2009年2月11日并网发电。大岭风电场位于星子县白鹿镇大岭山一带,总投资2.15亿元,总安装1.5MW风电机组13台,建设规模总装机19.5MW,于2009年6月正式动工兴建,同年11月一期13台电机组全部安装完成,进入设备调试和线路安装阶段,12月18日正式并网发电。此外,2010年3月12日,总投资5亿元的鄱阳湖老爷庙风电场目前已进入征地拆迁等实质性操作阶段,老爷庙风电场将安装33台1.5MW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49.5MW,建成后将成为目前江西最大的风电场。

这些项目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当地资源,还起到了电网末端电源补充作用,达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践行了可持续发展思路。

另外,鄱阳湖周边还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位于湖畔的上饶市鄱阳县利用这一优势,引进武汉凯迪能源开发公司,该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了江西第一家生物质能电厂,装机容量为2×12MW,主要以谷壳、刨花、秸秆等可再生农林废弃物为燃料。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凯迪吉安生物质电厂2×12MW工程也于2009年11月14日开工建设,#1机组计划于2010年6月15日建成投产;#2机组计划于2010年7月15日建成投产。

以上分析表明,环鄱阳湖区域在一次能源上虽然没有优势,但是在新能源方向有较大的资源优势与开发空间,并且已经开始开发。

二、职业教育新能源专业培育与建设

过去发展经济、加快工业生产规模和大量使用能源的经验告诉我们,仅有能源是不够的,合理分配能源结构、合理消费能源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一方面,在技术上要不断研究与创新,以此为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也要为相关产业培养合格的人才,只有受过严格训练、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合格人才通过合理使用先进技术与装备,才能实现多种能源的合理利用、新能源的高效利用。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教育集中于精英教育,熟练技术工人相当缺乏,目前,熟练技术工人的收入待遇并不比普通白领逊色。自2010年春节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长三角、珠三角出现了用工荒,尤其是具备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推而远之,可以判断,不久的将来,随着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的发展,也会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随着环鄱阳湖区域各风电场、周边生物质能发电厂的陆续建成与投产,未来将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运行与维护工作。对于教育界来说,这是机遇,更是挑战。

相比于传统的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风力发电与生物质发电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运行和维护人员相当缺乏,而培养相关专业的高校也较少,目前的本科院校中只有华北电力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开设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华北电力大学于2006年9月首次对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招生,是国内最早招收该专业学生的高校。目前高职设置的相关专业,在教育部2010年4月制订的《高职专业目录》外专业中列出三个,分别是风能与动力技术(在江苏省、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四省市有高职院校设立该专业并招生)、风力发电设备及电网自动化(仅在内蒙古自治区有高职院校设立该专业并招生)、新能源应用技术(在福建省、江苏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西省、山东省和湖北省有高职院校设立该专业并招生)。

华北电力大学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是: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电路、电机学、电力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风力发电原理、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电机组检测与控制、风电场电气部分、风力发电场、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概论等主干课程。其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风电场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风力发电项目开发等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其它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

在江西省内,目前只有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该专业的主要课程是工程制图、电工学、机械基础、金属材料、热工基础、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电厂热力设备与系统、新能源发电技术、电机学、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气轮机、垃圾发电技术、生物质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热力设备检修。其培养方向较为广泛,使学生对各种发电技术内容均有接触,既掌握传统火力发电厂的知识,也了解其他发电类型的原理与工作方式,具有较广的就业面。

政策上,国家对高职教育开始重视,近年来也不断增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扶持与引导,也逐步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运作中,高职教育遇到了一些困难,师资力量的培养、教育经费的投入、生源质量等难题。

就新能源发电领域的专业来说,上述本科院校尚在摸索中,包括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优化,师资力量的强化、教学设备的投入、实验条件的改善,高职院校的困难则更多,师资、教材与讲义的缺乏、实践教学建设的不足。

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高职新能源专业的教学质量:

1.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每年有计划地培养相关专业教师,条件允许范围内提供进修、学习与培训的机会,使教师掌握目前生产技术的一手资料、最新技术进展情况;

2.与国内的相关知名高校、企业合作,采用联合办学或联合培养的模式,共同设立专业课程、开发教材与讲义,甚至可以采用订单式的培养方法,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要求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构,采用在学校学习理论、到企业去练习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把过去单一依靠学校教育学生的培养过程,逐渐过渡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方式,培养企业最想要的人才。

3.邀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负责人走入高职校园开讲座,使教师与学生都能与当代技术同步,紧跟先进技术步伐。

三、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介绍了建设环鄱阳湖经济区域的相关情况,环鄱阳湖区域的地理环境与资源特点。指出本地区开发新能源,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需要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建设。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方式使教师与学生出得去、企业的专家进得来,企业、学校及学生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学生的快速成长、教师水平的提升及企业用人需求的满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